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31)
2023(16916)
2022(14720)
2021(13969)
2020(11608)
2019(26460)
2018(26327)
2017(51227)
2016(27968)
2015(31241)
2014(31188)
2013(30690)
2012(28467)
2011(25639)
2010(25971)
2009(24010)
2008(23147)
2007(20766)
2006(18445)
2005(16252)
作者
(79723)
(66664)
(65930)
(63085)
(42332)
(31854)
(29965)
(25917)
(25323)
(23990)
(22681)
(22414)
(21143)
(21095)
(20710)
(20355)
(19798)
(19680)
(19177)
(19082)
(16649)
(16531)
(16240)
(15400)
(14974)
(14854)
(14799)
(14754)
(13492)
(13190)
学科
(113976)
经济(113858)
(80979)
管理(75625)
(58502)
企业(58502)
(50576)
方法(46249)
数学(40020)
数学方法(39518)
农业(33654)
中国(31046)
业经(28677)
地方(27779)
(27208)
(23938)
(22326)
(20773)
贸易(20758)
(20107)
(17676)
技术(17534)
理论(17383)
(17053)
银行(17012)
环境(17001)
(16344)
(16286)
(16217)
金融(16212)
机构
学院(393617)
大学(389083)
(160040)
经济(156615)
管理(155567)
研究(135089)
理学(134596)
理学院(133113)
管理学(130837)
管理学院(130144)
中国(101589)
科学(83417)
(83054)
(77055)
(70830)
(68265)
(62861)
中心(62380)
业大(62275)
研究所(62061)
农业(59237)
财经(56119)
(53543)
师范(53060)
北京(51641)
(50993)
(48694)
(48108)
经济学(46402)
师范大学(42308)
基金
项目(267961)
科学(211149)
研究(199760)
基金(193105)
(167437)
国家(165960)
科学基金(142514)
社会(125282)
社会科(118345)
社会科学(118315)
(105843)
基金项目(102636)
自然(91561)
教育(90972)
自然科(89365)
自然科学(89345)
(88052)
自然科学基金(87735)
编号(83829)
资助(78969)
成果(68072)
重点(60051)
(59309)
(58963)
课题(57211)
(55212)
创新(51388)
国家社会(50648)
教育部(50483)
科研(50444)
期刊
(183353)
经济(183353)
研究(116281)
中国(77234)
(75709)
学报(60517)
科学(57276)
管理(54518)
(51379)
农业(51362)
大学(46332)
教育(44979)
学学(43771)
(38665)
金融(38665)
业经(34969)
技术(33428)
经济研究(27286)
财经(26531)
(24976)
问题(24634)
(22765)
图书(19764)
(19180)
科技(18923)
技术经济(18820)
资源(18493)
现代(18296)
世界(18278)
理论(18105)
共检索到586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春超  吴佩勋  
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农民工的流动就业决策受到了来自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双重影响。文章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实地调查结果为例,研究处于双重因素影响下的农民工就业决策机制。文章构建了一个以农民工就业决策为中心,包含农民工、企业、政府三者的双重决定模型,研究农民工流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频繁"跳槽"和"默许"等现象。研究发现,在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农民工流动就业决策行为趋于理性。现实中,农民工的流动就业决策行为决定于其自身的经济禀赋、企业态度和外部政策环境。通常,城市中的农民工群体在面对政府的战略调整和政策环境调整时,他们理性地认识到政府与企业利益导向的差异以及其与自身利益的一致性。此外,如果当...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曹建云  
本文利用珠江三角洲814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分析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流动的因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补充了职业价值观和社会资本对其就业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观层面上,职业价值观、受教育程度、性别和年龄等因素对农民工的就业流动产生显著影响;中观层面上,社会资本、高工资及教育培训能增强就业的稳定性;宏观层面上,政策制度和社会文化对农民工的就业流动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吴江  陈运广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内的不同层次流动就业的影响因素各异:对新生代农民工不同流动程度按相对比例划分为长期稳定型、相对稳定型、相对频繁换工型、频繁换工型,分别验证稳定生活相关因素以及发展个人相关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流动程度属于长期稳定的更倾向于稳定生活;而属于频繁换工的则是更倾向于发展个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频繁换工的显著影响因素更多为"非经济因素",而长期稳定的,则更多的偏向于经济因素。通过分层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某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品质上更为倾向于有责任感,稳重的传统农民工。而从年龄上看,最大流动性的新生代农民工出现在25岁左右的"中间年龄"农民工。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琴  朱农  
本文采用2006年对珠江三角洲"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利用持续模型,从个人特征、时间和空间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民工"的流动性。本文的结果表明,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性一直随时间上升,因此在此项研究中,我们没有观察到"民工荒"的迹象。农民工在个人特征和就业特征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地理上的"邻近效应"依然发挥作用。最后,本文考察了农民工的城市工资决定因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岩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组织的成长对于凝聚农民工的团结意识和改变农民工维权方式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全球化在中国的嵌入越来越深,跨国网络把西方的人权理念和劳工观念带入中国,跨国网络的活动以农民工组织作为依托,农民工组织无论是在资金还是在机构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得到了跨国网络的支持。因此,政府在政策层面应该给农民工组织更多的发展空间,帮助和扶持农民工组织的成长,这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农民工权益保护将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廷钫  凌文辁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包括6个维度,分别是组织匹配、组织关系网络、组织损失、社区关系网络、社区生活环境、社区损失。二阶因素分析表明,工作嵌入是由组织嵌入和社区嵌入两个层面构成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组织嵌入对回乡工作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工作满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满意是组织嵌入与回乡工作意愿的完全中介变量;社区嵌入对回乡工作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社会支持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支持是社区嵌入与回乡工作意愿的部分中介变量。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超海  
本文利用2006年在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进行的农民工问卷调查所得数据,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和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民工集体行动和集体行动参加次数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对《劳动法》的认知、是否参加同乡会对农民工是否参加集体行动有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有无签订劳动合同、打工地朋友数量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民工集体行动参加次数有显著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昭玖  谢秦华  
本文本文运用江西省赣州市和宜春市工业园区的16家企业的390名务工人员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转型背景下农民工就业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累计外出打工时间越长农民工越可能发生就业流动;农民工对就业培训和讲座关注度越高流动性越大;男性农民工具有较高的就业流动倾向;农民工对当前工资的满意度越高流动性越小;农民工就业地区的产业转型度越低流动性可能会越大;年龄小的农民工更愿意流动;文化程度越低的农民工流动性越大。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罗锋  黄丽  
本文利用对珠江三角洲961个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采用扩展的Mincer工资方程,分析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非农收入水平的多种人力资本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培训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非农收入水平的最主要因素,接受1个月以上的培训会使新生代农民工非农收入增长11.2%;工作经验每增加1年,新生代农民工非农收入增长8.9%;工作经验的平方与新生代农民工非农收入呈"倒U型"曲线关系;受教育年限对新生代农民工非农收入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每增加1年的正规教育,仅使其非农收入增长2.1%;业余文化支出对新生代农民工非农收入水平的影响很小。本文研究结论解释了现阶段广大农村对基础教育不够重视的根本原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庆秋  
节水减污是以源头控制方式解决工业水污染问题的重要措施,工业结构调整则是实现工业节水减污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我国工业化程度较高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工业结构节水与减污水平的测度方法,提出了工业结构取水量和工业结构节水指数两个工业结构节水水平的测度指标以及工业结构废水排放量、工业结构COD排放量、工业结构废水减排指数和工业结构COD减排指数四个工业结构减污水平测度指标,并在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结构节水与减污水平的现状与潜力的基础上阐述了以节水减污为目标取向的工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谢勇  孟凡礼  
本文使用就业史数据,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流动的总体水平、动因及其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得出主要结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流动性明显高于第一代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更低,并且流动地域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而家乡社会关系网络的重要性在其就业流动过程中逐渐降低。新生代农民工更换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追求更高的就业质量,但其工资水平、劳动时间、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参与率等指标并没有随着就业流动而改善,甚至还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鹏翼  余鹏芳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跨行政区划的经济合作发展很快,区域互动发展已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2003年,广东省政府提出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计划,得到其余省份的共识和支持。因此建立协调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关系,谋求各地区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是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本文选取相似系数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分别分析产业结构对地区差距的影响、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余勃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需要劳动密集产业内迁,以保证劳动力成本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内迁过程要建立农民工、用工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三方合作机制,要健全就业信息网络、建立农民工与企业间的长期劳动合同关系,降低农民工迁移成本以减少摩擦性失业。产业结构升级需要让选择留在沿海城市发展的农民工具备工人素质、市民素质和职业素质,同时需要改进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机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宏山  
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外资的加速流入,数百万外来劳动力开始涌入珠江三角洲。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珠江三角洲至少有236.4万外来劳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珠江三角洲的外来劳动力数量不断上升。据估计,1994年,外省和广东其它地区在珠江三角洲打工的外来劳动力(以民主为主体)总数为600万左右。珠江三角洲已经成为中国最大、最活跃的劳动力市场之一。 数量众多的农民工的涌入,一方面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也使市政管理面临压力:首先,人口急剧膨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石宏伟  栾文建  周德军  
从"民工潮"到"返乡潮",从"民工荒"到"加薪潮",其背后折射的是农民工这一特殊的职业群体就业保障权的缺失。不断完善农民工就业保障机制,实现农民工有尊严的工作和生活,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社会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