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77)
- 2023(14197)
- 2022(12171)
- 2021(11160)
- 2020(9284)
- 2019(21038)
- 2018(20791)
- 2017(40685)
- 2016(21713)
- 2015(24136)
- 2014(24071)
- 2013(24052)
- 2012(22152)
- 2011(20197)
- 2010(20277)
- 2009(18518)
- 2008(17736)
- 2007(15600)
- 2006(13751)
- 2005(12110)
- 学科
- 济(112733)
- 经济(112643)
- 管理(62281)
- 业(57397)
- 企(47547)
- 企业(47547)
- 方法(44266)
- 数学(38687)
- 数学方法(38278)
- 地方(26857)
- 中国(24586)
- 农(24479)
- 业经(23004)
- 学(22465)
- 财(20981)
- 地方经济(16765)
- 农业(16580)
- 制(16427)
- 环境(15962)
- 贸(15457)
- 贸易(15450)
- 和(15270)
- 易(14853)
- 产业(14827)
- 理论(14724)
- 技术(14368)
- 融(13363)
- 金融(13361)
- 体(12960)
- 划(12880)
- 机构
- 大学(319110)
- 学院(318246)
- 济(138605)
- 经济(135907)
- 管理(127327)
- 理学(111057)
- 研究(109931)
- 理学院(109817)
- 管理学(108091)
- 管理学院(107525)
- 中国(78635)
- 科学(67503)
- 京(67103)
- 财(58500)
- 所(54778)
- 研究所(50163)
- 中心(48032)
- 财经(47898)
- 农(47592)
- 业大(45929)
- 江(45006)
- 经(43495)
- 经济学(42857)
- 北京(42323)
- 范(41341)
- 师范(40979)
- 院(40067)
- 经济学院(38427)
- 农业(37062)
- 州(36486)
- 基金
- 项目(220521)
- 科学(174382)
- 基金(160929)
- 研究(160836)
- 家(139902)
- 国家(138813)
- 科学基金(119735)
- 社会(103583)
- 社会科(98396)
- 社会科学(98371)
- 省(85870)
- 基金项目(85694)
- 自然(76961)
- 自然科(75129)
- 自然科学(75117)
- 自然科学基金(73789)
- 教育(72121)
- 划(71746)
- 资助(66101)
- 编号(64128)
- 成果(50972)
- 重点(49310)
- 发(48811)
- 部(48389)
- 创(45569)
- 课题(44019)
- 国家社会(42964)
- 创新(42557)
- 教育部(41623)
- 科研(41529)
- 期刊
- 济(154872)
- 经济(154872)
- 研究(96069)
- 中国(53698)
- 学报(48452)
- 管理(47346)
- 科学(45866)
- 农(42709)
- 财(41805)
- 大学(36683)
- 学学(34882)
- 农业(29995)
- 教育(29400)
- 技术(27891)
- 经济研究(26034)
- 融(24273)
- 金融(24273)
- 业经(23993)
- 财经(23796)
- 经(20548)
- 问题(19878)
- 技术经济(17593)
- 科技(15488)
- 理论(15185)
- 商业(14880)
- 图书(14756)
- 现代(14742)
- 业(14567)
- 统计(14333)
- 资源(14204)
共检索到4585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自然 曹薇
以经济开放度作为门槛变量,采用1997-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收敛之间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省域经济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存在收敛现象;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经济收敛之间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经济开放水平的变动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在任意门槛区间下,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经济收敛都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经济开放水平的提高,其影响程度会稍有下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星匀
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均衡、非均衡、协调以及多极化发展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每一个区域发展阶段都存在区域发展不协调、区域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指出,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丽永
以1952~2009年的省级数据为样本,采用β收敛检验方法,基于产业结构视角重新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β收敛事实。结果发现,无论结构断点是内生还是外生,无论是否对统计量进行修正,西部地区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均呈现出扩大趋势,而中西部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不显著。中国的地区差距仍主要体现为第二产业的空间不平衡发展上,部分东部地区已经步入工业化后期,而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可能尚处于工业化的中前期。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产业结构 随机收敛 β收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洪涛 顾江
基于产业结构贡献统计的多部门经济模型,分析1951—2012年广西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时间差异和2002—2012年广西各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差异。受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下不同政策手段与方式的影响,在时间上广西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呈两阶段波动收敛,在空间上三大经济区呈自西向东梯度推移的规律性变化,因受二产不断增加因素的影响,14个城市间产业结构变动过程差异显著,且三大经济区和14个城市的经济政策使产业结构变动与区域经济增长呈反向变化。后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开放统一要素市场,促进要素资源流动,构建分工合理与布局科学的产业体系,逐步以间接调控方式并遵循市场...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增长 变动效应 广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肖黎明 张春莲
开放经济条件下,借助外商直接投资(FDI)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已成为一种理性选择。基于1993-2009年的有关数据,本文构建了有关外商直接投资与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面板数据模型,结果表明FDI在整体上对山西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是一种积极影响,并且对三次产业的这种作用和影响是相同的,但囿于FDI规模和结构的制约,这种正向效应却不是很明显。因此,扩大引资规模、优化外资结构,就成为山西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利用FDI促进本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振 赵儒煜 杨守云
产业结构多样化与专业化之争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长期热门话题,区域经济韧性概念为区域发展产业结构多样化抑或是专业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研究视角。近年来,经济遭受2008年金融危机、第四次产业革命兴起等外部冲击后,长期处于下行态势。基于2009-2018年东北地区34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产业多样化与产业专业化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结构多样化对本市经济韧性起到提升作用,但会降低邻近城市的经济韧性;产业结构专业化对本市和邻近城市经济韧性起到提升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竞争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蒋先玲 赵一林
中国经济"新常态"面临过剩产能消耗缓慢、市场机制运行不畅以及出口导向型经济难持续等诸多挑战,尤其是区域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导致经济结构转型困难。文章对29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结构进行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最高,相关系数高达0.940 3,其次是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东南沿海地区普遍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Chenery第4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多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Chenery第3阶段),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建议加大对科技型、创新性民营企业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晨峰
本文基于经济增长收敛性理论,探讨了学术界关于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研究的实证研究结果,指出中国经济区域的条件收敛得到了学者的普遍支持,并且在考虑空间相关性后,区域间存在着更强的收敛性。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收敛性 收敛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夏万军
文章在对Dowrick和Rogers框架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构建了在一个框架中同时分析新古典收敛机制和新增长收敛机制的修正Dowrick和Rogers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1-2005年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既有新古典收敛机制的作用,同时也有新增长收敛机制的作用。但是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收敛机制在发挥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明明 冯海波
本文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下,利用200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比较静态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对中国税制结构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直接税与间接税比值对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有积极稳健的作用,提高直接税比重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均衡增长。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所得税对区域经济收敛有促进作用,个人所得税对区域经济收敛有抑制作用,增值税与消费税对区域经济收敛都会产生负向作用。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
关键词:
税制结构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收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扶涛 陈恩
产业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研究对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价值。笔者基于两体制和多体制的PTR模型,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各种经济环境条件的差异性造成了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非线性和非对称性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越强 蔚立柱 沈迎春 雷建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背景下,金融开放和产业结构升级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能。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以及面板门槛模型详细检验了金融开放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金融开放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两者具有协同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存在"双门槛效应",即产业结构升级存在一个最优调整区间,呈现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因此在协调不同政策时,应注重金融开放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协同效应和门槛效应,发挥"1+1>2"的政策效果。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淑艳
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本文以人均 GDP数据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剖析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运用偏离——份额法实证分析 了区域差距和产业结构的相关关系,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区域差距 产业结构 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继云,刘锋,孙良涛
本文以人均G D P数据剖析了云南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通过偏离一份额法分析了区域差距和产业结构的相关关系,提出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区域差异 产业结构 偏离—份额分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唯实
根据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FA方法分析比较了1990~2008年中国各个省市区、全国及三大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产业结构和区域发展差异,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发展差异的成因进行了计量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能源效率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效率最低的是西部地区;中国的全要素投入产出弹性大于1,说明中国整体的能源效率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
能源效率 产业结构 区域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