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53)
2023(8324)
2022(7192)
2021(6415)
2020(5892)
2019(13758)
2018(13493)
2017(28019)
2016(15150)
2015(17217)
2014(17458)
2013(17685)
2012(16810)
2011(15268)
2010(15292)
2009(14367)
2008(14377)
2007(13127)
2006(11115)
2005(9904)
作者
(44741)
(37615)
(37614)
(35809)
(23776)
(18107)
(17250)
(14801)
(14032)
(13496)
(12632)
(12607)
(11987)
(11843)
(11762)
(11735)
(11630)
(11140)
(10842)
(10766)
(9368)
(9349)
(9335)
(8602)
(8448)
(8447)
(8348)
(8262)
(7540)
(7471)
学科
(76427)
经济(76357)
(46010)
管理(43722)
方法(39610)
(37408)
企业(37408)
数学(35703)
数学方法(35493)
(18937)
(18900)
中国(17789)
地方(15095)
业经(15085)
(13472)
贸易(13471)
(13420)
(12993)
(12896)
农业(12593)
(12240)
财务(12227)
财务管理(12192)
企业财务(11678)
产业(11078)
技术(10681)
(9979)
金融(9977)
(9892)
(9706)
机构
大学(230040)
学院(228708)
(101843)
经济(99982)
管理(90436)
理学(79172)
理学院(78325)
管理学(77154)
管理学院(76740)
研究(74660)
中国(55094)
(46969)
(45284)
科学(44477)
(38248)
(37812)
财经(37210)
中心(34496)
研究所(34378)
业大(33841)
(33832)
(33552)
经济学(32937)
农业(30367)
经济学院(30188)
北京(29292)
(28428)
师范(28139)
财经大学(27745)
(26415)
基金
项目(152583)
科学(121321)
基金(112760)
研究(110164)
(97352)
国家(96581)
科学基金(83344)
社会(72092)
社会科(68593)
社会科学(68573)
基金项目(60226)
(59303)
自然(53447)
自然科(52262)
自然科学(52247)
自然科学基金(51399)
教育(51187)
(49795)
资助(47246)
编号(43544)
(35396)
成果(34827)
重点(34425)
(33545)
(31862)
教育部(30711)
国家社会(29926)
人文(29813)
课题(29778)
创新(29729)
期刊
(105990)
经济(105990)
研究(63890)
中国(38507)
(35382)
学报(34841)
(33324)
科学(32495)
管理(30789)
大学(26323)
学学(25067)
农业(22180)
(19571)
金融(19571)
财经(19476)
技术(19100)
教育(18774)
经济研究(17785)
业经(17603)
(16797)
问题(15125)
技术经济(12949)
统计(12482)
(12005)
商业(12002)
(11987)
(11442)
理论(10807)
决策(10322)
(10298)
共检索到322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荣蓉  
文章基于1995—2013年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计算了安徽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与结构偏离度。接着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建立了分析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相互关系的计量模型。结果显示:安徽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失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万明  石丽  
基于江苏省1978年至2010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数据,本文研究了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关系。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的协同性分析显示,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逐步优化;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动态计量方法,建立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互动关系的分析模型,结果显示第三产业产值与就业人数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产值变动是引起就业变动的格兰杰原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桢  
一般的经验分析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已经证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是较为一致的,工业化的过程既是产业结构的比重优势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的演替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依次转移的过程,并最终达到经济均衡。结合一般经验与国际比较,并对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构偏离度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就业结构变动显著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而且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具有超越第二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特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原因在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投资与消费关系的失衡以及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建武  宋国庆  邓江年  
产业结构是解释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而产业结构的演变则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其中,劳动力要素是最为关键的要素,就业结构是衡量和影响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和今后将面临产业结构较大的调整,必须在认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相互作用条件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等措施以实现产业优化和增加就业的两重目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谢君君  
本文结合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以海南省"十二五"期间产业与就业数据为基础,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测算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互动分析发现,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的推进,海南省产业结构开始从建省时的"一、二、三"向"三、二、一"结构演变,呈良性发展趋势,就业结构从建省时的"一、三、二"转变为"三、一、二"结构,其中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过低,积蓄的大量劳动力亟待转移,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性较差,就业比重过低;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性最好,特别是以旅游业和房地产为主导的行业吸纳劳动力潜力较大。但行业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建议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深入推进城镇化和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兜底保障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胡立君  郑艳  
本文构建了收入差距与产业结构调整互动关系的分析框架,论述了两者相互作用的传导机制。利用1992—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定的行业收入差距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产业结构调整将扩大中国行业收入差距,但对不同区域的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不同,将扩大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中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据此,本文提出,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劳动力供给情况,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减少结构性失业。要科学确定不同区域城镇化发展重点,东部地区主要提升第三产业规模和质量,中西部地区主要发展基础设施、提升第二产业规模和质量。要加大对低收入群体、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扩宽就业渠道,实现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同步优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苏振天  
改善区域金融结构,提升产业结构竞争力,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以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和金融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探讨了安徽省产业结构和金融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期找到促进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合适的产业和金融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晓红  杨皎平  梁涛  
一、引言现有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的积累对经济增长有正面的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也有促进作用。那么,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机制?西方学者对产业结构调整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着重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霍忻  
对外直接投资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主要路径,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首先阐释了对外直接投资优化国内产业结构的实现机制,之后选取1982—201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对外开放度、名义GNI及产业结构优化指标的相关数据,构建了VAR模型,并采用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和Granger检验等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在短期内两者呈现出相互促进的发展态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兵  徐爱东  
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产业结构和结业结构之间的演变机制进行研究,沿引传统的理论思路,建立了产业结构和结业结构作用机制模型和实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从理论上,产业结构和结业结构因劳动力的转移而变化,但是实际我国各产业的劳动力都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用机制不明显,产业结构和结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不紧密。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亢亢  宋光兴  
我们分析了1990年以来云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笔者基于1990-2009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等指标,发现云南省就业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最后根据云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扩大就业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吴瑾  
四川省是农业人口大省,而在西部十二省中四川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前列。因此,对四川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研究对西部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使四川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本文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四川省产业结构变动是引起就业结构变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利用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线性回归等方法测算出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影响程度、做出各产业对就业贡献率的折线图并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最后得出结论:第一产业产值的增长不仅无法拉动就业而且对业已存在的剩余劳动力还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第三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吸纳就业的能力,第二产业次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孟范昆  刘东皇  
在理论上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相互影响,本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互动关系虽然存在省际差异性和城乡差异性,但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总体上相互促进。因此,应努力促进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协调互动,推进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蒋勇  杨巧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我国1980~20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对城镇化、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我国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之间存在双向作用机制,而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来自方差分解的结果也表明城镇化对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具有极为显著的拉动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玉凤  高长元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得到的结论与对统计数据定性分析的结论相一致。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与就业人数不存在长期稳定均衡的关系,第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与就业人数存在着协整关系,但对就业的促进带动作用不一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