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19)
2023(13616)
2022(11719)
2021(10673)
2020(8909)
2019(20427)
2018(20353)
2017(40193)
2016(21393)
2015(23695)
2014(23890)
2013(23953)
2012(22177)
2011(19981)
2010(20054)
2009(18215)
2008(17367)
2007(15272)
2006(13660)
2005(12070)
作者
(62930)
(52449)
(52157)
(49808)
(33270)
(25086)
(23528)
(20720)
(19894)
(18593)
(17842)
(17763)
(16774)
(16710)
(16251)
(16161)
(15704)
(15204)
(14890)
(14802)
(13023)
(12987)
(12582)
(11943)
(11821)
(11636)
(11471)
(11303)
(10624)
(10216)
学科
(109712)
经济(109622)
管理(63261)
(58022)
(48124)
企业(48124)
方法(42574)
数学(36893)
数学方法(36563)
地方(25215)
(24063)
中国(23597)
(23415)
业经(22451)
(21142)
环境(18058)
农业(16476)
(15989)
地方经济(15920)
(15495)
(15189)
贸易(15180)
(14609)
产业(14574)
理论(14428)
技术(14389)
(13669)
(12838)
(12794)
金融(12793)
机构
大学(313149)
学院(311656)
(135963)
经济(133338)
管理(125338)
理学(109098)
理学院(107864)
研究(107847)
管理学(106147)
管理学院(105602)
中国(77708)
(66401)
科学(66049)
(57780)
(53887)
研究所(49219)
(48180)
中心(47061)
财经(46883)
业大(46072)
(44416)
(42548)
北京(41947)
经济学(41516)
(39763)
师范(39389)
(39138)
农业(37474)
经济学院(37163)
(35843)
基金
项目(214094)
科学(169025)
基金(156444)
研究(155775)
(136077)
国家(135009)
科学基金(116403)
社会(99896)
社会科(94838)
社会科学(94813)
基金项目(83589)
(83479)
自然(75369)
自然科(73567)
自然科学(73554)
自然科学基金(72268)
教育(69598)
(69564)
资助(64260)
编号(61846)
成果(49163)
重点(47811)
(47273)
(46962)
(44426)
课题(42371)
创新(41471)
国家社会(41180)
科研(40604)
教育部(40368)
期刊
(153192)
经济(153192)
研究(94939)
中国(54364)
学报(48062)
管理(47441)
科学(45544)
(43263)
(42196)
大学(36440)
学学(34648)
农业(30236)
教育(28260)
技术(27219)
经济研究(25472)
(23919)
金融(23919)
业经(23623)
财经(23299)
(20101)
问题(19600)
技术经济(17497)
科技(15462)
理论(14960)
(14858)
现代(14541)
图书(14484)
商业(14327)
统计(13468)
实践(13330)
共检索到453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董耀武  谌勇  
本文运用1965-2015年国内相关面板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分析的计量与检测,结果发现:在短时间内,经济增长直接正向影响碳排放量,换言之,快速经济增长必定与高碳排放相呼应,此时倘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两者之间的关系效用就会降低,说明在短期内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低碳、高增的目标;从长远上来讲,碳排放并不能直接影响经济增长,而产业结构调整是两者之间的影响中介,表明可以依据产业结构调整这一中间变量来实现低碳、高增的目标;整体上来看,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调节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维阳  段学军  
对碳排放与经济、产业系统相互影响机理的研究已成为气候变化领域关注的重点。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论述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相互作用的相关内容,并对研究方法进行回顾和总结。研究内容既涉及碳排放的经济学分析、三次产业发展的碳效应、交互关系、碳减排的经济损失等基础分析,又重点关注了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国际碳流动等应用领域。研究多采用经济计量学、数理统计、情景分析、模型模拟、投入产出和碳足迹等定量方法,与定性研究相得益彰。研究内容呈现多层次性,理论不断深化,方法趋于多类型综合化,视角逐步向微观层面转向。最后指出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完善研究的方法论体系;进行方法创新,增强区域性研究,探索适合中国的研究模式和框架;扩展研究尺度,填补研究空白和薄弱之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永恒  姚德权  
采用VEC模型,考量投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国内投资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经济增长有明显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结果证实产业结构调整是引起经济增长和国内投资增长的原因,国内投资的增长也是引起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云龙  常先林  黄承锋  
基于1990年至2019年的中国历史数据,运用ARDL方法研究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抚养比对人均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均碳排放与其他影响因素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和抚养比的增加在遏制人均碳排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人均GDP的增加则可能会导致人均碳排放的增长;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对人均碳排放量分别存在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在三个影响因素中,经济增长是样本期内对人均碳排放量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陶长琪  彭永樟  琚泽霞  
笔者在分析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1995年~2011年间的样本数据,建立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的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非对称关系,经济增长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但从长期来看碳排放不是经济增长的动因;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双向动态关系,产业结构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从长期来看碳排放量的变化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于左  孔宪丽  
本文研究了产业结构、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运用1980~2010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八个典型发达国家和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四个典型发展中国家面板数据,计量检验发现这些国家产业结构、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具有长期协整关系;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率之间负相关;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率正相关;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与经济增长均正相关。进一步对中国产业结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中国产业结构和二氧碳排放量等因素变动并不是引起中国GDP增长率发生变化的原因,但中国GDP增长率变化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厉以宁  
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有效益的投资主体)都是企业。制定经济增长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时,应把企业作为具有独立利益和接受利益约束的主体看待。产业结构调整实际上是各个不同部门之间投入比例、产出比例及部门内投入产出比例的变化。企业成为利益主体时,既从投入产出方面,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周文兴  毛爱林  朱孝平  
基于国际公认方法估算中国30个省1997-2011年CO2排放量,运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分别研究经济增长、城镇化及第二产业结构与其影响关系。研究结果显示:CO2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及城镇化存在倒U型关系,而第二产业结构对CO2排放量有着显著正相关影响;同时上一期CO2排放量与本期有着显著正相关。
[期刊] 改革  [作者] 全世文  袁静婷  
基于变协整检验和双阈值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我国1953~2015年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长期非线性协整关系和短期非对称调整效果。结果显示,我国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协整关系在1980年前后发生了显著的结构变化,且结构变化的类型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特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均衡关系并不稳定。而改革开放至今两者的短期动态调整存在显著的非对称特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经济增长的回调速度更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阶段,碳排放的回调速度更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锋  张芳  刘娟  
文章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对金融集聚与城镇化在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作用过程中的传导和作用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和城镇化均在产业结构至经济增长间表现为正向部分中介效应;金融集聚、城镇化的并行总体中介效应不显著;存在产业结构→金融集聚→城镇化→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城镇化→金融集聚→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占风  杨华  
本文对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演变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产业结构演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与原理。采用1952-2005年的样本数据,分三个阶段研究了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各阶段,第一、二、三产业所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反映了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特征。通过计量模型的建立,探讨了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各个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志杰  
文章通过运用时间序列计量技术对我国1978~2007年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一期间,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变加快,但经济增长并不与其完全一致变化;同时,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相对变化对实际经济总产出的增长率的变化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第一产业的影响是反向的,第二与第三产业的影响是同向的;三次产业的增长率的变化状况对实际经济总产出的增长变动情况也不一样:相对第一产业的增长率的变动,其对第二、三产业的增长率的变动要敏感得多。因而产业政策上要提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加快第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走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道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振娟  赵景峰  
以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事实经验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1978—2017年数据,考察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的拉动作用。研究发现,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产业结构贡献已经转变为"三二一"的形式;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当国内生产总值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 018)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至均衡状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是在各产业之间表现有所差异;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没有形成持续的驱动力。最后,针对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互动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伟  李绍荣  
本文对中国经济的实证分析说明 ,过去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制度改革由第三产业拉动的 ,然而第三产业的结构扩张会降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经济规模的正效应 ,因此只有通过提高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效率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