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95)
2023(3803)
2022(3269)
2021(3021)
2020(2685)
2019(6149)
2018(5958)
2017(12831)
2016(6898)
2015(7798)
2014(7964)
2013(8179)
2012(7737)
2011(6895)
2010(7180)
2009(6770)
2008(6862)
2007(6349)
2006(5907)
2005(5657)
作者
(20112)
(16681)
(16445)
(16209)
(10448)
(7970)
(7669)
(6403)
(6277)
(6119)
(5767)
(5540)
(5436)
(5320)
(5275)
(5156)
(5099)
(4808)
(4696)
(4680)
(4407)
(4243)
(4000)
(3798)
(3780)
(3744)
(3646)
(3614)
(3388)
(3282)
学科
(34968)
经济(34934)
(22671)
管理(19515)
(18061)
企业(18061)
方法(11968)
中国(11143)
(10808)
数学(10097)
数学方法(9946)
业经(9066)
(8854)
产业(8789)
地方(8708)
(8569)
农业(7100)
结构(6982)
(6260)
(6067)
贸易(6063)
(5864)
技术(5730)
(5701)
(5619)
银行(5613)
(5387)
财务(5371)
财务管理(5357)
(5354)
机构
学院(104853)
大学(102617)
(49487)
经济(48588)
管理(39753)
研究(36838)
理学(33474)
理学院(33144)
管理学(32676)
管理学院(32494)
中国(28649)
(23279)
(21899)
科学(20421)
(19001)
财经(17954)
(16995)
研究所(16670)
中心(16549)
(16005)
经济学(15665)
(15223)
北京(14383)
经济学院(14076)
(13574)
(13349)
师范(13235)
业大(13132)
财经大学(13037)
(12964)
基金
项目(62882)
科学(50113)
研究(48576)
基金(45038)
(38000)
国家(37672)
科学基金(32493)
社会(31891)
社会科(30390)
社会科学(30383)
(25558)
基金项目(23537)
教育(21657)
(20512)
编号(19468)
资助(19127)
自然(19058)
自然科(18575)
自然科学(18572)
自然科学基金(18270)
成果(16467)
(15418)
重点(14397)
课题(14228)
(14203)
(13223)
发展(13122)
国家社会(12979)
(12937)
(12837)
期刊
(60654)
经济(60654)
研究(35509)
中国(20472)
(17865)
管理(16073)
(14930)
科学(13199)
学报(12535)
(11734)
金融(11734)
业经(11009)
教育(10215)
大学(10119)
经济研究(9705)
农业(9642)
学学(9529)
财经(9489)
技术(9192)
问题(8951)
(8477)
(6791)
技术经济(6012)
经济问题(5703)
商业(5673)
国际(5457)
统计(5305)
现代(5170)
世界(5121)
经济管理(5044)
共检索到166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云平  
体制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相互交织是当前我国就业问题的主要特征。要通过以提高工业化水平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从而缓解我国日趋严重的就业问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喻桂华  张春煜  
我国近年来就业矛盾十分突出 ,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国际数据的比较研究 ,发现就业矛盾的原因在于劳动就业结构滞后与产业结构的变化 ,产生了结构性偏差 ,并且偏差的收敛速度慢于国际经验。分别从三次产业看 ,偏差产生的原因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缓慢 ,工业生产中普遍采用了劳动节约型技术 ,发生资本替代劳动 ,以及第三产业增长缓慢和结构失调。基于结构的观点 ,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建安  
大量的文献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密不可分。针对产业结构是多因素变量的特点,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可以分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第三产业的就业状况联系最为紧密,而与全社会的总体就业状况关系甚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琳  李全生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的考察及对二者的相关性实证分析,发现影响扩大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的不均衡。实现就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使之与产业结构的演进相协调,对于有效缓解天津市的就业压力,进而实现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就业扩张的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璇  张旭亮  李腾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劳动力就业问题一直是中央及各省关注的重点。利用1992~2012年浙江省相关统计数据,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和产业结构调整转换速度两个指数,分析对比浙江省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的协调关系,发现其协调关系明显优于广东省和江苏省。分析对比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发现两者呈负相关关系,且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劳动力就业增长的影响明显小于广东省和江苏省。一方面,说明浙江省在产业结构与就业上更具协调性;另一方面,说明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缓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军  詹韵秋  
文章基于我国1989-2015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VEC模型,分别站在质与量的双重视角,对消费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效应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会对我国就业产生显著的影响,消费升级会对就业数量产生轻微的不利影响,但是有助于我国就业质量的改善;产业结构的优化会对就业数量的增加和就业质量的改善都产生积极的影响,且对就业质量改善的影响力度是对就业数量增加的5.93倍。基于此,从构建多层次的就业协同推进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角度提出对就业规模扩大特别是就业质量改善的对策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晓冬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急需调整。但这次调整与以往几次调整相比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性。“十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任务应该是产业升级,即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加速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并且积极使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也就是通过产业技术的升级来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岳平  王亚平  王云平  李淑华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叔莲  
作者认为,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存在大量困难。其间,除正确处理“升级”和“补短”的关系、科学选择主导产业外,还必须建立起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保障机制。这里,改革所有制是建立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保障机制的一个关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尹明  
当前,吉林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但吉林省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协调、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过度依赖汽车产业等问题。为加快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主导产业群的杠杆作用、加快主导产业向支柱产业转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市统计局联合课题组  姜再勇  魏小真  
第三产业发达是首都经济的显著特征。根据北京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发布的《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数据修订结果的公告》,2008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高达75.4%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洪谊雅  林怀艺  
当前世界正迎来新一轮的科技与产业革命,给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新机遇,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再是靠总量扩张的过程,而主要是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增速下降可能带来某些难以预料的挑战,这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紧迫要求。本文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新形势,提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并重发展,向工业3.0、4.0迈进,向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是向高收入国家、高质量城镇化、制造业强国、服务业大国迈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成学真  雷霄雯  
从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增长影响的角度,以兰州市各产业产值就业弹性为切入点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三次产业的发展虽然保持着比较高的速度,但各产业产值就业弹性均在不断下降。过去十几年间,第一产业所能吸收的劳动力非常有限,第二产业产值的增长不仅不能促进就业增长,而且释放出大量失业工人,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就业的主要力量。为避免出现经济增长和失业并存的局面,有必要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变以增加就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张本波  
我国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落后于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而促进就业增长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我国就业增长表现出显著的多极化特征,必须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协调第一、二、三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坚持三产并举,以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拓展不同产业的就业空间,并积极培育就业增长点,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同时,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区域转移和就业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