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62)
2023(14700)
2022(12275)
2021(11424)
2020(9815)
2019(22839)
2018(22365)
2017(43248)
2016(23189)
2015(26255)
2014(25965)
2013(25961)
2012(24176)
2011(21806)
2010(21350)
2009(19569)
2008(19156)
2007(16757)
2006(14070)
2005(12587)
作者
(65359)
(54941)
(54561)
(52146)
(34645)
(26220)
(24974)
(21432)
(20773)
(19274)
(18616)
(18526)
(17248)
(17234)
(17079)
(16959)
(16424)
(16335)
(15775)
(15721)
(13539)
(13393)
(13316)
(12491)
(12413)
(12403)
(12101)
(11723)
(10929)
(10882)
学科
(106047)
经济(105957)
管理(66487)
(63639)
方法(51781)
(51730)
企业(51730)
数学(46654)
数学方法(46174)
中国(27553)
(26558)
(26029)
业经(21724)
(20623)
贸易(20615)
(20091)
(19850)
地方(18868)
(18396)
农业(17372)
环境(17324)
(16603)
财务(16561)
财务管理(16520)
企业财务(15736)
(15378)
(14984)
银行(14952)
(14896)
金融(14893)
机构
大学(333752)
学院(331595)
(147614)
经济(145117)
管理(131794)
理学(114694)
理学院(113524)
研究(112001)
管理学(111722)
管理学院(111116)
中国(85962)
(69617)
科学(66402)
(64582)
(54939)
财经(52710)
中心(52380)
(52360)
研究所(50180)
(48126)
业大(48046)
经济学(46998)
(46564)
北京(43765)
经济学院(42649)
农业(41267)
(40657)
(40534)
师范(40223)
财经大学(39399)
基金
项目(227460)
科学(180971)
基金(169394)
研究(164342)
(147598)
国家(146500)
科学基金(126637)
社会(107252)
社会科(102113)
社会科学(102089)
基金项目(89040)
(86166)
自然(81582)
自然科(79747)
自然科学(79725)
自然科学基金(78343)
教育(74852)
(73442)
资助(70436)
编号(64621)
(51757)
重点(51419)
成果(51334)
(49360)
(47474)
国家社会(45966)
教育部(44800)
创新(44541)
科研(44348)
课题(43441)
期刊
(150367)
经济(150367)
研究(93071)
中国(57765)
(50063)
学报(49827)
科学(47449)
管理(46598)
(45713)
大学(38396)
学学(36249)
农业(31289)
技术(29025)
(28599)
金融(28599)
教育(26874)
财经(26121)
经济研究(25910)
业经(23613)
(22529)
问题(20524)
统计(18730)
(18428)
(17871)
技术经济(17349)
(16589)
世界(15800)
国际(15367)
理论(15356)
决策(15133)
共检索到475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郑长德  刘帅  
本文采用我国30个省份2000—2008年的相关数据,使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份的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经济增长是导致我国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具体到各产业而言,第二产业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第一、三产业的影响较小;此外,第二产业的发展结构也不合理,"三高"和对能源依赖较高的企业居多,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低碳产业;各省份三次产业的发展结构也不尽合理,应鼓励发展第三产业,保持第一产业,改造第二产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志华  徐军委  张彩虹  
基于PVAR模型,以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10—2018年数据为例,从全国和东中西区域层面分析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从全国层面看,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自身具有较强的协调性且相互间能够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2)从区域内部来看,自东向西,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的协调程度逐步递减。东部地区基本实现了三个变量的协调发展,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尚未形成双向互动关系,碳排放效率对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的推动力不足;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碳排放效率较低,三者均未形成良性互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谭飞燕  张雯  
在碳排放模型框架内,利用测算的全国省际二氧化碳排放数据,通过设定多种模型形式考察了各种因素特别是产业结构变动对二氧化碳排放产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工业化进程直接加剧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产业结构变化是中国碳排放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其影响程度较大;同时,FDI环境效应的合力是负面的,贸易并非国际碳污染转移的主要渠道。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周文兴  毛爱林  朱孝平  
基于国际公认方法估算中国30个省1997-2011年CO2排放量,运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分别研究经济增长、城镇化及第二产业结构与其影响关系。研究结果显示:CO2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及城镇化存在倒U型关系,而第二产业结构对CO2排放量有着显著正相关影响;同时上一期CO2排放量与本期有着显著正相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林春  
本文基于2000年-2012年全国30个省际的面板数据,对地区金融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以及加入技术创新后地区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地区金融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抑制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地区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的联合作用有利于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会抑制第二产业的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晓军  刘晓莹  桑义汉  易帅湘  
本文基于2013~2019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电子商务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高度化,但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没有显著影响。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电子商务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边际促进作用递减,但减少的幅度较小。异质性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对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作用最强、中部其次、东部最弱。此外,现阶段,电子商务促进了第三产业的结构升级,对制造业结构升级没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虹含  贺宁  汪存华  杨茂  
基于2008-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驱动效应进行了面板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均呈负相关关系,即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不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分别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呈正相关关系,即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交互项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显著为负,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匹配程度较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了阻碍作用。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李科  
大多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实证研究隐含地假定各地区具有相同的环境与收入的关系模式,这种假定抹灭了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本文运用动态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分析了中国1995-2009年30个省份产业结构对EKC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EKC曲线,但该曲线会因高技术产业占工业产值比重的不同而发生非线性变化,当该比重值高于10.975%时,碳排放的转折点将大幅下降,因此提高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水平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某些中西部省份的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不利于碳减排。此外,中国的碳排放模式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发展低碳环保的居民消费方式是中国未来实现可持续性碳减排的重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肖慧敏  
在二氧化碳(CO2)排放影响因素的模型框架内,利用1995—2008年中国省级的面板数据,着重分析产业结构演变对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演进决定CO2排放的基本走向,刚性产业结构演进特征使单位CO2排放居高不下;二产主导的产业结构对我国CO2排放产生了明显的增速效应,延缓了CO2排放倒"U"型变化过程。因此,依托低碳经济助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第一、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转向低能耗低CO2排放的产业结构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武春友  梁潇  房士吉  
现有理论证明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进间具有复杂的变化关系,但无法解释具体的作用机理。本文以城市化对产业结构影响为切入视角,以中国30个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中国1996-2007年之间城市化对产业结构的作用机理,并将全国分为三大区域深入讨论。结果显示,城市化在人口、经济和社会领城引发了新的变革,对产业结构演变起到了显著的影响作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人口集聚效应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力,提升居民消费水平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城市化对产业结构的推动作用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和产业结构高级化逐渐增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牛鸿蕾  江可申  
利用1997—201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STIRPAT的扩展形式,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碳排放效应。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将空间自相关性纳入传统模型中,并且未采用简单的三次产业划分法描述产业结构,而是将生产部门细分为五类行业。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空间维度上的依赖性和异质性,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受经济规律和发展实际的限制,这影响了减排效果的发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但工业发展的高能耗、高污染特征仍非常明显,农业和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与二氧化碳排放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许恒周  郭玉燕  陈宗祥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市场发育、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方法: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总体上全国土地市场化发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都对碳排放效应有着显著的反向减缓作用;(2)1998—2011年期间,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就会减少1.906个单位;土地市场化程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就会减少1.528个单位。研究结论:可以通过提高土地市场化程度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来减缓碳排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树广  李亚光  
本文在测算了产业结构变动值的基础上,根据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和文献,构建了关于产业结构变动与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市的产业结构变动值呈现一种波动上升的趋势;在影响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中,人力资本、最终消费、投资和外资因素具有正向影响作用;R&D强度有负向影响作用;外贸、城市化、区位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较弱,并且不显著。最后,本文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结论和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范晓莉  李秋芳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数字经济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程度不断增强。为探究数字经济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发挥的作用,首先基于理论层面进行机理分析,其次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最后构建空间计量模型验证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产业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应强调数字经济与产业的融合,加强资源有效配置,推动地区协同创新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梁丰  程均丽  
文章采用2006-2016年省级数据,分析我国地方政府行为及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行为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对金融机构的干预行为对产业结构产生了负面影响;金融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地方政府干预条件下,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干预动机强弱而异,财政压力越大、国企占比越高、政绩诉求越高的地区,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越弱;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政府行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正在变小,金融发展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三者关系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