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36)
- 2023(8308)
- 2022(6516)
- 2021(6001)
- 2020(4953)
- 2019(11196)
- 2018(11047)
- 2017(21553)
- 2016(11371)
- 2015(12890)
- 2014(12839)
- 2013(12839)
- 2012(11804)
- 2011(10773)
- 2010(10532)
- 2009(9724)
- 2008(9464)
- 2007(8253)
- 2006(7485)
- 2005(7049)
- 学科
- 济(59424)
- 经济(59378)
- 业(29132)
- 管理(27413)
- 方法(22173)
- 企(21743)
- 企业(21743)
- 中国(20266)
- 数学(19792)
- 数学方法(19719)
- 农(16584)
- 业经(13666)
- 地方(12267)
- 贸(11952)
- 贸易(11945)
- 产业(11828)
- 易(11689)
- 制(11455)
- 财(11128)
- 农业(10553)
- 发(9382)
- 学(9186)
- 体(8776)
- 银(8609)
- 银行(8599)
- 行(8361)
- 融(8282)
- 金融(8281)
- 结构(7951)
- 技术(7898)
- 机构
- 大学(167357)
- 学院(165861)
- 济(84297)
- 经济(83130)
- 研究(65037)
- 管理(61195)
- 理学(52498)
- 理学院(51912)
- 管理学(51264)
- 管理学院(50960)
- 中国(49922)
- 京(36198)
- 科学(35583)
- 财(34756)
- 所(31969)
- 研究所(29154)
- 经济学(28817)
- 财经(28138)
- 中心(27651)
- 经济学院(26044)
- 经(25889)
- 农(25766)
- 江(23410)
- 院(23406)
- 北京(23363)
- 业大(21206)
- 范(21149)
- 财经大学(21005)
- 师范(20956)
- 农业(19886)
- 基金
- 项目(110643)
- 科学(89167)
- 基金(83544)
- 研究(82600)
- 家(72885)
- 国家(72392)
- 科学基金(61792)
- 社会(57309)
- 社会科(54639)
- 社会科学(54629)
- 基金项目(43213)
- 省(40023)
- 自然(36293)
- 教育(36014)
- 自然科(35499)
- 自然科学(35491)
- 自然科学基金(34934)
- 资助(34154)
- 划(34148)
- 编号(30786)
- 发(26519)
- 部(26246)
- 国家社会(25858)
- 重点(25402)
- 成果(24955)
- 中国(24572)
- 创(23101)
- 教育部(22746)
- 发展(22509)
- 展(22205)
共检索到2527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穹 仲伟周 张跃胜
在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深度融合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将产业结构调整引入新型城镇化发展理论,研究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62015年面板数据,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复合指标体系,选择空间滞后计量模型,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研究了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新型城镇化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新型城镇化的边际效应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函数。基于此,提出了区域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为根基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区域充分利用新型城镇化空间外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产业结构 空间面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钧 罗能生
基于技术外溢、要素集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的理论机制模型,本文运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农村第一、二产业占比的影响路径是倒U型的,而其对农村第三产业占比和农村产业结构偏离的影响路径是U型的,且这些影响路径在不同经济区域呈现了一定的差异性。同时,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路径呈现了阶段性,且经济发展城镇化、居民生活城镇化、公共服务城镇化、基础设施城镇化、资源环境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各有不同。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产业结构 剩余劳动力释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敏 丁春杰 高文
产业结构问题是当前中国存在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之一,实现"产城融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为此,文章基于2005—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不仅将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结合来测算新型城镇化水平,而且采用两阶段差分GMM法系统分析新型城镇化对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同时构建双门槛模型检验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门槛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新型城镇化能够显著促进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此外,新型城镇化对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均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则
城市化是国内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农村的城镇化不仅是中国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与载体。由哈尔滨商业大学郭振教授等同志集体创作的《中国农村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调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一书,针对中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若干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是作者对中国农村城镇化的理论体系进行创造性探索的成果。该书的特点如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洪潮 王丹
解决失地农村劳动力"再就业"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面临的突出现实问题。本文依据1985—2012年的面板数据,基于修正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剖析新型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演化轨迹及三者的互动规律,进而从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两方面,提出了应大力发展与区域相适配的第三产业、应着力推进地方特色明显、产业基础扎实、城镇规模适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筱青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钧
从理论上探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路径,并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城镇化发展的区域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效应和外部性效应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理论路径;农村第一、二产业占比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呈现出U形路径,而农村第三产业占比的影响效应呈现出倒U形路径,其影响效应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和结构差异;农村产业结构偏离对城镇化的影响呈现出U形路径,其中,中西部地区这一影响是负向的,东部地区这一影响是正向的。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偏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伟峰 刘菊
“三农”问题是国家和政府关注的重点,也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日趋成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农村城镇化这一有效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思路,以切实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农村产业结构 农村城镇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海峰
调整农业产品结构不仅影响到农业内部,且与农村的全局息息相关。要想从本质上对农业结构性矛盾进行解决,实践证明单单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是不够的;一旦解决了以往的矛盾,那么还会不间断的出现新的矛盾。所以,我们必须采取部分新的举措以及战略,确立新的思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对传统的农业论理念进行突破,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不断开创新局面。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 优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明勇
传统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调整主要问题,一方面,以粗放式扩张为形式,从而人为地破坏自然循环体系;另一方面,为了政府的政绩及"形象工程"需要,不考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区域经济地理位置等因素,导致了随领导人变化而变化非生态化产业政策制度。因此,运用PPP等融资模式的新型城镇化就是实现了产业政策制度法治化的城镇化;生态产业结构调整制度包含自然生态产业结构调整和制度生态产业结构调整的二个方面的子制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光跃 张萌
新型城镇建设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其目是提高人口和产业的集聚规模、转变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实施教育扶贫,构建合理的职业教育结构。分析了新型城镇建设与职业教育结构的互动关系,提出政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职业教育结构调整的职能,城镇弱势群体的职业教育扶贫,吸纳和转移劳动力,向新型城镇疏散职业教育资源,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所要求的多种职业教育形式等策略与措施。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区域职业教育 结构调整策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雷培梁
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提供了新机遇,也对其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提出新任务、新要求。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改革,需要调整高等教育的区域布局、学科专业布局。实现高等教育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还要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不断完善服务城乡发展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远 龚新蜀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新疆1970—2007年的样本数据,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之上,采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调整三者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从长期来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要高于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调整同样对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具有正效应,对城镇化的影响会受到户籍政策、结构性失业等问题的影响出现短暂为负的情况,对农业现代化则具有持续的正向拉动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钧
笔者以我国2003年~2013年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在测度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各地区2003年~2013年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区域差异较大;对于全国、中部和西部,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均呈现倒U型曲线特征,但对于东部地区而言,倒U型曲线不存在,而是存在正相关关系;人均农用地面积、农业支出占比等从不同方面对农业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因此,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应该建立土地保障机制,鼓励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组织化的生产经营方式,进而推进区域农业产业结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兀晶 高辉
本文基于1978—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VAR模型考察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产业结构调整变量对城镇化产生逐渐减弱的正向冲击,而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冲击效应较弱。因此,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关系,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VAR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