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27)
2023(12975)
2022(10862)
2021(9621)
2020(7846)
2019(17762)
2018(17201)
2017(33994)
2016(17843)
2015(19608)
2014(19647)
2013(19795)
2012(19162)
2011(17713)
2010(18056)
2009(16730)
2008(16324)
2007(14399)
2006(13122)
2005(12317)
作者
(52166)
(43525)
(43305)
(41212)
(28081)
(20759)
(19643)
(16781)
(16749)
(15548)
(15043)
(14635)
(14053)
(14016)
(13652)
(13622)
(12844)
(12546)
(12545)
(12140)
(11139)
(10628)
(10608)
(10079)
(9839)
(9831)
(9511)
(9307)
(8807)
(8442)
学科
(110419)
经济(110337)
管理(48126)
(46320)
方法(38565)
(35079)
企业(35079)
数学(34526)
数学方法(34358)
地方(30887)
中国(30109)
(23920)
业经(21585)
地方经济(18246)
(17994)
(17753)
农业(16795)
(16071)
(15681)
金融(15680)
(15675)
贸易(15664)
环境(15200)
(14969)
(14819)
产业(14557)
(14385)
银行(14369)
(13987)
技术(12871)
机构
学院(267922)
大学(266721)
(129647)
经济(127263)
管理(100591)
研究(99953)
理学(85811)
理学院(84764)
管理学(83736)
管理学院(83202)
中国(75549)
(56994)
科学(56067)
(55790)
(49633)
研究所(44450)
财经(44257)
中心(43800)
经济学(42423)
(40906)
(40137)
(38666)
经济学院(38041)
北京(36480)
(36427)
(36133)
师范(35811)
业大(33602)
财经大学(32703)
(32688)
基金
项目(173728)
科学(139740)
研究(129534)
基金(127981)
(109777)
国家(108935)
科学基金(94652)
社会(87779)
社会科(83663)
社会科学(83647)
(67437)
基金项目(67251)
教育(57754)
自然(57173)
(56338)
自然科(55856)
自然科学(55848)
自然科学基金(54890)
资助(52224)
编号(49882)
(44641)
成果(40123)
重点(39779)
(39153)
国家社会(37448)
发展(37151)
(36603)
(36088)
课题(36014)
教育部(34194)
期刊
(153113)
经济(153113)
研究(89405)
中国(54743)
(39791)
管理(38977)
(35553)
科学(35313)
学报(34331)
(29315)
金融(29315)
大学(26969)
经济研究(26137)
学学(25599)
教育(24500)
农业(24209)
技术(23772)
业经(23523)
财经(23408)
问题(21489)
(20459)
(15811)
技术经济(15702)
世界(14760)
商业(14019)
统计(13969)
国际(13778)
现代(12976)
(12764)
经济问题(12634)
共检索到419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强  李泽锦  
本文引入高质量发展指标,构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厘清了产业结构升级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从省域与城市群两个层面进行了实证分析与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样本期内,省域与城市群两个层面的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均呈现攀升态势,东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程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在作用机制方面,产业结构升级可显著提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且在内陆省份“、生产型”省份以及人力资本优势省份该作用效果更为显著;产业结构升级对于省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上,对于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上。此外,产业结构升级也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生产要素积累以及促进居民消费升级三种方式间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魁伟  
在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始终是一个中心话题。事实上,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市化的发展并不是两道毫无关系的平行轨迹: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城市化推进对第一产业的优化作用、对第二产业的提升作用及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同样需要以城市为载体,以城市化为依托,并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娜   杨世伟   陈文晖  
交通系统是地区间要素流通的物质基础与空间载体,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基于2014—2019年城市间高铁列车运营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在对高铁双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二次指派程序(QAP)实证分析高铁网络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期内,三个城市群的基础设施网络连接性明显提升,成渝城市群网络结构相对松散;高铁服务强度逐年提升,逐渐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放射式网络格局;长三角城市群中城市中心度与客流组织系数普遍较高,城市间差异相对较小,而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的城市中心度与客流组织系数呈现出两极分化特点,省会城市高于其他城市;高铁网络连接性的提升整体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而服务强度改善对于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客流集聚能力差异是影响城市间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中心度差异的作用强度逐年递减。建议优化高铁网络布局,实施差别化服务改善策略,提升区域自我发展能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柳江   宋妮  
新发展阶段下,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后劲,进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加速生产要素在产业之间流通,利用数字经济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用数字化转型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基于2011—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交互作用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且该交互作用均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特征,在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弱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同时在我国南方地区这种促进作用也更加突出。基于以上结论,从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加强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交互融合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启斐  巫强  
针对当前中国面临区域经济增长差距逐步扩大的问题,本文利用上海作为基准点,将国际商品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投入产出表和统计年鉴进行匹配,测度了长江经济带省级细分行业的离岸外包和在岸外包,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双重外包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第一,离岸外包具有效率性特征,每增加1%会导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差距拉大0.074%;在岸外包具有公平性特征,每增加1%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提升0.0726%。第二,服务外包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无论是离岸服务外包还是在岸服务外包都可以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三,离岸外包和在岸外包具有典型的梯度特征,随着样本向内陆地区延伸,双重外包的作用强度在不断减弱。稳健性检验表明,实证结论不会随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变化。本文的研究表明,逆全球化格局下构建国内价值链、发展在岸外包和服务外包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建军  
我国经济内部失衡在空间上表现为东、中、西"三大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而中西部地区缺乏足以与东部三大城市群相抗衡的集聚中心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失衡。从"城市群经济"内涵辨析出发,阐释了城市群、多城市群体系形成机理,并以"区域协调发展"概念三个基本维度为依据,探寻了多城市群分工合作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统一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产业转移为桥梁、城市群化为载体、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的"三位一体"区域协调发展构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丹  程伟  龚鹏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关系是目前国内学术界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采用因子评价模型对中部地区长江沿线城市群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两大系统进行发展差异评价,采用协调度函数和系统聚类分析进行了协调区划分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长江沿线城市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在城市群层面和城市圈内部都具有显著差异,部分区域有两极分化趋势;按照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匹配程度,在空间上划分为强协调(0.81.0)、较协调(0.60.8)、弱协调(0.50.6)、较不协调(0.20.5)和极不协调区(00.2),根据协调组合情况划分了5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俊英  
在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公共支出规模与结构调整考察的基础上,采用中国内地30个省1998-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公共支出规模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相适应,公共支出已经由经济建设型转向公共服务型;公共支出总量对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是积极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不断下降,但经济建设性支出对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是正向的;公共服务支出总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协调发展效应。据此,本文给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胜蓝  李璟  尹莹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国家在新时代的重大战略之一,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作为一项重要的"区域一体化"政策,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有研究主要从政府间合作方式、协调发展策略、宏观影响等方面来考察其作用,但对其影响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机制还缺乏深入研究和全面认识。文章利用长三角区域不同城市在不同时间加入经济协调会产生的准自然实验情境,以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2008-2016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影响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机制-高管薪酬激励。双重差分方法的检验结果显示,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导致上市公司的高管超额薪酬降低11.6%,而且这种影响对于那些高管网络中心度大、信息环境差、全要素生产率低的公司更加明显。文章不仅从微观经济主体治理机制的角度为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而且对于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公司的最优薪酬合同设计等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晨  张卫东  
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影响及机制作为研究内容,归纳三大中介机制,并基于中国2012—2016年288个市级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2)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提高公共设施水平、促进就业结构转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3)在经济规模大、人力资本高、政府作用强的前提下,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淑琴  潘尧  
运用主成分评价方法构建了八个区域贸易投资协调度评价指标,测算得出长三角地区间贸易投资处于由不协调向协调发展的过程,但协调发展并不稳定。继而运用经济增长收敛理论,从贸易投资的视角对长三角地区25个城市的经济差异性进行了深入检验,实证检验结论为:长三角区域间贸易投资协调合作行为有助于缩小地区经济差异。基于此,从长三角地区产业、政府、企业三方面提出了区域贸易投资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党兴华  郭子彦  赵璟  
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出发,并通过关中城市群实例,分析得出市场外部性与政府行为外部性是导致城市群内部利益矛盾的重要原因,进而造成城市群发展不协调。要减弱外部效应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影响,解决思路是外部效应的内部化,通过制度的合理制定,达到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厉敏萍  曾光  
城市与区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随着区域与城市空间联系的不断加强,城市空间结构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国内学者对城市空间结构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存在不同理解,对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较少。为此,加强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关系的研究很有必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俊生  
以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产业转移无论对于转出地还是转入地,都具有功能放大的效应,但效应的范围及程度取决于转入地特定发展阶段所具有的吸收能力及其结构,并进而决定着产业转移的规模和范围。因此,基于能力结构的产业转移不仅是东西部大规模产业转移的前提,更是产业转移效应发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文章通过分析东西部特定发展阶段下产业转移与能力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能力结构的产业转移路径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兆洲  安康  桂文林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我国一项长期重要国策,也是社会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空间计量模型与面板分析方法相结合,以我国省域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和所受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同,对经济发展有持续显著正影响的因素有:人力资本、人口资本、市场化进程和财政支出等。据此本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