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93)
- 2023(14722)
- 2022(12298)
- 2021(11280)
- 2020(9606)
- 2019(22222)
- 2018(21516)
- 2017(41331)
- 2016(22280)
- 2015(24974)
- 2014(24690)
- 2013(24911)
- 2012(23528)
- 2011(21463)
- 2010(21298)
- 2009(20105)
- 2008(20179)
- 2007(17907)
- 2006(15355)
- 2005(13956)
- 学科
- 济(104650)
- 经济(104546)
- 管理(61335)
- 业(61277)
- 方法(49942)
- 企(49450)
- 企业(49450)
- 数学(43698)
- 数学方法(43398)
- 中国(27178)
- 贸(26974)
- 贸易(26964)
- 农(26215)
- 易(26161)
- 财(25288)
- 业经(21564)
- 学(21259)
- 地方(18953)
- 制(18491)
- 农业(17292)
- 务(15442)
- 财务(15427)
- 财务管理(15392)
- 融(15299)
- 金融(15297)
- 银(15154)
- 银行(15099)
- 企业财务(14603)
- 技术(14464)
- 行(14411)
- 机构
- 大学(339979)
- 学院(335844)
- 济(151135)
- 经济(148628)
- 管理(126941)
- 研究(119345)
- 理学(110688)
- 理学院(109425)
- 管理学(107772)
- 管理学院(107166)
- 中国(89151)
- 科学(72336)
- 京(70906)
- 财(65806)
- 农(62040)
- 所(61244)
- 研究所(56152)
- 财经(53925)
- 中心(53028)
- 业大(52243)
- 农业(49650)
- 经(49287)
- 经济学(48992)
- 江(47456)
- 北京(44596)
- 经济学院(44591)
- 院(42279)
- 范(41504)
- 师范(40970)
- 财经大学(40326)
- 基金
- 项目(226658)
- 科学(178346)
- 基金(168345)
- 研究(158612)
- 家(149483)
- 国家(148332)
- 科学基金(125470)
- 社会(104742)
- 社会科(99675)
- 社会科学(99649)
- 基金项目(88651)
- 省(85652)
- 自然(81329)
- 自然科(79516)
- 自然科学(79488)
- 自然科学基金(78185)
- 划(73594)
- 教育(71819)
- 资助(69543)
- 编号(60162)
- 重点(51849)
- 部(51651)
- 发(49623)
- 成果(48408)
- 创(47311)
- 国家社会(45023)
- 创新(44391)
- 科研(44147)
- 教育部(44079)
- 计划(42215)
共检索到484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明志 马静
分析和解决中国当前的贸易收支失衡即巨额的贸易顺差问题是解决中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关键所在。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逐渐成为中国贸易收支失衡的决定性因素;从商品结构看,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已成为工业制成品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理论分析表明,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实证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二者的相互影响对中国贸易收支失衡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人民币升值虽然有利于改善中国的贸易收支失衡状况,但与结构变量相比,其改善的程度较弱。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的外部失衡,政策的着力点应更多地放在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的结构性问题方面。
关键词:
贸易收支失衡 产业结构 贸易结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宋晓东
1994年"双重汇率制"并轨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失衡状况显著。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我国产业结构失衡对国际收支失衡有着深刻影响。因此,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来纠正国际收支失衡是一条有效路径。应从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生产模式、提高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等方面入手来改变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实现经济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发展保持一致。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国际收支 失衡 优化调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伍华佳 张莹颖
基于国际服务贸易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传导机制,本文在考察二十多年来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的基础上,引入物质资本(Ks)、人力资本(Hs)和技术进步(As)这三个中介变量,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来检验服务贸易通过物质资本积累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及技术进步效应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和程度,以此探索我国服务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要素和路径。
关键词:
服务贸易 中介效应 产业结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宋晓东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在全球经济失衡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失衡状况越加显著。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金融结构失衡对国际收支失衡有着深刻影响。因此,通过优化金融结构来纠正国际收支失衡是一条有效路径。
关键词:
金融 国际收支 结构失衡 优化调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磊
完全竞争市场中,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但我国广义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尚没有形成良性互动。本文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广义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从服务贸易角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广义贸易结构落后错位与产业结构的发展、贸易结构升级并没有促进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的作用。
关键词:
贸易结构 产业结构 实证分析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姜新旺 李未无
“H-M-K假说”或克鲁格曼“45度规则”指出,对于经济处于快速增长的国家而言,如果该国与世界其它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之比等于该国出口需求收入弹性与进口需求收入弹性之比,该国的实际汇率往往不会出现持续的贬值或升值趋势。本文首先拓展了该理论,得出一个与“45度规则”等价但更简洁的理论结论,然后对中国的情况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不符合“H-M-K假说”之结论。通过对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以及日本和中国双边贸易结构的分析,我们认为造成中国不符合“45度规则”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低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过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过小,而进口商品结构则刚好相反。
关键词:
“H-M-K假说” 贸易结构 实际汇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威 王方舟 陈继勇
本文通过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等,研究2008-2013年人民币汇率与内外需求调整对中国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失衡治理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仅对中国一般贸易失衡改善有效,外部需求调整对加工贸易失衡改善有效,而调整国内需求对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失衡改善均有效。由于当前中国贸易顺差调整应以减少加工类商品出口为主,因此需以扩大内需和调整外需治理失衡,人民币汇率升值则应谨慎。
关键词:
调整实效 内外需求 人民币汇率 加工贸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汪洪 张薇 陈仲常
20世纪90年代除1993年外,我国贸易收支保持持续顺差的状态,贸易收支的顺差额在不断的增长,贸易收支在国际收支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对我国的贸易收支进行研究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研究我国贸易收支内部结构的特点,对我国贸易收支进行结构分析。
关键词:
贸易收支 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 结构分析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钻石 张娟
本文利用外部金融依赖度、有形资产率两个行业特征指标对中国贸易失衡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在这27个行业中大部分是贸易顺差,这种顺差的变化趋势是向外部金融依赖度高的行业和有形资产率低的行业转移。利用中国行业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可知金融发展会引起中国外部金融依赖度高的行业顺差和形成比较优势,但会引起有形资产率高的行业逆差。本文还利用国别贸易失衡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总体上会引起一国贸易逆差。
关键词:
金融发展 贸易结构 贸易失衡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富有 沙春枝 刘希章
本文分析民间投资发展引起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升级指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民间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存在,且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即该效应在东部区域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各地应因地制宜制定民间投资政策与产业结构升级目标、建立区域民间投资聚集区以及风险防范机制。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宋晓东
1994年"双重汇率制"并轨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失衡状况显著。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我国投资消费结构失衡对国际收支失衡有着深刻影响。因此,通过投资消费结构优化来矫正国际收支失衡是一条有效路径。
关键词:
投资消费 国际收支 结构失衡 优化调整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姜子叶
2000年后中国经济进入迅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年均GDP增长达到2位数,呈现出经济起飞的良好态势。然而,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不平衡问题,贸易平衡从略微逆差到外汇储备跃居全球第一,国际收支不平衡凸显。国际收支平衡问题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之一。认识和理解巨额贸易顺差的特征和性质,对于政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贸易失衡的性质与特征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规模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肖德 杨弘 唐威
本文阐述了贸易自由化如何通过要素自由流动、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市场进入条件变化、知识外溢效应及循环累积因果机制对区域集团内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产生差异的影响,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CAFTA)为例,度量了CAFTA的建立对中国不同地区就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在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就如何缩小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 地区 发展差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钦
文章采用2005年中国新疆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四个国家的出口贸易流量的截面数据,通过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表明:GDP、空间距离以及上海合作组织这三个因素对上述国家和地区间的双边贸易具有明显的影响。文章通过实际双边贸易额与模型预测贸易额的比较,对上述国家和地区间双边贸易发展潜力进行分析和估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卜亚
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受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外要求人民币升值或贬值的主要理由是汇率贸易收支效应的存在。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我国1994年到2007年间汇率的贸易收支效应,得出结论:汇率的贸易收支效应并不存在,利用人民币币值变动来改变贸易收支余额的状况也是不可能的。
关键词:
汇率 贸易收支 协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