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87)
2023(6073)
2022(5024)
2021(4918)
2020(4028)
2019(9647)
2018(9219)
2017(17209)
2016(8929)
2015(10231)
2014(9996)
2013(10272)
2012(9943)
2011(9236)
2010(8962)
2009(8393)
2008(8280)
2007(6838)
2006(6019)
2005(5708)
作者
(24674)
(20879)
(20566)
(19878)
(13152)
(9817)
(9364)
(8071)
(7917)
(7250)
(7249)
(6931)
(6829)
(6628)
(6570)
(6552)
(6262)
(5875)
(5833)
(5557)
(5443)
(5054)
(4899)
(4832)
(4714)
(4602)
(4460)
(4249)
(4156)
(4098)
学科
(49813)
经济(49783)
(21815)
管理(20289)
方法(20074)
数学(18243)
数学方法(18186)
中国(16616)
(16318)
企业(16318)
(12059)
(11070)
贸易(11065)
(10854)
业经(9869)
产业(9533)
地方(9147)
(9000)
(8950)
(7796)
农业(7626)
结构(7552)
(7172)
(7165)
金融(7165)
(7007)
银行(7000)
(6949)
(6867)
(6452)
机构
大学(133941)
学院(130659)
(71838)
经济(71062)
研究(55076)
管理(48722)
中国(42862)
理学(41961)
理学院(41449)
管理学(41076)
管理学院(40820)
(29341)
科学(28977)
(28845)
(27096)
研究所(24749)
经济学(24720)
中心(23396)
财经(23326)
经济学院(22288)
(21587)
(19656)
北京(19412)
(18883)
财经大学(17569)
科学院(17029)
(16805)
(16723)
师范(16596)
研究中心(15865)
基金
项目(87416)
科学(70977)
基金(67503)
研究(64967)
(58999)
国家(58628)
科学基金(49864)
社会(45845)
社会科(43829)
社会科学(43823)
基金项目(34905)
(29752)
自然(29247)
自然科(28581)
自然科学(28574)
教育(28155)
自然科学基金(28152)
资助(27932)
(26339)
编号(23061)
(21677)
中国(21340)
国家社会(21065)
(20880)
重点(20394)
教育部(18975)
成果(18789)
(18257)
发展(17825)
人文(17717)
期刊
(76277)
经济(76277)
研究(45907)
中国(26576)
(20425)
科学(19651)
管理(18937)
学报(18199)
(17170)
经济研究(14614)
大学(14600)
学学(13635)
财经(12670)
(12491)
金融(12491)
农业(12252)
(11525)
(11323)
世界(10797)
问题(10752)
国际(10706)
业经(10112)
技术(10033)
教育(9570)
(7748)
技术经济(7516)
经济问题(6557)
统计(6483)
资源(5814)
现代(5780)
共检索到204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洪亚  
本文采用2003~2014年187个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国(地区)的跨境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引起的OFDI行业构成的变化对我国OFDI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OFDI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两者之间对OFDI具有交互效应。在OFDI行业构成方面,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房地产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三个行业占比的增加对OFDI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林、牧、渔业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两个行业占比的增加对OFDI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他行业占比的增加对OFDI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焦勇  杨蕙馨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变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亟待探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尝试将两化融合的矢量特征表述为耦合程度和增值能力的二维测度指标,并阐释了两化融合对产业结构变迁作用的内在机理。运用2003—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际面板数据的OLS检验和2SLS检验,研究发现:(1)两化融合耦合程度、两化融合增值能力、政府干预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进程;(2)政府干预显著促进两化融合耦合程度、两化融合增值能力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正向作用;(3)国际金融危机后,两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焦勇  杨蕙馨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变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亟待探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尝试将两化融合的矢量特征表述为耦合程度和增值能力的二维测度指标,并阐释了两化融合对产业结构变迁作用的内在机理。运用2003—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际面板数据的OLS检验和2SLS检验,研究发现:(1)两化融合耦合程度、两化融合增值能力、政府干预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进程;(2)政府干预显著促进两化融合耦合程度、两化融合增值能力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正向作用;(3)国际金融危机后,两化融合耦合程度和增值能力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力显著下降,与此同时,两化融合的耦合程度和增值能力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正向影响日趋增强;(4)分东中西部地区的回归结果表明,不同区域两化融合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而两化融合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正向影响均得到验证。本文认为,在产业结构变迁的相关研究中,应该充分考虑两化融合的影响,尤其是在政府干预背景下,根据不同发展时期和区域异质性,建立具有时效性和区域异质性的政策安排成为关键点。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肖文  韩沈超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在于主动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而现阶段"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企业迎来了"走出去"的历史新机遇。本文拓宽了既有研究分析框架,通过机制梳理认为母国产业结构调整从供给端的技术创新、消费结构和需求端的人力资本、能源需求等路径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水平,并基于2003-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从静态情形下检验了产业结构及其高度化水平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将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基于动态视角,本文考察了产业结构调整速率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调整速率与OFDI增长率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联,且基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进...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郭朝晖  靳小越  
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新引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于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互联网发展水平,采用系统GMM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分析"互联网+"行动驱动产业结构变迁的效应。结果显示:"互联网+"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产业结构合理化及高级化滞后效应显著,后期产业结构深化程度受前期的影响。"互联网+"驱动产业结构高级化效率在长江经济带省市存在区域差异,且各省市效率差异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不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郭朝晖  靳小越  
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新引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于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互联网发展水平,采用系统GMM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分析"互联网+"行动驱动产业结构变迁的效应。结果显示:"互联网+"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产业结构合理化及高级化滞后效应显著,后期产业结构深化程度受前期的影响。"互联网+"驱动产业结构高级化效率在长江经济带省市存在区域差异,且各省市效率差异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不存在同向因果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燕飞  曾国平  
本文从FDI与就业结构及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机制在我国的实践出发,重点分析了FDI与就业结构变动的关系,并通过对FDI、就业结构及产值结构的两两Granger因果检验,系统而深入地考察了FDI对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得出结论:FDI有利于促进第二产业就业及促进就业人口非农化;FDI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FDI对第三产业影响不足,不利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文东伟  冼国明  马静  
本文描述了1980年以来中国产业结构、贸易结构以及出口竞争力的演变趋势,并分析了FDI对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和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统计分析表明,中国生产和出口的行业结构以及出口竞争力呈现出高度一致的变化趋势,即都由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向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行业。进一步的经验研究发现,FDI推动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并显著提升了中国的出口竞争力。除FDI之外,技术进步和劳动力成本对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金升  陈利根  张耀宇  赵爱栋  
土地既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载体又是空间约束,其各种功能支撑着产业结构的不断演进,而产业结构变迁又型塑了土地要素的市场需求。因此,工业地价变动与产业结构变迁联系密切,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对推动土地市场化改革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利用2007-2013年中国的工业用地出让数据,通过建立工业地价与产业结构变迁的PVAR模型,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三个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变迁与工业地价变动之间的互动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地价与产业结构变迁之间能够同向协调、互相促进,但与此同时却也存在较大的地区性差异: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海军  
本文用古典主义一般均衡模型来阐述FDI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关系,然后重点通过建立FDI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和产值结构的协整模型,从长期动态均衡角度探讨了FDI对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研究表明,FDI有利推动了我国就业的"非农化",推动了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长足发展,但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力不足。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鹏  陈钰芬  
文章将产业结构变迁分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测算了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利用197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区域间差异。结果表明:中国中西部地区存在一定程度"虚高度化"现象。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当前,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但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相对重要性却在不断提升;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翼  何有良  
笔者应用偏离-份额法(SSA)将要素重置效率从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研究了1978年~2008年中国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要素重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利用分行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别对1990年~2008年中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迁的要素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要素重置效应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时间的变动呈现出三阶段的变化趋势;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变迁过程中,轻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的要素重置效应更为明显。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干春晖  王强  
通过回顾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三次产业产出结构、内部结构以及就业结构变迁的历程和特点,可以发现,中国产业结构变迁趋势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并且已经具备了后工业化时期的特点。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产业结构依然暴露出不少问题,如区域间发展失衡、产业内部结构存在问题、产业间要素配置存在扭曲等。未来中国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向合理化方向发展。中国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产业价值链升级,增加研发投入,提升企业家素质,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冬林  
本文对我国1978~2002年产业结构变化状况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考察产业结构变动引起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的相应变化。实证检验表明,这一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基本符合工业化发展的演变规律,但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看,产业结构转换仍滞后于总量增长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需要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跃  
对产业集群演变与成因的深入分析需进一步引入地区产业结构变迁理论,融合新结构经济学中地区比较优势产业演进与新经济地理学中有关理论,构建产业结构形态变迁与内生动力驱动关系的理论框架。采用2005-2014年中国279个地级市数据,从消费结构、要素禀赋、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四个方面实证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形态变迁与内生动力的关系。研究显示:内生动力驱动现阶段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形态整体上呈集聚态势;门槛效应检验表明不同阈值区间的内生动力对产业结构形态变迁的作用存在差异;低水平区间内的技术进步促进地区产业多样性,高水平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