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21)
2023(13488)
2022(10777)
2021(9348)
2020(7521)
2019(16607)
2018(16404)
2017(31414)
2016(16749)
2015(18371)
2014(18716)
2013(18528)
2012(17544)
2011(16186)
2010(16568)
2009(15335)
2008(14907)
2007(13319)
2006(12443)
2005(11874)
作者
(50250)
(41832)
(41536)
(39601)
(26737)
(19732)
(18815)
(16144)
(16029)
(14903)
(14507)
(13884)
(13644)
(13486)
(13075)
(13020)
(12436)
(12017)
(11997)
(11688)
(10886)
(10251)
(10230)
(9698)
(9492)
(9430)
(9200)
(9049)
(8453)
(8187)
学科
(99970)
经济(99897)
管理(43225)
(40701)
地方(31031)
中国(30518)
(30094)
企业(30094)
方法(27572)
数学(23631)
数学方法(23502)
(23265)
业经(22182)
地方经济(18209)
(17969)
农业(16367)
(15770)
产业(15435)
(15035)
(14686)
金融(14685)
环境(14597)
(14166)
(13948)
银行(13930)
(13625)
(13141)
贸易(13130)
(12498)
技术(11978)
机构
学院(249986)
大学(247476)
(116937)
经济(114593)
研究(97638)
管理(89522)
理学(75241)
理学院(74223)
中国(73457)
管理学(73126)
管理学院(72629)
科学(57021)
(54525)
(49512)
(49233)
研究所(44556)
中心(42291)
(39825)
(38892)
财经(38418)
经济学(37607)
(35644)
(35524)
师范(35187)
北京(35071)
(34639)
经济学院(33445)
业大(32636)
(31803)
农业(29778)
基金
项目(160436)
科学(127855)
研究(119706)
基金(115442)
(100127)
国家(99326)
科学基金(85032)
社会(79845)
社会科(75928)
社会科学(75912)
(63797)
基金项目(60485)
(53033)
教育(52230)
自然(50760)
自然科(49547)
自然科学(49539)
自然科学基金(48639)
编号(47047)
资助(45600)
(42903)
成果(38011)
重点(37293)
发展(35439)
(34894)
课题(34466)
(34311)
国家社会(33958)
(33224)
创新(31341)
期刊
(145668)
经济(145668)
研究(84658)
中国(55861)
(37215)
管理(36228)
科学(35156)
(35023)
学报(34458)
(26765)
金融(26765)
大学(26501)
教育(25974)
农业(25275)
学学(25003)
经济研究(24324)
业经(23091)
技术(23034)
问题(20294)
财经(19905)
(17596)
技术经济(14343)
(13985)
世界(13363)
(13133)
现代(12935)
商业(12915)
国际(12865)
资源(12314)
(12225)
共检索到4031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魁伟  
在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始终是一个中心话题。事实上,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市化的发展并不是两道毫无关系的平行轨迹: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城市化推进对第一产业的优化作用、对第二产业的提升作用及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同样需要以城市为载体,以城市化为依托,并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雷仕凤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如何由贫穷落后走向发达繁荣的必由之路,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当今的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工业化、城市化是否动摇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地位,在低成本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与失地人口的可持续安置和发展之间如何进行选择和平衡,工业化、城市化如何与农地非农化结合。工业化、城市化协调发展过程中应特别处理好诸如平衡好农地保护与农地非农化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重要关系,以保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顺利发展,使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并且为最广大的社会所分享。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柳江   宋妮  
新发展阶段下,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后劲,进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加速生产要素在产业之间流通,利用数字经济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用数字化转型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基于2011—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交互作用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且该交互作用均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特征,在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弱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同时在我国南方地区这种促进作用也更加突出。基于以上结论,从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加强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交互融合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韦亚平  
现有文献与规划一般认为新疆需要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重点建设都市圈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文章基于人口与自然资源条件、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城镇布局之间的关系,从更为广阔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中,对新疆区域经济与城市化发展的适宜空间指向做出了若干探讨;提出新疆的区域发展需要建立在"都市区"的空间成长基础之上;并且与中国的东部、中部地区相比,新疆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应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空间格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强  李泽锦  
本文引入高质量发展指标,构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厘清了产业结构升级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从省域与城市群两个层面进行了实证分析与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样本期内,省域与城市群两个层面的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均呈现攀升态势,东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程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在作用机制方面,产业结构升级可显著提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且在内陆省份“、生产型”省份以及人力资本优势省份该作用效果更为显著;产业结构升级对于省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上,对于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上。此外,产业结构升级也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生产要素积累以及促进居民消费升级三种方式间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晶  庄连平  舒书静  
文章基于城市化质量的内涵及其与产业结构的互动机制,构建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提出了测算城市化与产业机构协调发展度的方法,并以老工业基地的典型辽宁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整体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等级相对较低,仅处于初级状态,二者之间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推进浙江城市化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  
The paper valuates the citifying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Zhejiang Province. It also makes researches on the reciprocal relation between them and further presents a few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厉敏萍  曾光  
城市与区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随着区域与城市空间联系的不断加强,城市空间结构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国内学者对城市空间结构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存在不同理解,对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较少。为此,加强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关系的研究很有必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俊生  
以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产业转移无论对于转出地还是转入地,都具有功能放大的效应,但效应的范围及程度取决于转入地特定发展阶段所具有的吸收能力及其结构,并进而决定着产业转移的规模和范围。因此,基于能力结构的产业转移不仅是东西部大规模产业转移的前提,更是产业转移效应发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文章通过分析东西部特定发展阶段下产业转移与能力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能力结构的产业转移路径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学功  樊明智  
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是区域内产业结构变动的必然反映,二者之间是一种耦合与协同的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与一般模型对比分析,因非农产业企业规模与布局、政策制度等原因,许昌市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加强县域优势产业、着力发展第三产业、重视教育培训、构建协调的推拉制度体系是促进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廖荣华  
建国四十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历经了平衡发展向倾斜发展战略的转移,提出过一系列空间布局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发育和逐步完善,原有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日显不足或弊端:区域分工弱化,产业结构趋同,地区分割和地区封锁愈演愈烈,加大了“马太效应”,东西间区域差距呈拉大趋势,区域摩擦加剧……区域经济关系的矛盾性和不协调性。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症结是平衡目标与效率目标的单项选择。在平衡目标驱动下,采取平衡发展战略,中央的投资重心向西部和中部倾斜,开发西部资源,经济效益低下,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祥  
合理的城市体系不仅是中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力的保证,而且也是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条件,构建合理的城市体系有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目前这两方面的研究还处于相互割裂的状态。针对我国区域经济失衡与城市体系结构不合理并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城市体系优化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现实路径是"抓中间、促两头",即通过加强次中心城市的发展来带动区域性城市群的发展,促进不同类型要素资源的分层流动和落后地区的经济集中。同时,通过促进大中小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和互动来优化资源的空间配置,从而实现大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东岳  
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前者决定着后者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规模,后者则有助于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其竞争力。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运行效率不断提高、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加大、交通运输能力提升和区域物流布局加快,但同时也表现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物流成本偏高、运行效率偏低,物流中心发展缓慢、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产业集中度较低、竞争力不强,物流市场成熟度较低、市场主体发展不充分,物流产业区域间差距巨大等几个方面,且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的相互促进作用发挥不明显。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快健全物流产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努力实现区域经济与物流供需的平衡、加强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薇  
本文主要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来探讨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的状况,对共生理论、物流园区合作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三个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对我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共生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实证结论对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薇  
本文主要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来探讨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的状况,对共生理论、物流园区合作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三个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对我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共生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实证结论对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