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99)
2023(11362)
2022(9504)
2021(8483)
2020(6835)
2019(15523)
2018(15154)
2017(29099)
2016(15436)
2015(17099)
2014(17229)
2013(17328)
2012(16955)
2011(15763)
2010(16236)
2009(15200)
2008(14960)
2007(13753)
2006(12709)
2005(11958)
作者
(47657)
(39988)
(39970)
(37958)
(25496)
(19222)
(17938)
(15413)
(15138)
(14418)
(13857)
(13252)
(13015)
(12918)
(12677)
(12302)
(11958)
(11497)
(11463)
(11311)
(10490)
(9865)
(9805)
(9172)
(9092)
(8937)
(8760)
(8662)
(8235)
(7832)
学科
(96214)
经济(96137)
管理(40831)
(40188)
(30462)
企业(30462)
方法(29403)
地方(28490)
中国(25568)
数学(25339)
数学方法(25040)
(22122)
业经(20302)
地方经济(17753)
(17459)
农业(15371)
(15160)
(14805)
(14138)
贸易(14126)
产业(13862)
(13847)
金融(13846)
(13499)
(13310)
(13052)
银行(13030)
环境(12789)
(12726)
技术(11660)
机构
学院(238299)
大学(236363)
(113014)
经济(110898)
研究(91714)
管理(84703)
理学(71348)
理学院(70406)
管理学(69233)
中国(69179)
管理学院(68781)
科学(53817)
(51338)
(48560)
(47489)
研究所(42631)
中心(39993)
(38964)
财经(37928)
(37619)
经济学(36630)
(34150)
北京(33346)
(32961)
经济学院(32683)
(32627)
师范(32615)
业大(31909)
(30181)
农业(30045)
基金
项目(148988)
科学(117628)
研究(109643)
基金(107362)
(93508)
国家(92756)
科学基金(78735)
社会(72769)
社会科(69226)
社会科学(69214)
(58614)
基金项目(55887)
(48558)
教育(48348)
自然(47462)
自然科(46358)
自然科学(46349)
自然科学基金(45544)
资助(44297)
编号(42489)
(39641)
成果(34864)
重点(34269)
发展(32686)
(32580)
(32168)
国家社会(31017)
课题(30940)
(30433)
创新(28625)
期刊
(140755)
经济(140755)
研究(80377)
中国(52359)
(37523)
学报(35633)
(35459)
管理(34945)
科学(34245)
大学(27348)
学学(25888)
农业(25582)
(25442)
金融(25442)
教育(24137)
经济研究(23877)
业经(21984)
技术(21938)
财经(20193)
问题(18167)
(17862)
技术经济(14486)
(14431)
世界(13388)
(13374)
国际(12936)
统计(12901)
商业(12431)
(11544)
经济问题(11534)
共检索到3857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宜昕  郭振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在市场化环境下凸显出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升级动力不足的矛盾。文章结合Domar权和链式费雪方程对区域经济产出和劳动生产率进行分解,考察产业结构升级的乘数效应在东北工业结构转型中的实际作用。研究表明:东北地区所有产业的结构变动均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正面的影响,但服务业的贡献率仍低于制造业;区域经济总量增长主要受到总量效应推动,价格效应产生了负面的作用;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受到生产效应推动,规模效应上升幅度较大,但对劳动生产率推动作用较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金哲  米娟  
本文首先采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分析1992年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历史演变规律,发现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在2007年以前均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之后绝对差异加速增大,相对差异开始减小;然后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并运用GIS空间数据可视化方法分析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格局现状,发现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整体上呈现出南高北低、中部高东西低的发展态势。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俏  汤檬  
人才经济发展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更好地发挥东北地区人才经济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进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服务,东北地区应进一步加强对人才经济发展的重视,激发高校在东北地区人才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完善人才引进体系,建立产业与人才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人才管理信息咨询服务机构的建立,奖励创新创业,推进知识产权保护。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北伟  
图们江地区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具有战略性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开发潜力。自去年十月参与国平壤会议后,这一地区已成为东北亚国家经济合作的热点地区,它的开发为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找到了最佳的生长点,也为中国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找到了很好的结合部。图们江地区开发离不开中国东北地区的腹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凤仙  
自2003年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严重困境,体制机制问题是制约其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问题。当前,东北地区国有经济"一股独大"问题仍然突出,政府"管理"色彩依然浓厚,解决历史"包袱"的难度远超预期,开放程度亟待提升,缺乏倒逼改革的外部动力,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东北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推动东北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关键在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应进一步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在东北地区建立深化国企改革试验区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试验区,构建完善的开放型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谷国锋  王建康  刘多  姚丽  宋庆伟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势必造成一定的破坏,如何使二者关系从相互对立走向协调发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文章基于DEA方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东北地区2002-2013年34个地级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耦合协调度在时间维度上整体呈上升趋势,协调发展类型已经由最初处于轻度失调、勉强协调、中级协调等逐渐演变为中级协调、良好协调与优质协调类型,且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在空间维度上协调区域呈现由南向北扩散的趋势,且协调区域的比例在不断增大,各城市间的差异在不断缩小。经过对城市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文尧  王西  
本文从东北地区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出发,阐明了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经济下行压力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损害严重等具体问题,进而总结出在当前阶段东北经济所遭遇的发展困境。为扫清一切发展障碍,振兴东北经济,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包括把创新驱动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培育先进制造业和新业态、塑造高素质人力资本、绿色发展等多个方面举措,以实现新动能带动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最后,对如何有效培育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新动能作出思考,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海龙  许凤杰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 ,这种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越来越突出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之后在“二会”期间又吹响了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的号角。宗旨是以国民经济平衡发展为指导思想 ,缩小地区之间差距 ,培养并形成新的增长极 ,实现东西互动 ,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桐彬  朱英明  王念  
基于产业结构锁定效应理论,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凤凰涅槃"式产业转型和"腾笼换鸟"式产业转移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路径,本文使用PSM-DID方法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振兴战略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东北振兴战略可以通过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工业化、政府规模等影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东北振兴战略既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异质性,也表现出一定的分类异质性,促进了衰退型和再生型城市产业转移,阻碍了成熟型城市产业转型。因此,应提升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本水平,突破资源型产业锁定效应,因地制宜地制定产业政策,分类引导资源型城市转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  陈小龙  
本文描述了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分析该地区城市社会经济的基本情况,阐明东北城市在全国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理清东北城市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制约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因素,提出进一步振兴东北区域经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田俊峰  王彬燕  王士君  程利莎  
基于腾讯研究院公布的"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综合运用泰尔指数、地理探测器模型等多种方法,探究2016年中国东北地区数字经济总体以及各分维度发展特征与空间分异格局,在此基础上对空间分异的成因进行探测与比较。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较全国其他地区存在滞后,内部极化明显,形成"核心-边缘"结构,整体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2)数字经济各分维度发展水平差异明显,省域内部差异是导致各分维度差异的主因。(3)数字经济各分维度在空间上既有协同发展态势也有分异特征。中心城市与副中心城市发展优势突出,资源型城市发展明显滞后。(4)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分异受区域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信息化发展基础与潜力以及人口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复合影响,其中,人口素质是主因。分维度对比发现,智慧民生分维度与其他分维度发展空间分异的成因差异明显,其影响因素相对单一,且受实体经济基础影响较弱。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高元录  钱智勇  
东北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除了区位因素外,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制度上的因素。制度这个因素对于东北经济发展和提高竞争力起着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东北经济的振兴取决于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制度创新培育出发展民营经济的市场形态和体制环境来,这就要求政府从宏观上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快制度创新,才能打破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障碍,制度创新是振兴东北民营经济的出路所在。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刘键初  郑魁浩  俞德鹏  
完成我国经济发展第二步、第三步战略任务,需要提高资源要素的区域配置效率,同时也要构建合理的空间经济格局。本文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想指导下,对浙江省人口和经济"双密集区域"——浙东北地区,从工业化、城市化、外向型经济格局、海洋和人口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上的分析,指出基础设施滞后是严重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重点建设好交通结合部北仑港和超前建设区域性基础设施。提出了浙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目标是共同发展,建设杭、甬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主要动力,构建城市经济区是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才  
东北地区是我国开发历史最短的地区之一,在东北亚地区及我国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始终对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目前,东北地区面临诸多的困难与问题,但有利因素也很多,许多潜在优势尚未发挥出来。为此,应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深入研究,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战略对策,坚持不懈地努力,尽量实现东北地区的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