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03)
2023(6966)
2022(4784)
2021(3760)
2020(2769)
2019(5732)
2018(5775)
2017(11306)
2016(6049)
2015(6930)
2014(7089)
2013(6763)
2012(6041)
2011(5419)
2010(5353)
2009(4909)
2008(4805)
2007(4424)
2006(4042)
2005(3833)
作者
(18397)
(15270)
(15090)
(14596)
(9486)
(7014)
(6984)
(5964)
(5838)
(5310)
(5170)
(4955)
(4885)
(4861)
(4695)
(4625)
(4598)
(4361)
(4308)
(4305)
(3905)
(3753)
(3607)
(3517)
(3454)
(3395)
(3365)
(3353)
(3086)
(2999)
学科
(35679)
经济(35646)
(18706)
管理(17317)
业经(15134)
(14943)
企业(14943)
产业(14864)
中国(10935)
(10237)
信息(9343)
总论(8975)
方法(8944)
信息产业(8930)
地方(8899)
农业(7284)
数学(6679)
数学方法(6653)
(6532)
技术(6128)
发展(5444)
(5440)
(5439)
结构(5406)
地方经济(4868)
(4834)
(4830)
金融(4829)
银行(4821)
(4793)
机构
学院(94212)
大学(92988)
(41696)
经济(41033)
管理(36937)
研究(32091)
理学(31841)
理学院(31532)
管理学(31103)
管理学院(30921)
中国(23290)
(19478)
科学(18746)
(16834)
(15208)
(14652)
(14516)
中心(14343)
研究所(13870)
财经(13649)
经济学(13384)
业大(12884)
(12695)
师范(12544)
(12358)
经济学院(12155)
(11858)
北京(11844)
(11689)
农业(11355)
基金
项目(65044)
科学(52597)
研究(49858)
基金(47166)
(40526)
国家(40224)
科学基金(35223)
社会(34236)
社会科(32654)
社会科学(32650)
(26395)
基金项目(24593)
(20971)
教育(20888)
编号(20199)
自然(19869)
自然科(19416)
自然科学(19413)
自然科学基金(19078)
资助(16983)
(16426)
成果(16086)
国家社会(15160)
重点(14623)
(14199)
发展(14003)
(13802)
课题(13648)
(13293)
创新(13258)
期刊
(48701)
经济(48701)
研究(27193)
中国(18598)
管理(15121)
(15102)
学报(13205)
科学(13153)
(11751)
大学(10362)
农业(10335)
业经(9884)
学学(9578)
教育(8922)
技术(8355)
经济研究(8011)
(7567)
金融(7567)
问题(7137)
财经(6701)
图书(6273)
(6059)
商业(5450)
现代(5358)
(5285)
技术经济(5170)
科技(4949)
(4663)
书馆(4618)
图书馆(4618)
共检索到139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戚聿东  肖旭  蔡呈伟  
面对当下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核心内容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国需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揭示数字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有助于为中国发展数字技术、制定产业和经济政策提供理论基础。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消费者作为价值需求的一方,能够主动参与生产活动,影响价值供给的形式,其在市场中的力量也得以增强。无论技术创新,还是产业转型升级,只有将消费者价值的提升作为根本目标,发挥消费者对技术升级以及商品生产的促进作用,才能够从根本上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对于消费者而言,获取使用价值是购买商品的最终目的。与传统工业技术相比,数字技术在为消费者供给使用价值方面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因此,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高向消费者供给使用价值的效率。中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应该在四个方面发力:本着包容审慎的态度,营造有利的制度环境;继续强化工业基础,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出统一的技术标准,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治理;重视对消费者的数字教育。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苏敬勤   武宪云  
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使得企业以往的运行模式被逐渐打破,为了降低数字化创新产生的动荡风险,数字化转型企业不得不重构内部组织惯性来达到新的稳定状态。本文通过对飞贷数字化转型实践进行嵌套式探索性案例分析,从组织警觉和组织学习的视角揭示数字化转型过程组织惯性重构的过程与机理。研究发现:(1)组织警觉与组织学习是数字化转型企业实现组织惯性重构的关键要素,且需要两者共同作用才能实现组织惯性重构。在前向性组织警觉与嫁接式组织学习的作用下,数字化转型企业实现外围组织惯性的重构;在后向性组织警觉与传承式组织学习的作用下,数字化转型企业实现核心组织惯性的重构。(2)数字化转型企业通过组织警觉与组织学习“双重漏斗”筛选机制实现组织惯性重构。(3)数字化转型企业的组织惯性重构呈现“外围—核心”的规律步序,体现为一种由浅到深的动态进阶过程。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葛建华  吴畏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背后渗透着有关事实与价值、技术与意义、封闭与开放等多重悖论的思考。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正在不断重塑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数字化转型成为传统企业顺应社会经济形势,实现价值创造方式变革的重要抓手。企业除了需要在技术层面谋求创新以外,还需要在组织和管理层面迭代以保障战略落地。因此,企业面临着来自不同层面的一系列挑战,并且这些挑战之间充满张力,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春花  
在理解技术和数字对产业带来的影响时,我们必须从认知开始改变,在战略底层逻辑上有一个彻底的改变。当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重要的挑战、冲击和机会,就是技术创新和技术发展带来的全新的可能性。基于此,我从2012年开始持续关注数字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可能产生的各种变化。我将从两个角度进行阐述,一是如何理解数字化,二是如何理解新产业时代。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益平  王敏  傅秋子  张皓星  
如何做好农村金融服务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在中国诸如准入限制、借贷利率约束和治理结构扭曲等政策性因素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农村金融的供求矛盾。自2003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诸多农村金融的改革举措,但多数只是起到修修补补的作用,甚至还有一些反市场的行政手段。妨碍农村金融发展的根本性障碍尚未被扫除,主要表现是金融服务机构无法真正做到市场定价,同时缺乏有效的风控手段。本文所提出的重构农村金融的方案包括三个策略、一个分层市场服务的思路和五条具体的政策建议。三个策略是指市场化、产业化和数字化,让市场决定金融资源的定价与配置;利用产业链上的供求关系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利用数字技术改变农村金融获客成本高、风控难度大的制约。分层市场思路是指以供应链金融的手段服务农业大户群体、以数字金融的做法满足普通农户或小微农村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并以软信息等工具改善对个体农户的金融服务。五条具体的政策建议:尽快实现市场化利率,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建立平等准入的原则,鼓励民营金融机构参与竞争,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遵循"谁出资、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理顺农村信用社和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治理机制;支持数字技术的软硬件设施的建设;重建中央和地方双层的农村金融监管框架,统一标准、分散实施,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才  
以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人类社会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植入数字化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的战略选择,会重塑企业竞争力和市场竞争格局。本文以动态能力为基础,将组织韧性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中介机制,引入环境动态性作为调节变量,探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竞争优势重构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条件。通过对全国425份制造型企业调研数据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对组织韧性、企业竞争优势重构均具有正向影响;(2)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和组织韧性、企业竞争优势重构之间关系;(3)组织韧性正向作用于企业竞争优势重构的同时,不仅中介了数字化转型和企业竞争优势重构之间关系,而且还中介了数字化转型和环境动态性对企业竞争优势重构的共同作用。尝试使用最低样本量和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来进行检验,结论仍然稳健。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中国本土情境下组织韧性研究成果,揭示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竞争优势重构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对从动态能力视角来理解数字化转型如何引领企业竞争优势重构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琳  陈志军  崔子钰  
数字化转型下制造企业的边界重构是知识的动态交互联接,从此视角打开组织边界重构的过程机制,对提升企业敏捷性、共生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归纳式单案例研究,通过对制造企业多个层次的深入研究,探讨了数字化转型下企业如何通过知识耦合进行组织边界重构。本文发现数字化转型下,制造企业运用知识重组(关键点识别、资源编排、匹配)、知识整合(数据挖掘、知识验证、跨界融合)、知识解耦(主动遗忘、流程调优、技术替代)三种知识耦合过程机制来重构组织边界。同时,研究发现创业警觉是潜在的边界重构认知逻辑,制造企业依靠创业警觉认知能力,从不同的行动领域设计边界重构决策。结论展现了数字化转型下制造企业如何通过知识的交互联接重塑组织边界,以彰显、获取知识权力。研究发现为数字化转型下制造企业的组织边界重构提供了新的、整体的见解,同时为企业维持、发展知识权力优势,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意义。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晓林  
在文献1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开放技术的信息资源体系组织、信息链接与动态重组、信息交流体系组织,并探讨了这些信息组织功能机制对图书情报机构的挑战。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晓林  
讨论了数字化信息环境对信息组织的要求,提出了数字化信息组织的基本框架,分析了基于开放技术的信息内容与结构组织、元数据组织、知识组织体系组织。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明明  
一、引言:“没有数学家,怎能进行战斗?”传统国家的治理一般具有“粗放经营”的特点,理论上被认为是制度结构分殊化程度不足的结果,结构分殊化有限,反映了技术、统计和计算水平的低下。黄仁宇用“数目字管理”(1)的短缺来刻画传统中国国家能力的羸弱,即在量化上无法对国家的财政、军事、经济作出精细准确的评估和测算,“家底”不清就难有正确决策,“本账”模糊就容易被各层级中饱私囊,帝国徒有其大,又欲维持其大,就不得不实行低水平的简易式的治理。这种情况困扰着历代的统治者,束缚了国家的统治能力,
关键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宋亦芳  
学习场景以及场景化学习,是一种能带来全新学习体验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方式;同时,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技术的发展,为场景化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研究表明,场景化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概念和内涵,但都能体现出体验性、沉浸性、引导性等基本特征;在此语境下,社区数字化学习场景化也呈现出布局社区化、环境智能化、方式情景化等特征。基于上海关于场景化学习的实践及场景理论、元宇宙理论的分析,社区数字化学习场景化设计可以从功能设计、空间设计、内容设计、过程设计、监测设计5个方面展开。基于社区数字化学习场景化新理念,要扎根社区建立场景、立足市民设计场景、依托技术支撑场景,要加强组织引导、探索学习模式来组织场景化学习,要强化沉浸体验、增强场景灵感来提升场景化学习效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侯德帅  王琪  张婷婷  董曼茹  
企业数字化转型打破了产业边界,重塑了原有竞争格局和价值创造方式,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随之企业的客户资源也可能会被重构。据此,文章从企业客户资源的集中度视角考察了数字化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企业降低客户资源的集中度,避免对主要大客户资源的过度依赖。机制检验发现,创新驱动效应和降本减费效应是数字化转型发挥作用的关键。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企业、年轻企业、所在地普惠金融指数较高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客户资源集中度调整的影响更为显著。拓展性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客户资源集中度的调整,既会受大客户自身特征的影响,也会受具体数字技术类型的制约。文章的研究拓展了数字化转型与市场微观主体关系的理论研究,为数字化转型期的企业探索客户资源重构趋势及制定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贾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诸多企业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将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引入生产经营管理之中,助力企业长远发展。随着数字化转型的逐步开展,传统经营方式下的财务共享中心已无法提供有效助力,加快智能信息技术引入、推动财务共享中心重构,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分析财务共享中心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文章选取案例并对其数字化转型中的财务共享中心重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有助于其他数字化转型企业高效开展财务共享中心重构工作。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余逊达  梁娟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由人的世界、物理世界、智能世界和虚拟世界构成的四维世界,出现人际世界虚拟化、物理世界数字化、智能世界泛在化、虚拟世界常态化以及四元空间融合化的时代特征,(1)这将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中国正在建设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覆盖14亿人口的现代化,这同样不仅将给中国,而且将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关键词: 监督平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雪荧  
智慧教育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形态,引领着教育数字化的方向和路径。智慧教育的场域中蕴涵着智慧育人的空间逻辑。推进智慧教育,需依托数字化转型重构智慧教育新空间,从空间生态、空间形态及空间智慧有序推动深层次发展。空间生态是智慧教育所处的环境及其中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数字化转型改变了社会生态秩序,客观上要求教育系统对外打破与其他社会组织的传统边界,对内构建数字赋能的教育创新生态系统。空间形态是智慧教育的具体展现形式,数字教育新形态是其发展的基础,应以“教技共生”为标准,以教育数字化为路径,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动力。空间智慧是空间生态和空间形态所蕴含的育人能力。提升智慧教育空间育人能力,应以数字教育为动能,以教育空间的虚实融合拓展更为多元的空间样态。数字化转型重构智慧教育空间旨在构建理想的智慧教育新样态,使其兼具系统育人与生态育人功能,具有育人功能一致性;能够基于各种教育场景实现学习效果最大化,具有育人场景融创性;能够以学习者为中心实现个性化学习,具有育人活动的差异性和灵活性。数字化转型推动智慧教育空间重构是促进教育关系再构和创新的过程,需要不断优化空间平衡力和生产力,打造智慧空间的智慧内核,促进智慧型人才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