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57)
2023(16520)
2022(13893)
2021(13024)
2020(11196)
2019(26038)
2018(25748)
2017(49585)
2016(26694)
2015(30367)
2014(30118)
2013(29934)
2012(27660)
2011(24888)
2010(24798)
2009(23035)
2008(22653)
2007(20012)
2006(17102)
2005(15215)
作者
(76534)
(64233)
(63976)
(60766)
(40529)
(30751)
(29052)
(25117)
(24169)
(22847)
(21751)
(21638)
(20341)
(20196)
(20052)
(19988)
(19083)
(19065)
(18587)
(18331)
(15887)
(15782)
(15753)
(14554)
(14478)
(14414)
(14236)
(13874)
(12936)
(12719)
学科
(118758)
经济(118649)
管理(77682)
(76682)
(63270)
企业(63270)
方法(58681)
数学(52597)
数学方法(51852)
中国(30797)
(30308)
(29219)
业经(24493)
(22936)
贸易(22924)
(22329)
(21937)
地方(21302)
(20793)
技术(20677)
农业(19963)
(18712)
财务(18644)
财务管理(18600)
企业财务(17687)
理论(17518)
(16729)
(16693)
银行(16652)
(16607)
机构
学院(384818)
大学(384674)
(165999)
经济(162976)
管理(151858)
理学(132053)
理学院(130682)
研究(128857)
管理学(128250)
管理学院(127550)
中国(97893)
(81019)
科学(77922)
(72541)
(64403)
(62064)
中心(59595)
财经(58893)
研究所(58750)
业大(56917)
(55295)
(53704)
经济学(52009)
北京(51196)
农业(48932)
(47805)
师范(47269)
经济学院(47111)
(46570)
财经大学(43940)
基金
项目(261584)
科学(207383)
基金(192603)
研究(188135)
(168431)
国家(167148)
科学基金(144213)
社会(120932)
社会科(115014)
社会科学(114981)
(101070)
基金项目(100947)
自然(94037)
自然科(91987)
自然科学(91965)
自然科学基金(90358)
教育(87645)
(85563)
资助(81046)
编号(74476)
重点(59305)
成果(59161)
(58902)
(56420)
(55034)
创新(51529)
课题(51385)
国家社会(50982)
教育部(50766)
科研(50533)
期刊
(171563)
经济(171563)
研究(107815)
中国(71050)
学报(58744)
(56592)
科学(56078)
管理(55789)
(54614)
大学(45112)
学学(42628)
技术(37787)
农业(37621)
教育(37435)
(32122)
金融(32122)
经济研究(29621)
财经(29177)
业经(27196)
(25140)
问题(22757)
统计(22223)
(21839)
技术经济(21535)
(20180)
(20016)
决策(18126)
科技(17940)
(17610)
商业(17497)
共检索到555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朝阳  李雪松  
基于非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本文将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从单纯的线性影响关系推广到非线性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在技术进步达到一定水平时,产业结构升级才会显著改善能源效率,技术进步推进型的产业结构升级才是能源效率提升的关键。同时,本文根据各地区技术进步水平所处区间将产业结构升级划分为技术推动型、中间型和要素推动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多数省份仍处于中间型产业结构升级阶段。研究结论显示中国多数地区产业升级仍有较大"政策调整空间",建议政府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以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郑小强  蒲泱竹  
运用基于窗口分析的超效率非期望产出的MinDS模型,测度2010~2018年成渝双城经济圈环境效率,并基于非动态面板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效率的非线性影响,最后对环境效率进行了空间自相关检验。结果表明:①成渝双城经济圈总体环境效率偏低,经济圈环境效率呈周期性波动上升态势;②在门槛模型下,人口密度、人均地区总产值对成渝双城经济圈环境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城镇化率对成渝双城经济圈环境效率提升具有抑制作用;③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调整程度与产业结构转型对其环境效率存在单门槛效应,只有技术达到一定水平的条件下,产业结构升级才能显著改善环境效率,通过技术进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是改善环境效率的关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江洪  陈亮  
本文采用2000-2014年中国29个省市面板数据,将碳排放作为非合意产出测算了各地区历年能源效率值,然后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倒逼效应,最后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分组别分析了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作用效力的空间异质性。研究表明:样本期内中国能源效率总体偏低,能源价格和能源效率的变动呈现空间对应性;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显示,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存在倒逼机制;不同地区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存在显著差异,"经济落后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有阻滞作用,"经济较发达地区"和"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江洪  陈亮  
本文采用2000-2014年中国29个省市面板数据,将碳排放作为非合意产出测算了各地区历年能源效率值,然后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倒逼效应,最后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分组别分析了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作用效力的空间异质性。研究表明:样本期内中国能源效率总体偏低,能源价格和能源效率的变动呈现空间对应性;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显示,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存在倒逼机制;不同地区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存在显著差异,"经济落后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有阻滞作用,"经济较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国庆  李卉  
以2001—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税收及其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外溢性。空间面板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总量税收竞争和分税种税收竞争会显著地抑制产业结构升级;(2)总量税收竞争不存在显著的空间外溢性,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竞争存在显著的空间外溢性;(3)增值税竞争和企业所得税竞争空间影响的间接效应高于直接效应,导致其对产业升级的总效应变为正向;(4)增值税竞争、营业税竞争和个人所得税竞争存在较显著的单门槛效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增值税竞争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阻碍作用会下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浩  孙建  
在理论分析外商直接投资(IFDI)与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技术进步和环境的影响机理上,利用我国2003—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将我国双向投资、技术进步和环境问题置于同一个系统性的门限理论模型中。研究发现,从技术进步角度分析,我国存在IFDI的挤出效应和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相关作用效果逐步减弱;从环境角度分析,IFDI在我国存在"污染光环假说",而OFDI对我国环境污染加重起推动作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国辉  孙霞  
本文基于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中介占主导地位的客观现实和产业结构升级中银行信贷资金的重要作用,利用1990-2005年的分省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我国银行中介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从全国整体看,银行中介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从区域看,银行中介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影响效应大于其对东部发达地区的影响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堂  陈光  
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视角,本文从数字化转型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技术创新、创新环境等维度,构建数字化转型评价体系。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融合发展体现产业结构升级,选取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空间面板数据,进行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从地理距离特征和经济距离特征分析发现:在两种距离特征上,数字化转型各要素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空间效应,在经济距离特征上影响更大。数字化转型对域外地区的外溢效应大于域内的空间效应。静态模型对空间促进作用产生过高偏误,采用动态模型则可以进行修正。数字化转型创新环境和人力资本投入在经济特征下,对域内和域外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数字化转型在地理距离特征下,对域内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对域外地区产生阴影效应。为此,省域间应实施差异化数字化转型发展政策,积极发挥空间效应,推动产业生产效率提升、要素合理流动和融合发展,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春燕  
随着我国各省份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各省域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水平发展差异,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呈现出不均衡性的特征。文章通过利用1998~2015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门槛模型实证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显示:老龄化产业对结构升级影响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当城镇化水平大于门槛值时,老龄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反之,老龄化阻碍产业结构升级。以人口城镇化为门槛变量时,迈过门槛的只有北京和上海,且迈过平均人力资本积累门槛值后的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正效应更大,其余28个省份均未迈过门槛值。以经济城镇化为门槛变量时,迈过门槛的有北京、上海、天津、广东4个省市,其余26个省份均未迈过门槛值。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争  黄浩  邓秀月  
本文构建空间计量经济模型,采用2007—2016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视角对中国能源效率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的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空间依赖性(空间自相关性)。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确实能够影响能源效率,但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影响程度存在差异。2007—2011年人口规模对能源效率影响不显著,2012—2016年人口规模的扩大促进了能源效率的提高。中部地区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能源效率显著下降,东部地区人口规模的扩大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提升了邻近省份的能源效率。后一时期(2012—2016年)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对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都促进了能源效率的提高,对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政府行为、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存在差异。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东坤  邓敏  
在地域广袤、地区差异明显的中国,研究省际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需充分考虑空间因素的作用。本文基于2004-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两个层面考察中国省际OFD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空间杜宾模型估计表明,本地OFDI的发展不仅可以提升本地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还将通过空间溢出显著推进周边尤其是邻接省份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升,且这种溢出效应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并随时间的推进日益增强。但现阶段中国省际OFDI对国内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空间溢出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国内OFDI政策的制定需充分考虑OFDI与国内经济的互动及其在地理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巍  王春平  李旭  
利用2008—2013年27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农业FDI与农业技术存在非线性关系,不同地区农业FDI影响存在差异,农业外资只对部分农业投资不足地区的农业技术发展带来了正效应;农业FDI对农业技术的影响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农业FDI的技术溢出效果越大,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不能很好的吸收农业FDI中的技术溢出,外资对这些地区的农业技术发展形成了阻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蔡荣生  刘传扬  
通常情况下认为碳排放强度降低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结果,但本文通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30年相关数据,基于VEC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低碳、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定量分析了碳强度、TFP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影响,发现碳排放强度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格兰杰原因。碳排放强度变动对第三产业比重具有显著影响,降低碳排放强度,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最后文中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应与发展低碳经济相结合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芳  江可申  
依据IPCC中的碳排放系数和不变价GDP计算了1978—2010年中国的碳强度,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与碳强度的动态变化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碳强度与煤炭消费比重以及第三产业比重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煤炭消费比重对碳强度的贡献度较大,并具有持久的冲击作用;第三产业比重与碳强度负相关,短期内其影响稍弱。因此,降低煤炭消费比率和增加第三产业比重有利于降低碳强度。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李科  
大多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实证研究隐含地假定各地区具有相同的环境与收入的关系模式,这种假定抹灭了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本文运用动态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分析了中国1995-2009年30个省份产业结构对EKC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EKC曲线,但该曲线会因高技术产业占工业产值比重的不同而发生非线性变化,当该比重值高于10.975%时,碳排放的转折点将大幅下降,因此提高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水平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某些中西部省份的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不利于碳减排。此外,中国的碳排放模式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发展低碳环保的居民消费方式是中国未来实现可持续性碳减排的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