- 年份
- 2024(12548)
- 2023(18034)
- 2022(15565)
- 2021(14339)
- 2020(12062)
- 2019(27678)
- 2018(27345)
- 2017(53893)
- 2016(28804)
- 2015(32196)
- 2014(32118)
- 2013(31818)
- 2012(29309)
- 2011(26562)
- 2010(26726)
- 2009(24645)
- 2008(23673)
- 2007(20812)
- 2006(18521)
- 2005(16489)
- 学科
- 济(135812)
- 经济(135679)
- 管理(81728)
- 业(78307)
- 企(62964)
- 企业(62964)
- 方法(56428)
- 数学(49648)
- 数学方法(49085)
- 中国(34585)
- 农(33816)
- 财(30270)
- 地方(29665)
- 业经(28035)
- 学(26629)
- 制(23387)
- 农业(22916)
- 贸(21563)
- 贸易(21548)
- 易(20866)
- 环境(19248)
- 银(18764)
- 和(18744)
- 银行(18712)
- 理论(18370)
- 融(18366)
- 金融(18363)
- 技术(18313)
- 务(18112)
- 财务(18041)
- 机构
- 大学(416791)
- 学院(415909)
- 济(179773)
- 经济(176261)
- 管理(164103)
- 理学(142440)
- 研究(141440)
- 理学院(140871)
- 管理学(138513)
- 管理学院(137752)
- 中国(104547)
- 京(87787)
- 科学(84835)
- 财(81288)
- 所(70193)
- 财经(65594)
- 研究所(63778)
- 中心(62941)
- 农(62920)
- 经(59674)
- 江(59514)
- 业大(59156)
- 经济学(55974)
- 北京(55477)
- 范(53827)
- 师范(53323)
- 院(51567)
- 经济学院(50330)
- 农业(48995)
- 财经大学(48918)
- 基金
- 项目(281372)
- 科学(222519)
- 研究(206558)
- 基金(205498)
- 家(178329)
- 国家(176920)
- 科学基金(152694)
- 社会(132450)
- 社会科(125664)
- 社会科学(125632)
- 省(108831)
- 基金项目(108706)
- 自然(97936)
- 自然科(95623)
- 自然科学(95601)
- 教育(94312)
- 自然科学基金(93905)
- 划(91329)
- 资助(84931)
- 编号(83373)
- 成果(67070)
- 重点(62964)
- 部(62751)
- 发(61330)
- 创(58082)
- 课题(57109)
- 国家社会(55075)
- 创新(54254)
- 教育部(54124)
- 科研(53440)
- 期刊
- 济(198078)
- 经济(198078)
- 研究(126071)
- 中国(73253)
- 学报(61877)
- 管理(61422)
- 财(60196)
- 科学(58123)
- 农(56801)
- 大学(47575)
- 学学(45093)
- 教育(41059)
- 农业(39351)
- 技术(37017)
- 融(35808)
- 金融(35808)
- 经济研究(33039)
- 财经(32558)
- 业经(31140)
- 经(28047)
- 问题(26087)
- 技术经济(21811)
- 统计(20015)
- 理论(19869)
- 贸(19740)
- 业(19705)
- 商业(19143)
- 科技(18959)
- 现代(18742)
- 图书(18585)
共检索到608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靳卫东 周光锋
产业结构转化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我国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化正处于不同阶段,这反映了产业结构转化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作用。长期以来,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制约了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顺利升级,使我国产业之间的劳动力流动具有了独立的特征。不过,这种状况正在逐步减弱,产业结构转化对于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魏燕 龚新蜀
本文利用我国2000~2009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扩展型C-D函数对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程度与就业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是形成区域就业差异的长期原因。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程度对区域就业量的短期影响在四大经济区中又是不稳定的。因此,准确把握不同区域特点,以就业优先为指导,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方向,才是实现就业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升级 就业差异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云松 齐兰
通过我国四大经济区域2006—2015年面板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了区域金融化水平提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以及存在不同程度地方政府干预金融业行为时,这种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1)区域金融化水平提升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且欠发达相较于发达地区边际贡献效应更大。(2)地方政府干预属地金融业运行导致金融功能抑制与市场化配置机制扭曲,削弱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且财政收支压力越大的地区负面影响越严重。因此,要建立金融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性循环机制,其核心在于加快区域金融市场化改革进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云松 齐兰
通过我国四大经济区域2006—2015年面板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了区域金融化水平提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以及存在不同程度地方政府干预金融业行为时,这种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1)区域金融化水平提升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且欠发达相较于发达地区边际贡献效应更大。(2)地方政府干预属地金融业运行导致金融功能抑制与市场化配置机制扭曲,削弱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且财政收支压力越大的地区负面影响越严重。因此,要建立金融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性循环机制,其核心在于加快区域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将财政体制改革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实现与区域金融化演进的协调有序推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木西 张华新
本文运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东北地区四大经济区典型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社会资本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通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发现社会资本对区域增长差异有明显的影响,其中人均受教育年限、总抚养比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信任 经济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川江 邓玲
定量评价对精确指导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方向至关重要。文章构建了一个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基于中国四大经济区(包括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经济区)的权威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检验和修正理论假说,进而评价分析中国四大经济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总体状况及各自特征,最终提出了中国四大经济区的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美秀 彭庆环
文章通过对我国四大经济区域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数据的分析,指出:我国四大经济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也就是城乡分割管理体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四大经济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问题。而最根本的两项措施是:确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并加强国家政策和资金对农村的扶持。
关键词:
四大经济区域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实证研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俞树毅 高峰 张燕
文章采用2005-2010年我国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城市面板数据,分析经济增长、投资结构与环境效应的关系。研究显示:各经济区的SO2和烟尘排放已经得到较好的控制,环渤海和珠三角的水污染存在恶化趋势。环渤海、长三角的工业化与环境形成良性互动,国内企业已对环境污染无消极影响,FDI亦不存在"污染避难所"效应,但在珠三角却是存在的,且珠三角工业化仍以环境污染的加剧为代价。从城市规模而言,环境污染在规模较小的城市更为严重。因此,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快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实行有差别的环境政策和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 经济区 投资 城市规模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彦华 牛蕾 张克勇 张月婷 马洁
文章以我国东、中、西、东北四大经济区域内农林类院校为研究主体,运用两阶段DEA及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其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进行分析,以了解不同区域内农林类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在知识研发及知识转化阶段的不同表现。结果表明:我国四大经济区域中农林类院校知识转化阶段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远低于知识研发阶段,东部地区创新效率在两阶段中呈现较高值,西部地区较为薄弱,其中投入与产出规模比例协调度低、科研资源利用不足、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不平衡均是影响创新效率水平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立成 牛勇平
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根据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域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的数据,首先对沿海三大经济区域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做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然后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进一步研究。对三大经济区域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做了分析与比较。研究认为,在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域中,长三角地区在各项指标中几乎都处于领先地位;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科技活动人员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再次是R&D经费支出;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率与科技活动经费增长率及R&D经费支出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较为微弱。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勇 龚新蜀
采用中国四大经济区2000~2012年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自主创新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协整检验显示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ECM模型也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自主创新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短期和长期都有着积极的正向作用,但不同区域又存在显著差异;自主创新对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及环境保护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层面也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区域差异。本文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田娜
中国约70%的A股上市公司集中在东部地区。过去三个10年中国新增注册A股上市公司数量呈增长态势,第三个10年较第二个10年增幅达78.38%,四大经济区域中东部地区增幅98.96%为最大,西部地区增幅57.32%排名第二位,中部地区为22.58%,增幅最小、增长压力较大。四大经济区域22个省份A股上市公司整体在静态结构和动态增长上呈现出由省会城市向非省会城市“扩散化”“均衡化”发展的特征,东部地区对总体态势的贡献起决定性作用,而西部地区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集中化“”非均衡化”特征明显。
关键词:
经济区域 A股上市公司 分布特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白志礼 张绪珠 贺本岚
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为对象,以省级区域为单元,对我国四大区域城镇化发展特征与趋势进行比较,定量分析了四大区域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对未来四大区域城镇化发展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促进区域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四大区域 城镇化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勇 龚新蜀 卢豫
本文选取2000~2011年中国四大经济区的省际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利用FDI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生技术外溢正效应的条件及效果。分析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在FDI技术外溢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在人力资本配合下,FDI技术溢出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不同的经济区域又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已成功跨过FDI技术外溢的人力资本积累门槛,但中部地区还没达到这一临界值。最后,本文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将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建言献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文婕 吴小刚 肖竹
“双碳”目标的实现与低碳经济发展都要求重点关注道路交通碳减排问题。文章首先以私家车轨迹数据为切入口,通过逆地理编码、BP神经网络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仿真对比,对四大经济区域私家车碳排放量进行预测,发现各区域按照道路交通碳排放量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部区域;其次,模拟不同碳税情景,基于效率、效果和公平三重视角构建指标体系评估四大经济区域道路交通领域减排潜力,发现不同碳税情景下,东部道路交通领域减排潜力最优,各区域道路交通领域减排潜力差距较大,并且随着税率的增加,东部、中部和西部呈上升趋势,东北部呈下降趋势;最后,针对各区域道路交通领域减排潜力差异,提出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集聚、产业结构类型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区域一体化人力资源跨区域流动研究——基于三大经济区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源结构耦合视角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省域发展现状调查——基于四大经济区域的分析
四大经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变动特征
环境规制能刺激生产率增长吗?——来自中国三大经济区域的实证研究
我国三大经济区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
区域差异视角下我国金融排斥的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四大经济区域的划分
我国四大经济区能源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单阶段随机前沿模型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转型研究
我国四大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分析——基于DSSM模型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