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11)
- 2023(4364)
- 2022(3737)
- 2021(3408)
- 2020(2800)
- 2019(6666)
- 2018(6485)
- 2017(13066)
- 2016(6672)
- 2015(7402)
- 2014(7367)
- 2013(7329)
- 2012(6956)
- 2011(6370)
- 2010(6519)
- 2009(5883)
- 2008(6037)
- 2007(5563)
- 2006(4950)
- 2005(4523)
- 学科
- 济(36251)
- 经济(36241)
- 业(22372)
- 企(19917)
- 企业(19917)
- 管理(19034)
- 贸(17722)
- 贸易(17713)
- 易(17169)
- 方法(13937)
- 数学(11042)
- 数学方法(10964)
- 地方(10060)
- 业经(9670)
- 产业(9275)
- 农(8685)
- 中国(7867)
- 出(6772)
- 结构(6610)
- 制(6446)
- 关系(6314)
- 技术(6178)
- 财(6143)
- 地方经济(5847)
- 出口(5786)
- 出口贸易(5786)
- 口(5786)
- 农业(5237)
- 体(5191)
- 策(5121)
- 机构
- 学院(102734)
- 大学(99296)
- 济(51454)
- 经济(50661)
- 管理(40222)
- 理学(34867)
- 研究(34705)
- 理学院(34518)
- 管理学(34164)
- 管理学院(33960)
- 中国(24496)
- 京(20013)
- 财(19478)
- 科学(18397)
- 所(16562)
- 财经(16060)
- 经济学(15943)
- 江(15560)
- 研究所(14965)
- 经济学院(14547)
- 经(14330)
- 中心(14323)
- 贸(13748)
- 院(13083)
- 农(12811)
- 北京(12416)
- 范(12337)
- 州(12248)
- 师范(12224)
- 商学(12106)
- 基金
- 项目(65222)
- 科学(52034)
- 研究(49933)
- 基金(47280)
- 家(40008)
- 国家(39718)
- 科学基金(34253)
- 社会(32913)
- 社会科(31623)
- 社会科学(31618)
- 省(25926)
- 基金项目(24671)
- 教育(22007)
- 划(20991)
- 自然(20374)
- 编号(20103)
- 自然科(19898)
- 自然科学(19896)
- 自然科学基金(19599)
- 资助(19534)
- 发(16527)
- 成果(15500)
- 重点(14913)
- 部(14676)
- 创(14333)
- 发展(14137)
- 课题(14093)
- 展(13938)
- 国家社会(13581)
- 创新(13321)
共检索到153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宋国兴
产业结构决定着对外贸易结构。对外贸易反过来对产业结构也有着重大影响。一、产业结构成长的阶段一般地讲,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这些国家工业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本生活消费品工业化阶段。在这一阶段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主要是农业、畜牧业)为中心发展到以基本消费品工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为中心。这一过程是从18世纪60年代英国产业革命为起点,从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首先起步的。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夏兴园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形成,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经济、技术、社会等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而产业结构的转换,又主要是依据经济资源的优势和社会的需求状况。从日本经济在战后几十年间的恢复和发展的过程来看,既与当时世界政治、军事、经济形势的特定条件有密切关系,又与他们十分注意应用产业政策来指导产业结构的转换有关,这样,通过产业结构的合理设计,从而达到经济发展的目标。一、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期(1955~1970年)的产业结构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华荣
1.失效状态我国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状态,形成了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严重阻碍,成为系列经济矛盾的主要诱因。于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一开始便提出了以消除短线制约和瓶颈约束为核心的主要目标:①缓解“瓶颈”产业制约;②选择主导产业;③抑制长线产业扩张。可以看出,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晓玲
一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是该国经济发展总体战略指导下的具体经济部门的发展战略,它是在该国经济发展总体战略下,在一个较长历史时期内,有关对外贸易发展的全局性决策和长期规划。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分工不断向纵深发展,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乔真真
中国的对外贸易现状说明了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中国应该充分利用要素禀赋结构中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获取最大限度的贸易利益,快速积累资本,使真正决定产业结构的要素禀赋结构得到提升。同时,要完善市场机制,营造高效率的制度环境,大力发展教育,加强基础科学技术研究,根据中国国情和地区发展差异建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多层次的产业结构。
关键词:
贸易 产业结构 劳动密集型产业 比较优势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志友
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是同产业结构的演变处在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有机联系之中。适应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顺向性”和“逆向制”两种不同态势以及产业结构阶段性变化的需要,分别采取具有不同物质内容的进口替代和出口促进,从而使外资战略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有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但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的差异,又会形成各国贸易战略阶段性发展的具体形态。上述理论分析有助于正确处理进口替代和出口促进的相互关系;也为不同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选择的调整外贸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康增奎
经典贸易理论已经阐明贸易对一国要素利用、产业结构优化有着促进作用。本文基于大量统计数据并借助统计软件实证研究,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外贸易对反映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本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三大指标综合水平具有正相关关系。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建议我国应转变贸易增长方式,鼓励创新,扩大内需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钟昌标
一、国际贸易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关系 对外贸易不仅通过乘数推动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通过进出口构成变化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经济各产业部门在整个区域经济体系中的相互比例关系以及它们内部构成的比例关系。 国际贸易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包括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一般而言,一个区域当前的进出口贸易构成是历史形成的现实产业结构和国家政策的反映。外贸的结构效应主要通过区域的进口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区域的出口起拉动效应,同时也包括间接地通过外贸传导国际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英伟
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我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国内瞩目的研究课题,本文从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入手,通过对近三十年韩国、巴西、中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变化、差异的对比分析和研究,在吸收了韩国、巴西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必须通过产业升级来跨越中等收入阶段,以培育支柱产业链、民族产业为中心,改变旧的模块结构生产模式,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间接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静
本文通过产业链析取模型方法,研究了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的需求结构特征和产业链构成情况。研究发现,传统商贸流通业的需求结构倾向于服务业,但对制造业的需求也较高;而其供给结构却明显倾向于制造业。在产业链构成中,传统商贸流通业的上游行业中制造业与服务业大量并存,但下游行业重点为制造业。本文根据实证结果,最后提出了传统商贸流通业创新提升的战略路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唐海燕
无论是进口替代战略还是出口导向战略,都不适应当今国际经济环境,也不适合我国国情。重返关贸总协定,应推动我国从进口替代战略向平衡发展战略转换,迅速调整外贸政策:从保护转向鼓励竞争,寻找开放政策与保护政策的最佳结合点,统一制订和实施全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振娟 赵景峰
基于经济增长动能理论,从需求侧、供给侧和结构转换3个方面构建对外贸易动能转换的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在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动能转换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对2001—2019年中国30个省域的对外贸易动能转换指数进行测度和综合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动能转换综合指数持续走高,全国平均水平从2001年的0.134 8提升至2019年的0.345 0,年均增速达到5.36%;从区域层面看,地区异质性明显,呈现由东向西梯级递减态势。今后,中国在对外贸易动能转换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路径选择中,一要持续扩大内需,培育对外贸易动能转换的国内市场基础;二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对外贸易动能转换的国际市场环境;三要增强自主创新,培育对外贸易动能转换的关键核心动力;四要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培育对外贸易动能转换的人才基础支撑;五要完善制度供给,实现对外贸易动能转换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协同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豫新 王睿哲
以新疆为研究对象,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测定了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采用Moore结构变化值测定区域产业结构转换速度和方向;比较分析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速度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新疆各地州产业结构转换可分为4种类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外向性是影响新疆地州产业转换的主要因子;技术创新能力、需求能力等因素与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产业转换速度与转换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腊生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获得经济发展而具有的适时适宜地推动产业结构演进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决定了一国或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速度,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愈强,产业结构演进的速度就快,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就愈迅速;反之,产业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尤君
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从高速增长转换到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转换期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要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势在必行,然而从单一的产业结构理论来进行分析和实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产业问题,而要立足于经济学逻辑基础,来深入探讨产业结构调整的模式。从经济学逻辑来看,收入结构和需求结构对产业结构调整起决定作用,因此协调分配关系和投资消费关系是产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
转换期 产业结构 调整 经济学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