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97)
2023(13023)
2022(11138)
2021(10286)
2020(9022)
2019(20668)
2018(20375)
2017(40300)
2016(21680)
2015(24344)
2014(24406)
2013(24310)
2012(22487)
2011(20151)
2010(19997)
2009(18350)
2008(18246)
2007(16338)
2006(13500)
2005(11951)
作者
(63544)
(53297)
(52917)
(50600)
(33746)
(25774)
(24455)
(20788)
(20072)
(18972)
(18027)
(17929)
(16895)
(16803)
(16766)
(16381)
(16358)
(15909)
(15465)
(15174)
(13175)
(13091)
(13054)
(12135)
(12079)
(11887)
(11828)
(11559)
(10751)
(10587)
学科
(95462)
经济(95365)
(62203)
管理(61082)
(51511)
企业(51511)
方法(47718)
数学(42348)
数学方法(41804)
(24856)
(24090)
中国(21523)
业经(19865)
(19844)
地方(18823)
(17069)
(17014)
贸易(17010)
(16519)
(16475)
财务(16427)
财务管理(16391)
农业(15806)
企业财务(15653)
技术(14324)
(13716)
金融(13713)
理论(13702)
(13667)
(13578)
机构
大学(314651)
学院(314035)
(131863)
经济(129319)
管理(123318)
理学(107697)
理学院(106502)
管理学(104552)
研究(104098)
管理学院(103960)
中国(76259)
(65135)
科学(64883)
(58547)
(54294)
(52758)
业大(48895)
中心(48733)
研究所(48335)
财经(47867)
(45485)
(43491)
农业(43137)
经济学(41100)
北京(40179)
(39553)
师范(39043)
(37700)
经济学院(37387)
(36148)
基金
项目(217511)
科学(172006)
基金(159997)
研究(153786)
(140581)
国家(139487)
科学基金(120025)
社会(98305)
社会科(93478)
社会科学(93455)
(85094)
基金项目(85067)
自然(79863)
自然科(78074)
自然科学(78052)
自然科学基金(76665)
(72017)
教育(71147)
资助(66566)
编号(60422)
重点(49482)
(48735)
成果(47818)
(46913)
(45402)
科研(42789)
创新(42541)
教育部(41541)
课题(41441)
国家社会(40994)
期刊
(134384)
经济(134384)
研究(84590)
中国(52323)
学报(51208)
(47337)
科学(46785)
(46198)
管理(43806)
大学(38593)
学学(36765)
农业(32248)
技术(27674)
教育(26910)
(25550)
金融(25550)
财经(23490)
经济研究(22231)
业经(22175)
(20258)
问题(18471)
(17752)
统计(17343)
技术经济(16220)
(15780)
(15204)
商业(14737)
(14486)
科技(14337)
决策(14229)
共检索到440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任毅  东童童  邓世成  
国家级新区作为示范区和增长极,其发展优劣关乎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全国经济的走向。基于2007—2015年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工业二位数产业数据,对两个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进行分析与比较,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发现,浦东新区的优势产业集中分布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而滨海新区的优势产业则相对分散;两新区工业二位数产业结构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趋同现象,划分产业大类后发现趋同主要存在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实证结果表明,这种产业趋同在一定程度上是合意的;未来浦东新区与滨海新区在各自工业二位数产业部门的专业化水平将逐步提升,但产业趋同问题将依然存在,两新区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中的趋同将更加明显,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各有优势,不会出现明显的产业趋同问题。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东童童  邓世成  晏琪  
国家级新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区域优势产业集聚的主要空间载体。本文以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为样本,选取二位数工业产业数据,对2003-2015年两新区产业共聚发展演进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未来产业共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两新区在产业布局上呈现错位发展态势,具体而言,浦东新区产业共聚集中分布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间,而滨海新区产业共聚则集中分布于资源密集型产业间;第二,2003-2015年,浦东新区产业共聚水平整体成上升态势,且共聚产业分布发生较大调整;滨海新区产业共聚水平有所下降,且共聚产业分布并未发生明显调整;第三,预测分析发现,现有浦东新区共聚产业集聚程度将有所降低,滨海新区在资源密集型产业间的共聚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恩专  陈旭  
滨海新区作为我国FDI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FDI流入状况和潜力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未来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本文借鉴UNCTAD的FDI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经指标转换,通过纵向的时序分析和横向的与浦东新区的比较,对滨海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业绩与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滨海新区FDI业绩和潜力均处于良好水平,但其改善的空间依然明显。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飞  祝尔娟  
国际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或地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和41个三级指标的城市(区)国际化水平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和深圳三地的国际化水平。实证结果表明,浦东新区的总体国际化水平最高,滨海新区在生产与投资的国际化方面得分最高,深圳无论是在总体指标还是在各分项指标上都处于居中水平。就天津滨海新区而言,在推动国际化进程方面应着力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员国际交流等工作。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金梅  马虎兆  
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和北京中关村的设立是国家战略,对于这三区的科技发展状况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发现和把握天津未来的科技发展方向。该文通过对三地创新投入、创新基础、创新绩效和创新经济的对比发现,天津滨海新区目前处于技术依赖的第二阶段,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及创新龙头地位有待夯实。为改变此种状况,该文提出开放创新、资源集聚与共享、结构调整、加强服务及构建创新体系等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余典范  
本文实证考察了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对相应经济圈的促进作用,分析发现深圳特区凭借行政功能上的优势和政策的先发优势,极大地推动了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并与其形成了良性互动。浦东新区虽然其引资的直接带动作用不如深圳,但其引资路径使得长三角的产业链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这种作用方式的产业空间和市场空间更大,也更具有可持续性。尽管滨海新区对环渤海经济圈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但随着其战略地位的提升,其潜能值得期待。三区在竞合中实现协调发展将会推动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曲彬  
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极"观点认为:一国经济的发展可以首先通过发展增长"极",将有限的金融资源配置于效益较高的地域,通过"极化效应",逐步带动其他区域形成全面发展。基于上述理论的基本思想,本文以当代我国三大经济增长级作为研究内容,立足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的外向型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共生性特点,通过构建VAR模型基础上的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技术直观刻画和定量分解三区金融相关指标与投资、消费、出口和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与规律。试图从"质"、"量"两个研究角度揭示出作为中国三大增长极的经济、金融之间的内在关联关系,对比区域以信贷为主的金融作用经济拉动力的冲击效果,并就金融对经济...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伟铎  郑赫然  庄贵阳  禹湘  
首先介绍雄安新区设立的时代背景及其低碳建设的现实意义,然后分析深圳特区、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的低碳发展历程。三地的实践表明,改革创新、高端定位、积极试点示范、绿色发展是其共有特点,三地也存在高碳锁定、转型成本高、产城分离、生态破坏等问题。最后,结合雄安新区的发展现状,从碳预算管理、低碳产业体系和能源体系构建、低碳交通体系推广、水资源管理等层面提出未来雄安新区低碳发展的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桂荣  徐作君  
区域创新的关键是产业创新。深圳、浦东和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依据各自的区域基础条件,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本文首先从战略意义上阐明构建区域产业创新体系是实践发展的要求;并从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目标定位及产业发展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滨海新区如何在借鉴深圳、浦东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区域产业创新体系的对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国平  
浦东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若干问题研究周国平自1990年4月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以来,经过四年的发展,浦东新区的产业结构已有很大改善:第二产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比重快速上升,产业结构畸型化现象逐步得到扭转;重工业内部传统的石化、钢铁、造船、建材四大行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鲍健波  
滨海新区产业结构现状与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一)产业结构现状及其调整目前,滨海新区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平稳中略有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洪涛  刘亮  
文章对浦东新区开发开放以来,国家、上海市和浦东新区政府颁布的支持政策的结构类型和时间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了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的演变特点。对开发开放政策给浦东新区带来优势的演变情况进行研究,发现曾经由政策给浦东带来的4个优势已经消失,即充足的发展资金,优惠的税收政策,特殊的外商政策,自由的项目审批权。浦东在基础设施、金融环境、外贸条件、国际航运条件、人才资源、研发实力、产业发展、园区发展和体制方面仍具有优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吕明元  柳凯  
天津滨海新区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合理与否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对滨海新区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分别以全国和浦东新区为基准,天津对滨海新区第二、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偏离情况进行测度,通过四组数据的对比来分析新区产业结构的偏离程度,由此来弥补该模型静态分析的局限性,旨在实现其最大的现实效果,并对滨海新区三次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殿江  周滨  李宏伟  王晓堂  司敏  
随着天津城市的快节奏发展,城市热岛效应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例,分别选取1992,1998,2006以及2009年4景不同时期的Landsat卫星影像数据(TM/ETM+),利用Artist&Camahan单窗算法对研究区进行域地表温度的反演,同时确定热岛范围;然后借助转移矩阵模型定量分析研究区域城市热岛的变化情况,最后基于马尔科夫链理论最城市热岛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滨海新区17年间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加剧,若无人工干预,在未来的10年里,滨海新区热环境将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明达小学地处上海市浦东新区曹路镇,学校占地面积1035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共有20个教学班。校园内小桥流水,塑像群雕,环境优美。学校的各类教育教学专用教室及硬件设施配备齐伞。学校拥有一支勤政务实、团结协作的干部队伍与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