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57)
2023(3868)
2022(3143)
2021(2764)
2020(2364)
2019(5507)
2018(5287)
2017(11448)
2016(6039)
2015(6462)
2014(6577)
2013(6652)
2012(6250)
2011(5384)
2010(5520)
2009(4966)
2008(4713)
2007(4342)
2006(3772)
2005(3382)
作者
(16630)
(14018)
(13885)
(13336)
(8552)
(6566)
(6251)
(5404)
(5249)
(4893)
(4794)
(4565)
(4513)
(4468)
(4464)
(4304)
(4203)
(3955)
(3861)
(3854)
(3609)
(3430)
(3384)
(3209)
(3163)
(3043)
(3027)
(2915)
(2835)
(2722)
学科
(34866)
经济(34854)
(17391)
方法(14349)
管理(14123)
数学(13111)
数学方法(12986)
(12738)
企业(12738)
地方(9585)
中国(9425)
(8988)
产业(8590)
业经(7564)
结构(6738)
地方经济(6701)
(6614)
农业(6404)
(5368)
(5279)
技术(4939)
(4711)
贸易(4709)
(4551)
(4537)
(4374)
税收(4292)
(4271)
体制(3875)
(3814)
机构
学院(86615)
大学(84286)
(43904)
经济(43333)
管理(33174)
研究(29926)
理学(29014)
理学院(28736)
管理学(28339)
管理学院(28195)
中国(21250)
(17948)
科学(17079)
(17047)
经济学(14882)
(14570)
财经(14529)
经济学院(13622)
研究所(13269)
(13236)
(13151)
中心(13038)
(12670)
业大(11991)
(10870)
财经大学(10644)
北京(10543)
农业(10270)
(9907)
(9856)
基金
项目(58894)
科学(47222)
基金(43336)
研究(42787)
(37372)
国家(37103)
科学基金(32215)
社会(29459)
社会科(28258)
社会科学(28253)
(23996)
基金项目(22714)
自然(19418)
(19059)
自然科(18967)
自然科学(18964)
教育(18755)
自然科学基金(18689)
资助(18162)
编号(16025)
(14806)
重点(13489)
(12998)
国家社会(12770)
(12512)
发展(12392)
成果(12258)
(12241)
创新(11667)
课题(11416)
期刊
(47348)
经济(47348)
研究(25914)
中国(14966)
(13339)
管理(13201)
(12126)
学报(11905)
科学(11846)
大学(9559)
学学(9328)
经济研究(8805)
农业(8338)
业经(8191)
技术(8173)
财经(7513)
问题(6827)
(6816)
(6154)
金融(6154)
教育(5534)
技术经济(5503)
统计(5198)
商业(4981)
(4832)
(4573)
经济问题(4480)
决策(4326)
(4108)
现代(4081)
共检索到125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文星  
中国第三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与就业总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反,第二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与就业总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放松行业管制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通过劳动力职业培训实现劳动力在产业间的顺利转换是提高就业水平的两条重要途径。产业结构与就业总量之间的关系还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在发达地区,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全样本回归所得结论是一致的;而在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对就业并没有显著影响,但人均受教育年限和人口年龄结构与就业总量之间都是显著正相关的,因此,在欠发达地区,提高人口素质和优化人口年龄结构比产业结构调整更有利于促进就业增长。GDP的就业弹性系数显著为正,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晓娣  
该研究建立了投入产出框架下的产业结构优化模型,在减排目标、GDP增长率、就业率的多重约束条件下,测算了中国实现国民经济最小波动的最优产业调整路径,揭示了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下应当鼓励和控制发展的重点行业:产值提升最大的应包括批发零售贸易、公共与居民服务业、机械电气设备制造维修业、住宿餐饮业等排放系数较低且最终需求水平较高的行业,产值下降最大的则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石油加工及炼焦燃气等,这些行业无疑是实现国家在稳定增长前提下减排目标的关键。通过调整约束条件的强度,研究发现,随着碳减排约束的收紧、以及经济增长目标的提高,所需的产业结构调整幅度会逐渐增大,并且减排力度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青  张广柱  
消费和生产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只有适合消费增长趋势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据2007年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中数据,运用SDA结构分解技术将消费增长分解为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总额增长两部分,经过分析得出消费结构升级通过产业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消费总额增长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较弱、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强,经过综合分析得出:食品、房地产、金融、家庭轿车、化学产品和油气产品六大类商品服务符合未来消费增长趋势,相关行业需要重点扶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青  张广柱  
消费和生产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只有适合消费增长趋势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据2007年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中数据,运用SDA结构分解技术将消费增长分解为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总额增长两部分,经过分析得出消费结构升级通过产业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消费总额增长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较弱、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强,经过综合分析得出:食品、房地产、金融、家庭轿车、化学产品和油气产品六大类商品服务符合未来消费增长趋势,相关行业需要重点扶持。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蔡旺春  
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有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直接影响表现在文化产业产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间接影响则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优化,通过结构优化与调整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从非均衡市场条件下产业结构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与路径入手,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分析,探讨我国文化产业关联程度与波及效应。结果表明,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扩散效应,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白雪洁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变动相继呈现出服务化、信息化趋势,直接影响到各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变化。在这轮以服务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产业结构调整中,日本明显落后于美国。围绕日本近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特征,在与美国对比的基础上,分析这一调整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与就业效果,得出结论是:日本经济摆脱萧条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消除产业结构调整的体制障碍,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晓旭  
本文运用偏离—份额方法分析1978年以来中国就业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关系。结果发现,对于就业增长而言结构成分占主导性作用。因此,中央政府促进就业增长的政策对于解决就业问题具有主导性作用,但是地方政府也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提高本地区的就业增长率。在现阶段,由于第二产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减弱,为提高就业增长,中央政府应对中小企业实行政策优惠,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但是加快中西部地区第二产业的增长对就业增长也具有很大的乘数效应。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鲍春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距离充分就业的理想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匹配、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弹性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一段时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为此必须继续坚持就业优先的宏观经济目标,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关键行业、制定有效的投资政策、构建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法律制度体系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有效措施,有效促进就业增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少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快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也由低级向高级化方向发展,由此对我国的城镇就业带来了深刻影响。文章通过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就业的影响进行分析解释,提出降低城镇就业压力的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博宇  王玲俐  赵峰  
国际增长环境不确定性增强,主要通过汇率、贸易壁垒、全球战略资源价格波动等影响要素流动的数量、流向和价格,商品的进出口结构、输出通道与范围,以及通货膨胀、产业战略及国家安全,进而影响我国需求侧动能:外需对国内部门发展的推动;供给侧动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动能;结构与转换动能:新兴产业辐射与带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攀升、基于相对价格变动的资源再配置动能。因此,我国需要破解国际增长环境因素对我国影响的传递途径,将动能转换与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由要素供给与消费需求的数量转向要素供给使用效率或效益与内外需求的开发及挖潜,突出重围坚定转向高质量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焦翠红  李秀敏  
产业结构低碳转型是实现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双赢局面的有效手段。利用2007年区域投入产出表构建多目标投入产出优化模型,模拟不同经济增长率和低碳约束下各行业的经济增长潜力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潜力,估计与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双重目标相适应的最优产业结构。结果显示:各行业在不同的经济增长和低碳约束情境下调整方向保持一致,调整幅度差异明显;产业结构调整潜力取决于碳排放强度和经济贡献的目标导向,在高经济增长目标的前提下,一些碳排放系数较高的产业随着碳强度约束的加强反而呈现出更大的调整潜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佳  周荣荣  
本文以我国1994—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采用动态面板回归方法,以产业结构优化为视角,对我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省际经济增长存在条件收敛,电力消费规模的提高有利于经济增长,考虑产业结构因素后,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程度明显提高,但是产业结构高级化也会大大降低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过高的第二产业占比会制约电力消费的经济增长效应,需要协调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翔  邓峰  
产业结构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本文从测度产业结构优化入手,把我国分为东中西3个区域,从产业发展的角度,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比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经济规模下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区域,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产业结构合理化;而在经济发展处于中游的中部地区,主要是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了经济增长;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不明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翔  邓峰  
产业结构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本文从测度产业结构优化入手,把我国分为东中西3个区域,从产业发展的角度,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比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经济规模下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区域,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产业结构合理化;而在经济发展处于中游的中部地区,主要是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了经济增长;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不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孟欣,王俊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