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63)
- 2023(16699)
- 2022(14664)
- 2021(13613)
- 2020(11732)
- 2019(27259)
- 2018(27039)
- 2017(53287)
- 2016(29010)
- 2015(32886)
- 2014(33053)
- 2013(32691)
- 2012(30210)
- 2011(27102)
- 2010(27110)
- 2009(24999)
- 2008(24683)
- 2007(22066)
- 2006(18985)
- 2005(16764)
- 学科
- 济(121148)
- 经济(121010)
- 管理(84071)
- 业(82060)
- 企(67913)
- 企业(67913)
- 方法(59090)
- 数学(51876)
- 数学方法(51180)
- 农(33198)
- 财(31828)
- 中国(30170)
- 业经(26558)
- 学(25831)
- 地方(24205)
- 制(22158)
- 农业(21891)
- 贸(21847)
- 贸易(21842)
- 易(21157)
- 务(20891)
- 财务(20808)
- 财务管理(20756)
- 企业财务(19678)
- 理论(19279)
- 技术(18503)
- 和(18219)
- 环境(17594)
- 银(17271)
- 银行(17213)
- 机构
- 大学(418682)
- 学院(418277)
- 济(167759)
- 管理(166575)
- 经济(164120)
- 理学(144809)
- 理学院(143245)
- 管理学(140596)
- 管理学院(139859)
- 研究(135920)
- 中国(100552)
- 京(88448)
- 科学(85696)
- 财(76292)
- 农(69229)
- 所(68712)
- 业大(63860)
- 中心(62922)
- 研究所(62574)
- 财经(61918)
- 江(60948)
- 经(56161)
- 北京(55762)
- 范(54417)
- 农业(54335)
- 师范(53867)
- 经济学(50653)
- 州(49418)
- 院(49213)
- 财经大学(46028)
- 基金
- 项目(285935)
- 科学(224198)
- 基金(206961)
- 研究(206845)
- 家(180061)
- 国家(178585)
- 科学基金(153638)
- 社会(128936)
- 社会科(122240)
- 社会科学(122207)
- 省(112494)
- 基金项目(110078)
- 自然(101533)
- 自然科(99157)
- 自然科学(99130)
- 自然科学基金(97348)
- 教育(95743)
- 划(94335)
- 资助(86894)
- 编号(84710)
- 成果(68092)
- 重点(63898)
- 部(63093)
- 发(60683)
- 创(58871)
- 课题(58002)
- 科研(55193)
- 创新(54928)
- 教育部(54012)
- 大学(53528)
- 期刊
- 济(178546)
- 经济(178546)
- 研究(118469)
- 中国(72704)
- 学报(66766)
- 农(62017)
- 科学(60601)
- 财(59085)
- 管理(58568)
- 大学(50305)
- 学学(47447)
- 教育(43302)
- 农业(42410)
- 技术(37217)
- 融(33694)
- 金融(33694)
- 业经(30416)
- 财经(30071)
- 经济研究(28297)
- 经(25733)
- 问题(24167)
- 业(21469)
- 技术经济(21073)
- 图书(20939)
- 统计(20510)
- 理论(20261)
- 版(19561)
- 科技(19459)
- 商业(19017)
- 策(18432)
共检索到5960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君萍
配第-克拉克定理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将发生从第一产业移动至第二产业,然后再从第二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移动的变化趋势。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陕西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动的趋势与配第-克拉克定理基本上相符合。要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关键是调整和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在改造传统农业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工业产业的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引发第三产业的兴起。
关键词:
陕西 产业结构 就业 实证分析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喻桂华 张春煜
我国近年来就业矛盾十分突出 ,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国际数据的比较研究 ,发现就业矛盾的原因在于劳动就业结构滞后与产业结构的变化 ,产生了结构性偏差 ,并且偏差的收敛速度慢于国际经验。分别从三次产业看 ,偏差产生的原因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缓慢 ,工业生产中普遍采用了劳动节约型技术 ,发生资本替代劳动 ,以及第三产业增长缓慢和结构失调。基于结构的观点 ,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就业 结构偏差 产业结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建安
大量的文献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密不可分。针对产业结构是多因素变量的特点,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可以分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第三产业的就业状况联系最为紧密,而与全社会的总体就业状况关系甚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灰色关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丁海燕
文章基于1978年-2014年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研究发现,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已演变升级为"三、二、一"格局,而就业结构仍停留在"二、三、一"式结构,结构偏离度分析表明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Moore值和灰色关联分析测算结果显示广东省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时间为6年,针对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协调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丁海燕
文章基于1978年-2014年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研究发现,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已演变升级为"三、二、一"格局,而就业结构仍停留在"二、三、一"式结构,结构偏离度分析表明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Moore值和灰色关联分析测算结果显示广东省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时间为6年,针对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协调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丁海燕
文章基于1978年-2014年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研究发现,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已演变升级为"三、二、一"格局,而就业结构仍停留在"二、三、一"式结构,结构偏离度分析表明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Moore值和灰色关联分析测算结果显示广东省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时间为6年,针对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协调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波 汪戎
首先计算出三大模式在不同人均GDP水平时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和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并与云南的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云南省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说明云南今后应该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以扩大就业;然后又从行业就业关联的角度进行就业效应分析,进一步验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扩大云南就业的重要性,认为云南在制定行业发展政策时要特别注重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和教育业等行业的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艳婷
二元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性、非农产业就业吸纳力不足是四川省就业结构转换偏离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促进四川人口就业结构转换的对策:一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改造传统农业;二是积极发掘第二产业就业的潜力与发展空间;三是大力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总量的增加;四是加速四川城镇化进程,为劳动力转移与非农产业发展提供载体。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宁建新 郝玉玉
本文基于河南洛阳市2000-2013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结构偏离度、协同系数和就业弹性指标,对洛阳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洛阳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不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有待优化,进而从产业层面和就业层面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洛阳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桢
一般的经验分析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已经证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是较为一致的,工业化的过程既是产业结构的比重优势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的演替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依次转移的过程,并最终达到经济均衡。结合一般经验与国际比较,并对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构偏离度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就业结构变动显著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而且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具有超越第二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特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原因在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投资与消费关系的失衡以及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结构偏离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荣蓉
文章基于1995—2013年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计算了安徽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与结构偏离度。接着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建立了分析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相互关系的计量模型。结果显示:安徽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失衡。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关系 安徽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宁凌 李乐
产业结构与就业的关系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探讨海洋产业结构与就业效应能为我国解决就业矛盾、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通过综合运用统计学、灰色关联分析法、就业弹性测度等理论与方法,对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与就业的内在机理进行研究。在阐明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与就业现状的基础上,选取2006—2014年我国沿海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动态系统GMM估计,对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创新能力、财政投入、经济增长等因素对就业均有显著影响。提升海洋就业潜力应从优化产业结构、重视环境规制、完善人才培育模式、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海洋 产业结构 就业 GMM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苏振天 李蔚
安徽地处中国中部,经济水平较低,属于欠发达地区。改变和提高其经济实力和地位,成为安徽省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经济实力的提高与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依据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安徽省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进行分析,然后对其产业结构的竞争力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产业结构偏离度过高,产业结构效益较低,由此造成总体的产业竞争力水平不高。针对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提升安徽产业结构竞争力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偏离度 产业结构竞争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瑞荣 李志彬
本文基于1978-2012年的面板数据,利用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两个指标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浙江省产业结构动态调整对就业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效应整体呈现正效应,这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变动方向带来的正效应大于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带来的负效应,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黎维锐 郭虎子
本文利用2008年国民经济核算和就业人数的各项统计数据,建立了地区就业率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图表;借助计量经济学的最小二乘法,建立各地区就业率以及三次产值比重结构的实证模型,动态的研究了三次产业所占GDP产值比重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最终得出:地区第一产业所占GDP的比重对我国地区就业率有负影响,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对我国地区就业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就业率 产业结构 实证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