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52)
2023(14051)
2022(11892)
2021(11022)
2020(9321)
2019(21246)
2018(20333)
2017(38388)
2016(20442)
2015(22139)
2014(21437)
2013(21050)
2012(18903)
2011(16964)
2010(16201)
2009(14581)
2008(13777)
2007(11228)
2006(9259)
2005(7862)
作者
(57036)
(48172)
(47551)
(45332)
(29954)
(23067)
(21586)
(18882)
(18178)
(16528)
(16139)
(16017)
(14982)
(14946)
(14677)
(14590)
(14384)
(14282)
(13784)
(13527)
(11753)
(11548)
(11447)
(10902)
(10885)
(10679)
(10416)
(10015)
(9582)
(9507)
学科
(86395)
经济(86318)
管理(57082)
(56427)
(46344)
企业(46344)
方法(42916)
数学(38756)
数学方法(38302)
(22109)
(21913)
中国(21038)
业经(19266)
(16669)
贸易(16664)
(16269)
地方(16046)
(15794)
农业(14546)
技术(14243)
(14146)
产业(14131)
(14050)
财务(14017)
财务管理(13987)
企业财务(13371)
环境(12105)
(11504)
金融(11503)
(11251)
机构
大学(277250)
学院(276504)
(119876)
经济(118060)
管理(112403)
理学(99792)
理学院(98762)
管理学(97008)
管理学院(96514)
研究(91857)
中国(67866)
科学(57448)
(56232)
(51026)
(49975)
业大(45772)
(44362)
中心(43838)
财经(42222)
研究所(41192)
农业(39782)
(38913)
经济学(37830)
(37547)
经济学院(34582)
(33872)
北京(33728)
(32658)
师范(32154)
财经大学(32048)
基金
项目(206994)
科学(165007)
基金(155454)
研究(142463)
(138698)
国家(137659)
科学基金(119205)
社会(95172)
社会科(90850)
社会科学(90831)
基金项目(83068)
(79725)
自然(79516)
自然科(77858)
自然科学(77838)
自然科学基金(76485)
(67822)
教育(64583)
资助(62694)
编号(53751)
重点(46848)
(45696)
(44226)
(44156)
国家社会(41578)
创新(41438)
科研(41055)
成果(39933)
计划(39645)
教育部(39352)
期刊
(113629)
经济(113629)
研究(71916)
学报(49100)
中国(45847)
科学(43898)
(42648)
管理(39730)
(38855)
大学(37122)
学学(35428)
农业(29230)
技术(23071)
(21056)
金融(21056)
经济研究(20546)
财经(20102)
业经(19405)
教育(18632)
(17426)
(16133)
问题(15498)
统计(14997)
(14138)
科技(14121)
(13623)
技术经济(13555)
(13274)
商业(13094)
理论(12974)
共检索到382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肖文  韩沈超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在于主动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而现阶段"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企业迎来了"走出去"的历史新机遇。本文拓宽了既有研究分析框架,通过机制梳理认为母国产业结构调整从供给端的技术创新、消费结构和需求端的人力资本、能源需求等路径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水平,并基于2003-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从静态情形下检验了产业结构及其高度化水平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将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基于动态视角,本文考察了产业结构调整速率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调整速率与OFDI增长率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联,且基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卫斌  周晔馨  苏剑  
城镇化进程既是人口由农村转移至城市的过程,也是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的过程,其对"生活用能需求"的影响相应地有结构效应和收入效应。文章据此构建了一个包含控制变量的城镇化率与人均GDP交互作用的"生活用能需求"模型,并运用中国2003-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经济发展初期,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对生活用能具有正效应,但会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减弱,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结构效应为负。(2)人均GDP对"生活用能需求"的正向影响在城镇化进程中也逐步减弱,但收入效应始终为正。因此总体看,城镇化会提高"生活用能需求",但这主要是由于收入水平提高的结果;仅从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武建新  胡建辉  
本文根据中国处于转型发展新阶段的典型事实,将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调整纳入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分析框架,探讨了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调整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就直接效应看,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中国经济的绿色增长均呈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就间接效应看,产业结构合理化不利于资本产出效率的提高但有利于劳动产出效率的改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有利于资本产出效率的改善但对劳动产出效率的影响不甚明朗。环境规制对中国绿色经济增长不直接产生作用但要素配置功能明显。产业结构高级化和行政化环境规制间的交互作用,对中国绿色经济的增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韩沈超  
在"十九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走出去"。基于164个国家(地区)数据,检验了东道国(地区)与中国的产业结构距离对中国在东道国(地区) OFDI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距离对中国在东道国(地区) OFDI存量水平的影响高度显著,且表现为"顺流产业结构互补"特征和"边际产业转移"动机。此外,产业结构距离对OFDI的影响在亚洲和欧洲国家(地区)样本中显著,在非洲和南美洲国家(地区)样本中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富余程度和高技术产业比重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结构距离对OFDI的作用效果。产业结构距离对中国OFDI的影响并未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呈现出显著的分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原毅军  谢荣辉  
当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趋紧的环境约束和转型压力,产业结构调整成为解决保增长、促减排这一"两难"格局的关键路径。本文选取1999-2011年中国30个省份的相关面板数据,在区分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规制的基础上,就环境规制能否成为一个有效的倒逼机制驱动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了检验,并运用门槛回归模型检验了环境规制驱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门槛特征及空间异质性。面板回归和门槛检验的结果表明:正式环境规制能有效驱动产业结构调整,因此可将环境规制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力;当以工业污染排放强度作为门槛变量时,随着正式环境规制强度的由弱变强,它会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先抑制、后促进、再抑制的影响,从而验证了两者关系中显著的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学鹏  李进伟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城市化发展具有正向效应的假说,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变迁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化水平的变动具有惯性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城市化发展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市化发展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城市化发展水平在区域之间存在差异,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变动并未表现出惯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堂  陈光  
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视角,本文从数字化转型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技术创新、创新环境等维度,构建数字化转型评价体系。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融合发展体现产业结构升级,选取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空间面板数据,进行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从地理距离特征和经济距离特征分析发现:在两种距离特征上,数字化转型各要素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空间效应,在经济距离特征上影响更大。数字化转型对域外地区的外溢效应大于域内的空间效应。静态模型对空间促进作用产生过高偏误,采用动态模型则可以进行修正。数字化转型创新环境和人力资本投入在经济特征下,对域内和域外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数字化转型在地理距离特征下,对域内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对域外地区产生阴影效应。为此,省域间应实施差异化数字化转型发展政策,积极发挥空间效应,推动产业生产效率提升、要素合理流动和融合发展,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晓钰  李强谊  韩源源  
通过我国30个省份2000~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综合运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人口因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规模、家庭小型化是加大我国环境污染程度的主要人口因素;年龄结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工业废气和工业固废的排放,而对工业废水的排放起到抑制作用;此外,收入水平、研发强度、工业结构和贸易开放也是影响我国环境污染的其他重要因素,只是对于不同的环境污染指标而言,它们对其影响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满凤  陈梁  廖进球  
将环境规制分为投资型和费用型两类,基于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选取2005—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相关面板数据,对环境规制能否有效倒逼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环境规制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投资型环境规制能显著驱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而费用型环境规制则显著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分析表明,分地区环境规制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其中,东部地区两类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投资型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费用型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肖加元  刘潘  
选取2003—2013年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了财政支出政策与水环境治理质量之间的关系及其门槛效应。结果发现:政府财政支出政策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在化学需氧量、氨氮比重等水质量指标中,人均地区经济产出越过门槛值后政策治理效应反而不再能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这体现出区域间水污染程度上的差异;在污水处理率等产出指标中,人均经济发展水平越过门槛值后政策治理效率显著提高,这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依然是影响水环境治理政策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霍忻  
"入世"以来,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逐步由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向对外直接投资强国过渡,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进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基于2010—2012年六个行业的产值比重、对外直接投资与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存量占比、贸易总额占比、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投入比重等相关数据,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就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三次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并且在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这种效应表现得尤为明显,进而为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东皇  孟范昆  
理论上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推动,基于我国1999-2011年间面板数据,本文实证检验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进而得出二者在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效应差异。全样本的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间互动关系并不成立;从区域效应上看,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产业结构的推动作用在中部地区不成立,而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推动作用仅在中部地区成立。最后,文章指出应努力推进两者良性互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海娟  
文章利用2003—201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税负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对产业税负变化的反应是比较敏感和强烈的。其中,第三产业税负对各地区产业结构影响均显著为负,但影响程度表现出西、中、东的递减趋势;第二产业税负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最大且显著为负,对东、中部地区影响则相对均衡。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各地区第三产业税负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总体上大于第二产业税负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一楠  任巍  黄嘉欣  
最低工资制度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其利弊备受争议。本文基于对该制度不同实施阶段的作用机制分析,从城市和农村两方面入手,对2003-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了该制度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都可以显著降低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有利于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但城市中最低工资制度与劳动关系和谐程度呈现U型关系,理论上这与该制度实施对低技能劳动群体的淘汰作用和对高技能劳动群体的溢出效应相关。基于研究结论,指出大多数省市区应控制最低工资标准相较于居民收入水平的比值,并通过对相关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合理引导,实现对劳动关系的积极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措  李丰  宋蔚  
本文基于货币国际化选择理论,构建包含美元、欧元、人民币等八种全球结算货币的静态GLS和动态SGMM线性面板模型,实证表明:汇率波动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并不显著,经贸实力、金融市场发展、货币惯性和汇率水平对货币国际化具有明显的"提振"作用。在全球货币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关键在于培育经济贸易新优势,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切实为汇率形成机制和人民币国际化提供经济保障。实行强势人民币战略,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助力人民币区域化发展优势,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行稳致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