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63)
- 2023(13900)
- 2022(11665)
- 2021(10835)
- 2020(9098)
- 2019(20630)
- 2018(19912)
- 2017(39341)
- 2016(20889)
- 2015(23186)
- 2014(22690)
- 2013(22060)
- 2012(20332)
- 2011(18107)
- 2010(17961)
- 2009(16097)
- 2008(15682)
- 2007(13625)
- 2006(11407)
- 2005(9987)
- 学科
- 济(88467)
- 经济(88378)
- 业(59811)
- 管理(59045)
- 企(50307)
- 企业(50307)
- 方法(40865)
- 数学(35401)
- 数学方法(34875)
- 农(22904)
- 财(21665)
- 中国(21503)
- 业经(20650)
- 学(18025)
- 地方(17857)
- 贸(16187)
- 贸易(16182)
- 制(15846)
- 易(15725)
- 农业(15238)
- 务(14220)
- 财务(14177)
- 财务管理(14149)
- 技术(14075)
- 理论(13849)
- 企业财务(13516)
- 产业(13181)
- 融(13141)
- 金融(13138)
- 和(13131)
- 机构
- 大学(295291)
- 学院(295011)
- 济(123020)
- 经济(120753)
- 管理(116035)
- 理学(101798)
- 理学院(100639)
- 管理学(98847)
- 研究(98674)
- 管理学院(98264)
- 中国(71061)
- 京(60381)
- 科学(59929)
- 财(54273)
- 所(48361)
- 农(46768)
- 中心(45075)
- 财经(44871)
- 研究所(44538)
- 业大(43047)
- 江(42118)
- 经(40987)
- 范(39137)
- 师范(38686)
- 经济学(38469)
- 农业(36912)
- 北京(36867)
- 院(36345)
- 经济学院(34868)
- 财经大学(33900)
- 基金
- 项目(208573)
- 科学(166887)
- 基金(154608)
- 研究(151097)
- 家(135393)
- 国家(134309)
- 科学基金(116294)
- 社会(98223)
- 社会科(93381)
- 社会科学(93358)
- 基金项目(81791)
- 省(80510)
- 自然(75645)
- 自然科(73997)
- 自然科学(73975)
- 自然科学基金(72686)
- 教育(69943)
- 划(68639)
- 资助(62480)
- 编号(59089)
- 重点(47683)
- 成果(47127)
- 部(47011)
- 发(45690)
- 创(44442)
- 国家社会(41520)
- 创新(41514)
- 课题(40833)
- 教育部(40616)
- 科研(40459)
- 期刊
- 济(126978)
- 经济(126978)
- 研究(81461)
- 中国(48644)
- 学报(45769)
- 科学(43897)
- 管理(43600)
- 农(41615)
- 财(41043)
- 大学(35451)
- 学学(33640)
- 教育(28748)
- 农业(28719)
- 技术(25322)
- 融(23914)
- 金融(23914)
- 财经(21887)
- 业经(21681)
- 经济研究(21246)
- 经(18991)
- 问题(17122)
- 业(15447)
- 版(14332)
- 技术经济(14159)
- 商业(14000)
- 贸(13825)
- 科技(13756)
- 统计(13505)
- 现代(13234)
- 理论(12749)
共检索到412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军 高彦彦
传统产业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国际技术制高点已成为世界发展大趋势,这两者对我国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理论分析表明,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之间应该是一个良性互动过程,这种关系可以用一个螺旋式上升模型进行刻画:传统产业升级可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新兴产业的培育可以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支撑,这两者呈现出螺旋式上升趋势。本文认为,产业结构螺旋式上升的关键在于发挥比较优势:政府应该在遵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保护或扶持新兴产业政策,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发展战略将使我国产业结构层次不断提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林宏杰 李晓青 陈青兰
考虑到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带有模糊性指标的复杂系统,又由于其新兴性,导致其评价指标相关统计数据的不充分。基于以上考虑,本文运用一种区间型A H P交互式赋权法进行指标权重的设定,并引入模糊语言标度和区间数的概念,将带有模糊性的定性指标定量化、规范化。构建基于区间数比较的可能度矩阵,并用排序中转法对其进行排序和选择。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菅青 吴骏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既是由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立足现实基础的务实选择。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它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数据缺乏,导致对相关产业的评价与选择困难。文章以合肥市家电产业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给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优势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银银 邓玲
创新驱动过程分为前端驱动、中端驱动和后端驱动,共同作用于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过程中科技创新路线的每个相应环节,促进了知识积累、学习、创造及扩散,推进传统企业技术结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等变革,实现以传统业务为支柱向以新兴业务为核心转变。多个转型中传统企业形成联系紧密的创新联盟,并在空间上不断集聚,逐渐形成创新的生态系统,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创新驱动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实现:选择适合的创新形式培育壮大新兴产品及业务;创新链与传统产业链有效融合;集聚创新要素推进传统产业集群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转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吕岩威 孙慧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形成集群效应。本文依据产业集群的概念、内涵和特征,构建了产业集群效应评估的"三维度坐标系"理论模型,从空间集聚、市场关联和比较优势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特征,进而对集群效应进行综合评估,提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阶段所面临的区域间同质化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提供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红英 贺正楚 张训
从产业升级的发展模式与升级的实现形式出发,论述产业升级的理论基础,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作用机制,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结构 产业升级模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晓永 张会平
在演化博弈论的框架下,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博弈收益矩阵,本文构建了复制动态方程,揭示了两类产业的动态演化规律,并求得在不同初始条件下的进化稳定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存在开放性的非线性递进关系,不一定表现为动态正向的线性关联;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演化博弈结果依赖于初始条件的选择;新兴产业从萌芽、到与传统产业"双峰逼近"、再到两类产业协调发展、最后形成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良币驱逐劣币"阶段,新兴产业在经济当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的增量扩张。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满凤 李昕耀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是相辅相承、互动发展的,成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转化为传统产业,而传统产业经过转型升级后又可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探讨,揭示每一种模式的典型特点;根据生产函数模型,建立基于间接R&D、生产要素和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模型,并应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存在显著的拉动作用;从技术溢出角度来看,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较为显著,而传统产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从投入要素来看,劳动和资本投入增长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小于R&D和间接R&D的增长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满凤 李昕耀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是相辅相承、互动发展的,成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转化为传统产业,而传统产业经过转型升级后又可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探讨,揭示每一种模式的典型特点;根据生产函数模型,建立基于间接R&D、生产要素和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模型,并应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存在显著的拉动作用;从技术溢出角度来看,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较为显著,而传统产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爱雪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摆脱依靠资源实现增长的约束,产业实现升级改造和多元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形势下,传统产业还将继续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因此,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不能顾此失彼,而应通过其良好互动发展共同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
传统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黎春秋 熊勇清
论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外部效应进行了分析,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可以对传统产业产生溢出效应、置换效应和联动效应。基于这三类外部效应,论文提出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具体途径,并以C县为例进行了论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高长海
基于演化博弈论的分析框架,探讨政府行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创新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经济群落中"创新型"企业的比例与两类产业协同创新的程度紧密相关,政府对企业创新成果的保障机制或法制因素十分重要,政府对企业创新的奖励和对不创新企业的处罚行为能够促进企业进行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严北战
本文结合理论演绎和经验归纳两种方法,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地理经济学、演化经济学、公共政策学等多学科理论交叉研究方法,在分析公共政策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政策租金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政策租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演化理论模型,剖析基于比较动态优势的路径创造、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机理,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构想。文章强调双重政策租金对新兴产业演化重要而复杂的作用,提出动态比较优势、路径创造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健康发展关键的观点。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凌江怀 胡雯蓉
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不要发展以及如何发展,这是目前理论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广东省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和传统产业的对比,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规模和融资结构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和股权资本对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的影响迥异,即规模扩张不利于传统产业提高经营绩效,却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经营绩效;股权资本降低了传统产业的经营绩效,却显著提高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营绩效。这个研究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还处于规模效应递增阶段,需要大力发展;同时表明其规模的扩张更倾向于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来实施。本文的研究结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嘉杰 李天逸 孙建军 吴洁 刘鑫慧
[目的/意义]识别和量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知识耦合,是理解其协同创新机制、促进产业融合与升级的关键任务。[方法/过程]基于知识互补性与替代性,提出一种在知识网络层面测度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知识耦合的方法,并通过隐马尔可夫模型发现两种知识耦合模式:融合式知识耦合与替代式知识耦合。选取2000—2020年间的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专利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融合式知识耦合同时具有较高的产业间知识互补和知识替代,而替代式知识耦合表现为低知识互补和高知识替代。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之间的替代式知识耦合模式呈现出从减弱到稳定,再从稳定到加强的演化趋势。[局限]产业创新知识网络使用专利分类号的共现数据进行构建,缺少对耦合知识的语义层面的深入解读。未来可以进一步融合专利的语义信息,以更全面地反映产业间知识耦合模式以及具体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