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48)
2023(9862)
2022(8154)
2021(7540)
2020(6197)
2019(14456)
2018(14071)
2017(27648)
2016(14523)
2015(16497)
2014(16554)
2013(17167)
2012(16585)
2011(15342)
2010(15672)
2009(14853)
2008(14606)
2007(12997)
2006(12298)
2005(11621)
作者
(44521)
(37287)
(37112)
(35706)
(23704)
(17682)
(16769)
(14463)
(14185)
(13287)
(13249)
(12292)
(12280)
(11963)
(11891)
(11510)
(11055)
(10628)
(10619)
(10157)
(9732)
(9016)
(8970)
(8519)
(8441)
(8300)
(8051)
(7795)
(7599)
(7238)
学科
(93458)
经济(93388)
管理(40633)
(37472)
方法(30719)
(28385)
企业(28385)
数学(27207)
数学方法(27006)
中国(23943)
地方(22356)
(20598)
业经(17583)
(16359)
(16079)
地方经济(15389)
(15133)
(15029)
贸易(15019)
(14575)
农业(14031)
环境(13187)
产业(12937)
(12580)
(11723)
金融(11723)
(11716)
(11650)
银行(11635)
(11628)
机构
大学(229384)
学院(227850)
(116794)
经济(114884)
研究(89848)
管理(83511)
中国(70923)
理学(70091)
理学院(69276)
管理学(68395)
管理学院(67967)
(50558)
科学(50236)
(50104)
(46335)
研究所(41560)
财经(39818)
经济学(38777)
中心(38776)
(36178)
经济学院(34709)
(34625)
(34217)
北京(33141)
(31489)
财经大学(29280)
(29232)
师范(29009)
科学院(28585)
业大(28326)
基金
项目(141266)
科学(112308)
基金(105239)
研究(103943)
(91652)
国家(91030)
科学基金(77101)
社会(70980)
社会科(67652)
社会科学(67635)
基金项目(54173)
(51770)
自然(46183)
自然科(44945)
自然科学(44932)
教育(44750)
资助(44479)
自然科学基金(44166)
(43608)
编号(38975)
(34074)
(32967)
成果(32371)
重点(32325)
国家社会(31359)
中国(29721)
发展(28485)
教育部(28317)
(28175)
(28100)
期刊
(140097)
经济(140097)
研究(77671)
中国(47515)
(37510)
管理(33587)
(32184)
科学(32058)
学报(31684)
经济研究(23860)
大学(23786)
(23268)
金融(23268)
学学(22330)
农业(22026)
财经(21639)
业经(19341)
问题(19304)
(19141)
技术(18543)
(16817)
教育(15599)
世界(15129)
国际(15072)
技术经济(14035)
资源(12847)
统计(12441)
(12281)
经济问题(12114)
经济管理(10660)
共检索到368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于左  孔宪丽  
本文运用1978-2008年的数据,研究了中国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等因素与煤炭消费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模拟和预测发现,如果中国GDP增长率下降到8%或以下,则煤炭消费量在2020年前后会自动下降;现有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速度过快的负面效应过大,不可持续;过多煤炭消费导致碳排放过高,煤电关系紧张,矿难事故频发等问题;按照2008年煤炭开采量与储量计算,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到2050年,中国将无煤可采。本文提出,中国应降低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提高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摒弃过分追求8%或更高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片面做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邵帅  
文章针对我国煤炭城市普遍存在的煤炭资源大量开采输出与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并存的反差现象,运用资源诅咒学说,通过数理模型的推导讨论了煤炭资源开发对煤炭城市长期经济增长产生的四种不同效应,并利用我国28个地级煤炭城市1997-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煤炭资源开发与煤炭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效应及其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显示:煤炭资源的开发确实束缚了煤炭城市的经济增长而产生了资源诅咒效应;固定资产投资和制造业投入对煤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外资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的作用均不显著;煤炭城市经济发展中的要素利用效率偏低,粗放式的增长模式表现明显;煤炭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珍  杨莎莉  
一、选取煤炭作为自然资源代表的缘由我国煤炭储量世界第一,高储量伴随着高开采量,近几年来,我国煤炭的生产量都达20亿吨左右,其生产量、消费量和供应量大体相当,说明了我国煤炭的自主自给率相当高。而其他资源,如石油、天然汽等很多都需要进口,对外依存度高,很难衡量我国自身资源的特点。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兆响  廖先玲  王晓松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问题已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而作为煤炭生产和煤炭消费第一大国的中国,研究其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结构突变理论,对中国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的数据生成过程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它们均是由单位根过程所生成的;采用循序检验的方法并运用EViews5.0编程,检验并确定了中国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均值突变和趋势突变的变结构点,证明变结构点的发生与中国50多年来的政治经济形式变化非常吻合。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利用变结构协整理论研究和建立了反映中国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长期均衡关系的变结构协整模型,通过模型的预测能力验证,证明变结构协整模型及其预测性能明显优于未考虑结构突变点的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磊  李倩琪  
文章运用LMDI分解法对1994—2015年中国40个行业的煤炭消耗与经济增长间的解耦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研究期间,达到强解耦状态的产业有12个,2个产业处于无解耦关系,26个产业处于弱解耦状态;高耗能产业的产能退出是煤炭消耗减少的重要因素,煤炭效率的提高是抑制煤炭消费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的变动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根据分析结果,从产业结构、煤炭利用效率、可再生能源等层面出发,为我国节能规划和解耦政策的制定提供若干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新林  赵媛  
运用全局自相关、冷热点区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2005—2014年中国煤炭资源流网络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得到结论:(1)我国煤炭资源流的源汇地的集聚性相对比较明显。(2)源汇地热、冷点区均呈现出明显的热点区—次热区—次冷区—冷点区的梯度空间分布格局。(3)煤炭资源流网络密度较低;山西、河北在网络结构中占据核心地位:山西、河北、内蒙古为节点流强度最高地区;山西—河北煤炭流为主要轴线。(4)煤炭资源流系统出现内部凝聚特征,各子群并未局限于某一地理区域;子群内外联系相对较弱,未实现一体化,整体上没有形成稳定的、联系紧密的网络结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薛继亮  
利用1990—2010年间的数据,通过基尼系数和不平衡指数比较分析中国煤炭资源分布、配置与经济发展要素的时空演化和匹配关系。煤炭资源—经济发展要素基尼系数表明,1990—2010年间中国煤炭资源空间分布呈现出极不协调的特点,而相对完备的交通运输体系会降低煤炭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煤炭资源—经济发展要素不平衡指数表明,中国煤炭资源的分布、配置与经济发展要素之间缺乏有效的平衡性,通过煤炭资源配置可以改善煤炭资源与经济不平衡程度,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的均衡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冷绍升  孙跃  
西北地区石油、煤炭资源丰富,是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持续开发西北地区石油、煤炭资源,对促进西北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当前西北地区开发石油、煤炭资源的现状和条件入手,提出这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战略构想,并指出保证战略构想实现所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巍  高卫东  张敏  
快速的经济增长带动了强烈的能源需求,各省通过煤炭运输形成了相互关联的复杂网络。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对中国1998—2008年煤炭铁路流通网络空间特征、拓扑结构和子群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国家煤炭铁路流通网络以山西、河南、甘肃为核心,呈辐射结构的空间状态;节点间流量规模差异巨大,以山西—河北间流量最为显著。②拓扑结构分析显示,10年间国家煤炭铁路流通网络密度不断增大,平均路径长度减小,聚集系数增加,网络结构不断优化,网络度值分布呈现位序—规模特征。③经过竞争和重组,各节点地域组团特征明显,形成西北、东北、东南、西南4个子群;各子群间、子群内联系程度不断增加,相比而言,子群内部节点联系更加密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任少飞  冯华  
基于对我国煤炭供需的基本分析,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建立中国煤炭消费的结构需求模型,并将中国煤炭消费的长期均衡引入到短期预测,从而得到经济增长的总量仍然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煤炭资源的消耗。然而,从得到的误差修正模型来看,第二产业在煤炭消费上呈现出集约化和利用效率提高的趋势。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证实了以上结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巍  高卫东  
作为我国支柱性能源品种,煤炭资源的有效供给决定着我国能源供应安全体系的建立。文章利用各省煤炭输入、输出数据,利用GIS手段,对中国1952—2008年煤炭资源供应的时空格局变化和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中国煤炭资源产业的发展受国家政策变动影响深刻,每一次政策变化都会引起能源消费规模的变化,即便如此,煤炭消费结构却一直在向高效化发展;第二,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强烈的能源消费需求使得我国不得不进行大规模、跨区域、长距离的煤炭运输,但受资源本底的影响,煤炭生产集中程度开始不断上升;第三,煤炭输出省经济发展与煤炭资源开发密切相关,同时又受到资源的"诅咒";第四,要实现资源输出省可持续发展,现行资源输出模式是否恰当值得反思。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方行明  杨锦英  郑欢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的相关理论和模型建立起煤炭需求与经济发展的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并将工业化和城市化两个重要因素引入模型中,以对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煤炭库兹涅茨曲线进行研究。回归结果表明,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推动了煤炭需求快速增长,其中工业化对中国煤炭需求的作用远大于城市化,意味着中国工业化水平的加快是引起煤炭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城市化水平则次之。煤炭消费量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先增加后减少,说明我国煤炭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库兹涅茨特征明显,能源库兹涅茨的"倒U型"曲线假说在中国成立。模型显示,煤炭需求下降的理论拐点在2040年左右。考虑到各项制约因素的作用,中国煤炭年需求量和产量实际上已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成金  莫辉辉  王姣娥  
鉴于社会经济和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煤炭运输历来为政府所关注,探讨其流场规律有助于认识中国能源供需格局和区域经济联系。从省区和地市角度,剖析中国煤炭资源的汇源格局及演变特征,分析表明:源流区早期集中在华北,目前略向中西部转移,形成中部供应区,山西成为全国源流中心;北方沿海是主要汇流区,目前向东南沿海延伸,形成东部调入区。同时,分析煤炭流场的空间特征,界定主要集散场及等级体系,认为:扩散中心多分布在华北,目前向西部延伸,大型扩散场形成于北方;集聚中心早期多分布在北方沿海,目前向东南沿海延伸,以港口、工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为主。然后,全面解析煤炭资源的流动路径,连接港口的铁路成为主通道,下水港多分布在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衍伟  
在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资源的比重一直是最高的,已成为国家制定的"2020发展规划"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煤炭价格形成方面存在着众多非市场化的问题,致使煤炭价格出现了绝对价格较低,比价不合理等严重阻碍煤炭市场健康发展的问题,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煤炭相关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措施,但均收效不大,其根本原因在于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煤炭成本核算不完整,其价格并不能反映资源成本与费用。为此,应在明确改革和完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目标与原则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以促进国内煤炭市场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