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77)
2023(3261)
2022(2795)
2021(2427)
2020(2096)
2019(4954)
2018(4804)
2017(10015)
2016(4958)
2015(5485)
2014(5573)
2013(5655)
2012(5499)
2011(4975)
2010(5027)
2009(4485)
2008(4539)
2007(4033)
2006(3522)
2005(3166)
作者
(14200)
(12077)
(11927)
(11394)
(7498)
(5632)
(5577)
(4675)
(4397)
(4204)
(4022)
(3889)
(3883)
(3845)
(3761)
(3740)
(3692)
(3467)
(3359)
(3345)
(3126)
(3016)
(2910)
(2739)
(2657)
(2601)
(2581)
(2411)
(2411)
(2341)
学科
(30200)
经济(30193)
(16412)
贸易(16405)
(15890)
(13424)
方法(12547)
管理(11637)
(11161)
企业(11161)
数学(10474)
数学方法(10420)
产业(8658)
地方(8290)
业经(7102)
(6725)
(6608)
结构(6565)
中国(5960)
出口(5573)
出口贸易(5573)
(5573)
关系(5382)
(5150)
(4863)
地方经济(4790)
技术(4724)
(4269)
(4016)
农业(3841)
机构
学院(78065)
大学(75856)
(42901)
经济(42403)
管理(29284)
研究(27258)
理学(25664)
理学院(25424)
管理学(25121)
管理学院(24993)
中国(18780)
(15867)
(15109)
科学(14465)
经济学(14263)
经济学院(13171)
财经(13147)
(13070)
研究所(11871)
(11815)
(11809)
中心(11197)
(11105)
(10441)
(10284)
业大(9837)
财经大学(9616)
北京(9293)
商学(8927)
商学院(8844)
基金
项目(51699)
科学(41180)
研究(38870)
基金(37996)
(32393)
国家(32201)
科学基金(27527)
社会(26514)
社会科(25557)
社会科学(25555)
(20465)
基金项目(19954)
教育(16502)
(16281)
自然(16027)
资助(15895)
自然科(15626)
自然科学(15624)
自然科学基金(15389)
编号(14699)
(13494)
重点(12020)
(11833)
发展(11653)
(11510)
国家社会(11453)
(11138)
成果(11123)
创新(10494)
人文(10452)
期刊
(45155)
经济(45155)
研究(23962)
(11533)
管理(10949)
(10758)
中国(10520)
国际(9878)
科学(9410)
经济研究(9334)
(9313)
学报(9278)
业经(8532)
问题(7997)
大学(7528)
学学(7394)
农业(6672)
财经(6534)
技术(6165)
商业(6055)
(5977)
贸易(5977)
(5929)
世界(5377)
(5364)
金融(5364)
国际贸易(5120)
技术经济(4661)
统计(4262)
经贸(4117)
共检索到113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先吉  楚尔鸣  万大鸣  
一、结构与参照系的偏差由于结构变革是一国经济发展的主题,也是现代化过程中一种最普遍的现象,因而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然而,人们在研究产业结构时,多以消费结构、资源配置和技术发展作参照系,而很少深入研究产业结构与贸易的均衡。即使是现阶段我国理论界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界定和衡量,也无非是以下三种观点: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先吉   楚尔鸣   万大鸣  
只将产业姑构与消费结构、资源配置和技术发展等因素联系起来,而未将贸易均衡与产业结构联系起来研究,是有局限性的。实际上,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贸易已成为均衡产业的必然条件,这充分地表现在地区结构与国内贸易的均衡和部门结构与国际贸易的均衡两个方面。当然,贸易均衡产业的重点和战略在发达和发展国家之间是有差别的。从中国来说,当务之急是进行制度创新,实施舍理的政策引导。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赛  
2018年以来,中美之间出现贸易摩擦,经济的不确定性逐渐增强,同时人民币汇率经受了较大的压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因此研究试图从贸易结构角度入手,分析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原因。在过往的研究中,对贸易结构与汇率的研究比较少,更鲜有以中国视角看待此问题的研究。在回顾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基础上,将贸易结构加入经典的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中,探讨贸易结构对均衡汇率的影响。同时对贸易结构对均衡汇率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性梳理,认为贸易结构从工资效应和财富效应两方面作用于均衡汇率,并建立了三部门的经济模型,通过严格的公式推导得出贸易结构的改善会使得均衡汇率升值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实证模型,提取1995—2018年世界各国的相关汇率和贸易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也证实了相关结论。研究结论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针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策略、推动我国进出口转型等提供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封亚君  
本文借助投入产出模型,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对外贸易、经济发展三方面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进行经验实证的分析。作者认为,我国经济不发达的水平,产业结构非均衡状态和国际市场不利的条件,决定了中国对外贸易“上亦艰难,下无退路”的困难局面。特别是我国产业结构非均衡状态制约着外贸的格局。而这种格局有可能使国际贸易条件变化,并汇合国内产业结构不均衡生产的惯性,引起中国经济的共振。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许竹筌  蔡建树  李仁耀  黄金树  
本文利用两国两异质财货的产业内贸易模型,讨论贸易财属性与贸易政策竞争均衡的决定,并获得以下结论:(1)当两国政府均采取相同的进口或出口政策时,不论产品的消费性质,最适进口贸易政策均为课税;最适出口贸易政策将随贸易财的消费性质而定,替代品为出口补贴,互补品为出口课税。(2)当产品为替代品且厂商在两国市场均实行数量竞争的情况下,进口课税政策虽将成为两国政府的优势策略,但出口补贴政策则更具有效率。在产品为互补品且厂商在两国市场均实行价格竞争的情况下,当产品的互补程度较小(大)时,进口课税(出口课税)政策将成为两国政府的优势策略;当互补程度中等时,两国政府有可能采取差异性的贸易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逯建  冯泓  
本文通过构建一国两区域企业在国外进行产品数量竞争和价格竞争的模型,将分权式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引入战略性贸易之中。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即使国内存在多个区域,数量竞争时中央政府的最优政策也主要是补贴,而价格竞争时中央政府的最优政策是向企业征税。为使国内产业发展在区域上更加均衡,数量竞争时应由中央政府出台政策,但价格竞争时应由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数量竞争时由中央政府先于地方政府宣布政策比中央政府后于地方政府干预的效果更好。当两级政府的政策能够增进两地产业发展的区域均衡时,努力降低两地企业的产品差异程度能收到更佳效果。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盛文军  孙力军  
本文基于相关文献,从贸易发展均衡与非均衡的视角对贸易开放度与通货膨胀两者之间的关联机制进行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旨在深化对贸易开放度和通货膨胀两者关系的认识;同时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贸易开放度和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假说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均衡的贸易发展使得一国货币政策和对外债务更加谨慎,从而具有平稳通货膨胀的作用;而贸易非均衡发展导致的外汇持续累积效应和国际价格传递效应,有可能会加剧通货膨胀压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春晓  
产业结构的再均衡对我国建立新型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三大产业的结构优化升级将为实现经济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在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发展历程之后,提出我国产业结构需要再均衡,建立新型产业体系: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的保稳发展,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的绿色转型,以服务业为第三产业的加速发展,确保适应我国未来十年的发展需要,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王彬  
本文基于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从经济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角度研究了人民币均衡汇率和汇率失衡程度。结果显示,人民币在2005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失衡趋势逐步缩小,近期汇率已接近均衡,未来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不大。本文进一步考察了汇率失衡与我国贸易顺差之间的关系,认为2005年以来的人民币持续升值已使得当前汇率对贸易顺差的贡献度大幅减弱,未来贸易部门的优化调整应更多着眼于贸易领域中结构性问题的有效解决。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智君  施建淮  
本文探讨了经济均衡的产业结构和内部实际汇率。理论分析指出,经济均衡的内部实际汇率和产业结构主要由无差异效用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和储蓄率决定;外部实际汇率贬值加速生产可能性边界扁平化扩张,若消费偏好不变,当生产可能性边界扁平化扩张时,服务业对工业的实际产出比下降,内部实际汇率上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消费偏好从服务转向工业品时,内部实际汇率倾向于贬值。实证分析支持理论结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捷  林新孟  
本文在全面均衡的框架下,融合了H-O模型和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思想,建立了分析国际分工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的理论模型。模型将封闭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变动的诱因分解为三个因素:消费因素、资本因素和劳动力因素,探讨了这三个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机制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轨迹;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向后工业化过渡的内外影响因素;最后,初步检验了基于制造—服务的国际分工模式对我国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升级转型的不利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姜涛  
产业结构均衡化是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础。文章根据理论上产业结构均衡化的标准,结合上海二三次产业各种经济变量近年来的变动情况,分析了上海二三次产业结构均衡化的现状。并且从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目的出发,提出了几点有利于上海二三次产业均衡发展的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骞  秦文晋  
研究目标:揭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非均衡、地区差距及收敛性特征。研究方法:利用空间趋势面分析和标准差椭圆技术刻画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非均衡格局,运用Dagum基尼系数揭示其地区差距及其来源,并通过多种收敛方法对其收敛性进行经验检验。研究发现: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地区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产业结构高度化存在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研究创新:从合理化和高度化两个维度考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并将空间效应纳入其收敛性研究中。研究价值:为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协同优化升级提供决策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