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20)
- 2023(5683)
- 2022(4816)
- 2021(4404)
- 2020(3829)
- 2019(8597)
- 2018(8467)
- 2017(16783)
- 2016(9256)
- 2015(10247)
- 2014(10246)
- 2013(10165)
- 2012(9770)
- 2011(8800)
- 2010(8959)
- 2009(8200)
- 2008(8336)
- 2007(7668)
- 2006(6803)
- 2005(6117)
- 学科
- 济(44896)
- 经济(44865)
- 业(26861)
- 管理(24637)
- 企(20911)
- 企业(20911)
- 方法(19681)
- 数学(17168)
- 数学方法(16952)
- 农(12693)
- 业经(10568)
- 中国(10051)
- 产业(9571)
- 地方(9477)
- 学(9162)
- 财(8728)
- 农业(8335)
- 制(8305)
- 技术(7262)
- 贸(7022)
- 贸易(7019)
- 结构(6924)
- 易(6779)
- 体(6479)
- 理论(6310)
- 地方经济(5707)
- 务(5489)
- 财务(5477)
- 财务管理(5462)
- 银(5385)
- 机构
- 学院(138931)
- 大学(138750)
- 济(60372)
- 经济(59246)
- 管理(52446)
- 研究(48830)
- 理学(45552)
- 理学院(45015)
- 管理学(44131)
- 管理学院(43892)
- 中国(35724)
- 科学(30851)
- 京(29640)
- 农(27983)
- 所(25291)
- 财(24595)
- 业大(23644)
- 研究所(23133)
- 农业(22267)
- 中心(22058)
- 江(21415)
- 财经(19978)
- 经济学(18867)
- 北京(18241)
- 经(18064)
- 范(17992)
- 师范(17747)
- 院(17159)
- 经济学院(17094)
- 州(16491)
- 基金
- 项目(93609)
- 科学(73998)
- 基金(68397)
- 研究(65759)
- 家(60703)
- 国家(60236)
- 科学基金(51261)
- 社会(42950)
- 社会科(41010)
- 社会科学(40998)
- 省(37314)
- 基金项目(36251)
- 自然(32943)
- 自然科(32210)
- 自然科学(32204)
- 自然科学基金(31720)
- 划(30963)
- 教育(29932)
- 资助(28334)
- 编号(25234)
- 发(21482)
- 重点(21392)
- 部(20679)
- 成果(19997)
- 创(19402)
- 国家社会(18340)
- 创新(18200)
- 课题(17698)
- 计划(17576)
- 科研(17518)
共检索到204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耀新 乌家培
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质是实现产业间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化,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要素的经济和技术优势。从生产要素组合原理、平衡原理、替代原理三大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力图为我国产业经济良性运行探索现实途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乌家培 李耀新
认识生产要素替代效应发生的机制、条件、特征和规律,发展定量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自觉促成和控制生产要素替代,可使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达到动态最优,取得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鹏 尤济红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优化产业结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本文采用全要素生产率(TFP)分解法,在考虑劳动力质量和重新估算我国三次产业物质资本存量的基础上,探讨了1978—2013年劳动和资本要素在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配置效率,并对其配置的"结构红利假说"进行了再检验。研究发现:(1)由于统计方法问题,原本统计在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实际上统计的是建筑工程进度投资,应归入第二产业,因此在按行业来估算三次产业物质资本存量时容易高估第三产业;(2)我国三次产业间资本边际产出率已经呈现收敛的趋势,至2013年,从高到低分别是第三产...
关键词:
要素配置 边际产出率 产业结构 结构红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德成 肖文雪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发展深刻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程这一背景,首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数据要素配置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Dagum基尼系数对数据要素配置水平的空间差异及主要来源进行分解测算;最后,基于2012—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环境规制的结构调整红利及数据要素有效配置的渠道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数据要素配置水平总体空间差异明显,且区域间差异为主要来源,区域内差异次之。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影响,数据要素配置也有显著促进作用。动态边际效应结果显示,在研究期内环境规制所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红利”正在逐渐弱化,数据要素优化配置可充当环境规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路径,且从子维度来看,数据传播共享的渠道效应最为显著。数据要素配置的网络外部性特征对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优化的调节作用在不同地区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不同。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殷红 张龙 叶祥松
本文采用有向无环图(DAG)方法和带有时变参数的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识别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全要素生产率(TFP)间的动态因果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工业结构技术化及服务业结构生产化对TFP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且产业结构高级化与TFP间存在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从时变效应来看,不同经济时期产业结构高级化对TFP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TFP提高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冲击效应存在时变性,近年来TFP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带动作用开始凸显。另外,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对冲经济下行,工业结构技术化调整更有利于TFP提高,而服务业结构生产化对TFP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说明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外溢效应仍有待提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钺
立足于当前中国市场整合程度不断提高的现实,试图厘清市场整合程度的提升能否引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影响。基于此,在利用价格指数法测算出中国区域间市场整合程度的基础上,选择中国2000—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市场整合、资源有效配置与产业结构调整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我国地区间的产业生产活动并非随机独立的,而是会受到其他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并且该空间相关性主要来自空间误差项的传导;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市场整合能够显著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且该资源优化配置效应能够对中国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在市场整合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效应,而此效应在西部地区并不显著。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宪法 方亚林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余子鹏 刘勇
产业结构演变是生产要素配置变动的结果。分析生产要素配置可以探讨产业结构及其变化,资本、劳动力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效率是产业间要素流动的内在原因,也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力。计算我国三次产业生产要素产出效率,探索要素效率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系,探讨产业结构演变的潜力,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要素效率 政策启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晓舟 郭晗 卢山冰
基于城市群视角,聚焦要素区际流动机制,探讨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阐述环境规制、要素区际流动与产业结构调整理论机制的基础上,构建环境规制综合指数、要素区际流动指数等,并基于中国十大代表性城市群2003—201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各类样本检验均表明环境规制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调整;(2)整体样本下环境规制能够分别通过劳动区际流动、资本区际流动和技术区际流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3)分区域及不同环境规制水平样本下中介效应存在异质性:东部城市群和中环境规制组的3类要素区际流动在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均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中西部城市群仅劳动要素区际流动呈现显著的中介效应,高规制组3类要素区际流动中介效应均不显著。针对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以期破解城市群资源环境难题,探寻城市群要素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路径,推动中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涵 郭凯明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率提高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为此提供了一个有效政策着力点。本文提出,准确把握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影响,不仅应当重视不同要素的错配程度及其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应重点突出、统筹推进,而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从国内国际双循环视角充分评估改革通过改进要素配置效率进而增强产业比较优势的经济机制。本文建立了一个内生国际贸易结构的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其中纳入了要素市场存在摩擦和结构差异、内外需的产业构成存在差别并且内生演化等中国经济特征。研究发现,降低高技能劳动、低技能劳动和资本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流动成本可以有效提升制造业比重、增强制造业出口比较优势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本和低技能劳动市场化配置程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高技能劳动;资本和高技能劳动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应为降低制造业和服务业间的流动成本,促进更高比例的资本和高技能劳动从服务业流向制造业;低技能劳动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应为降低农业和非农业间的流动成本,促进更高比例的低技能劳动从农业流向非农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伟 张立元
本文旨在测算、分析中国经济及各产业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年均增长率、产业结构高度及其合理化程度,再结合其他37个国家的相应数据进行国际比较。本文依据真实经济周期模型推导出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程并构建了测算产业结构高度及其合理化程度的两个指标。本文发现,由三大产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之间的差异和部门间规模巨大的人力资本转移而形成的"结构效益",能够合理解释中国经济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较高但三大产业部门却处在较低水平甚至负增长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经济事实。本文从数理逻辑和经验研究两个角度验证了"产出增长率效应"和"结构效益"的存在。本文通过国际比较发现,中国经济产业结构高度及其合理化程度大幅落后于多数高收入国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峰
论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陈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一个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就是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通过对我国经济运行的深层次分析,经济学界有识之士早已指出,产业结构失衡是引起我国经济发展起伏、波动的重要原因。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竺云
产业结构调整是各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心 ,而外资的进入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利用外资对技术进步、服务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以及技术进步、服务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促进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莉娜
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经济发展不仅表现为总量的增长,更表现为结构的调整和演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就是经济资源不断优化配置的过程,而优化资源配置正是金融市场的一项基本功能。因此,对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因素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产业结构 金融资源 金融结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云平 刘中显 王岳平
一、当前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新情况和突出问题(一)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并在全国各地蔓延。沿海地区大量的工厂因缺少工人而无法正常开工,中西部地区的许多加工企业,也因为工人不够而难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