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19)
2023(8403)
2022(7080)
2021(6334)
2020(5299)
2019(11615)
2018(11249)
2017(21858)
2016(11746)
2015(12361)
2014(11934)
2013(11778)
2012(10789)
2011(9763)
2010(9585)
2009(8662)
2008(8369)
2007(7308)
2006(6377)
2005(5469)
作者
(36123)
(30369)
(30204)
(28507)
(18836)
(14705)
(13457)
(11841)
(11398)
(10432)
(10348)
(9840)
(9703)
(9352)
(9345)
(9275)
(9127)
(9004)
(8647)
(8478)
(7755)
(7305)
(7200)
(6872)
(6770)
(6672)
(6606)
(6468)
(6088)
(6007)
学科
(52266)
经济(52228)
管理(35414)
(32906)
(25998)
企业(25998)
方法(21127)
数学(18396)
数学方法(18286)
环境(16519)
(15236)
地方(13857)
业经(12741)
(12573)
(11508)
中国(11230)
产业(11073)
(10407)
贸易(10403)
农业(10317)
(10101)
(10009)
技术(9232)
(8311)
地方经济(7935)
生态(7803)
(7739)
结构(7362)
(7287)
财务(7286)
机构
学院(169533)
大学(166893)
(72548)
经济(71442)
管理(65663)
研究(60082)
理学(58323)
理学院(57634)
管理学(56725)
管理学院(56454)
中国(42339)
科学(40691)
(36610)
(34664)
业大(31508)
(30859)
农业(29039)
研究所(28945)
(28297)
中心(26577)
财经(23808)
(23720)
经济学(22407)
(22179)
(21650)
北京(21119)
经济学院(20587)
(20486)
师范(20135)
科学院(19699)
基金
项目(127292)
科学(100400)
基金(94166)
(85848)
国家(85203)
研究(84896)
科学基金(72184)
社会(57330)
社会科(54696)
社会科学(54682)
基金项目(51637)
(50647)
自然(48572)
自然科(47275)
自然科学(47256)
自然科学基金(46446)
(42719)
资助(36532)
教育(35801)
编号(30543)
(29498)
重点(29413)
(27209)
(26820)
计划(25895)
创新(25542)
国家社会(24791)
科研(24722)
科技(23176)
(23075)
期刊
(74844)
经济(74844)
研究(41285)
学报(33721)
(31612)
科学(30192)
中国(27064)
大学(24214)
学学(23770)
农业(21537)
管理(21293)
(20036)
业经(14180)
经济研究(12487)
(11792)
财经(11342)
资源(10813)
(10763)
金融(10763)
技术(10731)
问题(10723)
科技(10088)
(9893)
业大(9279)
(9218)
商业(8810)
技术经济(8146)
林业(8139)
农业大学(7534)
(7515)
共检索到2278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函勇  王绍斌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田玉军  李秀彬  马国霞  郝海广  
研究目的: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研究农业劳动力析出对生态脆弱区耕地撂荒的影响。研究方法: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撂荒耕地面积与劳动力外出数量、时间及农户所拥有的耕地总面积呈正相关;耕地中的坡耕地和旱地首先被撂荒。研究结论:劳动力析出会促使农户撂荒部分质量差的耕地;这种撂荒行为有助于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文略  朱永甜  黄志刚  余劲  
生态脆弱区农户面临着更为严重的风险冲击和机会缺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成为新阶段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本文将风险、脆弱性、可持续生计等框架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基于形成型指标方法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农户面临的风险和能够获得的发展机会对其生计资本及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遭遇风险对其除自然资本以外的生计资本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会显著加剧他们的多维贫困程度;农户能够获得的发展机会对其除自然资本以外的生计资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会显著改善他们的多维贫困状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雪军  程春满  杨建新  孙玉军  付晓  
作为干旱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的典型代表 ,晋陕蒙接壤地区在自然地理上有其独特的空间分布格局 ,在生态上具有显著的脆弱生境特征和演化规律 .该文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选取分维数、分离度和景观优势度等指标 ,对该区脆弱环境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 ,并探讨了景观格局的形成过程 .同时 ,运用马尔柯夫链模型对未来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进行了预测 .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晓莉  李录堂  贾蕊  
基于陕西省生态移民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预期贫困脆弱性(VEP)方法测度生态移民户的贫困脆弱性,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测量受访移民户社会资本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方法,检验社会资本对生态移民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社会资本的增加能够显著降低移民户的贫困脆弱性;社会资本的两个维度——邻里互助和亲友互惠,对贫困脆弱性有显著正向影响,邻里互助对高脆弱性移民户的影响效应较大,而亲友互惠对中等脆弱性移民户的影响效应较大。第二,户主健康状况、外出务工人数和家庭拥有的物质资产都会对贫困脆弱性产生正向影响。第三,户主年龄和家庭规模会对贫困脆弱性产生负向影响,女性户主比男性户主的脆弱性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祥征  刘纪远  
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也是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和水平的有效途径。青海省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省份之一,不仅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而且生态环境也十分脆弱。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不断推进,青海省经济加速发展,由此产生的污染风险也日趋提高。因此,研究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对提炼西部生态脆弱区协调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的关系并实现污染风险的有效监管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依据经济增长-环境质量回归模型研究了青海省产业结构升级与污染物排放的关系,发现青海省经济增长与污染物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研究发现,青海省仍然处于污染物排放随经济增长而增长的阶段,且距离拐点仍有一定的距离。此外,本文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韩峰  李浩  
运用转移份额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测算了产业结构效应系数和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进而通过建立动态计量模型分析了湖南省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机制。研究指出,近20年来,湖南省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生态环境综合质量也在稳步提高。产业结构效应系数与生态环境各指数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响应及综合质量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大于其带来的环境压力;产业结构变迁是影响总体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是较为理想的政策选择。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贾利军  陈一琳  葛继元  葛宇航  
本文借鉴C-D-C生产函数形式,将气候因素加入生产函数中,构建西部地区10个省份的经济—气候模型,并选取1987—2016年的数据,对影响农民农业收入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极端高温日数的增加会显著提升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但极端低温日数对农民农业收入水平的影响不明显,极端强降水天数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农民的收入水平。此外,虽然民族自治地区农民的农业收入水平显著高于西部其他地区,但极端气候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在民族地区和西部其他地区并不存在显著差异。针对研究结果,本文提出西部地区应提高农户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水平、推广新的农业生产制度以及制定差异化的农业发展政策等,以提高当地农民的农业收入水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冉圣宏  唐国平  薛纪渝  
脆弱生态区是指对环境因素的改变反映敏感、而维持自身稳定的可塑性较小的生态环境系统 ,内部结构的不稳定性和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是它的两个最主要的特征。全球变化和经济开发活动是对脆弱生态区产生影响的最重要的两种外界干扰活动。全球环境变化会严重影响到脆弱生态系统的结构 ,并进而影响到其经济开发活动。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全国脆弱生态区的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 5,且其中的北方地区为全球变暖的高敏感区 ,因此讨论全球变化对我国脆弱生态区经济开发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特点及全球变化对我国脆弱生态区的影响 ,利用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发展并改进的农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冉圣宏  金建君  薛纪渝  
由于脆弱生态区的脆弱性不仅表现为其内部结构的不稳定,而且还表现在它对外界干扰反应的敏感上,脆弱生态区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稳定性都是其脆弱性固有属性的表现形式,因此,脆弱生态区的评价也就应该包括脆弱生态区的现状评价、趋势评价和稳定性评价等。论文在对脆弱生态区重新界定的基础上,以模糊评价理论对脆弱生态区的现状、以灰色预测和趋势函数法对脆弱生态区的发展趋势、以非线性理论对脆弱生态区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跃龙,张玲娟  
本研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客观、灵活且具较强可操作性的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并通过用此法评价全国26个省、区生态环境脆弱度的方式,对其可操作性和准确性进行了验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跃龙,刘燕华  
脆弱生态环境与工业化之间具一定的相关性,这节相关性的大小与其所处的工业化程度或水平的高低成反相关关系。在工业化水平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例如,我国东南部地区),脆弱生态环境与工业化关系不密切,即脆弱生态环境的形成或加剧主要不是因为工业化进程;相反,在工业化水平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例如,我国西部各省、区),脆弱生态环境与工业化关系密切,即脆弱生态环境阻障工业化进程,而低水平的工业化又加剧生态环境的脆弱,导致贫困与脆弱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因此,提出要想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必须尽快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加速实现工业化包括农村工业化,既是摆脱贫困也是改善脆弱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冉圣宏  金建君  曾思育  
本文应用聚类分析方法 ,根据全国各县市耕地面积等2 6项指标的有关数据 ,对我国生态区进行了类型划分 ,还分别以环境资源因子、经济发展水平因子、经济技术替代能力因子、域外支持能力因子以及社会发展水平因子等 5类因子为聚类变量 ,对我国脆弱生态区进行了类型划分 ,并对脆弱特征进行了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丙娟  蔡海生  陈美球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是科学认识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环境的重要依据。文章通过对鄱阳湖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将湖区划分为微脆弱区、轻脆弱区、中脆弱区、强脆弱区、极脆弱区,分析了各区脆弱性主要成因及其表现。根据各区域的生态环境分异情况,从湿地生态修复、湿地生态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生态环境教育等方面,讨论了鄱阳湖湿地生态保护问题;结合明晰湿地权属和规范湿地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生态经济、加强可持续管理立法与执法、实施GDP绩效考核等,探讨了鄱阳湖区生态管理问题。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瞿博伟  吴乐知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后往往出现较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因此在该类型地区开展生态脆弱度评价具有积极意义。该文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GIS)技术,从生态结构性脆弱与生态功能性脆弱两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黄石市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模型,并采用自然打断法开展脆弱度的等级划分和评价。结果表明:1)2009—2019年黄石市各景观类型指数变化明显,建设用地和林地优势度增加;耕地破碎度大幅增加而优势度减小;居民用地破碎度大幅减小而优势度减小;废弃工矿用地面积减少,破碎度和优势度减小。2)黄石市2009—2019年生态脆弱指数平均值为0.258?0.063,整体处于轻度脆弱且空间分异明显,北部和中部地区脆弱度高,主要为高程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区、林区以及海拔较低的磁湖、大冶湖等水域;南部地区脆弱度低。3)黄石市生态脆弱度高的区域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生态脆弱度高的区域面积为99 053.51 hm~(2),较2009年下降了4.69%;10 年间由高等级脆弱向低等级脆弱转移的总面积为51 109 hm,占总面积的70.08%,其中面积变化最大的是由中度脆弱向轻度脆弱转移24 720.48 hm,主要集中在大冶市矿产资源开采区和水文旅游资源开发区的交界处,矿山治理和水体生态修复成效初显;黄石市市域内区域生态脆弱现状依然严峻,尤其市内三个区仍有超过60%的地区处于强度脆弱等级以上,还需持续不断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彻底实现城市成功转型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