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39)
2023(10547)
2022(8403)
2021(7680)
2020(6199)
2019(14252)
2018(13811)
2017(27069)
2016(14081)
2015(15946)
2014(15739)
2013(15848)
2012(14457)
2011(12946)
2010(12683)
2009(11579)
2008(11200)
2007(9620)
2006(8532)
2005(7980)
作者
(39172)
(32704)
(32674)
(30994)
(20662)
(15346)
(14836)
(12661)
(12476)
(11490)
(11433)
(10882)
(10448)
(10368)
(10255)
(10248)
(9851)
(9340)
(9331)
(9244)
(8401)
(7882)
(7769)
(7516)
(7290)
(7282)
(7126)
(6834)
(6541)
(6494)
学科
(68169)
经济(68102)
(39377)
管理(35347)
(26721)
企业(26721)
方法(26451)
数学(23834)
数学方法(23658)
中国(23072)
(19851)
(16837)
业经(15966)
(14388)
贸易(14379)
(14067)
地方(13730)
(13625)
农业(13541)
产业(12976)
(10977)
(10553)
银行(10540)
(10228)
收入(10103)
(9969)
(9936)
金融(9936)
(9548)
技术(9034)
机构
大学(202988)
学院(201194)
(99301)
经济(97772)
管理(76338)
研究(75037)
理学(65714)
理学院(65000)
管理学(64187)
管理学院(63818)
中国(58093)
(43455)
(42367)
科学(41872)
(36625)
财经(34052)
经济学(33574)
研究所(33377)
中心(32632)
(31345)
(30360)
经济学院(30358)
北京(28017)
(27948)
(27185)
业大(26036)
(25600)
财经大学(25463)
师范(25367)
农业(23546)
基金
项目(137483)
科学(110465)
基金(103704)
研究(101719)
(90628)
国家(89963)
科学基金(77301)
社会(70508)
社会科(67180)
社会科学(67161)
基金项目(53747)
(49819)
自然(46180)
自然科(45197)
自然科学(45188)
自然科学基金(44478)
教育(44034)
(42433)
资助(42217)
编号(38789)
(31824)
国家社会(31727)
(31625)
成果(31319)
重点(31104)
中国(28503)
(28387)
教育部(27563)
创新(26826)
发展(26744)
期刊
(107061)
经济(107061)
研究(64233)
中国(39455)
(30163)
管理(28845)
学报(28756)
科学(28227)
(28202)
大学(22944)
学学(21425)
经济研究(20147)
农业(19488)
(18880)
金融(18880)
财经(17701)
业经(16117)
技术(16006)
(15691)
教育(15318)
问题(14923)
(13880)
世界(12576)
国际(12349)
图书(11565)
(11290)
技术经济(10264)
统计(9572)
商业(9404)
现代(9020)
共检索到304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海燕  魏作磊  陈丽娴  
基于1999—2018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结构服务化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产业结构服务化明显扩大了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且主要是通过提高要素替代弹性与技术进步偏向效应和增强行业垄断及减少公共服务供给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产生正向影响。异质性检验发现,当收入分配差距较小时,产业结构服务化有助于缓解收入分配不平等;当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时,产业结构服务化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均的矛盾。本文还分行业、分区域进行检验并给出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敏  范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转型,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对民生投入的力度不断增大,居民收入水平连年提升且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收入分配格局呈现出改善势头。受限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收入分配机制的弊端还没有被消除,导致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依然明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为了实现经济战略目标,要统筹收入分配格局与产业结构优化,采取系统化思维推进体制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正  李学军  
流转税是我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流转税的改革必然会改变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在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政府所得份额快速增长,居民和企业所得份额却持续下降。"营改增"的流转税改革从顶层制度设计层面,适度控制了政府收入的规模,使老百姓更多地分享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果。该文运用1995-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营改增"的改革试点对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营改增"使国民收入分配中政府部门所得份额下降,企业、居民部门所得份额提高,表明"营改增"改革试点改变了既有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宋树仁  钟茂初  孔元  
随着中国发展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变化。针对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的现实,中产阶层的概念在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中被广泛地使用。本文在明确界定上产、中产、下产三个阶层概念的前提下,通过对统计年鉴基础数据进行有效整合,测度出中国发展水平在人均GDP介于1000~10000美元各发展阶段的上、中、下三个阶层和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三个阶层的格局结构。进而采用典型样本,刻画出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动态格局,总结得出其演化路径和变动规律。最后通过计量方法讨论了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对中产阶层人口比重的影响关系,并提出以加速城镇化作为扩大中产阶层人口比重的政策主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玲  金成武  
本文借助统计分析表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对全国居民收入不均等的影响,高于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更多地表现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更多地表现为中西部地区的城乡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缩小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情况下,强化社会紧急救助,为农村进城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促进低收入群体就业和创业,以及消除个人所得税中的累退性,对于减少收入不均等程度和增强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树仁  
通过分析16个社会群体的收入水平与人口比重对应关系,研究中国阶层收入分配格局演变趋势与规律。在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经历的两次重大变迁过程中,第一次使得农民阶级分化出农民工、私营企业员工、乡镇企业职工、个体劳动者及私营企业主等阶层;工人阶级分化为白领工人、个体劳动者、国有企业职工、其他企业职工、离退休人员、民营企业职工、城镇集体职工和企业经营者等主要阶层;知识分子则发展为企业经营者、自由职业者、公务员和部分白领工人。第二次变革使得其他企业职工、国有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先后进入中产阶层范畴,公务员则进入上产阶层。现阶段,其他企业职工、国有企业职工、个体劳动者和白领工人四个阶层属于中产阶层;上产阶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苏雪串  
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规律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近年来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所以必须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并且要明确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制定收入分配政策的出发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林辉  袁礼  
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现有文献多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转型经济体产业结构变化视角考察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然而,若将其用于解释同一时期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趋稳环境中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问题,解释力和普适性则明显不足。基于此,本文从技术进步方向入手,构建两部门模型演绎有偏型技术进步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双重效应:一是产业内技术进步偏向性会非对称地影响要素边际产出,改变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二是产业间技术进步方向变化,会诱致要素跨部门流动和重新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变迁,进而形成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再结合供给面标准化系统法和我国三次产业数据,测算有偏型技术进步及其对要素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分解的产业效应和结构效应中,有偏型技术进步均发挥重要作用,多数时期约1/3—1/2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可以归结于有偏型技术进步作用的结果;并且,有偏型技术进步的作用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在1996—2002年期间,有偏型技术进步通过结构效应改变劳动收入份额,而其他时期则主要通过产业效应发挥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香菊  刘浩  
文章测算了2000~2009年中国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格局及再分配格局。采集2000~2011年31个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及税收对居民部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分权程度及间接税比重对居民部门收入份额起到消极的作用。原因在于:在以GDP为考核指标的晋升激励下,地方政府更热衷基础设施、招商引资等经济建设方面支出,使得分配格局偏向于企业;另外,由于长期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对调节居民收入差距乏力,影响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投资率居高不下,进一步缩小了居民收入所占比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唐霏  
2011年,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个人所得税改革。这一改革对我国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的构建有积极影响。但是由于改革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个人所得税影响收入分配格局的作用被弱化,因此有必要继续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以更好地发挥其收入分配职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蔡彦  
对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基本判断蔡彦从目前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看,不仅国内生产总值的分配向个人倾斜,而且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也越拉越大。如再无有效的整治措施,将把我国拖入一个阶层或阶级相互对立的时代,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安定的社会环境将无法实现。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高林  邢立维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托底政策的逐步实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在宏观上,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国民收入分配向居民部门不断倾斜;在微观上,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开始缩小,基尼系数下降。该文认为,这种变化与政府在农业生产、社会保障、扶贫攻坚、扩大就业、收入调控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密切相关。目前,我国企业利润下滑、财政政策的托举作用难以持久、市场机制的收入调节功能不强、税收调节收入的效果不理想。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宏观背景下,居民收入差距存在进一步扩大的风险。基于此,该文建议应当在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个层面进一步对居民收入分配进行调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肖红叶,王健  
The paper describes income differe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e present stage in China, through quantitative analysis. It includes, urban income distribution difference, rural income distribution difference, rural-urban income distribution difference, district income distribution difference, the remarks on the reform process of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some policy implications.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韩海燕  姚金伟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保持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生产要素市场一直处于行政管制之下,从而导致了生产要素市场发育缓慢,多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而且要素收入的传递造成了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形成了目前不合理的分配格局。因此,改革与完善要素市场,使市场在要素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形成有序分配格局的关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卢国军  崔小勇  王弟海  
本文建立了一个两部门的内生自动化技术选择模型,定量考察了内生的自动化技术与产业结构转型对我国初次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有以下发现:(1)除了产业结构转型外,内生的自动化技术是影响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和服务业部门相对制造业部门工资溢价的另一重要机制。(2)中国近二十年来劳动收入份额呈现U型演化趋势,自动化技术和产业结构转型分别主导了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和上升阶段。部门工资溢价的持续上升则是自动化技术和产业结构转型共同作用的结果。(3)要素禀赋与劳动力技能禀赋的结构性变化是驱动自动化技术与产业结构转型、进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和部门工资溢价的重要因素。(4)加强对制造型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缩小其与服务型劳动力之间的技能差距,同时鼓励制造型劳动力向服务型劳动力转移,有助于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并降低部门工资溢价。本文的研究为理解中国初次收入分配演化的驱动因素与内在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可为进一步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