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78)
2023(3023)
2022(2517)
2021(2170)
2020(1828)
2019(3903)
2018(3861)
2017(7428)
2016(3786)
2015(4409)
2014(4420)
2013(4650)
2012(4446)
2011(4044)
2010(4049)
2009(3586)
2008(3524)
2007(3304)
2006(2869)
2005(2580)
作者
(12488)
(10457)
(10360)
(9937)
(6570)
(4773)
(4755)
(4187)
(3887)
(3691)
(3574)
(3403)
(3375)
(3368)
(3299)
(3217)
(3161)
(3088)
(2965)
(2955)
(2713)
(2685)
(2566)
(2389)
(2348)
(2347)
(2345)
(2298)
(2139)
(2132)
学科
(23922)
经济(23904)
(17512)
管理(15556)
(15024)
企业(15024)
技术(11981)
方法(8838)
产业(8465)
业经(7125)
数学(6879)
数学方法(6858)
技术管理(6470)
(6424)
地方(5654)
结构(4937)
农业(4605)
中国(4247)
(4058)
地方经济(3927)
产业结构(3684)
新技术(3354)
高新(3348)
高新技术(3348)
理论(3346)
(3148)
(3143)
贸易(3139)
(3138)
(3031)
机构
学院(64397)
大学(62463)
(30323)
经济(29903)
管理(27897)
理学(24283)
理学院(24091)
管理学(23868)
管理学院(23742)
研究(21281)
中国(14502)
(13125)
科学(12781)
(10600)
(10588)
(10006)
业大(9894)
(9871)
研究所(9681)
中心(9546)
经济学(9062)
技术(8607)
财经(8413)
农业(8330)
经济学院(8291)
北京(8075)
经济管理(8056)
(7618)
(7596)
(7535)
基金
项目(44839)
科学(36348)
研究(33584)
基金(32280)
(27969)
国家(27798)
科学基金(24275)
社会(22446)
社会科(21548)
社会科学(21544)
(19023)
基金项目(17447)
(14984)
自然(14740)
自然科(14404)
自然科学(14403)
教育(14395)
自然科学基金(14169)
编号(12739)
资助(12247)
(11476)
(11133)
创新(10426)
重点(10189)
(9782)
发展(9592)
国家社会(9555)
(9462)
成果(9196)
(9089)
期刊
(34283)
经济(34283)
研究(16925)
中国(13276)
管理(12070)
(10029)
科学(9770)
技术(9552)
学报(8370)
农业(7283)
(6838)
业经(6589)
大学(6483)
技术经济(6315)
学学(6246)
科技(5717)
教育(5331)
经济研究(5197)
问题(4746)
财经(4222)
(4121)
论坛(4121)
(4020)
(3931)
现代(3669)
商业(3602)
(3442)
(3262)
经济问题(3081)
世界(3078)
共检索到92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邹小平  覃广华  
产业组织是指生产要素在产业内各企业间的动态组合方式。根据不同的组合方式,产业组织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竞争型和垄断型。垄断型产业的生产集中程度、进入壁垒、产品差别程度等比竞争型产业都要高。西方学者很早就注意到了产业组织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如丁、穆勒(J.miu)在1852年就提出,竞争型产业比垄断型产业的技术进步速度往往更快。近年来,这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迅速发展,成为西方学者广泛注意和激烈争论的焦点之一。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彤玉  丁国杰  
在技术与产业组织的关系上,产业组织理论主要关注垄断与竞争的市场结构哪一个更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行业的技术进步。这种研究方法忽视了市场结构乃至产业组织的内生性和动态性,也忽视了技术进步对产业组织演进的根本影响。本文分析了技术进步对企业竞争、企业规模、进入壁垒、企业组织形态的影响,指出技术进步不断引起市场特性的变化,因此要用一种动态的观点来评价垄断或是竞争的市场结构,而反垄断政策以及政府规制也应该随时做出调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平  刘焕然  吴建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和东  
技术进步是企业组织结构进行适应性变革的重要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金字塔组织的弊病在日益暴露。企业组织正在经历着一场变革,表现为:企业组织制度的非层级化、组织流程不断调整、组织关系网络化、内部组织团队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规模的小型化、组织边界的柔性化、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剑波  马春光  
由GOOGLE首先提出的云计算(Cl oud Comput i ng)这个概念在IT业界引领了一场新的潮流,它对传统互联网的改变是深刻的。同时,它对社会生活各方面也会造成影响。在组织结构方面,云计算的出现将有可能使得组织发生重大变化。未来的组织将可能智能在组织内部和环境之间配置资源,更加动态及扁平化,组织边界将模糊化同时在组织之间出现合作性的竞争。我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云组织的概念。云组织将有可能成为未来组织结构形式的主导力量。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谭刚  
论产业组织理论的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思想——读《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南开大学95级博士生谭刚美国学者肯尼斯·W·克拉克森和罗杰·勒鲁瓦·米勒所著《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是一本反映当代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教学参考用书,全面论及了厂商与...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梁幸平  
产业集群内技术进步、扩散和应用对促进集群内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使产业集群的技术进步成果扩散有序进行,本文从技术进步成果扩散的动态管理、组织、实施,以及渠道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刚  袁帅  张玉巧  
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引起了人们对"机器替代人工"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厘清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结构性失业就有重要意义。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会对就业产生促进和破坏两方面的作用,企业对在职员工培训愿望不强和大学教育同市场要求技能错配是产业升级过程中产生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应对这次科技进步对劳动力市场所造成的冲击,应该加大在职员工的技能培训,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减小结构性失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钱水土  周永涛  
本文以我国2000-2008年28个省市数据为样本,运用残差结构一阶自相关的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方法估算TFP和各个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然后运用两步GMM系统估计方法检验了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控制了相关变量后,金融发展对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都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浩  
2011年9月,国家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邵琪伟在接受《中国旅游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要推动旅游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一是要加快推动旅游业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实现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二是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业,努力把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亚婕  董锋  
产业转移政策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分析产业转移的技术进步效应不仅是对当前政策效果的检验,也是确定政策进一步实施方向的关键。以2008-2016年中国30个省区为样本,选择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分析承接产业转移对于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进一步分析区域差异性。结果显示,从全国来说,承接产业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对于发展落后的地区而言,承接产业转移会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得益于工业一些部门或生产环节的转出,东部地区的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大幅上升,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是目前产业转移政策下最大的受益地区,承接外部产业转入,同时加速了地区技术进步;西部地区承接外部产业转入,也会促进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但是效果并不显著。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翠  
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有两个途径:技术进步和结构变动。本文从碳排放强度的视角,运用因素分解法,将碳排放强度分解为产业结构变动和技术进步,测算了1996—2011年产业结构变动和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技术进步是推动中国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影响作用较小;在各个产业部门中,对整个国民经济碳排放强度降低贡献最大的部门是工业,其次是交通运输业。因此,将来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还有很大的空间,通过技术进步降低碳排放强度是有效的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永鹏  苟靠敏  王波  
文章模拟了三次产业以及第二产业内部各产业的生产函数,从而得出各个产业的技术进步率;并且利用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弹性分析了技术进步对重庆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发现技术进步对重庆市第一产业结构影响最大,第三产业次之,对第二产业影响最小;第二产业内部,技术进步对建筑业和电力燃料等产业影响较大,对制造业影响不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以学  
一产业技术进步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产业总体技术水平的提升状况,尤其是指生产中实际发挥效益的技术总体水平的提升状况.目前,中国产业技术进步中存在种种问题,影响产业技术进步的加速进行.1.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较低,产业技术进步速度慢中国产业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