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40)
2023(11134)
2022(9248)
2021(8168)
2020(6980)
2019(15458)
2018(15433)
2017(29659)
2016(16166)
2015(18027)
2014(18293)
2013(18038)
2012(17072)
2011(15599)
2010(15915)
2009(15133)
2008(14552)
2007(13513)
2006(12250)
2005(11453)
作者
(47488)
(39965)
(39628)
(37963)
(25117)
(18614)
(17974)
(15256)
(15012)
(14252)
(13849)
(13098)
(13064)
(12953)
(12752)
(12262)
(11786)
(11614)
(11247)
(11160)
(10378)
(9759)
(9758)
(9178)
(8923)
(8894)
(8744)
(8571)
(7972)
(7769)
学科
(89759)
经济(89659)
管理(51200)
(45299)
(37386)
企业(37386)
方法(28542)
数学(24716)
数学方法(24561)
地方(21811)
中国(21182)
(19797)
(19575)
(19130)
业经(18744)
(16532)
(15484)
地方经济(14989)
产业(13272)
农业(12909)
(12666)
金融(12659)
(12316)
银行(12288)
(11835)
环境(11604)
体制(11517)
(11218)
财务(11185)
财务管理(11160)
机构
学院(241271)
大学(240186)
(114003)
经济(111870)
管理(88271)
研究(86863)
理学(74990)
理学院(74175)
管理学(73060)
管理学院(72611)
中国(65571)
(53336)
(50297)
科学(48637)
(43620)
财经(41488)
研究所(38989)
中心(38241)
(37962)
(37370)
经济学(37199)
(36588)
经济学院(33115)
业大(31893)
北京(31755)
(31220)
财经大学(30411)
(29475)
(29175)
师范(29126)
基金
项目(153328)
科学(121665)
研究(114136)
基金(111759)
(96391)
国家(95651)
科学基金(82105)
社会(76137)
社会科(72369)
社会科学(72355)
(60311)
基金项目(58247)
教育(51524)
自然(49563)
(49394)
自然科(48382)
自然科学(48369)
自然科学基金(47542)
资助(45788)
编号(44658)
成果(37286)
重点(35002)
(34871)
(34530)
(33028)
课题(32342)
国家社会(32336)
(31729)
教育部(30066)
创新(29933)
期刊
(138192)
经济(138192)
研究(78053)
中国(52665)
(42401)
管理(36606)
学报(34910)
(34448)
科学(32852)
大学(27560)
学学(26426)
(23835)
金融(23835)
经济研究(23217)
财经(22584)
农业(22571)
教育(22091)
技术(21880)
业经(20297)
(19754)
问题(17693)
技术经济(13559)
(12782)
世界(12271)
统计(12117)
经济问题(11340)
国际(11278)
商业(11202)
现代(11127)
(10974)
共检索到380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池振合  杨宜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不断下降。通过对总体劳动报酬占比变动进行分解,发现产业结构和产业劳动报酬占比变动是引起总体劳动报酬占比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非农化决定了1978-2004年总体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以下降为主。计划经济条件下,偏向于劳动者的初次收入分配改革倾向使得产业劳动报酬占比逐渐上升,部分抵消了产业结构非农化所引起的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当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以后,企业开始由追逐就业转变为追逐利润,匡正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偏向于劳动者的初次收入分配政策,引起产业劳动报酬占比下降,从而与产业结构非农化共同加速了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由此可以看出,产业结构非农化以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石涛  张磊  
劳动者报酬GDP占比下滑是中国劳动收入增长背景下的客观事实。在农村剩余劳动供给相对充裕条件下,劳动报酬占比变化反映了产业结构变迁中的劳动边际产出效率变化。二元经济下的工业化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资本替代劳动是劳动报酬产业内效应变化的主要原因,边际生产率决定的劳动工资引导劳动要素从劳动报酬较高的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是劳动报酬占比产业间效应下降的原因。随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劳动力绝对供给能力面临下降,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对供给能力减弱,劳动供给曲线左移将替代劳动边际生产率对劳动报酬的决定,直接提升产业间劳动力转移成本并带动产业内劳动力报酬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池振合  
2004年中国总体劳动报酬大幅度下降,这主要是由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案调整引。文章依据生产税净额与资本所得之间的关系统一了劳动报酬统计口径,发现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运输仓储邮电、批发零售餐饮、其它服务业的劳动报酬占比在2004年并未出现显著下降。就总体劳动报酬占比而言,2004年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不仅没有下降,反而由于农业劳动报酬占比的上升而出现了小幅度上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董小君  
企业并购: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体制董小君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产业结构是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间的配置和使用。产业结构与经济效益相辅相存,一定的产业结构对应着一定的产业发展效益,发达、协调的产业结构与高效益相对应,不发达、失衡的产业结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乌日其其格  
蒙古是目前经济体制转轨的国家之一,曾有长达70年之久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过渡的步伐始于90年代初期。对国有资产实行私有化,是蒙古经济转轨的首要任务和突破口。私有化进程虽步履维艰,但使蒙古的经济、政治、社会领域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成为蒙古步入西方式自由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重要前提步骤。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照侠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转变的视角,重新考察了劳动报酬占比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是如何影响收入不平等的,并且就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对中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进行了经验研究。经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劳动报酬占比提高会缩小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但是二产占比和三产占比的提高均会通过降低劳动报酬占比这一渠道,使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上升。这个结果不仅在统计上显著,而且也有着重要的经济政策涵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于刃刚  
我国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既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也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因此,研究和探讨实行不同经济体制国家劳动力产业布局结构演进的特点,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我国劳动力产业分布结构发展的轨迹和规律是不无裨益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车伟  
由于存在统计口径问题,有关中国劳动报酬份额问题经常被误读。国际上一般使用雇员劳动报酬衡量劳动报酬份额,而我国使用的统计口径除了雇员劳动报酬外还包括自雇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不同口径之间的比较是导致误读的主要原因。本文按照国际上通常使用的统计口径估算了我国雇员劳动报酬份额及其变动状况,并把这一变动与就业格局的变化结合在一起观察发现,2003年以来我国雇员劳动报酬份额在雇员就业比例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相对稳定,导致工薪劳动者实际工资水平下降,收入分配格局向资本倾斜,劳动者分享经济增长程度不足;与此同时,工薪劳动者内部工资水平也出现分化,越是低收入的劳动者工资增长速度越慢,而高收入劳动者工资收入增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中建  金慧娟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长期低廉劳动力成本。近年来劳动报酬占比的提高,表面上,将侵蚀企业粗放式下较高的利润,但劳动报酬占比提高对经济转型存在着倒逼机制的逻辑关系,给企业施加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通过利益导向"将企业外部压力内源化,从而激发企业提升人力资本投资、改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同时,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能够促使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由"金字塔"型向"橄榄球"型转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夏明国  
本文以标准的国际贸易特定要素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二元经济和FDI流入等因素,对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不断下降的现象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在"刘易斯拐点"出现之前,经济增长的收益基本为资本所有者获得,劳动报酬的比重将会随着加工贸易的扩大而减少。本文的实证检验也表明,加工贸易和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是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的根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杰  卜茂亮  陈志远  
本文发现中国制造业部门中存在劳动报酬比重过低,以及增长乏力的典型事实,是造成中国宏观层面的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持续降低的重要因素。企业微观层面的经验结果表明:资本报酬提升的挤压、资本偏向性的技术进步、资本密集度的提高,以及外资进入,是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报酬比重造成抑制效应的重要因素。而且,劳动力的地区流动也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报酬比重造成负面效应。相对于其他所有制类型企业,民营企业中的劳动报酬比重更低,这是造成我国制造业劳动报酬比重偏低的重要因素。相反,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地区劳动者保护程度的强化,以及员工工资的提高,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报酬比重起到正面促进作用。我们还发现,企业规模和年龄与...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兰娟  董万好  徐鑫  
我国各产业的劳动报酬占比具有非均衡的特征,政府的公共政策对于产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观察财政科技投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一个在复杂现实背景下用于分析财政科技投入对劳动报酬和产业结构影响的CGE模型,模拟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科技投入指标分步骤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情形下各产业劳动报酬、增加值、就业等经济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财政科技投入对劳动报酬占比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劳动报酬占比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于住宿和餐饮等需要升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的影响尤其明显。同时发现,科技投入对于产业结构重心向第三产业转移具有明显的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秀岩  
本文采用实证方法, 将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不同历史时期投资波动状态加以比较, 以充分、可靠、翔实的数据资料证明, 进入经济体制转轨时期, 我国的投资运行已呈现较为适度、平稳状态。并侧重从理论上分析了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投资波动新变化的原因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蒋含明  李非  
本文在Aghion和Howit[1]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将企业家精神引入技术进步方程中,得出了竞争性均衡条件下劳动报酬份额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结论表明,经济发展同劳动报酬份额之间呈倒U型关系;具有强烈企业家精神的经济相较企业家精神微弱的经济拥有更高的劳动报酬份额。根据1987—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可知,在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劳动报酬份额下降与经济高速增长是同步进行的。企业家精神的增强对于我国劳动报酬份额具有提升作用,这也表明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积极拓宽创业的融资渠道和降低行业的准入门槛都能有效抑制目前我国劳动报酬份额不断下降的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江春泽  
作者认为转轨经济学是比较经济体制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伸和发展,本文提出了转轨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向,并以中、德两个国别案例为基础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