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53)
- 2023(15145)
- 2022(12573)
- 2021(11463)
- 2020(9857)
- 2019(22288)
- 2018(22018)
- 2017(42669)
- 2016(22823)
- 2015(25287)
- 2014(24722)
- 2013(24260)
- 2012(22013)
- 2011(19496)
- 2010(19242)
- 2009(17253)
- 2008(16498)
- 2007(14087)
- 2006(12028)
- 2005(10116)
- 学科
- 济(96166)
- 经济(96066)
- 业(66288)
- 管理(65407)
- 企(52864)
- 企业(52864)
- 方法(47732)
- 数学(42624)
- 数学方法(41954)
- 农(28490)
- 财(24541)
- 业经(22768)
- 中国(21877)
- 农业(19680)
- 地方(19294)
- 学(18724)
- 贸(16660)
- 贸易(16651)
- 技术(16530)
- 易(16220)
- 制(15378)
- 产业(14658)
- 务(14104)
- 财务(14048)
- 理论(14047)
- 财务管理(14018)
- 和(13435)
- 环境(13419)
- 企业财务(13288)
- 划(12289)
- 机构
- 学院(319699)
- 大学(317590)
- 济(131980)
- 经济(129633)
- 管理(129404)
- 理学(114183)
- 理学院(113067)
- 管理学(110839)
- 管理学院(110308)
- 研究(102845)
- 中国(75468)
- 科学(66414)
- 京(64741)
- 农(62144)
- 财(56298)
- 业大(54716)
- 所(51098)
- 农业(49079)
- 中心(48980)
- 研究所(47315)
- 财经(46341)
- 江(45795)
- 经(42483)
- 经济学(40745)
- 北京(38998)
- 范(38246)
- 师范(37684)
- 经济学院(37083)
- 院(37013)
- 州(35958)
- 基金
- 项目(234015)
- 科学(185289)
- 基金(172564)
- 研究(162486)
- 家(153657)
- 国家(152491)
- 科学基金(131483)
- 社会(105451)
- 社会科(100290)
- 社会科学(100264)
- 省(93636)
- 基金项目(91497)
- 自然(88361)
- 自然科(86448)
- 自然科学(86420)
- 自然科学基金(84871)
- 划(77800)
- 教育(74450)
- 资助(70505)
- 编号(63353)
- 重点(52675)
- 部(50797)
- 发(50353)
- 创(49783)
- 成果(47953)
- 创新(46573)
- 科研(45570)
- 计划(44952)
- 国家社会(44605)
- 教育部(43396)
- 期刊
- 济(130945)
- 经济(130945)
- 研究(81136)
- 学报(56736)
- 农(55784)
- 中国(55158)
- 科学(50588)
- 管理(46268)
- 大学(42666)
- 财(42504)
- 学学(40933)
- 农业(37754)
- 技术(29004)
- 教育(25471)
- 业经(23718)
- 融(22957)
- 金融(22957)
- 财经(22076)
- 经济研究(22049)
- 业(20869)
- 经(19092)
- 问题(17898)
- 统计(17712)
- 科技(16636)
- 技术经济(16533)
- 策(16531)
- 版(16320)
- 业大(15529)
- 商业(14774)
- 决策(14513)
共检索到439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卢跃 刘吉龙 李先德
产业组织模式在促进农户增收和产业提质增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产业组织理论,利用甘肃、河南、湖北和云南4个大麦主产省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处理效应模型(TEM),分析大麦种植户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探讨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对大麦种植户生产投入和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受访农户中,选择传统产业组织模式的大麦种植户占比为68.22%,高于选择现代产业组织模式的大麦种植户占比(31.78%)。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户主年龄、家庭成员是否有村干部、大麦种植面积和获取信息渠道数量是大麦种植户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生产投入效应方面,与传统产业组织模式相比,现代产业组织模式显著降低了大麦种子、农药和机械等投入成本,进而降低了大麦总生产成本;在收入效应方面,现代产业组织模式比传统产业组织模式大麦单位面积净收入提高了31.83%,进而有效增加了大麦种植收入。因此,建议政府提升大麦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鼓励和支持大麦现代产业组织发展,完善现代产业组织与大麦种植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从而促进大麦种植户增收、稳定大麦产量和推动大麦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贾小玲 孙致陆 李先德
本文基于12个省份大麦种植户的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农户大麦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本农户大麦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86,存在显著的技术效率损失;样本农户大麦生产技术效率不存在非常显著的省际差异;大麦生产各投入要素中,农资投入的平均产出弹性最大,人工投入的平均产出弹性最小;户主受教育程度、更换大麦品种频率和对大麦种子的满意度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大麦种植面积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东部地区样本农户的技术效率显著低于中部地区样本农户。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强化科技支撑、加快良种良法推广和加强政策支持等提高大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贾小玲 孙致陆 李先德
本文基于12个省份大麦种植户的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农户大麦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本农户大麦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86,存在显著的技术效率损失;样本农户大麦生产技术效率不存在非常显著的省际差异;大麦生产各投入要素中,农资投入的平均产出弹性最大,人工投入的平均产出弹性最小;户主受教育程度、更换大麦品种频率和对大麦种子的满意度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大麦种植面积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东部地区样本农户的技术效率显著低于中部地区样本农户。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霖 郭红东
本文将中国蔬菜产业组织模式分成完全市场交易模式、部分横向合作模式、完全横向合作模式和纵向协作模式,基于河北、浙江2省13县(区)410户蔬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采用BFG两步法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分别控制不可观测因素和可观测因素引起的选择性偏差后,分析了不同产业组织模式对农户蔬菜种植净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完全市场交易模式相比,部分横向合作模式和完全横向合作模式能够显著增加蔬菜种植户的净收入;但纵向协作模式在促进农户增收方面没有显著优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霖 郭红东
本文将中国蔬菜产业组织模式分成完全市场交易模式、部分横向合作模式、完全横向合作模式和纵向协作模式,基于河北、浙江2省13县(区)410户蔬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采用BFG两步法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分别控制不可观测因素和可观测因素引起的选择性偏差后,分析了不同产业组织模式对农户蔬菜种植净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完全市场交易模式相比,部分横向合作模式和完全横向合作模式能够显著增加蔬菜种植户的净收入;但纵向协作模式在促进农户增收方面没有显著优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霖 王军 郭红东
本文在厘清中国蔬菜产业组织模式现实情况的基础上,以河北省和浙江省13个县(区)410户农户的调研数据为例,通过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农户的蔬菜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然后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处理选择性偏差的影响,基于此,分析产业组织模式对农户蔬菜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与完全市场交易模式相比,部分横向合作模式和完全横向合作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农户的蔬菜生产技术效率,然而纵向协作模式在提升农户生产技术效率方面无明显优势。
关键词:
产业组织模式 农户 生产技术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蔡荣 韩洪云
【目的】有机肥投入不足将加剧土壤营养失衡和基础肥力下降,严重威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采取措施引导农户增施有机肥已成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评价合同生产模式对农户有机肥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山东省苹果种植户实地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合同生产模式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销售合同、生产合同、果园离家距离、果园规模、农户有机肥认知程度、家庭非农收入比重与农户有机肥施用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化肥施用量、家庭劳动力数量与农户有机肥施用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户与合作社签订销售合同和生产合同分别可以使其增施有机肥约678元/h...
关键词:
销售合同 生产合同 有机肥 苹果种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鲍静 张士云
粮食作物规模经营主体不仅是化肥使用量大户,也是最具可能减少化肥使用量的主体。结合规模经营效应等经济学理论及相关现象,以安徽省11个县198户粮食作物生产规模经营主体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经营规模、是否参加农业合作社和土地流转期限对化肥使用量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在控制户主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对农户的化肥使用量的影响后,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营规模的扩大有助于减少化肥使用量;参加农业合作社的农户相较于分散农户倾向于使用较少数量的化肥;土地流转期限越长,越有助于减少化肥使用量;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减少化肥使用量;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化肥使用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此,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应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鼓励粮食作物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并推广新型农业施肥技术,以期实现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席春玲 李青
文章在对新疆兵团三个师中的8个团红枣种植典型区中279个红枣种植户2010~2014年红枣种植规模及产量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上,以规模经济与农户行为理论为基础,采用随机效应生产函数模型分析红枣生产技术效率。研究发现:不同种植规模下从事红枣生产的种植户在物质费用投入及劳动用工投入存在明显差异,中等经营规模种植的技术效率平均值为76.98%,高于较大规模7.7个百分点和小规模4.26个百分点,技术效率存在"倒U型"效应趋势。因此,通过揭示种植户经营特征差异与技术效率影响因素所产生的生产经营行为差异及特征,为种植户在种植红枣提供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成立农民综合性专业合作社,避免市场无序竞争,促进新...
关键词:
新疆兵团 红枣 投入 产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冷博峰 任建超 郭军
本文使用2011年华北小麦主产区山东、河南和河北三省208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借助离散选择模型研究了良种补贴对于农户是否选用政府推介良种和是否扩大小麦种植面积两项种植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良种补贴能够显著地促进农户选用良种,但对于稳定小麦种植面积的效果不显著,未能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笔者建议在坚持执行良种补贴政策基础上,提高补贴标准,选用高品质良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新素 龙致炜 宋广鹏 陈长青
【目的】全球气候正以变暖为主要特征发生显著变化,探究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种植制度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气象站点观测值的加权平均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黄淮海各省市地区1992—2013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农业气象站点多年长期观察的夏玉米-冬小麦物候数据,通过加权求平均,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夏玉米-冬小麦的生育期和茬口推移情况。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992—2013年来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周年产量变化。同时利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法和面板数据敏感性分析法分析气候变化对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夏玉米-冬小麦 种植模式 产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超 陈亭 翟乾乾
基于2016年在江苏省桃主要产区调研所获得的微观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不同生产组织模式下桃种植户的技术效率,并深入分析了影响其效率差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组织模式下桃农生产技术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农户+合作社(协会)"模式下桃农生产技术效率最高,"农户+企业"模式次之,"农户+市场"模式最低,组织化的农业生产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要素投入配置,从而带来桃农技术效率的提高。在影响桃农技术效率的各主要因素中,种植规模、种植年限和受教育程度对不同模式下桃农技术效率有显著性影响,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建杰 张改清
当前,河南省优质小麦种植户仍以小农户为主,户主决策具有明显的主导性和权威性,且呈现出男性户主、中年户主以及初高中文化程度户主的家庭选种优质小麦的倾向性高于其他类型户的特征。优质小麦种植户的农地流转规模小、频度高,呈现"小麦-玉米""小麦-花生"为主的种植结构;其农资选用和农机作业倾向于外包给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因而标准化管理、精细化耕种程度得以提升;依托合作社订单生产的签约率和履约率均高于普通小麦种植户。优质小麦种植户麦作经营行为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优质优价的实现,而优质优价的实现受到户主年龄与受教育程度、农户家庭小麦种植面积、农业劳动力数量、农业收入占比、优质小麦种植技术、履约订单以及政府补贴等多种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优质小麦 种植户 麦作经营 优质优价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曾晶 李剑 青平 闵师
农户作物营养强化技术采纳能否提高生产绩效,是促进作物营养强化技术扩散,进而改善人口营养健康、推动高附加值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以营养强化小麦为例,采用豫冀陇晋四省606份农户调研数据,同时考量生产、消费和微量营养素缺乏水平,利用内生转换模型实证探究农户作物营养强化技术采纳能否以及多大程度提高农户生产绩效。结果表明:第一,农户作物营养强化技术采纳能够显著提高农户生产绩效。具体而言,控制农户自选择偏误后,农户作物营养强化技术采纳分别提高了6.81%的小麦亩产以及14.84%的小麦亩收入。第二,农户作物营养强化技术采纳对生产绩效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区域异质性。第三,农户作物营养强化技术采纳对不同受教育年限和不同种植面积农户生产绩效的提升作用存在差异。本研究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实施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宋海英 姜长云
本文通过对8省份的问卷调查,就小麦种植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选择进行了分析,发现社会化服务已成为大多数小麦种植户农机作业的首选,且东部地区小麦种植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高于中西部,平原地带高于丘陵和山区,高收入农户高于中低收入农户。进一步运用Logit模型考察小麦种植户农机社会化服务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服务价格、种植面积、地块面积、地貌特征、户主的年龄与健康、家庭劳动力数量、离乡镇政府的距离和从事农业的目的等因素都对小麦种植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选择产生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土地细碎化和土地质量是否影响小麦技术效率——基于山东省小麦种植户的实证分析
合同生产模式与农户肥料施用结构——基于山东省苹果种植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技术选择对苹果种植户生产收入变动影响——以陕西洛川苹果种植户为例
生产环节外包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分析——基于辽宁省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
邻里效应对农户粮食生产托管的影响——基于河南省周口市617户小麦种植户的经验证据
农地依赖会抑制经营权转出吗?——基于607个小麦种植户的调查
耕地经营规模及其质量禀赋对农户生产环节外包行为的影响——基于中国广西水稻种植农户的调研数据
风险效应对种粮大户规模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安徽省403个种粮大户调研数据
大城市蔬菜生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北京市196个蔬菜种植户的调研
农户参与不同产业化组织模式的行为决策分析——以河北省食用菌种植户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