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82)
2023(17743)
2022(14635)
2021(13482)
2020(11385)
2019(25860)
2018(25412)
2017(49409)
2016(26028)
2015(28359)
2014(27634)
2013(27038)
2012(24540)
2011(21995)
2010(21953)
2009(20024)
2008(19102)
2007(16636)
2006(14521)
2005(12429)
作者
(72978)
(61202)
(60948)
(57817)
(38802)
(29152)
(27372)
(23784)
(23173)
(21484)
(20982)
(20353)
(19518)
(18966)
(18872)
(18821)
(18230)
(17855)
(17601)
(17454)
(15081)
(15071)
(14800)
(14072)
(13820)
(13610)
(13409)
(12911)
(12238)
(11960)
学科
(121281)
经济(121180)
管理(75607)
(74008)
(61500)
企业(61500)
方法(48590)
数学(42459)
数学方法(41960)
(29097)
中国(28404)
业经(26602)
地方(26158)
(26148)
(23243)
技术(21525)
(19905)
农业(19901)
贸易(19894)
(19421)
(19308)
理论(17074)
产业(16932)
(16256)
财务(16208)
环境(16207)
财务管理(16178)
地方经济(16158)
(16009)
金融(16006)
机构
学院(364189)
大学(361892)
(158312)
经济(155559)
管理(142336)
理学(124499)
理学院(123159)
研究(121584)
管理学(121059)
管理学院(120387)
中国(89420)
科学(74227)
(73494)
(68136)
(60753)
(59703)
财经(55560)
中心(55545)
业大(55140)
研究所(54844)
(53046)
(50656)
经济学(49827)
农业(47796)
(45341)
北京(44969)
经济学院(44788)
师范(44726)
(43919)
(41408)
基金
项目(254006)
科学(201715)
基金(186399)
研究(181481)
(164141)
国家(162806)
科学基金(140579)
社会(119001)
社会科(113099)
社会科学(113073)
(100583)
基金项目(99306)
自然(91327)
自然科(89324)
自然科学(89299)
自然科学基金(87750)
(84286)
教育(83399)
资助(74559)
编号(70427)
重点(57721)
(57275)
(55994)
(55722)
成果(55014)
创新(52959)
国家社会(50277)
科研(48725)
课题(48715)
教育部(48124)
期刊
(171139)
经济(171139)
研究(102177)
中国(65882)
学报(58114)
管理(54822)
科学(54575)
(54189)
(52426)
大学(44486)
学学(42632)
农业(36789)
教育(33645)
技术(33083)
(29416)
金融(29416)
经济研究(29355)
财经(27816)
业经(27733)
(24162)
问题(22047)
(19979)
技术经济(19695)
科技(18544)
商业(17601)
统计(17389)
(17269)
(16874)
(16384)
现代(15930)
共检索到521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丹  白骏骄  
笔者提出了一个基于创新模式、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理论逻辑和分析框架,并分析了当前异质性的互联网式创新带来的影响。我们将25个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25个仍未跨越或花较长时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分为P (Passed)组与T (Trapped)组,并以此为样本,通过面板数据模型验证互联网式创新、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在创新不足的情况下,服务业超过制造业过快发展可能会造成产业结构早熟,会对经济持续增长带来负向影响;互联网式创新力具有异质性,其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刻作用于服务业和制造业,对各国的产业结构变迁和经济增长产生不同影响。笔者认为: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渐进融合,对于中国经济亦是一把双刃剑;在互联网已经与服务业深度结合、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之后,中国下一步的经济增长后劲在于互联网是否能与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有效结合,以弥补前期科学发现、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上的不足,从而带来产业结构的深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峰  贾昆鹏  
基于我国2008—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金融集聚程度下,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金融集聚为门槛变量,用汉森门槛模型来研究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发现,在不同的金融集聚门槛区间内,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估计系数不同,这说明尽管产业结构升级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其促进程度会受到金融集聚水平的影响,在使用不同样本和不同方法进行检验后,结果仍保持稳健。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金杰  郭树龙  张龙鹏  
本文将宏观互联网环境及微观企业创新纳入考量,验证了互联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机理。理论上看,互联网带来了企业创新资源的组合方式及连接方式的变化,降低了企业创新过程中的交易与契约成本、代理与治理成本及创新认知差异,从而提高了企业创新绩效。这也导致企业创新资源发生跨界重组聚合,形成扁平化的治理方式及"开放、共享和平等"的互联网思维,从而形成了一个全面的企业开放式创新框架,改变了企业创新方式。实证结果显示,互联网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影响。就创新方式来看,互联网放大了技术人员与研发资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减弱了传统的公司治理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遗憾的是,互联网不能显著地影响企业文化与创新绩效关系。上述结论在考虑稳健性、内生性后依然成立。进一步,本文还发现在资金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互联网对企业创新更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因此,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应广泛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电商平台等互联网工具,利用互联网实施全面的开放式创新战略,同时也应构建与之匹配的扁平化治理制度与开放式的企业文化。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蔡旺春  
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有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直接影响表现在文化产业产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间接影响则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优化,通过结构优化与调整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从非均衡市场条件下产业结构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与路径入手,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分析,探讨我国文化产业关联程度与波及效应。结果表明,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扩散效应,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田洪刚  李晓倩  于坤旭  
产业结构早熟属于"逆库兹涅茨"式产业结构演化的范畴,挤压了制造业空间,会诱发产业结构回退,造成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本文借助Duarte和Restuccia (2010)三部门模型,探讨了互联网发展与产业结构早熟的关系。研究结论如下:(1)在全国层面与东中部地区,互联网发展与产业结构早熟存在"U"型关系。(2)由于在分区域层面互联网发展影响产业结构早熟的拐点值不一样,不同省份未来经济发展策略的着力点存在较大差异。(3)劳动力逆向转移作为中介变量,加剧了全国和东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早熟。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未来需要通过兼顾互联网的就业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提升效应,准确研判区域差异,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中的积极作用,解决产业结构早熟问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选功  郭为  
设定了构成省际创新能力的3个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包括专利及其市场化程度、进出口和FDI流入;在此基础上,将1999年作为发展的基点,考察了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和分省之间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如果用进出口、专利及其市场化程度和FDI流入来衡量分省之间的创新能力,那么,分省的创新能力可以解释近5年来经济增长的52%。像以前一样,进出口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FDI在增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不同的是,专利及其市场化的程度在经济增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奕芳  刘富华  
互联网贸易作为一种新兴贸易方式可成为改进贸易效率的主要途径,是新时期我国适应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推动国内贸易转型升级的关键。深入研究互联网对出口贸易效率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对我国顺利开展互联网贸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互联网内生贸易模型,厘清互联网对出口贸易效率的影响机制,之后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互联网对我国出口效率的作用效果,结果发现互联网是提高我国出口效率的主要因素,加强互联网建设尤其有利于我国出口发展中国家(地区)和出口重工业产品贸易效率的提升,从技术和政策上为互联网贸易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是当前推进互联网贸易建设的主要任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曦  
技术-制度二分及演进理论适用于经济与产业增长的研究。该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技术应用以及制度创新在中国互联网产业竞争力增长中的作用。通过构建互联网产业竞争力指数评价指标及评价模型,研究2002-2015年期间中国互联网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基本过程。中国互联网产业竞争力指数呈现波段式增长的特征,稳定增长期与跳跃增长期交替出现。跳跃增长期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竞争力快速提升的关键时期,对应于某类技术应用的引入。此期间相应的制度创新提升了产业环境的可靠性,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有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曦  
技术-制度二分及演进理论适用于经济与产业增长的研究。该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技术应用以及制度创新在中国互联网产业竞争力增长中的作用。通过构建互联网产业竞争力指数评价指标及评价模型,研究2002-2015年期间中国互联网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基本过程。中国互联网产业竞争力指数呈现波段式增长的特征,稳定增长期与跳跃增长期交替出现。跳跃增长期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竞争力快速提升的关键时期,对应于某类技术应用的引入。此期间相应的制度创新提升了产业环境的可靠性,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有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敢  
国民经济是由相互联系的各部门组成的有机整体,投入产出分析中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反映了部门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从而反映了各部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荆林波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中国利用外资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5 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已突破 600 亿美元, 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 (FDI) 流入国之一。低廉的劳动力以及高速的经济增长使中国至 2005 年累计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 6224.26亿美元, 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2007年 1 月发布的数据显示, 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 FDI 接受国, 在全球位居第四, 2006 年流入中国的 FDI 为 700 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就业、技术进步等方面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韩晶  酒二科  
本文基于熊彼特创新思想,借鉴Aghion创新模型分析方法,揭示创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运用中国1998—2015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3SLS法和联立方程模型对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中介作用"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是存在的;(2)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创新的影响强度较大,东部地区所处的创新阶段更加领先,进一步突破前沿技术,容易遭遇瓶颈;(3)理论和实证的政策性意义在于中国长期经济增长需要进一步突出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大对产业内部技术创新的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作用的有效发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凤林  
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在竞争均衡条件下,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长是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变化长期作用的结果。需求变化和部门间的资源流动被认为是相对不重要的,因为所有部门的劳动力和资本都能带来同样的边际收益。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增长受生产结构变动的影响,在预期不足和要素流动受限制的条件下,结构转变极有可能在非均衡的条件下发生。因此,劳动力和资本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能够加速经济增长。由此可见,经济增长不仅是一个总量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结构变动问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彩琴  
文章借助动态菲德模型,考察了互联网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测算了互联网经济对非互联网经济的外溢效应。结论显示,我国互联网经济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互联网经济对非互联网经济具有正外溢效应,但这一外溢效应并非十分显著,互联网经济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当期互联网经济的期望外溢效应主要受到当期及滞后三个季度外溢效应的影响,互联网经济部门的要素边际收益与非互联网经济部门基本无异。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发挥网络外部性作用、提高互联网领域的资源利用率和配置效率、减少互联网经济对传统经济的冲击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谢兰云  
本文利用汉森(Hansen)门槛回归分析的方法,从R&D强度、产业结构两个角度研究了1978—2012年我国R&D投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阶段性变化特点。实证结果显示,当R&D强度越过门槛后,R&D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不断加强;当工业占GDP比重越过门槛后,R&D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由不显著转变为显著为正;但当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越过门槛后,R&D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却由显著为正转变为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