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77)
- 2023(11248)
- 2022(9381)
- 2021(8335)
- 2020(6665)
- 2019(15159)
- 2018(14856)
- 2017(28420)
- 2016(15131)
- 2015(16772)
- 2014(16956)
- 2013(16732)
- 2012(15942)
- 2011(14639)
- 2010(15049)
- 2009(14135)
- 2008(14084)
- 2007(12829)
- 2006(11675)
- 2005(11129)
- 学科
- 济(74229)
- 经济(74128)
- 管理(45869)
- 业(43623)
- 企(35373)
- 企业(35373)
- 中国(23231)
- 地方(23005)
- 方法(21663)
- 农(20019)
- 业经(19842)
- 制(17753)
- 数学(17255)
- 数学方法(17092)
- 财(16683)
- 融(13626)
- 金融(13623)
- 银(13547)
- 银行(13533)
- 农业(13472)
- 学(13261)
- 地方经济(13192)
- 行(13176)
- 产业(12841)
- 体(12521)
- 发(12349)
- 环境(12294)
- 技术(12025)
- 贸(11388)
- 贸易(11374)
- 机构
- 学院(226095)
- 大学(224130)
- 济(98771)
- 经济(96660)
- 管理(83087)
- 研究(82267)
- 理学(69884)
- 理学院(69000)
- 管理学(68047)
- 管理学院(67601)
- 中国(62521)
- 京(48931)
- 财(48165)
- 科学(47290)
- 所(41018)
- 江(36536)
- 财经(36442)
- 研究所(36436)
- 中心(36352)
- 农(33785)
- 经(32732)
- 范(31745)
- 师范(31479)
- 北京(31349)
- 经济学(30982)
- 院(29982)
- 州(29119)
- 业大(29019)
- 经济学院(27621)
- 财经大学(26680)
- 基金
- 项目(142588)
- 科学(114255)
- 研究(108603)
- 基金(102898)
- 家(88055)
- 国家(87300)
- 科学基金(75681)
- 社会(71677)
- 社会科(68140)
- 社会科学(68132)
- 省(57273)
- 基金项目(54289)
- 教育(48671)
- 划(46907)
- 自然(45324)
- 自然科(44238)
- 自然科学(44229)
- 编号(43479)
- 自然科学基金(43423)
- 资助(40469)
- 发(37061)
- 成果(36220)
- 重点(32778)
- 课题(31798)
- 制(31544)
- 部(31329)
- 发展(30616)
- 创(30536)
- 展(30106)
- 国家社会(29945)
- 期刊
- 济(123996)
- 经济(123996)
- 研究(75797)
- 中国(52559)
- 财(37025)
- 管理(34541)
- 农(33597)
- 科学(30455)
- 学报(29921)
- 教育(26942)
- 融(24565)
- 金融(24565)
- 大学(23797)
- 农业(22574)
- 学学(22276)
- 业经(21247)
- 技术(19781)
- 经济研究(19325)
- 财经(18914)
- 经(16483)
- 问题(16393)
- 贸(11855)
- 现代(11422)
- 业(11323)
- 技术经济(11275)
- 商业(11183)
- 世界(10909)
- 科技(10825)
- 发(10522)
- 经济问题(10509)
共检索到363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邢洁
产业集聚过度和空间失衡会带来物价上涨、收入差距扩大等负向效应,进而抑制整体消费的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劳动力大量向产业集中地流动,但产业集聚空间失衡的整体格局并未得到根本改变,过度集聚带来的负向效应超过就业和收入增长,对整体消费产生抑制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产业集聚空间失衡对消费发展的影响机制,结合我国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探讨促进产业空间均衡分布的对策。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空间失衡 消费发展 影响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春艳
流通业聚集成为引领流通业稳中向好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深化,流通市场化也在不断加快,流通业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的技术化、程序化、规范化水平的提升,对于流通业健康发展同样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选取了2014-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究了市场化和产业集聚对流通业发展的影响,以期为各地区促进流通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专业化集聚可显著促进东部地区流通业发展,而多样化集聚作用效果不显著;多样化聚集可显著促进中部地区流通业发展,而专业性集聚作用效果不显著。对于西部地区,专业化产业集聚对于流通业发展呈“倒U”型关系,多样化产业集聚对于流通业发展呈“U”型关系。市场化改革可显著促进东部地区流通业发展;市场化改革会抑制西部地区流通业的发展;而对中部区域,两者无明显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江征
产业集聚是产业演化发展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具体指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实证研究表明,一些具有产业集聚特征的地区获得了成功并保持了竞争力,是因为这些地区具有高效的本地企业网络、快速的信息扩散和专业诀窍的传输。除了保持了自身的竞争优势之外产业集聚还推动了区域和国家的发展进步。因此,对产业集聚形成和发展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产业集聚: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地化趋势 1.全球化。 “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宸 周耿
本文以在电商平台驱动下由外围地区要素从无到有形成的后发淘宝村产业集聚为研究对象,构建理论模型比较静态地分析其形成和发展机制:(1)电商平台不对称地改变消费者购买中心城市和外围农村商品的交易成本,扩大了农村商品需求,是淘宝村集聚形成的外生驱动条件;(2)外围地区低成本劳动力和特色要素构成淘宝村集聚形成和发展的要素禀赋;(3) Marshall外部性推动淘宝村集聚规模扩大,拥塞效应和外部同业竞争制约着集聚规模上限;(4)电商平台需求侧扩大商品需求、供给侧降低生产成本的二重性所蕴含的产业集聚能力是淘宝村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本文为互联网条件下政府制定积极有效的农村产业集聚政策提供了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洪君 朱顺林
产业集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综合体,其内部成员间也存在着类似生物种群之间的共生关系。文章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出发,剖析产业集聚现象,并结合宁波软件产业具有为制造业服务、嵌入多个生产行业的特征,探析了宁波软件产业集聚的内部共生机制和软件产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共生机制,进而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宁波软件产业集聚发展的可选择模式:平等型共生网络发展模式和嵌套型共生网络发展模式。
关键词:
产业集聚 软件产业 共生 网络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晓硕 吕延方
城镇化作为内需的最大潜力,是高质量发展阶段“双循环”政策的重要内涵之一。基于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视角,选取2010—2021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从基础、异质性、调节作用角度实证分析对城镇化的影响,并结合“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背景和外部性理论,使用门槛和空间杜宾模型对作用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协同集聚助力城镇化,且存在异质性影响;政府干预抑制协同集聚的提升作用;本土规模市场效应增强协同集聚效应;MAR&Jacobs外部性的空间溢出是协同集聚促进城镇化的主要作用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朝霞
文章从理论和经验两个角度首次系统分析了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地理机制。理论研究发现:经济集聚在直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会通过"扩散效应"和"虹吸效应"来间接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其中前者是一种正的空间外部溢出,而后者是一种负的空间外部溢出。经验研究进一步发现目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经济集聚的直接促进和正的空间外部溢出来实现的,正是在这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中国文化产业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差异性和集聚性并存的格局。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经济集聚 空间分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春燕
消费升级不仅要以收入提升为前提,还需要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消费品的可得。产业集聚能够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并带动区域内及周边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层次的提高。本文从产业集聚角度研究产业集聚协调发展对消费升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和房价上涨带来的收入财富增加,有利于居民基础生活品质的提升;但对于大部分居民而言,我国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还不足以支撑居民生活进入品质消费阶段。核心城市过高的居住和基础生活成本,反而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只有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有效控制居住等基础消费支出,才能实现居民收入提升和家庭财富积累,使居民实现更高品味的消费需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晓硕 吕延方
城镇化作为内需的最大潜力,是高质量发展阶段“双循环”政策的重要内涵之一。基于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视角,选取2010—2021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从基础、异质性、调节作用角度实证分析对城镇化的影响,并结合“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背景和外部性理论,使用门槛和空间杜宾模型对作用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协同集聚助力城镇化,且存在异质性影响;政府干预抑制协同集聚的提升作用;本土规模市场效应增强协同集聚效应;MAR&Jacobs外部性的空间溢出是协同集聚促进城镇化的主要作用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勇 李素文 包菊芬
在深入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区位商方法测度了我国科普产业中科普人员、科普场所、科普经费及科普媒介五个组成部分的集聚度,并分别以简单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测算了科普产业的综合集聚度。研究发现,我国科普产业及及其组成部分分布都极不均衡,投入产出效率非常低。据此分别从两个角度区将科普产业化模式进行了分类。从非均衡发展角度,有全面媒体发展战略模式、人才战略模式和平面媒体发展战略;从投入产出角度,有效率优先模式、均衡效率模式和规模优先模式。最后,建议我国应加强科普与旅游的结合,创新科普产业化的新模式。
关键词:
科普产业化 空间集聚 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胜会 冯邦彦
从空间经济学的发展轨迹看,对集聚经济的研究始终是它的一个重要环节。集聚经济理论的发展进程,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DCI分析框架;二是OTT分析框架。在其中的每个发展阶段,经济学家在许多方面都对其理论框架和研究内容进行了拓展与完善,这些拓展一方面更加丰富了空间经济学的理论架构;另一方面也使它增强了对实际问题的解释力,与此同时,集聚经济理论与城市经济理论呈现融合趋势。空间经济学家在考察城市集聚不经济的基础上,研究了城市空间布局的演变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白冰
<正>产业集聚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传统产业集聚往往伴随着突出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破坏了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通过政府主导下的环境规制弥补市场失灵的资源配置缺陷成为实现产业集聚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鉴于此,由胡晖编著的《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11月出版)一书,基于生态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偏向性技术进步、产业空间关联度等理论深入分析了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状况,通过大量计量模型与实证研究方法检验了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产业集聚的影响关系与作用机理,系统论述了环境规制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中介作用于产业集聚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对于科学加强环境规制规范引导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绿色发展具有针对性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价值。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罗静 任云 安然
自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发展产业集群已成为西部各省区发展地方经济、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基于产业集群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探讨了我国典型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机制和模式。根据中日课题组四川调研成果,结合其他文献资料,实证分析了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特征和形成机制,并提出了发展四川产业集聚区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清香 李娟娟
提升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瓶颈的必然要求。文章依托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4—2019年面板数据实证考察经济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经济集聚能够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提升且呈现区域异质性,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经济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正向驱动效应,而长江中游经济集聚的绿色发展效应不显著。相较于低经济密度城市,高密度城市经济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效应更强。在作用机制上,经济集聚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人力资本以及环境规制促进长江经济带提升绿色发展效率。
关键词:
经济集聚 绿色发展效率 长江经济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