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56)
- 2023(14086)
- 2022(12169)
- 2021(11195)
- 2020(9617)
- 2019(21739)
- 2018(21402)
- 2017(42202)
- 2016(22864)
- 2015(25133)
- 2014(24725)
- 2013(24672)
- 2012(22528)
- 2011(20326)
- 2010(19924)
- 2009(18053)
- 2008(17486)
- 2007(15201)
- 2006(13034)
- 2005(11067)
- 学科
- 济(94829)
- 经济(94731)
- 管理(64204)
- 业(63416)
- 企(52244)
- 企业(52244)
- 方法(46647)
- 数学(41151)
- 数学方法(40802)
- 农(24823)
- 财(23033)
- 中国(22204)
- 业经(21189)
- 学(20669)
- 地方(19128)
- 贸(18142)
- 贸易(18137)
- 易(17580)
- 农业(16652)
- 制(15722)
- 技术(15571)
- 务(14979)
- 财务(14921)
- 财务管理(14896)
- 环境(14222)
- 企业财务(14181)
- 产业(14044)
- 理论(13707)
- 和(13691)
- 融(12473)
- 机构
- 大学(326117)
- 学院(324172)
- 管理(130685)
- 济(130288)
- 经济(127787)
- 理学(115446)
- 理学院(114187)
- 管理学(112222)
- 管理学院(111676)
- 研究(107527)
- 中国(76491)
- 科学(69781)
- 京(68435)
- 农(59500)
- 财(56287)
- 业大(54643)
- 所(54049)
- 研究所(50064)
- 中心(48098)
- 农业(47366)
- 财经(46959)
- 江(44719)
- 经(42909)
- 北京(42404)
- 范(40378)
- 师范(39837)
- 经济学(39607)
- 院(39023)
- 州(36341)
- 经济学院(36188)
- 基金
- 项目(234757)
- 科学(184071)
- 基金(171749)
- 研究(164451)
- 家(152310)
- 国家(151119)
- 科学基金(129344)
- 社会(104602)
- 社会科(99423)
- 社会科学(99399)
- 基金项目(92418)
- 省(91843)
- 自然(86859)
- 自然科(84843)
- 自然科学(84820)
- 自然科学基金(83353)
- 划(77660)
- 教育(74394)
- 资助(70642)
- 编号(64636)
- 重点(52682)
- 部(51263)
- 成果(50209)
- 发(50102)
- 创(49209)
- 创新(45920)
- 科研(45626)
- 计划(44391)
- 课题(44056)
- 教育部(43553)
- 期刊
- 济(132115)
- 经济(132115)
- 研究(89035)
- 学报(59197)
- 农(52572)
- 中国(52497)
- 科学(51447)
- 管理(45078)
- 大学(43643)
- 学学(41737)
- 财(40299)
- 农业(36258)
- 教育(28497)
- 技术(25328)
- 融(23945)
- 金融(23945)
- 业经(22920)
- 财经(22644)
- 经济研究(22277)
- 经(19316)
- 业(18446)
- 问题(17806)
- 科技(17436)
- 版(15827)
- 业大(15744)
- 技术经济(15690)
- 商业(15367)
- 理论(15200)
- 图书(14704)
- 现代(13876)
共检索到443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范从来 杜晴
由于不同的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资本有机构成,所需要的货币量也不同,因此本文从产业结构变动的角度分析M2/GDP比值的变化。本文采用1978-2013年我国的时间序列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第一产业占比对M2/GDP比值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均对M2/GDP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从而得出我国的产业结构现状是M2/GDP比值偏高的原因之一,因此不能简单地得出货币超发的结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贾清显 朱铭来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M2/GDP比例的持续上升态势引起经济学家及各国货币政策制定者的格外关注,并对其与宏观经济运行的关系加以深入探讨。本文利用69个国家和地区1991~2014年间的面板数据资料,区别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别群体,通过面板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和构建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产业结构、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等因素变量与M2/GDP比例的长期均衡及短期因果关系,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经济货币化政策和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贾清显 朱铭来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M2/GDP比例的持续上升态势引起经济学家及各国货币政策制定者的格外关注,并对其与宏观经济运行的关系加以深入探讨。本文利用69个国家和地区19912014年间的面板数据资料,区别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别群体,通过面板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和构建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产业结构、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等因素变量与M2/GDP比例的长期均衡及短期因果关系,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经济货币化政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兆旭 纪敏
我国M2/GDP偏高问题一直存在,以此认定央行"货币超发"并引发通胀,缺乏充足的证据。本文基于我国实际,构建了一个扩展的货币需求模型,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既有经济发展模式下,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被动投放、信贷软约束下的货币创造、经济发展过程中因改革不完备而增加的货币需求是M2/GDP偏高的主因。基于此,本文提出转变发展方式,完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针对信贷投放关键领域实施差别化金融调控以及增强汇率弹性,改变负利率等建议。同时,存量货币较高也蕴含了较大的系统性风险,央行应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以积极应对。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方方 沈骥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尤其是1997年之后,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剧烈波动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典型现象,表现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和实体经济变量即产出和物价变化的脱节———M2/GDP偏高现象。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货币总量与名义GDP之比作为衡量流动性过剩的尺度,反映了货币供求状态与实体宏观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当流动性过剩成为持续现象时,说明相对于实体经济形成的总供给,货币市场持续出现超额供给,即货币市场提供的一部分货币资金没有流向实体经济,或投入到实体经济的货币资金没有形成真实的商品供给。由于现代货币制度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立金
文章使用货币经济的宏观经济框架分析此问题,把研究建立在货币值表示的名义变量基础上。文章通过分析广义货币(M2)来源,认为负债是研究此问题的关键,然后给出M2/GDP水平的公式化解释,并使用货币经济的宏观模型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非均衡特性及其对该水平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中国M2/GDP水平持续上升主要是中国高负债、低财务回报、低劳动报酬份额的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式的反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小檬 孙爱田
本文基于现代计量理论,采用我国2000年1季度-2010年4季度的数据,运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包括ADF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检验了货币供应量(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的协整关系。结果表明:M2与GDP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并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贾清显 朱铭来
在货币量化宽松背景下,世界平均M2/GDP比例的持续上升态势引起各国经济学家及货币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并被深入探讨其与经济运行态势的相互影响。本文使用面板数据协整分析及构建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经济方法,利用66个国家和地区1991~2013年间的数据资料,在科学构建衡量金融体系指标的基础上,从金融体系视角考察不同金融体系结构是否对M2/GDP比例产生影响差异。在运用金融结构活动、规模等不同金融体系测度方法,使用不同计量模型改变统计过程的条件下,实证检验了不同金融体系对M2/GDP比例的影响:越趋向以银行为主导型金融体系国家,越倾向于有高的M2/GDP比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向洪光
当前以房地产和股市为代表的投资市场活跃成为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代表,但这种投资活跃只是对经济总量的增长上有很大作用,对社会福利的上升的贡献作用仍很重要。文章以基础货币和准货币(M2)的比值情况对投资活跃程度进行测量,并结合计量经济学中的VAR和脉冲方法对其与国家富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投资活跃 VAR M2 社会福利 实证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都星汉 匡敏 卢瑶 李水
目前,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远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截至2007年底,货币供应量(M2)为403401.30亿元,而2007年 GDP 仅为246619亿元,M2/GDP 的比值为1.64;有学者从货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昌利 任若恩
本文对1978~2002年期间我国M2/GDP的长期趋势和周期性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我国M2/GDP较高的原因在于:M2的货币乘数和准货币所占比重上升,经济货币化进程深入,融投资体制效率低下,金融体系不发达。并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磊 朱太辉
我国以M2/GDP衡量的货币化率呈现出了规则的锯齿状季度波动。本文在Friedman(1956)构建的经典货币需求函数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解释M2/GDP季度性波动的理论分析模型。基于该理论模型开展的实证检验发现,固定资产投资的季度波动是导致M2/GDP季度波动的主要原因,而固定资产投资季度波动的原因则包括自然的季节性因素和我国的投资审批管理制度。最后,本文基于Mehrling(2000)构建的货币自然等级,讨论了投资审批导致的M2/GDP季度波动可能造成的效率损失:现有的投资审批制度增加了不同等级资产之间转换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的上升造成的损失不仅仅局限于交易成本本身,还会影响经济主体的最优选择,从而造成远大于交易成本的效率损失。为降低M2/GDP季度波动可能造成的效率损失,不必针对M2/GDP的季度波动做任何政策干预,而应该进一步改革我国的投资审批制度,更好地发挥市场在投资中的决定性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磊 朱太辉
我国以M2/GDP衡量的货币化率呈现出了规则的锯齿状季度波动。本文在Friedman(1956)构建的经典货币需求函数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解释M2/GDP季度性波动的理论分析模型。基于该理论模型开展的实证检验发现,固定资产投资的季度波动是导致M2/GDP季度波动的主要原因,而固定资产投资季度波动的原因则包括自然的季节性因素和我国的投资审批管理制度。最后,本文基于Mehrling(2000)构建的货币自然等级,讨论了投资审批导致的M2/GDP季度波动可能造成的效率损失:现有的投资审批制度增加了不同等级资产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尉高师 雷明国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M2/GDP值已成了一个令经济学家和央行官员头疼的问题:自1992年该比值超过1之后一路攀升,2000年已达1.505 6,而同期英国的这一比值为1左右,美国为0.6左右,韩国不到0.5,日本也只有1.1左右。截止到2002年8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红兵
国内外的经济发展表明,货币政策与经济生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利用1995年第一季度至2007年第四季度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得出我国的货币与产出有着显著的关系,而且货币变动是引起产出变动的原因。这表明在我国,货币是非中性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