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75)
- 2023(8410)
- 2022(6823)
- 2021(6233)
- 2020(4891)
- 2019(10669)
- 2018(10503)
- 2017(20326)
- 2016(10868)
- 2015(11572)
- 2014(10937)
- 2013(10722)
- 2012(9485)
- 2011(8267)
- 2010(8125)
- 2009(7597)
- 2008(6923)
- 2007(6237)
- 2006(5313)
- 2005(4675)
- 学科
- 济(45609)
- 经济(45576)
- 业(29680)
- 管理(26738)
- 企(21684)
- 企业(21684)
- 方法(17629)
- 农(16784)
- 数学(15398)
- 数学方法(15267)
- 中国(13567)
- 财(13038)
- 业经(12236)
- 农业(11823)
- 产业(10352)
- 地方(10239)
- 收入(8901)
- 制(8668)
- 贸(8388)
- 贸易(8383)
- 易(8138)
- 结构(7153)
- 技术(6999)
- 学(6610)
- 体(6452)
- 银(6440)
- 银行(6428)
- 理论(6290)
- 行(6156)
- 融(6137)
- 机构
- 学院(143888)
- 大学(137633)
- 济(64146)
- 经济(63071)
- 管理(54006)
- 理学(47165)
- 理学院(46737)
- 管理学(45972)
- 管理学院(45723)
- 研究(45647)
- 中国(34050)
- 财(28159)
- 京(27228)
- 科学(26156)
- 财经(22573)
- 所(21553)
- 江(21143)
- 经济学(21049)
- 中心(20849)
- 农(20532)
- 经(20511)
- 研究所(19461)
- 经济学院(19192)
- 业大(18935)
- 范(18271)
- 师范(18073)
- 院(16976)
- 州(16811)
- 财经大学(16713)
- 北京(16605)
- 基金
- 项目(98618)
- 科学(78910)
- 研究(76619)
- 基金(70910)
- 家(60257)
- 国家(59757)
- 科学基金(52102)
- 社会(50700)
- 社会科(48313)
- 社会科学(48305)
- 省(40424)
- 基金项目(37015)
- 教育(34754)
- 划(32578)
- 编号(32020)
- 自然(30309)
- 自然科(29619)
- 自然科学(29614)
- 自然科学基金(29098)
- 资助(28125)
- 成果(24941)
- 发(23637)
- 重点(22364)
- 课题(22058)
- 创(21585)
- 国家社会(21334)
- 部(21223)
- 创新(20060)
- 发展(19742)
- 性(19713)
共检索到2068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振华
当前中国处于结构转型期,如果为了提高加总劳动收入份额而忽视产业层面劳动收入份额,那么可能导致错误的、阻碍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干预。本文利用改进的Gollin修正方法测算出中国劳动收入份额波动的适度区间,针对三大产业内劳动收入份额波动现状运用实证模型检验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取决于第二产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预计在2020年和202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43.89%和42.94%,劳动收入份额分别提升至52.48%和56.46%。因此,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需要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并且需要在产业内处理好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规模经济"与"竞争"的难题,注重发展第三产...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劳动收入份额 适度水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雨桐 路先锋 李军
基于1994—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门槛效应模型,从产业结构视角考察了人口老龄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呈现由负到正的非线性变化,产业结构发挥了重要调节作用,当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比值超过0.871时,人口老龄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由负转正;在负向影响阶段,人口老龄化通过劳动资本的“相对价格”渠道与“相对数量”渠道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影响,在正向影响阶段,“相对数量”渠道的作用不再显著,人口老龄化主要通过“相对价格”渠道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影响;异质性检验发现,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人口老龄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由负转正的影响越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丽媛 李繁荣
人工智能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兼顾效率提升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问题。在理论上,人工智能既影响各产业劳动收入份额,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二者共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当且仅当服务业劳动收入份额高于第二产业,且工业智能化促使产业结构服务化时,人工智能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否则,工业智能化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实证结果显示,目前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上升1%,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0.054个单位。人力资本水平高、经济发达地区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降低作用不显著,产业结构服务化在人工智能的分配效应中发挥反向调节作用,人工智能降低劳动收入份额,但目前产业结构服务化能提高总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艾阳 宋培 李琳 白雪洁
本文构建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将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劳动收入份额三者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梳理数字经济发展影响产业结构从而内生决定劳动收入份额的理论机制。定量模拟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但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方向取决于人力资本水平高低。进一步基于我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发现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但不利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提升能够驱动数字经济发挥兼顾结构转型与共同富裕双重目标的效能,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此外,异质性检验表明我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和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人力资本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存在不平衡特征。本文为充分挖掘数字经济潜能,强化人力资本引领作用,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提供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郭小年 邵宜航
行政审批改革对市场效率改进的作用吸引了众多关注,文章主要关注行政审批改革对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及其对就业和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文章揭示了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中更偏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考察了产业结构变动所引起的地区就业和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分析发现:行政审批改革使地区资本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而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这一结论具有稳健性,其影响机制主要是行政审批改革降低了不同类型企业交易成本;而行政审批改革使产业的变动更符合地区比较优势,促进了地区就业和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文章的研究在提升就业与劳动收入份额,让增长的收益更多地惠及劳动阶层、实现包容性增长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行政审批改革 产业结构 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凯明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本文研究了人工智能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基于人工智能是具有新型基础设施属性的通用技术、对劳动或资本都可能产生偏向的替代性、在不同产业具有差异化的应用前景等3个特点,本文建立一个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提出人工智能服务或人工智能扩展型技术提高,都会促使生产要素在产业部门间流动,流动方向取决于不同产业部门在人工智能产出弹性和人工智能与传统生产方式的替代弹性上的差别。这一结构转型过程也导致了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本文在理论上给出了有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方向的条件,并就发展人工智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产业结构转型 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田野 倪红福 夏杰长
国内国际经济循环演变伴随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宏观劳动收入份额。本文构建了宏观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国内国际经济循环及其因素结构分解框架,并利用1997-2020年全球投入产出表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内效应是影响中国宏观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主导因素,在中国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阶段,产业结构效应也较为重要;第二,国内经济循环与国际经济循环在各阶段对中国宏观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贡献方向相反,国内经济循环主导了产业结构效应的贡献,国内经济循环程度下降将降低宏观劳动收入份额,即国际循环(外循环)程度越大,宏观劳动收入份额越低;第三,国内经济循环中内需规模持续扩张、国内生产网络中服务业投入占比增加、国际经济循环中最终需求出口扩张以及持续深度参与国际生产网络均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勇 柏喆
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是探究收入均衡分配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技术进步偏向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路径,使用省级层面面板数据,通过供给面标准化系统法测算省级技术进步偏向,并在实证考察技术进步偏向促使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作用的基础上,重新探究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与劳动的要素禀赋效应、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收入份额发生的逆转作用。结果显示:第一,技术进步偏向通过不同程度地作用于各省份资本与劳动的相对边际产出,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整体上,1990-2016年技术进步偏向不仅可以解释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趋势,而且能够解释2007年以来劳动收入份额出现的上升趋势。第二,资本与劳动的要素禀赋是使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关键要素,与劳动收入份额呈稳定负相关关系。第一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与劳动收入份额呈稳定正相关关系。第三,基于产业结构对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作用,进一步考察再次表明产业结构是作用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重要因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鹏 陈勇凡
本文从技术选择偏离角度运用2002-2007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了实证分析。以劳动收入份额为研究对象,重点从对外技术引进导致的本国技术选择偏离的视角探讨其下降的原因,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对改善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现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对外技术引进 提升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振华
收入分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严重影响收入分配公平性。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来源生产,因此劳动收入份额的高低与产业结构紧密相连。选取产业视角构建初次分配的产业及地区总福利系数,通过人均劳动收入系数、要素利用结构、就业和税收效应对全国及三大区域初次分配福利系数进行效应分解。最后,从产业福利角度给出提升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初次分配 劳动收入份额 产业福利系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方文全
本文利用1993~2006年中国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对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政府财政收支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间接而持续的双重挤压作用;而整体的产业结构变迁效应不具有显著的作用。这证实包含政府部门的内生增长过程中劳动收入份额受到财政收入和支出行为的间接负面影响,财政收入的资本依赖和扩张性支出的资本偏向有利于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扩张产出规模,同时提高了资本的产出效率和回报份额,间接地导致劳动收入份额呈下降趋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郑景丽 王喜虹 张雪梅
作为一项重要技术变革,人工智能在推动产业智能化的同时,势必对劳动力市场的要素收入分配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偏向性技术进步理论,运用2010—2021年中国城市与企业层面面板数据,从系统性视角考察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宏微观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人工智能应用在宏微观层面均有利于劳动收入份额增加,该结论在经过工具变量法、机器学习法估计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宏观层面,人工智能可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增加劳动收入份额。(3)微观层面,人工智能可通过提高创新质量、创新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来增加劳动收入份额。(4)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积极影响在城市层面的高人口规模、高市场化水平、高劳动力保护强度、高劳动力技能水平及企业层面的高企业规模、高劳动力技能水平、低劳动要素密集度的样本中尤为明显。研究结论为我国在数智化浪潮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范从来 张中锦
基于收入法GDP和资金流量表核算的劳动收入份额数据,本文在探讨劳动收入份额构成、波动性并进行结构分解的基础上,研究了总体劳动收入份额稳步提升中的结构优化问题。在提升总体劳动收入份额过程中,在保持产业(部门)结构相对稳定时要重视产业(部门)内部劳动收入份额的结构优化,在维持产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相对稳定时要重视不同产业(部门)增加值比重提高过程中的产业(部门)结构优化;还要重视产业(部门)内部效应和产业(部门)结构效应的协同对稳步提升总体劳动收入份额的综合效应。在优化结构时稳定维持第一产业(企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和努力增加第三产业(住户部门)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对提升总体劳动收入份额至关重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优树 李浩然
我国劳动收入份额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持续上升,这与全球趋势相反。利用我国2007年至2020年投入产出表数据进行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行业内与行业间贡献率分解,结果显示其主要来自行业内增长。对工业、服务业细分行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与劳动收入份额上升存在显著且稳健的正相关关系;基于生产侧均衡并使用两步FGNLS方法估计的工业与服务业CES生产函数参数表明,当资本劳动替代率大于1时,全行业范围内的劳动增强型技术提升是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上升的主要原因。基准模拟结果能够解释工业行业劳动收入份额上升的31.56%以及服务业行业劳动收入份额上升的80.98%,该结果与我国近些年实施的一系列民生保障措施有关。研究结论支持技术进步是导致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的主要原因,而非大多数文献提到的结构转型,这为我国科学实施“双循环”发展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卫志民 杨修博 王浚懿
借助地方政府分批上线数据开放平台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双重差分法研究政府数据开放能否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结果发现:政府数据开放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限制企业垄断利润、减少政府干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增强企业管理能力,是政府数据开放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地区市场分割程度、企业所有制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会导致政府数据开放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产生差异化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