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51)
- 2023(9626)
- 2022(8179)
- 2021(7116)
- 2020(6194)
- 2019(13993)
- 2018(13496)
- 2017(27391)
- 2016(14274)
- 2015(15992)
- 2014(15703)
- 2013(16064)
- 2012(15268)
- 2011(14017)
- 2010(14202)
- 2009(13243)
- 2008(12755)
- 2007(11368)
- 2006(10236)
- 2005(9135)
- 学科
- 济(97213)
- 经济(97151)
- 管理(44594)
- 业(44126)
- 方法(40103)
- 数学(36354)
- 数学方法(36203)
- 企(35957)
- 企业(35957)
- 地方(21472)
- 农(18388)
- 业经(17858)
- 中国(17547)
- 财(16946)
- 地方经济(14892)
- 学(14590)
- 产业(13253)
- 农业(12792)
- 制(12770)
- 贸(12110)
- 贸易(12107)
- 易(11582)
- 技术(11331)
- 环境(11070)
- 体(10956)
- 融(10309)
- 金融(10309)
- 务(10116)
- 财务(10110)
- 财务管理(10086)
- 机构
- 大学(224365)
- 学院(223684)
- 济(113422)
- 经济(111726)
- 管理(89282)
- 理学(78541)
- 理学院(77714)
- 管理学(76702)
- 研究(76421)
- 管理学院(76294)
- 中国(55944)
- 财(46998)
- 京(44887)
- 科学(42745)
- 财经(38659)
- 所(37673)
- 经济学(37375)
- 经(35182)
- 农(34979)
- 研究所(34160)
- 经济学院(33704)
- 中心(33560)
- 江(32121)
- 业大(31592)
- 财经大学(28779)
- 北京(27577)
- 农业(27390)
- 院(26788)
- 范(26011)
- 经济管理(26007)
- 基金
- 项目(149697)
- 科学(121015)
- 基金(113503)
- 研究(107067)
- 家(98247)
- 国家(97520)
- 科学基金(85319)
- 社会(75000)
- 社会科(71676)
- 社会科学(71661)
- 基金项目(60124)
- 省(57427)
- 自然(53324)
- 自然科(52180)
- 自然科学(52172)
- 自然科学基金(51393)
- 教育(48483)
- 资助(47101)
- 划(47032)
- 编号(39337)
- 部(34647)
- 发(33743)
- 重点(33385)
- 国家社会(32570)
- 创(31495)
- 教育部(30631)
- 成果(30381)
- 人文(30028)
- 创新(29475)
- 科研(28014)
- 期刊
- 济(124688)
- 经济(124688)
- 研究(67605)
- 中国(37304)
- 财(35318)
- 管理(33881)
- 学报(32178)
- 科学(31041)
- 农(30250)
- 大学(25289)
- 学学(24365)
- 经济研究(22416)
- 财经(21243)
- 农业(20570)
- 技术(19201)
- 融(18905)
- 金融(18905)
- 经(18498)
- 业经(17966)
- 问题(16405)
- 技术经济(14789)
- 统计(13785)
- 策(12581)
- 教育(12569)
- 贸(12444)
- 商业(11937)
- 世界(11614)
- 决策(11148)
- 业(10955)
- 经济问题(10363)
共检索到325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志浩 杨志明
生产要素作为生产投入获得产出,产业结构调整伴随着要素流动,进而影响产出。本文通过分析产业结构和生产要素,将经济增长指标进行扩展,从而运用实证模型研究我国产业结构、生产要素与经济增长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对各项经济指标具有不同的影响,生产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有不同的作用机理。文章指出,应合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提高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生产要素 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浩 沈文星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增长永恒的主题,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关系。文章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以安徽省为例,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协同关系,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提升经济增长的水平。提出了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提高第二产业的比重,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第一产业的发展,以推动安徽省经济增长。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检验 安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敏 马涵 马树才
文章采用2001—2017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据,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对三大生产要素流动与三次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从全国样本来看,我国三次产业发展受资本要素流动影响最大,其次为劳动要素,而技术要素流动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性;在产业发展对要素流动的影响中,劳动要素的流动受第三产业发展影响较大,资本要素的流动受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影响较大,技术要素的流动受产业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从区域异质性来看,生产要素流动对东部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要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谢波
在国内外文献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我国1978~2010年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的税收收入、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对统计变量数据的平稳性与因果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第二产业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很快并且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显著。从推动经济增长的视角提出可操作性政策建议。
关键词:
税收收入 经济增长 格兰杰因果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锋 张芳 刘娟
文章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对金融集聚与城镇化在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作用过程中的传导和作用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和城镇化均在产业结构至经济增长间表现为正向部分中介效应;金融集聚、城镇化的并行总体中介效应不显著;存在产业结构→金融集聚→城镇化→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城镇化→金融集聚→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金融集聚 城镇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姝 王雪标
在数字经济赋能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文章基于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采用熵值TOPSIS法测度2011—2019年我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根据测算结果探究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推动劳动技能结构向高级化演进,即对高技能劳动力产生的需求效应大于对中、低技能劳动力的替代效应,且劳动技能结构优化是数字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渠道。随着劳动技能结构的升级,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呈现“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当高技能劳动力占比超过43.1560%时,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具有“跨越式”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乐欣 孔婧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经济改革的关键,而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则是激活数据潜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路径。文章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2017—2021年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建立门槛模型分析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非线性关系,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二者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2017—2021年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迅猛,但省际差异较大,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地区技术创新能力超过一定水平时,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赋能作用更加显著;较大的经济差距阻碍了地区间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交流,进而削弱了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乐欣 孔婧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经济改革的关键,而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则是激活数据潜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路径。文章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2017—2021年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建立门槛模型分析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非线性关系,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二者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2017—2021年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迅猛,但省际差异较大,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地区技术创新能力超过一定水平时,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赋能作用更加显著;较大的经济差距阻碍了地区间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交流,进而削弱了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溢出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宇豪 陈英葵
本文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数字经济驱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即通过增加要素流动节点和管道、提升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增进各要素之间良性互动,来调整改善产业规模、产业效率及产业结构,促进产业更加紧密融合发展。并进一步基于261家地级市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地区数字经济表现出一定的集聚效应,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周边也是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且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促进了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迈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根
产业结构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实现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仅关系到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区域的社会和谐与稳定。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三次产业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差异,并提出要通过发挥产业结构的调节功能、提高人力资本的投入水平以及统筹三次产业的合理布局来缩小长江经济带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海波 王军
文章基于中国1989—2015年的时序数据和2000—2014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就业质量与产业结构调整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1)就业质量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且产业结构调整在短期有助于抚平就业质量的波动,产业结构调整是就业质量的单向Granger原因。(2)省际面板模型佐证了时序数据的结论,此外,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质量影响力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西部、东部和中部地区,FDI、教育、城镇化和经济增长都对就业质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就业质量 产业结构调整 双重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悦 张居营
在促进就业问题已经逐步上升到国家经济发展层面上时,需要通过对现实情况的分析找到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根本办法。通过对2002~2012年间中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的一系列检验,选择最优的SD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仕宗
文章以民众收入类、财政收入类、产业发展的外向依赖等情况作为模型的指标选取。并利用ADF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在对比偏最小二乘的基础上,进行了固定效应模型验证。结果证实,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能够确保既定变量全部保留,而固定效应模型证实了民众收入、财政收入、外贸依赖度和产业结构均构成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联。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结构 收入 财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俊 刘先涛
文章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产业结构以及对应石油需求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石油需求在短期内具有相对显著惯性,并且各产业在石油需求上的增长推动影响因素各不相同;且我国石油需求在三大产业结构的反向调节仅存于长期均衡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俊 刘先涛
文章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产业结构以及对应石油需求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石油需求在短期内具有相对显著惯性,并且各产业在石油需求上的增长推动影响因素各不相同;且我国石油需求在三大产业结构的反向调节仅存于长期均衡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