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16)
2023(11564)
2022(9808)
2021(9320)
2020(7713)
2019(17504)
2018(17192)
2017(32575)
2016(17492)
2015(19631)
2014(19434)
2013(18339)
2012(16738)
2011(14801)
2010(14487)
2009(12809)
2008(12373)
2007(10655)
2006(8778)
2005(7421)
作者
(46699)
(39199)
(38909)
(37115)
(24698)
(18508)
(17708)
(15474)
(15083)
(13697)
(13273)
(13051)
(12414)
(12147)
(12082)
(12026)
(11631)
(11406)
(11262)
(11044)
(9723)
(9589)
(9491)
(9066)
(8825)
(8639)
(8556)
(8389)
(7938)
(7860)
学科
(69386)
经济(69299)
管理(48748)
(48394)
(38845)
企业(38845)
方法(32566)
数学(28008)
数学方法(27612)
(21570)
(18098)
中国(17602)
业经(16526)
理论(14798)
农业(14619)
(14040)
(13730)
地方(13661)
技术(11847)
产业(11767)
(11655)
(11251)
财务(11201)
财务管理(11175)
企业财务(10665)
(10222)
(10208)
贸易(10207)
(9881)
(9838)
机构
学院(237368)
大学(235159)
(96605)
经济(94716)
管理(93261)
理学(81491)
理学院(80725)
管理学(79284)
管理学院(78858)
研究(75419)
中国(54769)
(47800)
科学(44775)
(44648)
(37813)
财经(36054)
中心(35611)
(35428)
业大(35176)
(34489)
(32919)
研究所(32419)
(30918)
师范(30531)
经济学(30438)
农业(29587)
北京(28923)
(28356)
经济学院(27568)
技术(27199)
基金
项目(168801)
科学(134035)
研究(126542)
基金(121893)
(105885)
国家(104995)
科学基金(91153)
社会(80864)
社会科(76638)
社会科学(76622)
(67708)
基金项目(64435)
教育(60062)
自然(57557)
自然科(56224)
自然科学(56208)
(56180)
自然科学基金(55186)
编号(51538)
资助(48708)
成果(40797)
重点(38605)
(37699)
(37004)
(36564)
课题(36108)
创新(34080)
国家社会(33860)
教育部(32886)
(32183)
期刊
(100325)
经济(100325)
研究(65190)
中国(46089)
学报(36326)
(35705)
管理(34411)
(34354)
科学(33057)
教育(31857)
大学(28871)
学学(27410)
技术(23720)
农业(23608)
财经(17993)
业经(17734)
(16996)
金融(16996)
经济研究(16104)
(15634)
问题(13617)
(11914)
(11811)
科技(11113)
技术经济(10964)
职业(10730)
统计(10538)
商业(10119)
理论(10070)
财会(9863)
共检索到3350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匡远配  易梦丹  
伴随产业扶贫政策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逐渐形成了一条"产业精准扶贫"新路子。近年来,湖南省引入现代治理理念,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参与主体多元化、主体参与方式多样化和参与模式创新化,取得了产业扶贫的成效显著,但在产业精准扶贫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境:意识困境、利益困境、信息传导困境和政府失灵困境等。需要在现代治理理念下,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多元贫困主体参与意识和内生动力;扶持产业龙头企业,通过财政杠杆牵引跳出利益困境,增强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瞄准贫困户真正需求,创建需求表达机制破解信息传导困境,精准定位扶贫产业;加强政府治理能力建设,扭转政府失灵,提升产业精准扶贫中的政府执行与监管力度;完善参与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贫困地区产业高效发展,让贫困户得以"真脱贫、脱真贫"和可持续脱贫。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沈菊  
农村空心化加大了精准扶贫对象识别难度,虚化了扶贫的社会基础,弱化了扶贫的发展主体,对精准扶贫工作提出新的难题和挑战。治贫先治弱,治弱先培本,精准扶贫实践中应调动扶贫对象的主动性,加强精准扶贫对象进行主体意识(包括主体地位意识,主体能力意识,主体价值意识)的培育,加入优势视角,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创新培育方式,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形成社会合力,提升精准扶贫效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香君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涌现出的新兴社会群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同时,精准扶贫可以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战略指导,并有助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的完善。就模型理论基础而言,共同富裕是其理论源流,因人而异是其理论核心,人力资本理论是其理论基础;就问题透析而言,基于精准扶贫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主体参与意识薄弱、农业生产技能缺失、资金投入较为匮乏、培育体系亟须健全以及管理方法有待改进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精准扶贫对象、精准培育需求、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教育培训、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潘锡杨  
农村贫困大学生是当前高校大学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来自8省区的12名农村贫困大学生为期三年的跟踪调研和深度访谈,发现这一群体的"贫"和"困",表现为思想困惑和心理焦虑。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思想为指导,扶贫必先扶志,扶贫贵在精准。帮扶农村贫困大学生,必须借助正能量这一"靶向药物"。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以主旋律引领人生的航向,用正能量驱动梦想的风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再次明确提出,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与其他帮扶单位相比,高等职业院校的特色和优势就在于专业、人才、资源与产业的结合。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成都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超群  吴锦程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已然上升为国家战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策略。然而,精准扶贫战略下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仍存在贫困农民无法入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行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对农民脱贫针对性不足、新型职业农民接续培育效果不佳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思路的精准化、贫困农民识别与选拔的精准化、贫困农民培育模式的精准化以及农民接续培育的精准化。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海棠  李登峰  蔡创能  滕剑仑  
【目的/意义】政府、企业和贫困户是精准扶贫中最主要的三个利益相关者,他们的决策行为将直接影响到精准扶贫的成效。为更好地协调精准扶贫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制定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设计/方法】通过构建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了三者对精准扶贫决策行为的影响,并选取样本对模型进行模拟仿真检验。【结论/发现】数值结果表明,政府下拨的扶贫资金、企业参与扶贫获得的收益和贫困户积极脱贫所获得的报酬是影响三方博弈主体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政府兜底扶贫资金对企业介入扶贫有正面的影响,容易使贫困户消极脱贫;企业参与扶贫所获收益会激励企业积极参与扶贫,并为贫困户创造就业机会而积极脱贫;贫困户积极脱贫获得的收入对政府行为影响较小,但会使企业的成本增加而不愿参与扶贫。因此,当政府下拨的扶贫资金规模适度,企业参与扶贫的收益回报可观,贫困户积极脱贫所获得的报酬适中时,可达到精准扶贫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彭舒婷  韩永强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举措。积极完善服务精准扶贫战略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着力解决当前培育对象针对性不强、培育模式多样性不足、接续培育缺乏后劲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培育对象遴选、培育内容设计、培育过程管理、扶持政策保障、培训绩效考评等环节的规范管理,以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柳晨  
扶贫资源在从上到下的传递过程中极易出现"瞄不准"和"瞄不久"现象:村民在扶贫实践中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导致扶贫资源在传递过程中层层偏离;县乡政府追求自身政绩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依托资源优势影响扶贫信息及资源传递;村干部为完善乡村治理利用亲缘关系影响贫困户识别结果。因此,探索长效脱贫机制激发贫困者的内生发展能力;优化贫困者在资源分配过程中位置;转变基层政府在扶贫实践中所扮演的角色,真正成为扶贫实践工作中的协作者;健全多元扶贫监督机制及扶贫绩效评价体系成为了新时期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随之,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务院机构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随之,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务院机构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伟民  薛启航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推进精准扶贫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需要协调发展、共同推进。本文在讨论不同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缓解能力贫困、推进项目扶贫、促进资产扶贫中的优势作用,同时分析各类主体参与扶贫工作面临雇佣规模受限、精英俘获、小农户利益受损等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要从完善扶贫激励机制、加强扶贫项目监管及保障小农户权益等方面来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反贫困作用。
[期刊] 求索  [作者] 付胜南  
党和政府在推进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属地监督、专项巡视监督、职能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察、司法监督、社会监督等多种监督力量,构建了与脱贫攻坚责任制相配套的覆盖省市县乡村全层级、识贫扶贫脱贫全过程、体制内外全方位的扶贫监督体系。但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分析可知,现有扶贫监督体系存在资源配置相对不合理、信息使用效率相对不高、监督主体激励相对不相容等问题。因此,亟需从有效整合基层监督资源、实现扶贫监督信息共享、优化扶贫监督激励机制等层面完善扶贫监督体系,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制度保障,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制优化路径提供个案探索。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俊良  刘巳筠  段成荣  
本文在总结习近平"精准扶贫"理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国反贫困思想的演进历程与"精准扶贫"理论的形成,系统整理和归纳了习近平"精准扶贫"理论的科学内涵,阐述了"精准扶贫"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精准扶贫"理论体系的内容包含三个大类九大精准,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当代化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在此基础上,文章以习近平"精准扶贫"理论为指导,从发展和创新的视角,对新时代背景下扶贫、脱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思考,提出要完善贫困识别的指标体系、构建可持续的反贫困长效机制、健全分类治理的措施体系、充分发挥教育在反贫困中的价值与作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丽宾  
就业精准扶贫是党中央确立的实现2020年脱贫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以及现有的贫困分析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可持续生计-脆弱性-社会排斥三维的就业精准扶贫分析框架,将就业精准扶贫对象的贫困性质分为机会贫困、能力贫困、文化贫困、公共就业服务贫困,将就业精准扶贫的政策干预分为:为贫困农户创造就业机会、为贫困劳动力提供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为贫困劳动力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就业服务、耐心细致地开展群众工作等四个层次。本文提出从家庭收入状况、家庭人口特征等方面对就业精准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本研究旨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