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531)
- 2023(20966)
- 2022(18128)
- 2021(16943)
- 2020(14300)
- 2019(33035)
- 2018(32472)
- 2017(61374)
- 2016(33897)
- 2015(38037)
- 2014(37959)
- 2013(37611)
- 2012(34789)
- 2011(31412)
- 2010(31348)
- 2009(29066)
- 2008(28670)
- 2007(25687)
- 2006(22380)
- 2005(19574)
- 学科
- 济(139129)
- 经济(138985)
- 业(95271)
- 管理(91805)
- 企(72301)
- 企业(72301)
- 方法(61354)
- 数学(53710)
- 农(53649)
- 数学方法(53021)
- 中国(36317)
- 农业(35478)
- 财(35280)
- 业经(33903)
- 学(31028)
- 地方(30743)
- 贸(25696)
- 贸易(25685)
- 制(25548)
- 易(24958)
- 务(21786)
- 财务(21705)
- 财务管理(21655)
- 技术(21088)
- 企业财务(20524)
- 理论(20382)
- 环境(20105)
- 和(19870)
- 银(19833)
- 银行(19739)
- 机构
- 学院(482597)
- 大学(481027)
- 济(191512)
- 经济(187450)
- 管理(185568)
- 研究(166132)
- 理学(161295)
- 理学院(159429)
- 管理学(156304)
- 管理学院(155460)
- 中国(123436)
- 科学(107990)
- 京(102175)
- 农(101856)
- 所(85824)
- 财(84677)
- 业大(82290)
- 农业(79486)
- 研究所(78713)
- 中心(76737)
- 江(71825)
- 财经(67805)
- 北京(63811)
- 范(63004)
- 师范(62236)
- 经(61794)
- 院(59618)
- 州(57684)
- 经济学(56925)
- 省(53407)
- 基金
- 项目(334317)
- 科学(259961)
- 基金(240759)
- 研究(236047)
- 家(213584)
- 国家(211812)
- 科学基金(179444)
- 社会(147279)
- 社会科(139296)
- 社会科学(139255)
- 省(132763)
- 基金项目(128068)
- 自然(119507)
- 自然科(116698)
- 自然科学(116660)
- 自然科学基金(114547)
- 划(111455)
- 教育(107442)
- 资助(99089)
- 编号(95764)
- 成果(76637)
- 重点(75519)
- 发(72309)
- 部(72232)
- 创(68825)
- 课题(65814)
- 科研(64800)
- 创新(64378)
- 计划(63406)
- 大学(60750)
- 期刊
- 济(210036)
- 经济(210036)
- 研究(133897)
- 农(97996)
- 中国(93251)
- 学报(88659)
- 科学(77456)
- 农业(66341)
- 大学(65879)
- 财(64727)
- 管理(63809)
- 学学(62574)
- 教育(47068)
- 融(41125)
- 金融(41125)
- 技术(40620)
- 业经(39088)
- 业(33060)
- 经济研究(32333)
- 财经(32281)
- 问题(28559)
- 经(27732)
- 版(26686)
- 科技(24459)
- 业大(24356)
- 图书(24010)
- 技术经济(23124)
- 资源(22316)
- 统计(22185)
- 理论(21898)
共检索到705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章艳秋
当前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回流”受到各界广泛关注,而人口现象背后本质上是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本文着重从产业结构高级化、资源配置合理化、生产要素高端化三个维度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影响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三个命题,同时利用2000~2019年西部12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高级化对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显著负相关,但将二、三产业独立检验后发现,第三产业增加值份额提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显著促进作用;(2)伴随东部产业转移,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人口与产业空间分布协调度均有所改善,资源配置合理化对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呈正向作用;(3)西部地区资本边际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和东部发达地区,产业纵向转型升级动力不足,区域人口流动分层效应显现,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流出与高年龄、低技能劳动力回流并存。基于此,提出三点政策建议:(1)保持足够定力夯实西部实体经济发展基础,切实强化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的支撑;(2)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等问题,不断优化人口结构;(3)做好人力资本、科技教育等社会环境培塑,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智勇 梅建明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等原因 ,致使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十分突出。基于此 ,本文从高新技术产业在消化大量低素质剩余劳动力方面的局限 ,结合西部农村劳动力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吸纳剩余劳动力时所具有的比较优势 ,以及加入 WTO后中国整体产业结构进一步向劳动密集型倾斜的可能倾向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指出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消除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实途径。提出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思路 :政府支持 ;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 ;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村剩余劳动力 劳动密集型产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褚志远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完成其主要任务的同时,将产生产业关联和扩散效应、经济非农化发展效应、城市化关联效应以及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推拉效应,从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结构调整涉及农业产业结构、农村非农产业结构、制造业结构与第三产业结构等四个方面,由此形成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路径包括:农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形成的新型农业、依托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农村工业、即将起步发展的乡镇第三产业、规模不断扩张的传统制造业和重点扶持发展的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谭琳 孙鹤
本文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对调查资料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统计整理,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西部地区以云南省为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提出西部地区发展教育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人力资本 教育经济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田敏
本文分析了产业结构软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两方面动因,阐述了产业结构软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同时有利于加快工业化进程,带动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关键词:
产业结构软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 带动 吸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平华
本文分析认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工业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宏观管理,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强化职业培训,改善务工环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传江 张辉 黄云平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与东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有增无减 ,但是 ,农村人口数量庞大而且大量过剩、非农产业规模较小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足 ,是最根本的差距所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与东部地区相比呈现显著不同的特征 ,该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同城镇化进程的互动关系与东部地区也不尽相同。为此中西部地区需要 :(1)推进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小城镇“三位一体”的发展 ;(2 )构建农民退出新型机制 ,打造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3)完善城市群带 ,增强城市辐射能力 ,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和产业体系 ;(4 )推进城市建设、城市经营管理市场化与资本化
关键词:
中西部地区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胜杰 韩树林
本文运用传统建模和现代协整建模理论 ,以重庆市为例 ,对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行业分布作了较为客观的分析 ,并提出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成虎
从刘易斯经典的"二元结构"人口流动模型到托达罗的三部门人口流动模型,对劳动力在部门间流动的研究都是在工业化迅速扩张、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对劳动力需求弹性很大的背景下进行的。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依靠城市很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现阶段,解决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主要从农业内部空间的扩张着手,形成通过农业产业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诗华
劳动力价格是决定劳动力实现的关键。面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凸显的劳动力价格问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治理,开放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加大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管力度,建立农民工工资指导与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入,以制度创新等来进一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对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斌 吴书胜 朱业
本文以"推拉理论"为基础,构建包含农业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内的计量模型,利用1998-2012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形成的"推力"和新型城镇化形成的"拉力"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有显著作用,农业技术进步的"推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西部、东部和中部,而城镇化的"拉力"由大到小依次为中部、西部和东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渝红 欧名豪
文章从土地经营规模角度,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探讨适宜我国当前的农民收入增长途径。基于相关研究假设,提出本研究假说,采用1998年~2005年全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以数量经济模型为分析工具,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广义最小二乘法(GLS)进行统计检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认为:①土地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农民收入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替代效应体现土地的社会保障和失业保障功能,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前提下,与收入效应共同作用形成农户兼业化;②我国的人均土地经营规模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呈U型关系,土地经营规模过小或者是处于规模经营水平都可能使农民获得较高的人均纯收入。研究最后指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窦贤君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窦贤君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那么也可以这样说,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的规模转移,将在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范围再一次解放生产力。在我们这样一个底子薄、农村人口基数大、生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马华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热点。本文通过对江苏农村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剩余劳动力 转移对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勇强 黄郁鑫
对于我国当前的二元化经济而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村人均纯收入、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以及城镇失业率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负相关;农村现代化水平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正相关。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中国农村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