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30)
- 2023(17009)
- 2022(14156)
- 2021(12734)
- 2020(10669)
- 2019(23630)
- 2018(23233)
- 2017(44848)
- 2016(23988)
- 2015(26331)
- 2014(26110)
- 2013(26120)
- 2012(23962)
- 2011(21716)
- 2010(21866)
- 2009(20907)
- 2008(20609)
- 2007(18553)
- 2006(16727)
- 2005(15355)
- 学科
- 济(126472)
- 经济(126311)
- 业(94337)
- 管理(86551)
- 企(83885)
- 企业(83885)
- 方法(45323)
- 数学(36045)
- 数学方法(35806)
- 业经(35346)
- 财(33492)
- 农(33208)
- 中国(29498)
- 地方(27729)
- 制(24772)
- 农业(23817)
- 务(22777)
- 财务(22757)
- 财务管理(22725)
- 企业财务(21581)
- 技术(20909)
- 学(19971)
- 体(19047)
- 划(18326)
- 和(18182)
- 贸(18009)
- 贸易(17998)
- 策(17893)
- 环境(17682)
- 易(17393)
- 机构
- 学院(359286)
- 大学(353643)
- 济(164422)
- 经济(161469)
- 管理(140931)
- 研究(122233)
- 理学(121042)
- 理学院(119770)
- 管理学(118289)
- 管理学院(117623)
- 中国(94028)
- 财(75000)
- 京(73308)
- 科学(71325)
- 农(62910)
- 所(61122)
- 财经(59294)
- 江(55089)
- 研究所(54893)
- 中心(54806)
- 经(53692)
- 业大(52758)
- 经济学(51483)
- 农业(49370)
- 经济学院(46177)
- 北京(45402)
- 财经大学(43612)
- 院(43509)
- 州(42617)
- 范(40993)
- 基金
- 项目(234746)
- 科学(187435)
- 基金(174055)
- 研究(169000)
- 家(151775)
- 国家(150480)
- 科学基金(130695)
- 社会(114179)
- 社会科(108457)
- 社会科学(108433)
- 基金项目(92384)
- 省(91980)
- 自然(83121)
- 自然科(81225)
- 自然科学(81201)
- 自然科学基金(79836)
- 划(75893)
- 教育(74140)
- 资助(69182)
- 编号(64373)
- 重点(52899)
- 发(52435)
- 创(51957)
- 部(51690)
- 成果(50182)
- 国家社会(48386)
- 创新(47898)
- 制(47434)
- 业(47202)
- 教育部(44696)
- 期刊
- 济(193436)
- 经济(193436)
- 研究(108879)
- 中国(67419)
- 财(60894)
- 农(58748)
- 管理(58265)
- 学报(52523)
- 科学(51475)
- 大学(40663)
- 农业(39576)
- 学学(39495)
- 融(33526)
- 金融(33526)
- 业经(31598)
- 经济研究(31167)
- 财经(31095)
- 技术(30834)
- 经(27033)
- 问题(26407)
- 教育(23233)
- 业(23024)
- 技术经济(21505)
- 现代(18827)
- 世界(18410)
- 贸(18275)
- 商业(17854)
- 统计(16302)
- 版(16277)
- 经济管理(16260)
共检索到542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雷玉桃 薛鹏翔 张萱
城市群内功能分工正逐渐成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产业经济角度梳理城市功能分工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改进城市功能分工的测度方式,并依此对当前珠三角城市群内功能分工的效果进行判断。实证结果显示,城市功能分工对制造业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细分行业的研究发现,制造业总体、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无论和哪种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搭配,均能体现出城市功能分工对制造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同时,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各类型制造业搭配均能体现出城市功能分工对制造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产业承载力、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对综合城市功能分工效果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不同类型城市功能分工效果的发挥对各条件的依赖程度也有区别。因此,应按各类城市的特点促进珠三角城市群制造业生产率发展。
关键词:
城市功能分工 制造业生产率 珠三角城市群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汉初 樊杰 张海朋 王甫园
有序推进不同类型制造业集疏与产业空间格局变动是优化区域空间组织、提升地区竞争力的重要过程。论文基于区县层面的制造业企业汇总数据,在刻画珠三角城市群制造业集疏及其产业空间格局变动的基础上,建立统计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解析。结果表明,空间集聚程度最高的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其次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最低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同类型制造业空间集疏差异促使城市群"核心—边缘"结构进一步强化,核心城市更加专业化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而边缘城市则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环境承载力显著影响了制造业空间格局变动,核心城市土地资源紧缺促使制造业总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土地资源更加丰富的地区转移,环境压力促使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环境容量更大的地方扩散,但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影响不明显。另外,区位与交通条件、经济技术水平、制度与政策等对不同类型产业的作用强度和方向也存在显著差异,共同推动珠三角城市群产业转型与制造业空间重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覃剑 冯邦彦
在我国服务业外部化和制造业服务化的背景下,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金融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关系日益复杂。本文运用区位商、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大珠三角各个城市金融业和制造业的空间指向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大珠三角城市群的金融业和制造业在空间上既有分离性也有相吸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一般性解释,并由此得出应不断优化金融业和制造业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空间分工布局、不同城市要适当进行产业取舍和协同发展等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黎文勇 杨上广
城市群功能分工是指根据各城市具有的比较优势,赋予其城市主要承担某项或若干项功能的一种分工型式,其通过互补效应、集聚效应、竞争效应和选择效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基于2003-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运用DP功能专业化指数测度长三角城市群功能分工水平,对城市群功能分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功能分工显著促进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城市群功能分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主要通过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等途径传递;与中心(副中心)城市相比,城市群功能分工对外围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大,表明城市群功能分工有助于缩小外围城市与中心(副中心)城市的生产率差距,进而推动城市群平衡充分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明 唐乐
本文针对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展开研究。文章构建了评价体系,分别测算了2011-2019年珠江三角洲9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与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呈现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相关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丁焕峰
通过分析珠三角城市制造业的统计数据,从地区专业化系数、产业结构差异系数和空间分布差异系数及区位商的分析,对珠江三角洲地区6个城市的制造业聚集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制造业存在产业同构化现象;珠三角城市制造业的聚集效应明显,专业化水平呈平稳上升趋势,而东莞市等城市的专业化水平有所下降;珠三角城市的制造业聚集逐渐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研究目标:测算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25个城市2000~2010年的环境经济绩效。研究方法:采用基于松弛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研究发现:纯技术进步和技术规模变化两个指标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均非常显著,规模效率变化的贡献较小,而纯效率变化的贡献很小甚至为负值。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珠三角城市群更倾向于"高投资率"模式,考虑环境因素后,珠三角城市群内部的环境技术效率水平更趋于分化,非平衡性加深。长三角城市群的整体水平略高于珠三角城市群,表明其他因素的贡献抵消了长三角城市群技术效率水平落后的负效应。研究创新:同时运用基于松弛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和分析长三角及珠三角城市群环境经济绩效的区域差异。研究价值:传统经济绩效评价方式忽略了资源、环境作为经济发展内生变量的刚性约束和时代对绿色生产率和可持续发展的诉求,因而存在一定偏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研究目标:测算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25个城市20002010年的环境经济绩效。研究方法:采用基于松弛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研究发现:纯技术进步和技术规模变化两个指标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均非常显著,规模效率变化的贡献较小,而纯效率变化的贡献很小甚至为负值。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珠三角城市群更倾向于"高投资率"模式,考虑环境因素后,珠三角城市群内部的环境技术效率水平更趋于分化,非平衡性加深。长三角城市群的整体水平略高于珠三角城市群,表明其他因素的贡献抵消了长三角城市群技术效率水平落后的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颜平 周闻宇 王瑞荣 金湖江
数字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基于长三角城市群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2—2021年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不断增强。从整体上看,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在时序演化特征方面呈现高度耦合协调发展趋势;从城市层面看,其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2)不同区域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提升空间较大。从空间演化特征看,优质协调、良好协调和中级协调占比很低,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从空间相关性看,呈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具体表现为空间集聚特征。(3)相邻城市之间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耦合协调度相互影响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利用外资水平和产业结构优化对邻近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对外开放度对邻近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人力资本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最后,提出要强化顶层设计、辐射带动和支撑保障,共同为城市群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耦合协同发展提供源动力。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龚唯平 孟滔滔
本文运用Moran指数、Lmerr、Lmlag等检验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回归分析,对珠江三角洲九市制造业效率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珠三角九市制造业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珠三角九市生产性服务业不仅对本地制造业效率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且存在正向的空间外溢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友良 陈升 刘厚俊
基于珠三角制造业27个行业数据对城市经济联系和城市竞合进行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论这个城市是否属于非中心城市或中心城市,只要彼此经济联系越强,那么制造业竞合异构性越大,越倾向于合作;只要经济联系越弱,那么制造业竞合同构性越大,越倾向于竞争;反之,不完全成立。同时,城市竞合关系保持相对稳定,短期内几乎不随时间变化从一种状态转为另一种状态。因此,为促进制造业发展,我国政府必须持续不断加强城市间经济联系以促使城市间紧密合作,这也是促进城市群经济发展,实现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经济联系 竞合 制造业 珠三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明娟 王子成
本文在比较国内外产业竞争力测度方法的基础上,选择因子分析法来测度珠三角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研究发现:珠三角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产业主要是石油化工、仪器仪表、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医药制造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饮料、食品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业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纺织服装制造业显示竞争劣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部分资源密集型和污染型产业竞争优势丧失。汽车、电子、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形成有效的竞争力。
关键词:
产业竞争力 珠三角制造业 因子分析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魏作磊 麦小涛
文章利用投入产出表分析了珠三角APS和制造业的产业互动并与典型发达国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珠三角制造业生产对APS的依赖度很低而APS生产对制造业的依赖度很高,以知识和技术密集为特征的APS对生产的贡献度较弱,APS和制造业之间互动性不强;制约制造业和APS产业互动发展的因素有珠三角不利的国际分工地位、服务业开放步伐慢、产业组织结构不优、中介组织发展不完善等。
关键词:
高级服务业 珠三角 制造业 产业互动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雷玉桃 孙菁靖 张萱
珠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绿色发展、高质转型的前沿阵地,在目前以经济集聚为要义的区域发展战略之下,雾霾防治正面临新一轮的压力,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基于城市群集聚经济的视角,实证分析珠三角异质性环境规制、经济集聚与雾霾污染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直接影响上,珠三角城市群各类环境规制的减霾效果具有明显差异,命令型环境规制可以发挥较好的短期减霾效应,投资型环境规制对雾霾的抑制效应具有跨期性,而费用型环境规制存在失灵现象。经济集聚与雾霾污染存在倒N型关系,且大部分城市处于集聚加剧雾霾的第二阶段,尤其是在命令型环境规制的干预下,经济集聚需跨越更高的拐点才能进入抑制雾霾的第三阶段。(2)间接影响上,珠三角各类环境规制都能通过经济集聚对雾霾污染产生作用,但无法释放有效的减霾效应,不过强化城市群的中心极化水平可以改善费用型环境规制的失灵问题。(3)反向影响上,珠三角环境规制、经济集聚与雾霾污染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向因果关系。研究结论可以为新时期区域雾霾防治和经济绿色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宝剑 李庆雯
新质生产力代表着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和路径之一。选取珠三角地区2011—2020年面板数据,分析了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驱动效应和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消费升级和提高金融发展水平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外商投资规模扩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使这种驱动效应更加显著。深入分析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空间扩散作用和门槛效应,对于以数实融合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