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96)
- 2023(17884)
- 2022(15576)
- 2021(14449)
- 2020(12187)
- 2019(28312)
- 2018(27783)
- 2017(53882)
- 2016(28753)
- 2015(32451)
- 2014(32300)
- 2013(32016)
- 2012(29773)
- 2011(27088)
- 2010(27156)
- 2009(25301)
- 2008(24705)
- 2007(21549)
- 2006(19233)
- 2005(17197)
- 学科
- 济(137531)
- 经济(137386)
- 管理(83120)
- 业(79188)
- 企(64152)
- 企业(64152)
- 方法(58864)
- 数学(51756)
- 数学方法(51174)
- 中国(34790)
- 农(33705)
- 财(32194)
- 业经(28303)
- 地方(28102)
- 学(26796)
- 制(23943)
- 贸(22866)
- 贸易(22855)
- 农业(22548)
- 易(22093)
- 银(19456)
- 银行(19412)
- 融(19161)
- 金融(19159)
- 和(18970)
- 理论(18887)
- 行(18586)
- 务(18570)
- 环境(18508)
- 财务(18499)
- 机构
- 大学(423208)
- 学院(419776)
- 济(182292)
- 经济(178711)
- 管理(166365)
- 理学(144388)
- 理学院(142806)
- 研究(142292)
- 管理学(140353)
- 管理学院(139597)
- 中国(106515)
- 京(89456)
- 科学(84112)
- 财(83178)
- 所(70143)
- 财经(66991)
- 中心(64006)
- 研究所(63515)
- 农(62261)
- 经(60895)
- 江(59801)
- 业大(59070)
- 经济学(56795)
- 北京(56794)
- 范(54282)
- 师范(53811)
- 院(51627)
- 经济学院(51082)
- 财经大学(49858)
- 州(48424)
- 基金
- 项目(281894)
- 科学(223093)
- 研究(206934)
- 基金(206772)
- 家(178903)
- 国家(177463)
- 科学基金(153447)
- 社会(133279)
- 社会科(126435)
- 社会科学(126403)
- 基金项目(109159)
- 省(107620)
- 自然(98354)
- 自然科(96052)
- 自然科学(96030)
- 教育(94464)
- 自然科学基金(94328)
- 划(90687)
- 资助(86105)
- 编号(83595)
- 成果(67442)
- 部(63119)
- 重点(62815)
- 发(60437)
- 创(57828)
- 课题(56735)
- 国家社会(55468)
- 教育部(54769)
- 创新(54027)
- 科研(53635)
- 期刊
- 济(200807)
- 经济(200807)
- 研究(128782)
- 中国(74180)
- 学报(62339)
- 管理(62118)
- 财(61853)
- 科学(58769)
- 农(55425)
- 大学(48347)
- 学学(45597)
- 教育(40493)
- 农业(38190)
- 融(37040)
- 金融(37040)
- 技术(36991)
- 财经(33808)
- 经济研究(33667)
- 业经(31311)
- 经(29070)
- 问题(26443)
- 技术经济(22106)
- 统计(21513)
- 理论(21265)
- 贸(21186)
- 图书(20292)
- 商业(19646)
- 策(19007)
- 实践(18948)
- 践(18948)
共检索到619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冉美丽 陈航
产业结构转变的实质是对社会各种生产要素进行重新配置,最终对一国国民收入产生收入分配效应。同时,居民收入对产业结构演变趋势产生约束效应。本文使用我国1992年以来的宏观经济数据,采用VAR模型实证分析得出:产业结构对初次收入分配、最终分配的重构效应较大且为负向,分别在3年和5年内较显著,长期转为平稳正向冲击;其影响大于收入分配对产业结构的反作用力;市场机制下的初次分配对最终分配起决定性作用,对产业结构的反馈作用不容忽视。继续加大市场化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是发展的重要途径;合理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是二者良性互动的重要传导机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学林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运行中一个重要的现象是要素收入分配结构中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此现象是由我国生产力不平衡结构、引进技术进步机制、劳动力过剩和强政府控制力等特定的我国宏观经济基本假设条件所导致的。基于这些基本假设条件构建的结构模型可以解释我国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变迁的机制,并可以通过近年来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勇 王峥
本文利用1992—2013年的季度样本数据,通过VAR模型研究了我国流通中现金(MO)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利率水平和货币化程度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使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等对它们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通中现金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利率水平和货币化程度体现出较强的相关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影响流通中现金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MO 经济指标 VAR模型 脉冲响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熊小林 李拓 余曼
本文利用资金流量表、住户收支调查、财政收支等数据,采用拟合法对1952年以来我国宏观收入分配结构进行系统测算,深入分析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宏观收入分配结构的发展变化,并以住户部门收入份额和劳动者报酬占比为主要指标,对比分析我国宏观收入分配结构与发达经济体的差异。基于数据测算和分析,进一步使用1953—202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滚动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收入分配相关指标对消费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住户部门收入份额总体呈现波动下降态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逐步有所回升,住户部门收入份额平均高于劳动者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20个百分点左右。第二,与美国、欧洲、日本等经济体进行同期对比显示,我国住户部门收入份额低约20个百分点,从相似发展阶段对比看也低10个百分点左右;住户部门收入份额差距大于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表明我国住户部门收入份额偏低与再分配的调节作用不足有关。第三,实证研究显示,投资、消费和出口都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提高住户部门收入份额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大于对资本形成的抑制作用,有助于带动经济增长,但从其作用效果的发展变化看,提高住户部门收入份额对消费的提振作用有边际递减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傅樵
居民收入与宏观经济的哪些因素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如果存在,具体的表现形式如何,其影响方式、影响路径、影响维度怎样?文章采用VAR和VEC分析框架,对我国居民收入及其影响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燕信
收入水平和消费现状是宏观经济基本的体现,良好的收入水平、切实可行的消费行为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分析我国2018年前三季度的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的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居民收入与消费具有必然联系,收入分配差距与消费倾向成反比,收入差距的缩减有助于刺激消费。在此基础上,文章研究了收入对消费的作用机理,通过基尼系数模拟得出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提出了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收入差距 消费需求 宏观经济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海民 王建军
针对我国通货膨胀应否"扩容"的热议,笔者基于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运行效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利用门限效应自回归模型和我国1978年以来的宏观经济数据,估算了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容忍度。实证结果支持适度提高我国的通货膨胀容忍度。在短期内以"稳增长"为政策取向时,通货膨胀的最大容忍边界为4.455%;在中长期内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为政策取向时,3.741%可视为中长期内我国通货膨胀的最大容忍边界。这一结果为政府设定通货膨胀调控警戒线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
关键词:
通货膨胀容忍度 门限自回归 经济运行效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滕红 张龙 蒋志强
本文运用1990年以来全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数据通过变异系数、弹性系数、产业结构系数等定量方法结合定性分析描述了四者之间关系变动的数量特征和趋势,使用较前沿的偏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和空间面板计量方法以人均GDP为研究对象构建经济增长模型,分别研究了全国及各省域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的数量关系,并通过模型和相对误差法验证了以上几个统计指标之间的匹配度,最后建立组合模型对2010年有关统计指标进行了预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徐梅
运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建立门槛面板模型描述不同收入阶层城镇居民的金融资产收益变化特征以及宏观经济波动对其影响,并比较了不同收入阶层的家庭金融资产收益对财产性收入的贡献。回归结果表明,高收入阶层居民的金融资产收益随着GDP增长而有明显提高,低收入阶层的金融资产收益随GDP增长提高的幅度比较小。研究认为,由于金融资产收益在宏观经济波动中的这种规律使得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在宏观经济增长中财产性收入差距扩大,从而导致总收入的扩大。而处于现阶段经济下行压力下,低收入阶层金融资产收益会进一步降低,高收入阶层金融资产组合风险则会进一步增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宏宇
国债对投资需求的净效应是分析国债效应和制定国债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1985~2008年间我国宏观经济数据对国债的拉动效应和挤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我国国债的拉动效应显著,而挤出效应不明显,使得国债的净效应显著为正。但是,由于民间投资需求对公共资本弹性的下降,国债对民间投资需求的拉动作用也逐步降低。
关键词:
国债 民间投资 净效应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向雯
本文分析了我国1979–2010年经济增长周期的特征,实证研究了我国外汇储备、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外汇储备剧增导致基础货币过度投放,是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加强货币市场对冲操作、加快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和使用新增外汇储备买进特别国债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汇储备 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黎 张红伟
文章通过建立VAR与VEC模型,对信贷周期、产业结构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和短期波动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三者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误差修正机制,其中产业结构与经济波动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而信贷周期与宏观经济波动则不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产业结构、信贷周期在长短期内对宏观经济波动均存在正面影响。
关键词:
信贷周期 产业结构 经济波动 VAR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慧 平芳芳
基于河南省1978~2012年期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度,并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等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合理化能够带动经济增长,同时,产业结构高级化能促使产业结构朝更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结合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为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提升以及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提出简要的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延军 温娇秀 吴静茹
采用结构变动值K和Moore指数作为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测量指标,并以总产出增长率和HP滤波后的波动成分作为衡量经济波动的指标,文章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变动不是我国经济波动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波动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产业结构变动不是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冲击来源,而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却受到了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潘淦 鲁红亮 李奋强 周陈曦
本文以2006年以来江西省11个地市经济增长、居民收入与现金投放的面板数据为依据,综合应用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定量分析等研究手段对区域现金投放及其影响因素的经济关系进行分析。从自发性现金投放水平、现金投放的边际经济增长倾向、居民收入对现金投放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了系统性分析,指出了江西省区域现金投放的内在规律。
关键词:
区域 现金投放 经济增长 居民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迁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PVAR模型的动态分析
产出缺口误差下泰勒规则与宏观经济调控——基于2000-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数据的实证检验
湖北省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关系研究——基于VEC模型的实证
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关系研究——基于VAR方法的实证检验
中国金融结构与宏观经济结构关系实证研究
宏观经济与土地出让收入关系的统计分析
产业结构变迁与城市经济长期增长——基于广州市1949-2013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变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广西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文化贸易的产业结构变迁效应——基于我国1997-2008年数据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