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42)
2023(3490)
2022(2836)
2021(2600)
2020(2160)
2019(5025)
2018(4894)
2017(10200)
2016(5396)
2015(5647)
2014(5701)
2013(5826)
2012(5712)
2011(5304)
2010(5292)
2009(4844)
2008(4861)
2007(4452)
2006(4001)
2005(3712)
作者
(15210)
(12742)
(12533)
(12190)
(8000)
(6003)
(5762)
(4889)
(4803)
(4575)
(4309)
(4154)
(4076)
(4059)
(4042)
(3995)
(3855)
(3590)
(3544)
(3423)
(3417)
(3174)
(2963)
(2904)
(2889)
(2797)
(2786)
(2572)
(2531)
(2438)
学科
(31296)
经济(31275)
(16083)
管理(14320)
(14311)
企业(14311)
方法(11933)
数学(9386)
数学方法(9315)
产业(8501)
业经(8125)
地方(7258)
中国(6819)
(6804)
结构(6701)
(6345)
(5993)
(5657)
理论(5592)
技术(4963)
(4829)
地方经济(4739)
农业(4428)
体制(4157)
(4096)
(3932)
贸易(3931)
(3887)
金融(3887)
产业结构(3784)
机构
学院(82260)
大学(82168)
(40539)
经济(39918)
管理(32431)
研究(28616)
理学(28277)
理学院(27985)
管理学(27646)
管理学院(27500)
中国(20618)
(17276)
(17213)
科学(15933)
财经(13923)
(13787)
经济学(13501)
(12557)
研究所(12491)
经济学院(12124)
(11952)
中心(11889)
北京(10821)
(10562)
(10512)
(10435)
师范(10414)
财经大学(10365)
业大(10187)
(9546)
基金
项目(53155)
科学(43079)
研究(40129)
基金(39292)
(33508)
国家(33269)
科学基金(29013)
社会(27345)
社会科(26158)
社会科学(26154)
(20983)
基金项目(20717)
教育(17658)
自然(17155)
(17021)
自然科(16725)
自然科学(16720)
自然科学基金(16478)
资助(15933)
编号(15351)
(13185)
重点(12364)
成果(12332)
(12114)
国家社会(11604)
(11587)
发展(11180)
(11026)
课题(10929)
创新(10784)
期刊
(46233)
经济(46233)
研究(26319)
中国(13830)
管理(13170)
(12899)
科学(11062)
学报(10453)
(9483)
大学(8373)
经济研究(8084)
学学(8008)
业经(7623)
财经(7608)
技术(6882)
教育(6863)
(6840)
问题(6440)
农业(6386)
(6046)
金融(6046)
技术经济(4889)
商业(4854)
(4340)
现代(4271)
经济问题(4205)
科技(4011)
统计(3973)
世界(3823)
经济管理(3818)
共检索到120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文盛  
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实现产业健康、和谐发展。文章从马克思关于和谐产业的思想及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出发,探讨产业结构调整的实现机制。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政府、商会、企业管理这三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文化这两只看不见的手,"五只手"相互协调,各司其职,共同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鲍长生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正面临着双重压力:首先,1997年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从短缺到过剩的根本转型,进入21世纪后,更是出现了全面过剩的局面。其次,我国产业结构整体上还处于落后状态。分散,规模过小,质量与效率低下,核心技术薄弱,现阶段仍致力于缩短钢铁、汽车、石化、铁路等工业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艰巨任务,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经济界对产业结构调整予以充分重视,积极探索,取得了许多成果。但目前也存在着一些亟需澄清的理论误区。 一、重部门结构调整,轻产品结构调整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姜世戟  
我国发展产业基金的必要性产业投资基金是通过向社会发行基金募集资金,交由专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运作,分散投资于不同的实业项目,收益按投资分成的金融工具。产业投资基金将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
[期刊] 改革  [作者] 吕永庆  
中国的问题是"一个资源禀赋较差的发展中的农民国家,通过内向型自我积累追求被西方主导的工业化的发展问题"。换句话说,我国要想实现社会现代化必然要改变农民占有绝对地位的现状,统筹城乡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磊  
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20世纪60年代,以库兹涅茨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就对此作出了深刻的分析。然而,对于现今在区域发展中所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我们却没有很好地从这个方面寻找发展的规律。本文旨在通过统计分析各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来揭示对于我们发展有益的规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晏世经  
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晏世经[副教授四川联合大学南亚研究所成都610064]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我国目前900多种重要工业品生产能力中,有一半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在60%以下,部分机械产品和轻工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甚至在半数以下①。针对这样大面积、高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文宗瑜  谭静  宋韶君  
本文以世界消费模式转变与新一轮世界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为切入点,着眼第一产业结构性供给不足及受到落后的农业生产关系束缚、第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及国际国内新需求新消费的无法满足、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大但受到服务水平低服务质量差的拖累,提出"十三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及新产业组织形态。与新产业组织形态相适应,在产业升级路径设计上,以互联网尤其移动互联网作为产业升级的载体、以第二产业支持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并打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连接的通道、以技术创新加快与吸收新一轮世界工业革命成果而助推产业升级、以"一带一路"投资战略与加大对欧美经济发达体投资力度支撑产业升级。"十三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除了进行产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王岳平  
过去一段时期,我国产业结构既顺应需求变化支撑了经济高速增长,但所形成和积累的矛盾也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矛盾集中表现为过度集中于生产和加工制造环节的中低端,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营销、品牌等关键环节滞后或缺失,由此带来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能源、资源、环境压力加大、贸易条件恶化、国民收入增长缓慢、服务业难以快速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十二五"时期既是我国摆脱国际金融危机走向新繁荣的时期,也是我国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应实施"突破关键环节、提升价值链"的战略,产业政策重心也应由过去倾斜式的结构政策为主,向支持关键环节的功能性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岳平  
过去一段时期,我国经济之所以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既得益于改革开放激发了经济主体的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在于我国抓住了外部机遇。"十二五"时期,从国际上来看,和平和发展仍将是主流,但一些重要因素将发生显著的变化。其中,全球贸易高速增长和经济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国  
从城市产业结构的内涵入手,从规模和效率两方面系统分析了"十一五"时期深圳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十一五"期间深圳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产业效率整体提升,三次产业结构总体优化,金融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制造业支柱行业单一且效率较低,整体效率提升缓慢,"效率高的行业规模不大,规模大的行业的效率不高"的特征显著;除金融业外,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缓慢,规模和效率都较低。制造业结构指数水平低是深圳当前产业结构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深圳未来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是在重塑先进制造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媛媛  金浩  张玉苗  
本文探析了金融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原理和机制,分别从直接路径(金融创新通过影响金融业发展直接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间接路径(金融创新通过影响消费需求、资本配置、技术进步、国家产业政策等途径间接影响产业结构调整)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领域的改革与创新已经取得一定成果,金融创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正逐步渗透到实体经济,在加快金融业发展的同时,发挥对其他资源与要素的配置功能、刺激消费需求、促进技术进步,进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但是整体影响程度较低,有待于进一步强化金融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联动机制",实现金融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良性互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艳华  魏辅轶  
对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研究成果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了梳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动力、产业升级转换的影响因素、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我国产业演进规律和趋势、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优先发展产业的次序、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