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63)
2023(10300)
2022(8437)
2021(7645)
2020(6377)
2019(14475)
2018(14228)
2017(27980)
2016(14929)
2015(16657)
2014(16185)
2013(15848)
2012(14076)
2011(12771)
2010(12768)
2009(11710)
2008(11349)
2007(9920)
2006(8453)
2005(7310)
作者
(44131)
(36676)
(36543)
(34532)
(23013)
(17671)
(16542)
(14346)
(13789)
(12891)
(12304)
(12104)
(11601)
(11350)
(11178)
(11155)
(11149)
(11036)
(10477)
(10440)
(9288)
(9045)
(8801)
(8292)
(8251)
(8181)
(7997)
(7973)
(7396)
(7351)
学科
(65523)
经济(65459)
(45533)
管理(44765)
(37301)
企业(37301)
方法(32727)
数学(28906)
数学方法(28368)
(20412)
业经(16024)
(14489)
贸易(14483)
(14146)
中国(13738)
(13532)
(12403)
产业(12153)
农业(11990)
技术(11674)
地方(11396)
理论(10485)
(10034)
(8998)
财务(8965)
财务管理(8954)
(8809)
环境(8808)
(8674)
企业财务(8475)
机构
学院(216198)
大学(212831)
(89350)
管理(87908)
经济(87873)
理学(78114)
理学院(77360)
管理学(75780)
管理学院(75436)
研究(66460)
中国(48828)
(43309)
科学(43070)
(41346)
业大(37179)
(36163)
(33133)
农业(33043)
中心(30884)
研究所(30666)
(30186)
财经(30143)
(27474)
经济学(26969)
北京(26346)
(25340)
师范(24940)
经济管理(24725)
经济学院(24532)
(23978)
基金
项目(154063)
科学(121904)
基金(113418)
研究(106043)
(100855)
国家(100102)
科学基金(86373)
社会(69448)
社会科(66136)
社会科学(66115)
(61712)
基金项目(60138)
自然(58131)
自然科(56878)
自然科学(56864)
自然科学基金(55876)
(51397)
教育(48698)
资助(46344)
编号(41149)
重点(34642)
(33350)
(33166)
(33014)
创新(31068)
成果(30368)
科研(29893)
计划(29671)
国家社会(29017)
教育部(28083)
期刊
(90031)
经济(90031)
研究(53231)
学报(37191)
(37065)
中国(36304)
科学(33817)
管理(32142)
大学(27952)
(27072)
学学(26968)
农业(25570)
技术(19256)
业经(18155)
教育(17692)
经济研究(15851)
财经(14428)
(14228)
(14173)
金融(14173)
(12456)
问题(12441)
统计(12295)
商业(12061)
(11958)
技术经济(11665)
科技(11394)
(10929)
决策(10303)
业大(10260)
共检索到293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丹婷   朱臻   杨虹   沈月琴  
【目的】探究不同产业组织模式对非木质林产品价值实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明确非木质林产品等物质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效路径。【方法】基于2022年浙江省7个县(市) 811份农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不同产业组织模式对非木质林产品价值实现的影响以及区域公用品牌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结果】相对“市场+农户”的市场交易模式,“合作社+农户”的横向合作模式和“公司+农户”的纵向协作模式均对非木质林产品价值实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机制验证表明:区域公用品牌在产业组织对非木质林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经营规模小、采用互联网销售农户的非木质林产品溢价效果更显著。【结论】产业组织能够通过促进农户加入区域公用品牌从而推动非木质林产品价值实现。据此,提出在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的同时,需要加强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优化销售渠道等政策启示。表6参35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敖贵艳  刘强  续竞秦  吴伟光  
本文以特色非木质林产品山核桃为例,基于浙江省3个山核桃主产县(市) 150个种植户地块层面的调查数据,采用DEA-Tobit二阶段模型,在对不同经营主体山核桃生产效率及其差异进行测算与检验的基础上,重点就新型采收技术(张网采收)和销售模式(电商销售)对不同主体生产效率的影响与作用机理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新型经营主体单位面积投入成本与产值分别比普通农户低20.35%和高17.13%。(2)新型经营主体山核桃生产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别是普通农户的1.54倍和1.41倍,纯技术效率二者差异不明显。(3)新型采收技术和销售模式对山核桃生产效率提升有显著促进影响,并且新型经营主体较普通农户,能更好的通过张网采收、电商销售等新型采收技术与销售模式来提高综合生产效率。最后,本文提出应大力发展非木质林产品、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大成本节约型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加强电商物流建设等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沈月琴  朱臻  吴伟光  高宇列  林建华  黄坚钦  
山核桃作为一种非木质林产品,其经营模式选择对山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举足轻重。论文以浙江省临安市和淳安县为案例,基于山核桃经营模式与可能影响因素分析,根据121户农户调查和9组参与式小组访谈信息,就农户对经营模式选择意愿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并利用Logit模型定量分析影响经营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户主的年龄和教育年限分别在5%和1%水平上对"是否愿意改变现有山核桃经营模式"有显著影响;而户主的年龄和性别、地域变量在5%水平上对"是否愿意采用山核桃生态化经营模式"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建议:①因地制宜、分步推进生态化经营模式;②非木质林产品的生态化经营需要政府、科技人员和农民的多方参与;③生态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崔雨晴  徐秀英  
对浙江省非木质林产品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非木质林产品生产规模小,产后商品化处理落后,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品牌多而乱。针对发展现状,提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强加工企业实力,提高产后商品化处理水平,推广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并完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创建区域品牌以发挥品牌的规模效益等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戴明辉  张春晖  沈文星  
木质林产品是典型的森林资源约束型产品,在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中,家具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沿用古典贸易理论的思路,通过对中美木质家具与造纸业竞争态势的经验测算和分析,得出在以森林资源作为主要投入要素的木质林产品贸易上中国仍存在微弱比较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生态陷阱的结论,并认为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各国应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共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合理规划森林资源在不同产业间的分配和利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臻  沈月琴  吕秋菊  郑旭理  
在南方集体林区,非木质林产品资源成为农户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在农户非木质林产品经营中需要考虑投入要素的有效性以及生产资源如何合理配置问题。论文以临安市山核桃产业和仙居县杨梅产业为例,分别选取两个县(市)共167户林农2009年横截面数据为样本,在农户微观层面运用C-D生产函数,实证分析了投入要素及影响因素在非木质林产品生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农药化肥投入、地域因素都对两个地区非木质林产品生产有显著影响,而劳动力投入和林业劳动力人均种植面积因素则只对山核桃生产有显著影响。笔者认为需要通过积极推广农户从事非木质林产品的经营,重视农药化肥生产资料投入以及促使劳动力季节性回流等措施促进非木质林产品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崔雨晴  徐秀英  鲍泽钦  陈炎根  
发展非木质林产品生产不仅是保护森林资源的主要方式,更是发展林区经济,促进山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和杨梅Myrica rubra为例,利用2009年在浙江省临安市、仙居县下属的6个行政村抽取的155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2种非木质林产品生产相关变量对农户家庭总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木质林产品产量对农户家庭总收入有非常显著的正面影响;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非木质林产品投产面积以及家庭成员有无参加相关培训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均有比较显著的正面影响;家庭成员投入到非木质林产品生产的时间对农户家庭总收入的影响一般显著,但表现为负面影响。可见,...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鹏丹  张雅丽  
基于陕西镇安县与黄龙县农户调研数据,定量分析了西部地区农户生产经营非木质林产品对其家庭收入的影响,并对影响农户收入的因素进行探讨,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生产经营非木质林产品对西部林区农户增收发挥重要作用。第二,经营非木质林产品收入对西部地区农户家庭总收入有非常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户主的受教育水平以及非木质林产品经营投产面积对其家庭总收入均有比较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家庭成员投入到非木质林产品生产经营时间则表现为一般显著的负面影响。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雨竹  王玉芳  宫力平  
非木质林产品以其可再生性和对资源的恢复和再利用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的特质,对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着举足轻重的拉动和提升作用。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非木质林产品产业与林业产业结构的关联度,分析其对林业产业结构的影响,采用灰色预测方法,预测非木质林产品产业的发展趋势,并分析预测后的非木质林产品产业与林业产业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非木质林产品产业对林业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较大,预测的结果也表明二者具有高度相关性。因此,研究认为黑龙江省可以通过发展非木质林产品产业来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改进和调整,实现林业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林区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侯方淼  萧建秀  张凤佳  肖慧  陈勇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木质林产品贸易关系错综复杂,探讨一国木质林产品生产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必须将其置于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网络中。文章首先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整体层次与网络个体层次分析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总体特征与单个国家的特征,进而将贸易网络结构特征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结合起来进行实证分析。文章基于全球40个国家2002-2020年的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探讨一国的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特征对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结果显示,网络联系强度和网络异质性的系数分别是0.036和0.005,而网络中心性的系数是-0.363,这表明一国贸易网络联系强度每上升1个单位,该国在贸易网络中所占据的份额加大,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随之提升0.036个单位;一国贸易网络异质性每上升1个单位,其地理分布集中度就下降1个单位,降低了该国对外贸易依赖风险,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也随之提升0.005个单位;而一国的网络中心性每上升1个单位,表明与该国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数量增多,但是盲目地扩张贸易对象的数量并不能提升该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出三点政策启示:第一,加快木材产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步伐,与更多高水平国家建立贸易联系;第二,不断开拓国际多元化市场,稳定木材产业全球供应链;第三,加强平等互利的贸易联系,构建以我国为主的区域价值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莎  温亚利  刘庆博  
本文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1992—2011年中美两国木质林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两国木质林产品的贸易增长是由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共同作用的结果,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文章最后运用时间序列对中美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与各影响因素进行了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并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毛玉铃  万璐  张羽婷  
基于2003—2015年木质林产品及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污染排放模型对木质林产品进口作用于林产工业污染排放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再以全要素生产率为中介变量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作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木质林产品进口对林产工业行业污染排放有显著减排作用;木质林产品进口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林产工业污染减排;此外,从不同要素密集度产品角度出发,实证结果表明资本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木质林产品进口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对污染减排产生不同的正向影响。因此,应该适当扩大林产工业木质林产品进口规模,进一步拓宽木质林产品进口渠道,并加速吸收转化进口产品所蕴含先进技术。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洋  王雅提  
文章回顾了20082015年国内外文献中对非木质林产品绿色供应链的模型构建、低碳发展、关系协调、流通效率、经济收益以及绩效评价体系等内容,并结合时代背景进行了总结和研究。文章根据林业绿色供应链和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定义创新性地提出了非木质林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定义。指出了未来非木质林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研究方向,如:供应关系模型、低碳发展改革方案、风险管理、物流外包、流通效率、逆向物流管理以及信息化建设等。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洋  王雅提  
文章回顾了2008~2015年国内外文献中对非木质林产品绿色供应链的模型构建、低碳发展、关系协调、流通效率、经济收益以及绩效评价体系等内容,并结合时代背景进行了总结和研究。文章根据林业绿色供应链和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定义创新性地提出了非木质林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定义。指出了未来非木质林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研究方向,如:供应关系模型、低碳发展改革方案、风险管理、物流外包、流通效率、逆向物流管理以及信息化建设等。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胡延杰  
文章介绍了我国非木质林产品认证面积、分布、产品类型等现状,重点分析了非木质林产品认证的效益。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实际情况,从认证产品市场培育、市场需求、企业扶持、认证成本、企业联盟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开展非木质林产品认证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国有林区和集体林区,分别提出了今后深化非木质林产品认证的思路和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