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10)
2023(12499)
2022(10996)
2021(10285)
2020(9028)
2019(21376)
2018(21354)
2017(41635)
2016(22743)
2015(25707)
2014(25831)
2013(25650)
2012(24151)
2011(21906)
2010(22602)
2009(21227)
2008(21426)
2007(19656)
2006(17186)
2005(15566)
作者
(67578)
(56580)
(56451)
(54032)
(35840)
(27384)
(25754)
(22201)
(21226)
(20641)
(19201)
(19099)
(18054)
(17952)
(17748)
(17536)
(16894)
(16712)
(16435)
(16225)
(14373)
(14097)
(13973)
(12970)
(12678)
(12673)
(12582)
(12582)
(11616)
(11374)
学科
(102940)
经济(102824)
管理(63420)
(62418)
(52105)
企业(52105)
方法(47594)
数学(40997)
数学方法(40265)
(26711)
中国(24651)
(23982)
(22256)
业经(21402)
地方(21213)
(18905)
理论(18288)
(17929)
贸易(17916)
农业(17376)
(17291)
(14988)
(14746)
财务(14689)
财务管理(14647)
(14536)
银行(14496)
(14285)
金融(14282)
技术(13919)
机构
大学(335864)
学院(334178)
(137455)
经济(134519)
管理(127644)
研究(113665)
理学(109867)
理学院(108588)
管理学(106215)
管理学院(105604)
中国(85600)
(72309)
科学(70504)
(62520)
(59247)
(57673)
研究所(53576)
中心(51852)
(51513)
业大(50279)
财经(49512)
北京(45858)
农业(45312)
(44722)
(44633)
师范(44255)
经济学(42091)
(40986)
(40368)
经济学院(37866)
基金
项目(216410)
科学(169689)
基金(156416)
研究(155642)
(136904)
国家(135824)
科学基金(115734)
社会(97415)
社会科(92275)
社会科学(92244)
(84783)
基金项目(82115)
自然(75732)
自然科(74057)
自然科学(74036)
教育(73277)
自然科学基金(72702)
(71781)
资助(66028)
编号(63563)
成果(52756)
重点(49261)
(48062)
(46857)
(44445)
课题(44386)
创新(41460)
科研(41424)
教育部(41059)
大学(40339)
期刊
(153678)
经济(153678)
研究(97657)
中国(66708)
学报(54216)
(52391)
科学(50098)
(49833)
管理(47967)
大学(41028)
教育(38641)
学学(38428)
农业(34903)
技术(31114)
(28595)
金融(28595)
财经(25275)
业经(24691)
经济研究(24493)
(21879)
问题(20505)
(19789)
统计(19065)
技术经济(18124)
(17089)
(16877)
(16521)
图书(16095)
商业(15748)
决策(15511)
共检索到501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荣涛  张许颖  苏明吾  
地区利益始终对地方政府行为是一种基本的制约因素 ,地方政府有关产业调整和发展的博弈行为是在追求地区利益中开始和结束的 ,因此 ,各级地方政府对自身利益的不懈追求是形成产业结构趋同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为了印证这个结论 ,本文分析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三个博弈模型 ,并就如何消除产业结构调整中地区利益的障碍作用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苏明吾  
本文应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建立一个解释产业结构趋同成因的理论模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原因以及地区利益障碍和产业协调政策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消除地区利益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障碍作用,关键是能否在尽快完成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地区利益协调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燕武  王俊海  
首先利用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理论框架,揭示地方政府行为与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之间的关系,认为在单一的中央政府依托相对绩效考核的晋升激励假设下,不同类型的地方政府会采取模仿战略来最大化自身利益,进而导致地区产业结构趋同。而放松假设后,地方政府的行为将出现分化。接下来,本文根据1999—2007年中国省际间工业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变动情况,对理论推导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近年来导致我国产业结构趋同的关键因素并非地区间相对绩效竞争的结果,而是由GDP增长率等绝对绩效指标带来的晋升激励扭曲。此外,地方政府追求财政收益控制权的行为,将有利于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韦智兰  陈君  封永梅  
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时期而出现。产业结构趋同的成因主要有两类观点:一类观点归结为体制原因,体制弊端是产生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的主要的内在根源。另一类观点则归结为非体制原因。这两类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阐述了产业结构趋同的成因,同时也为我们找到对策提供了依据。即:产业结构趋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原因,在一定时期也会有几个原因同时导致,不能简单的判断为那一个单方面的原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先军  曹家和  
汇率作为宏观经济调节变量,在受到其它经济条件或经济因素影响的同时,其变动对国民经济也有着广泛而复杂的作用。通过对中国汇率制度历史演进的分析,可以发现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始终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息息相关。文章以价格这一中间变量作为动力因素,建立价格穿越模型,分析汇率变动引起产业结构调整的传导路径与作用机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晓凤  
国际贸易理论阐释了在完全分工与贸易互利性的双赢理念。现实的国际贸易实践却是:在关乎国计民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农业以及能带来高额利润的高科技产业和其它产业,出现了国与国之间同构的现象。出口相似性指数和产品相似系数都显示了这种同构日趋严重,文中的博弈模型论证了产业结构的同构引发了国际市场上激烈的竞争,致使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风起云涌,呈现出广泛性的特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德云  
配第一克拉克定理阐述了产业收入和劳动力结构的演进趋势,虽然各国的统计数据都能验证,但产业理论没有给与具体的证明。国内很多学者据此定理对产业结构升级进行定义(刘志彪,2000),就方向来说。无疑是正确的,但具体到产业结构以何变量结构表示,指标各有不同,不能使理论界普遍接受。原因是产业结构是一个大口袋,所有变量结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吕明元  李彦超  
笔者认为所谓产业结构的"国际标准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对我国1952年~2008年产业结构演进的协整检验与反应弹性值的国际比较表明,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在总的发展趋势上符合国际标准模式的一般规律,但存在明显的特殊性。影响我国产业结构演进因素本身的特殊性,导致我国产业结构演进中出现"产业结构偏差"。产业结构的"国际标准模式"在我国的适用,应该考虑时间和条件的变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文举  范合君  
历史上我国各个省份都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传统产业结构出现了趋同。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兴产业也出现了结构趋同现象。但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产业结构趋同的原因不同。本文从政治晋升的角度,用博弈论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我国地区间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进行经济机理分析,指出在政治晋升的驱动下,传统产业在地区间的分工协调会出现失灵,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很难纠正;新兴产业由于存在模仿的后发优势,各地会一哄而上,导致新兴产业的趋同。但是产业结构趋同也并不是没有好处,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产业结构趋同对经济增长存在正面影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杜曙光  李亚男  刘刚  
在要素无限供给的条件下,用动态分析重构杨格定理模型,以解答"封闭等于落后"的发展命题。把这个模型推广到开放条件下,可以准确地说明如何发挥国际贸易的作用,推动发展中国家走出产业结构僵化的困境。通过对产业间动态比较优势的分析,可以发现发展中国家由出口导向战略到进口替代战略转化的路径和逻辑过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强  
环境问题和产业结构调整都是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依据Baumol模型研究了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模型分析表明环境规制的存在会提高服务业部门相对于工业部门的比重,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利用我国的地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表明,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环境规制程度越高,经济中服务业占比会越高。利用分地区面板数据、产业结构调整的不同度量进行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研究不同的环境规制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得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最强的促进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党耀国  刘思峰  陈可嘉  
列昂惕夫“快车道”模型能够推算经济结构调整的最优轨道。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利用1997年投入产出表测算出平衡增长率及最优强度轨道。以此为基础建立动态线性规划模型,制定了江苏省“十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先军  曹家和  
汇率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调节变量,其变动始终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息息相关。通过构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汇率驱动模型,发现汇率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影响程度包括四个因素,即产业的进口比重、产业的出口比重、产业的国外投入比重和产业的国外需求弹性,进而通过实证分析汇率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发现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国的第二、第三产业影响较大,与模型结论不谋而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