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19)
- 2023(17417)
- 2022(14665)
- 2021(13360)
- 2020(11245)
- 2019(25950)
- 2018(25400)
- 2017(49163)
- 2016(25804)
- 2015(28882)
- 2014(28599)
- 2013(28216)
- 2012(26324)
- 2011(23713)
- 2010(24338)
- 2009(22710)
- 2008(21288)
- 2007(18679)
- 2006(16548)
- 2005(15104)
- 学科
- 济(133254)
- 经济(133150)
- 管理(73405)
- 业(72986)
- 企(59469)
- 企业(59469)
- 方法(53894)
- 数学(48221)
- 数学方法(47564)
- 中国(37236)
- 地方(33033)
- 农(31064)
- 融(29098)
- 金融(29097)
- 财(28565)
- 业经(27607)
- 银(27245)
- 银行(27225)
- 行(26285)
- 制(23724)
- 学(22008)
- 农业(21313)
- 贸(20838)
- 贸易(20821)
- 易(20082)
- 务(18477)
- 财务(18404)
- 财务管理(18362)
- 地方经济(18247)
- 理论(17993)
- 机构
- 学院(367803)
- 大学(364418)
- 济(166085)
- 经济(163009)
- 管理(143803)
- 研究(124580)
- 理学(123707)
- 理学院(122414)
- 管理学(120313)
- 管理学院(119638)
- 中国(100117)
- 京(76344)
- 财(74261)
- 科学(71126)
- 所(60849)
- 财经(59198)
- 中心(58538)
- 江(58174)
- 研究所(54828)
- 农(53894)
- 经(53624)
- 经济学(52545)
- 业大(49027)
- 北京(47952)
- 经济学院(47150)
- 范(46446)
- 师范(45946)
- 院(45503)
- 州(44401)
- 财经大学(43994)
- 基金
- 项目(243068)
- 科学(193992)
- 研究(179791)
- 基金(177973)
- 家(153106)
- 国家(151882)
- 科学基金(132726)
- 社会(117167)
- 社会科(111560)
- 社会科学(111536)
- 省(95766)
- 基金项目(93006)
- 自然(83955)
- 教育(83178)
- 自然科(82074)
- 自然科学(82061)
- 自然科学基金(80625)
- 划(78996)
- 资助(74520)
- 编号(71897)
- 成果(57031)
- 发(56774)
- 重点(55131)
- 部(54238)
- 创(50859)
- 课题(50211)
- 国家社会(49022)
- 创新(47616)
- 教育部(47430)
- 人文(46313)
- 期刊
- 济(186003)
- 经济(186003)
- 研究(112503)
- 中国(73746)
- 财(57087)
- 管理(55703)
- 学报(48398)
- 农(48166)
- 科学(48006)
- 融(47355)
- 金融(47355)
- 大学(38645)
- 教育(36819)
- 学学(36699)
- 技术(36136)
- 农业(32240)
- 经济研究(31538)
- 财经(30521)
- 业经(29676)
- 经(26318)
- 问题(23736)
- 统计(20924)
- 技术经济(20494)
- 策(18894)
- 贸(18530)
- 商业(18112)
- 业(17147)
- 世界(17099)
- 决策(17063)
- 理论(16737)
共检索到561606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宗顺 郑军 汪发元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4—2017年数据,构建PVAR模型,通过GMM估计、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分析产业结构、金融规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产业结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正相关,尚不显著;金融规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负相关,但不显著;产业结构和金融规模彼此间存在正向冲击效应,金融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要高于产业结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英 鲁宇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并创造高速增长奇迹的背后,离不开流通业对社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保障的关键支撑。本文构建商贸流通业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进行面板模型分析。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显著的正向影响,前者每上升一个单位,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程度提升13.3%。分区域来看,商贸流通业产业结构升级对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显著的正向影响。分行业来看,交通运输业产业结构升级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最大。最后,本文提出用高质量发展理念引领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产业结构升级,重视升级要素发展,加大人力及创新投入等相关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菡 吕本富 徐晓辰
研究了数字经济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并基于中国城市群2010—2020年城市层面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着重探究了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群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数字经济释放城市经济高质量红利的重要中介因素和门槛因素。数字经济红利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红利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红利最大,成渝城市群次之,长江中游城市群最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实现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敏 范佳缘 王丽洁 符磊
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背景,以对外贸易效率为切入点,运用DEA-Malmquist-Tobit模型,对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对外贸易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并进一步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整体上,长江经济带对外贸易综合效率呈上升趋势,说明政策实施、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成果显著,外贸高质量发展仍存在提升的空间和潜力;全要素生产率于2019年突破1,下中上游城市效率差异大,政策实施促进了城市间的协同发展;除第二产业占比外,第三产业占比、外商投资、从业人员教育水平、互联网接入端口数对长江经济带对外贸易效率具有正向影响。据此,从加强省际合作、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和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鹏洲
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与先导性产业,推动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对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分析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一是长江经济带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流通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从依靠规模扩张转变为依靠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程度等要素;二是长江经济带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呈现不平衡不充分的格局,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水平较高,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并且随着时间跨度的延伸,两地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最后本文从加强流通业技术创新应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扩大内需 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时空演变特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方菲 胡强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以长江经济带区域数据为例,实证检验了物流智慧化转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物流智慧化转型有效提高了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效率,促进了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物流智慧化转型主要依靠提升物流效率、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传导机制,进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魁 李成标 张晨
文章基于2004—2021年长江经济带十个规模以上主要沿江港口及其腹地城市相关面板数据,采用PVAR模型探究内河港口物流、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经济增长的互动机理,研究表明:城市经济增长、内河港口物流与产业结构升级均存在经济惯性;内河港口物流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显著;长期来看,城市经济增长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内河港口物流能长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内河港口物流深受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应继续推动港口物流集约化发展,深化技术创新、优化港口物流结构,进一步促进长江经济带港产城融合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罗来军 文丰安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基于全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形势的战略选择,也是基于长江经济带本身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所作出的科学抉择。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在思想认识、管理体制、科学技术和政策制定等方面还面临着一些现实挑战。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应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转型发展、探索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着力,发挥区域协商合作机制作用,建立健全生态补偿与保护长效机制,强化共抓大保护的协同性。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欣 蒋坷 段东
文章基于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理论,利用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随机前性。结果表明: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知识增长都对高质量发展效率产生正向影响;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省份之间以及省份内部自身的差异性,地区发展不平衡;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性,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对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规制、基础设施对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薛阳 郭世乐 冯银虎
推进数字物流与物流高质量协调发展是畅通双循环的关键环节。文章基于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数据,测算数字物流和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利用耦合协调度、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杜宾模型,剖析二者协调程度及空间效应。研究表明:各省份数字物流和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逐年增长,但地区间差异明显;数字物流与物流高质量发展协调程度稳步上升,但流域内具有高者恒高、低者恒低的“固化”特征,并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空间格局;二者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但集聚特征呈“波浪式”演进,地区差异未缓和;数字金融、成本压力、人口密度、绿色治理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因素对二者耦合协调度产生不同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白柠瑞 闫强明 郝超鹏 曲扶摇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新时代优化我国发展空间格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部,辐射面积广阔,而各区域所处发展阶段、产业布局,乃至交通基建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其内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较为明显。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要首先明确各区域自身禀赋,依托中心城市的构建,以点带面,打造各区域创新引领的产业分工梯度。同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全面覆盖、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形成,实现资源在长江经济带内部的有效利用,形成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合力。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仁发 杨超
基于新时代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利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7年~2016年数据,分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处于上升的趋势,下游城市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远高于中上游城市,特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远高于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大多数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其高质量发展水平不匹配;长江经济带高质量、中高质量城市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地区、中低质量城市集聚于长江中游地区,低质量城市集中于长江上游,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圈层扩散分布格局,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重要驱动因素,经济基础、民生福利及环境治理同样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各驱动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作用存在异质性.因此,应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促进各城市分工合作,强化城市群的区域带动作用,着力破解跨行政区域协同的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碍,促进各类要素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促进上中下游聚合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文丰安
万古奔腾的长江,用博大的胸怀滋养着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能撑起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半壁江山",又能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一项重大的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同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立峰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水系庞大,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35%,不仅哺育沿江4亿人民,而且通过南水北调惠泽华北广大地区。长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浑然一体,具有强大的涵养水源、繁育生物、释氧固碳、净化环境功能,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更是子孙后代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长江沿线考察工作,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庆华 时培豪 胡江峰
以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模型考察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兼顾了环境保护,促进了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技术进步是产业集聚提升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途径,而产业集聚在促进技术效率提升方面并不显著,说明沿线地区通过产业集聚能够有效发挥经济"外部性",并通过"竞争激励效应"促进沿线地区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长江上游地区,产业集聚能够发挥双重作用,既能促进技术进步,又能促进技术效率提升。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加强沿线各地区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升产业集聚水平。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推荐搜索
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关系的实证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长江经济带省市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工业布局优化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基于区域间产业转移视角
金融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环境规制、绿色技术进步与绿色经济发展——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研究——基于动态TOPSIS模型的分析
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的实证
我国农村电商发展与农村居民增收关系实证分析——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面板数据
长江经济带11省市旅游业发展水平评价
区域一体化战略影响了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吗?——基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实证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