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16)
- 2023(13755)
- 2022(11978)
- 2021(11089)
- 2020(9293)
- 2019(21339)
- 2018(21119)
- 2017(40581)
- 2016(22226)
- 2015(24701)
- 2014(24581)
- 2013(24266)
- 2012(22429)
- 2011(19900)
- 2010(19676)
- 2009(17753)
- 2008(17017)
- 2007(14762)
- 2006(12709)
- 2005(10840)
- 学科
- 济(90126)
- 经济(90047)
- 管理(63795)
- 业(60058)
- 企(49630)
- 企业(49630)
- 方法(40124)
- 数学(34473)
- 数学方法(34072)
- 农(25661)
- 地方(22733)
- 中国(22170)
- 业经(21714)
- 财(21065)
- 学(19724)
- 环境(17610)
- 农业(17282)
- 制(15280)
- 理论(14847)
- 技术(14725)
- 贸(14695)
- 贸易(14684)
- 和(14525)
- 易(14184)
- 务(13787)
- 划(13770)
- 财务(13722)
- 财务管理(13702)
- 产业(13357)
- 企业财务(12997)
- 机构
- 学院(307507)
- 大学(307296)
- 管理(124784)
- 济(119562)
- 经济(116838)
- 理学(109172)
- 理学院(107968)
- 管理学(106165)
- 管理学院(105635)
- 研究(101429)
- 中国(72690)
- 京(65669)
- 科学(65184)
- 财(51889)
- 农(50867)
- 所(50077)
- 业大(48196)
- 中心(46356)
- 研究所(46086)
- 江(44711)
- 财经(42298)
- 范(41879)
- 师范(41493)
- 北京(40996)
- 农业(39820)
- 经(38334)
- 院(37631)
- 州(36644)
- 经济学(34732)
- 师范大学(33684)
- 基金
- 项目(220242)
- 科学(173008)
- 研究(161486)
- 基金(158210)
- 家(137726)
- 国家(136575)
- 科学基金(117835)
- 社会(100467)
- 社会科(95206)
- 社会科学(95178)
- 省(88697)
- 基金项目(85560)
- 自然(77272)
- 自然科(75375)
- 自然科学(75357)
- 自然科学基金(73992)
- 教育(73185)
- 划(73037)
- 编号(66359)
- 资助(64224)
- 成果(52354)
- 重点(49185)
- 发(48116)
- 部(47495)
- 创(45876)
- 课题(45448)
- 创新(42727)
- 科研(41778)
- 国家社会(40610)
- 教育部(40398)
- 期刊
- 济(128855)
- 经济(128855)
- 研究(87015)
- 中国(56650)
- 学报(49079)
- 农(45608)
- 科学(45294)
- 管理(43814)
- 财(38280)
- 大学(36828)
- 教育(34673)
- 学学(34510)
- 农业(32183)
- 技术(27381)
- 业经(22770)
- 融(21123)
- 金融(21123)
- 经济研究(19757)
- 财经(19291)
- 图书(17619)
- 问题(17239)
- 业(16585)
- 经(16466)
- 科技(15943)
- 资源(15661)
- 技术经济(14971)
- 理论(14554)
- 版(14160)
- 现代(13978)
- 实践(13485)
共检索到4357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万永坤 董锁成
国内外对环境质量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都是从经济发展或人均收入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忽略了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质量之间的互相影响,而且也没有揭示出二者相互作用的机理。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来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质量互相耦合的机制与演变机理,并以甘肃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产业结构调整虽然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而且不同产业由于性质差异对于环境产生压力也各不相同,因此,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才能实现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环境质量 耦合机理 甘肃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文恒 牛叔文
甘肃省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欠发达,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作者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用协调度模型研究1990~2004年甘肃省人口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进态势。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人口综合发展水平呈线性增长,资源环境综合状况波动下降;人口和资源环境的耦合关系由轻度失调趋向中级协调,后又转向初级协调;资源环境容量空间有限,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因此,应选择人口与资源环境良性互动的协调发展模式。
关键词:
人口 资源环境 耦合 协调度 甘肃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建兵 祝伟 田青
水土保持是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使用甘肃省1990—2007年的农村经济和水土保持指标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水土保持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耦合度评价,发现甘肃省水土保持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同步,进一步通过耦合协调度分析,得出通过整合一切可利用物力与人力资源,全面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可以促进甘肃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可持续发展 耦合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中坚 徐廷全 刘辰熙
产业结构升级是指技术水平、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从较低层次向更高层次产业进行动态迁徙的过程或趋势。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采用协整检验方法,对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及分量在长期和短期两个周期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积极调整信贷投向高端产业、确保信贷投资的可持续性、完善多渠道的融资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融资规模 产业结构升级 协整检验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中坚 徐廷全 刘辰熙
产业结构升级是指技术水平、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从较低层次向更高层次产业进行动态迁徙的过程或趋势。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采用协整检验方法,对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及分量在长期和短期两个周期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积极调整信贷投向高端产业、确保信贷投资的可持续性、完善多渠道的融资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融资规模 产业结构升级 协整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伏广彬 吴秉昊 李文 郭精军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是新发展阶段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文章构建了符合甘肃省省情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相对发展模型、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实证测度甘肃省2011—2021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在研究期内,甘肃省各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展水平高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差距逐渐变大;两者在空间上都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以低度协调和中度协调类型为主,高度协调类型集中在甘肃省西北部,两者的相互作用逐渐减弱。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正相关性显著,属于“高-高”集聚型和“低-低”集聚型的城市最多,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差异逐渐减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子量 郭志仪
基于甘肃省1991-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产业结构变迁与城市体系结构演变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甘肃省产业结构变迁与城市体系结构演变间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区域第二、三产业比重的提高使城市体系中高位序的中心城市规模扩张快于中小城市,而城市体系结构的规模集中并未对产业结构变迁产生推动。
关键词:
区域 产业结构 城市体系 规模结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聂元贞 孟燕红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贸易模式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以比较优势原则为基础的互动转型关系。由于西部地区在贸易模式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问题上具有很多共性,本文在分析甘肃省进出口贸易模式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重新构建了有利于拉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贸易模式,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进出口贸易模式转型的路径选择与具体措施。
关键词:
贸易模式 产业结构 比较优势 西部开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安爽 于志远
通过运用耦合模型、综合指标评价法、熵权法、描述性统计等方法,对天水市2009—2015年城市经济、水环境压力、大气环境压力之间交互耦合关系、耦合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1)城市经济效益呈增长趋势,具有阶段性;水环境压力持续增长,城市用水普及率增压效应增强;大气环境压力先降低后增加,烟粉尘、二氧化氮是主要增压因子,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局部影响作用强;(2)城市经济与水环境压力、大气环境压力二元耦合协调度处于低水平,呈升高趋势,趋于不理想状态;(3)2009—2015年三元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较低,城市经济不良影响存在,局部年份减弱,水环境和大气环境压力增长趋势明显。
关键词:
多元耦合 城市 水环境 天水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朱智文 杨仁俊
通过对甘肃省1993—2012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甘肃省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固定资产投资与产业结构相互关系的模型,认为固定资产投资与产业结构的演变之间具有内生性的相互作用,也分别得出了不同产业的投资额与产业产值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投资 产业结构 内生性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海鸿 杨敬
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旅游资源优势,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区域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全国国际旅游产业为参照系,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和灰色系统关联度法,对甘肃国际旅游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马利邦 牛叔文 李怡欣
通过构建城市化综合指数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的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甘肃省1990-2006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演化的趋势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城市化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都呈线性增长,协调发展度指数也呈现一种线形的上升趋势。从城市化综合指数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曲线看出,2003年以前城市化发展滞后于生态环境建设,导致甘肃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一直以中低度协调为主。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环境也会有所改善,两者的耦合关系才会逐渐增强。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量化分析,甘肃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朱智文 王辉
文章分析了甘肃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并从产业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和相关性三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甘肃省产业偏离度过高,产业结构效益差和三次产业GDP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减少,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调整产业内部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对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力的转移至关重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杜英 李睆玲 张爱宁
本文引入软件工程领域"内聚、耦合"理论,采用物理学容量耦合概念,以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为例,分析产学研耦合下的高内聚发展机理及路径。研究表明,产学研结合只是手段,只有提升企业、产业、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核心产业、关键领域建立自主研发机构,增强创新主体"内聚"力,才能推动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高内聚 低耦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文广 冶伟峰 米璇 魏银丽
从甘肃省最新确定的5个重点扶贫区域中选取了6个市(州)作为典型地理区域,以统计资料和数据为基础,建立了这些区域的灾害频发度和贫困度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近10年来灾害频发度、贫困度时间演替轨迹和分布特征,分析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甘肃省不同地理区域灾害频发与贫困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甘肃省不同地理区域贫困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呈下降趋势;不同地理区域灾害频发度总体上保持着比较高的程度,灾害频发度的高低与时间不存在相关性,而与灾害类型、灾害发生次数和灾害持续时间有关;各地理区域灾害频发与贫困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很强,特别是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旱灾频发且持续时间较长,以及这些地理区域固有的高脆弱性等因素共同加剧了贫困程度,使贫困问题比较突出,灾害与贫困易形成恶性循环。
关键词:
灾害 贫困 耦合 气候变化 甘肃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