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90)
- 2023(16474)
- 2022(14070)
- 2021(13316)
- 2020(11212)
- 2019(25534)
- 2018(25437)
- 2017(48685)
- 2016(26667)
- 2015(29976)
- 2014(29609)
- 2013(28582)
- 2012(25952)
- 2011(23242)
- 2010(23570)
- 2009(21166)
- 2008(20225)
- 2007(17790)
- 2006(15341)
- 2005(13220)
- 学科
- 济(102041)
- 经济(101946)
- 管理(76786)
- 业(73634)
- 企(63146)
- 企业(63146)
- 方法(47345)
- 数学(40839)
- 数学方法(40075)
- 中国(27557)
- 农(27188)
- 业经(24599)
- 财(23666)
- 技术(22863)
- 学(21752)
- 地方(20991)
- 理论(20834)
- 制(18437)
- 农业(17868)
- 贸(17626)
- 贸易(17614)
- 易(17062)
- 和(16193)
- 务(15214)
- 教育(15165)
- 财务(15133)
- 财务管理(15109)
- 银(14865)
- 银行(14815)
- 环境(14787)
- 机构
- 学院(365622)
- 大学(359038)
- 管理(144512)
- 济(139082)
- 经济(135946)
- 理学(125699)
- 理学院(124356)
- 管理学(121773)
- 管理学院(121149)
- 研究(116687)
- 中国(84641)
- 京(76497)
- 科学(73773)
- 财(61511)
- 所(57640)
- 农(55022)
- 业大(53898)
- 江(53768)
- 研究所(52716)
- 中心(52527)
- 财经(49632)
- 范(49180)
- 师范(48701)
- 北京(48049)
- 技术(45029)
- 经(45009)
- 州(44019)
- 院(43228)
- 农业(42958)
- 经济学(40851)
- 基金
- 项目(251913)
- 科学(198593)
- 研究(187359)
- 基金(179248)
- 家(155305)
- 国家(153988)
- 科学基金(133340)
- 社会(115114)
- 社会科(109085)
- 社会科学(109055)
- 省(102422)
- 基金项目(94800)
- 教育(89265)
- 自然(87032)
- 自然科(85081)
- 自然科学(85062)
- 划(84905)
- 自然科学基金(83506)
- 编号(78453)
- 资助(74311)
- 成果(62670)
- 重点(57002)
- 创(55498)
- 课题(55326)
- 部(54179)
- 发(54142)
- 创新(51119)
- 项目编号(48092)
- 科研(47614)
- 大学(46927)
- 期刊
- 济(150320)
- 经济(150320)
- 研究(103128)
- 中国(71961)
- 学报(55149)
- 管理(55031)
- 教育(53142)
- 科学(51433)
- 农(49691)
- 财(45772)
- 大学(42133)
- 学学(39403)
- 技术(37502)
- 农业(35112)
- 融(26935)
- 金融(26935)
- 业经(26886)
- 经济研究(24707)
- 财经(23211)
- 经(19946)
- 图书(19606)
- 科技(19457)
- 业(19008)
- 问题(18802)
- 技术经济(18431)
- 职业(17829)
- 商业(16677)
- 坛(16615)
- 论坛(16615)
- 统计(16589)
共检索到524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潘勇 许宁
产业结构的升级导致区域经济的人才需求结构有重大变化。文章对化工类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研究整体构建"大专业、多方向、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并从大专业的构建、职业方向的打造、分流机制的建立和课程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进行研究。目的是使新培养模式具有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专业定位更适合现代化工企业的需求,兼顾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和个性化发展,并有利于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和产学结合。
关键词:
产业升级 人才培养模式 化工类高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金潇明 周劲松 文益民 彭跃湘
在分析湖南装备制造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指出装备制造业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特征包括专业素质、职业品质和认知能力三个方面。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探讨了制造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选择的基本原则,结合行业和区域现实研究了"二力培养,三层循环,四个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途径。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高技能 创新型 产业结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华锋 陶慧
国家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不断提速,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阶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认知模糊、机制不完善及资源不足等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结合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应从教育理念、顶层设计、制度机制、基础保障等方面着手,重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大力培养服务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兰 徐婷
工业4.0意味着智能化生产模式的到来,高度灵活化、弹性化、模块化生产将成为未来制造业的主导模式。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应对工业4.0的挑战中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陈旧、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主动适应时代的需求,职业教育应通过制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结构、促进多方主体共同参与育人过程,逐步建立多层次开放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出新一代高技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志米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基础力量,其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呈现出数量短缺、结构失衡、质量不高等问题。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与高技能人才耦合发展的规律,从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产教共融、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师资质量、提高办学国际化水平和优化社会发展环境等角度出发提出产业结构升级与高技能人才培养耦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升级 高技能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 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绪信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我国现有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需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队伍以及教学方法上进行全方位优化与创新。
关键词:
旅游供给侧改革 高职 旅游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相芬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高职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协同创新对高职教育的意义。通过梳理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些不足,提出了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为高职教育明确目标、完善理念、修正不足提供参考,以此满足国际市场对复合型高端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协同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东航
柳州市产业的转型升级对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规模、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台湾高等技职教育适应产业升级要求所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展现出了培养理念科学化、培养规格高端化、专业设置市场化、课程设计实用化、教学方法生本化、培养评价多元化、条件保障体系化的特点。柳州高职教育应借鉴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的成功经验,从树立科学人才培养理念、完善高职人才培养层次、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机制、以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设计课程、以学生为根本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条件保障体系等七个方面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适应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程孝良
精英教育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卓越的根本是高质量。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精英教育不会因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增加而改变。大众化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应坚守追求卓越的精英教育理念,而不能偏离质量的旨归。教育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培养模式和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可通过联合协作、分段贯通、学科交叉,推进研究生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教学工作三项创新和四大建设,构筑研究生精英人才培养制度与保障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英英 刘洋
工业4.0时代的制造业将发生革命性变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将取代传统的人工制造模式。当前,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已经转变成技术和创新的竞争,这些都离不开人才质量的提升。面对以智能化生产、管理和服务为核心的产业变化,我国职业教育必须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以应对智能化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
工业4.0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建军
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浙江省高职院校应致力于培养"一专多能"、紧扣地区经济发展方向的复合型人才。但是,高职院校在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专业对口率评价指标与复合型人才职业迁移的矛盾、缺乏适用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制度、专业之间沟通与合作不足、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脱节等问题。高职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时应把握设定渐进式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培养专业基础上的复合型人才、开展兴趣和能力基础上的"精英教育"、建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等原则,实行通识类课程选修、跨专业核心课程选修、特长生联合培养、专业主辅修制等措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曾锦
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必要性及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内涵,然后指出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策:高职院校应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高职院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创业导师的专业化水平;高职院校应构建完善的创业平台,增强校内孵化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桂香 邓泽民
本文紧紧围绕鄂尔多斯煤化工产业升级转型对新型煤化工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以"双主"技术的选择为前提,以新型煤化工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为机制,以搭建基于"双主"技术的产学研平台为支撑,创新了实践引领的新型煤化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新型煤化工技术技能人才,助推了鄂尔多斯国家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建设。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新型煤化工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汝春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强化个性化职业人才培养理念,借鉴国外个性化职业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构建多层次的个性化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对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个性化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耀华
以新一代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变革助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并产生传统商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议题。本文在总结数字经济特征的基础上对新商科的内涵及新商科人才应具备的特质进行阐述,最后结合具体实践案例提出高职新商科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模式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商科 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