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75)
- 2023(7820)
- 2022(6680)
- 2021(6256)
- 2020(5127)
- 2019(12136)
- 2018(11781)
- 2017(24042)
- 2016(12888)
- 2015(14357)
- 2014(14034)
- 2013(14301)
- 2012(13513)
- 2011(11849)
- 2010(11723)
- 2009(10758)
- 2008(10251)
- 2007(9240)
- 2006(8200)
- 2005(7335)
- 学科
- 济(66186)
- 经济(66147)
- 业(34377)
- 管理(29937)
- 方法(27042)
- 数学(24787)
- 数学方法(24675)
- 企(23135)
- 企业(23135)
- 农(21031)
- 地方(19626)
- 中国(15621)
- 农业(14576)
- 业经(13605)
- 财(12004)
- 学(10827)
- 制(10635)
- 地方经济(10596)
- 产业(10523)
- 贸(10117)
- 贸易(10108)
- 易(9694)
- 融(8939)
- 金融(8937)
- 环境(8372)
- 技术(8194)
- 体(7966)
- 银(7781)
- 银行(7763)
- 结构(7478)
- 机构
- 学院(180828)
- 大学(179109)
- 济(85835)
- 经济(84386)
- 管理(69497)
- 研究(64815)
- 理学(59819)
- 理学院(59124)
- 管理学(58303)
- 管理学院(57973)
- 中国(49812)
- 京(37799)
- 科学(37581)
- 财(36531)
- 所(32329)
- 农(32278)
- 江(31606)
- 中心(29945)
- 财经(29273)
- 研究所(29214)
- 经济学(28050)
- 业大(26992)
- 经(26519)
- 经济学院(25511)
- 农业(25053)
- 院(23458)
- 范(23007)
- 师范(22762)
- 北京(22737)
- 州(22132)
- 基金
- 项目(123221)
- 科学(98403)
- 基金(90747)
- 研究(90139)
- 家(78594)
- 国家(77997)
- 科学基金(67525)
- 社会(59894)
- 社会科(57019)
- 社会科学(57006)
- 省(50240)
- 基金项目(48485)
- 自然(42746)
- 自然科(41710)
- 自然科学(41702)
- 自然科学基金(41003)
- 划(39765)
- 教育(39400)
- 资助(37257)
- 编号(35140)
- 发(29216)
- 重点(27851)
- 部(27582)
- 成果(26648)
- 创(25498)
- 国家社会(25159)
- 课题(24317)
- 发展(24079)
- 创新(24018)
- 展(23759)
共检索到275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立新 孙立扬
近年来,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速明显放缓,进入经济"新常态"。在这个大背景下,从2007年开始,江苏省劳动生产率增速也呈现出放缓趋势。将劳动力市场扭曲因素引入三部门经济中,分析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原因。结果表明:2007—2014年间,第一、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速降低是导致江苏省总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两个主要因素,其中后者的影响更大,而劳动力市场扭曲的减弱、第二产业保持较高的就业份额对总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起到了一定遏制作用。由此可知,现阶段,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结构变迁导致的。所以在政策调控上,政府应继续消除劳动力市场扭曲和降低服务业进入壁垒以提高其劳动生产率,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提供动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天宇 姜秀芳
自2007年以来,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呈现出增长放缓的趋势。本文建立了包含劳动力市场扭曲和部门效率差异的三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对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的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劳动力部门间再配置和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的特征事实。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低速增长是导致中国总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而劳动力市场扭曲的减弱和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加速增长则对总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起到了遏制作用。这些结果证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放缓在很大程度上是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政府可以实施放松服务业进入规制和消除劳动力市场扭曲等政策,提高总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盖庆恩 朱喜 史清华
本文在封闭的两部门经济中,引入劳动力市场扭曲,使用非位似的Stone-Gary效用函数从理论上说明了劳动力市场扭曲同经济结构变化和劳动生产率间的关系,并使用1980—2009年间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首先,中国部门间劳动力市场存在扭曲,且并没有呈现随时间而减弱的趋势,控制部门间人力资本差异后的年均扭曲指数为0.24,即农业的工资水平仅相当于非农部门的24%;其次,劳动市场扭曲会显著迟滞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若消除扭曲,中国农业劳动力占比将下降26.38%;最后,劳动力市场的扭曲使过多的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会带来显著的效率损失,年均潜在损失达到16.34%。若消除劳动力市场扭曲,中...
关键词:
市场扭曲 结构转变 劳动生产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盖庆恩 方聪龙 朱喜 程名望
本文在Eaton和Kortum(2002)的基础上,引入劳动力市场扭曲构建开放经济的多部门模型,研究了贸易成本、劳动力市场扭曲对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1995~2013年中国农业和制造业贸易成本分别下降了0.65和0.60,消除贸易成本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改进空间由64.92%下降至23.12%。另一方面,消除贸易成本和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劳动生产率的改进存在相互影响,样本期间若同时消除劳动力市场扭曲和贸易成本,加总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67.98%,要高于分别改革两个市场所得到的总效应(仅消除劳动力市场扭曲或贸易成本,加总劳动生产率平均可以提高20.51%或44.29%)。上述结果意味着在实际改革中,中国需要统筹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才能达到最优的政策效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晓轩
本文利用转换份额分析方法,将劳动生产率分解为增长效应、动态结构变迁效应和静态结构变迁效应,分析它们对生产率的贡献情况。文章以内蒙古为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变迁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步被以技术为核心的增长效应所取代,说明市场化改革导致的资源配置正趋于合理,资源配置的效率由低效转为正常的配置,市场化改革的效应在逐步减弱,科学技术进步带动的经济增长正在增强,而2002-2011年期间,结构变迁效应再次提升,说明深度的市场化改革正在延续。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变迁 劳动生产率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雅娇 胡静波
随着我国产业发展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在第三产业增势正劲之时,为何工业发展却遇到了阻力,经济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结合鲍莫尔—福克斯假说的理论及其修正与发展的经验检验,选取19952010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从第三产业的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相对滞后,在市场机制发育不够完善条件下,相关服务业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并不同步,但是随着第二产业相对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了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春华 路正南
本文基于LMDI指数分解方法,建立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效应分析模型,并以江苏省工业企业为例,实证分析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效应。首先,分析生产要素流动对部门资本利用效率、部门资本深化以及部门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其次,分析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效应;最后分析各类型企业的资本利用效应、资本深化效应以及劳动力转移效应对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实证分析表明,加快生产要素转移,既有利于提高各类型企业的资本利用效应与资本深化效应,又有利于提高劳动力转移效应,从而有利于加快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彬 陈圻 王志华
本文以江苏省1994—2003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集聚度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性研究。文章在利用单位根检验对变量平稳性考察的基础上,应用协整方法对变量的长期均衡进行分析,应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经验性研究,最后对集聚度和劳动生产率作了回归分析。
关键词:
区位商 劳动生产率 协整 因果关系 回归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超 路正南 王国栋
运用EG指数模型实证分析了2002—2009年间江苏省纺织业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化趋势,并计算分析了2002—2009年间江苏省纺织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基于此,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曲线拟合。曲线拟合结果表明:江苏省纺织业的产业集聚度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确实存在倒"U"型关系,但倒"U"型曲线中临界点的位置与预期有所不同,这可能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江苏省纺织产业在发展中所积累的问题的影响。最后对江苏省纺织产业及其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产业集聚 劳动生产率 纺织产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天宇 刘贺贺
文章基于三部门的产业结构变迁一般均衡模型和中印两国可比较的宏观数据,试图解释1978以来中国的总劳动生产率反超印度并持续领先的原因。通过模型校准和增长核算,本文发现中印两国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劳动力流动壁垒的差异,特别是中国第一、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高于印度,是导致印度与中国劳动生产率之比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本文的增长核算也表明,印度目前的产业结构升级模式,即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比第二产业更快,恶化了与中国的总劳动生产率差距。如果印度试图缩小与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差距,则应借鉴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模式,即同时提高第一、第二产业的生产率,比印度目前的产业结构升级模式会更有效果。而如果中国...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晓暾 程姣姣
本文以我国30个省份在2009-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我国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都有明显的负向扭曲作用,且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负向影响高于高级化。分区域而言,劳动力价格扭曲对沿海地区的影响大于内陆。本文基于我国实际,对劳动力价格进行测度分析,丰富传统扭曲理论,为改善劳动力要素市场提出参考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建平 周磊 孙宁华
构建了一个包含非位似偏好和产业间效率差异的三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劳动力跨部门迁移的机制,并在该模型中引入劳动市场扭曲系数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探讨了劳动力市场扭曲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进一步,利用Tobit计量模型和2006—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估算了近10年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扭曲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的下降对劳动力迁移、产业结构合理化有着明显促进作用,近10年我国劳动力市场扭曲系数约为0. 78,由此造成的产出损失约为3%。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毛丰付 潘加顺
提高城市化质量和劳动产出效率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关于城市劳动生产率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发达国家城市化平稳期假定做出的,这与中国当前发展情境不符。本文在城市产出总量函数中引入了资本存量和产业结构变量,考察快速城市化时期的资本存量、劳动投入、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等关键经济变量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中国1995—2010年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数据,本文发现:劳均资本存量、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等因素对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有显著作用,并且呈现阶段性和趋势性特征。总体上看,资本深化的作用最大但呈缓慢下降态势,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的作用为正且呈"倒U型"变动,而人口集聚呈"规模报酬递增",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罗国勋
经济增长导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这种变化又对增长产生重要的作用。世界经济的发展显示,增长加速将大量未充分就业的农业劳动力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而导致就业结构变化,同时伴随着资本的增长和技术进步,或者国际贸易的更大开放。就业结构的变化又和产业结构变化密切相关。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又是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分析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的关系,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玉江,陈培安
以组群式城市淄博市为例,深入探讨了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客观分析了满负荷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性,定性与定量研究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对乡村劳动力所产生的排斥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