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65)
2023(11859)
2022(10376)
2021(9653)
2020(8047)
2019(18622)
2018(18428)
2017(35940)
2016(19527)
2015(21870)
2014(21669)
2013(21501)
2012(19771)
2011(17850)
2010(17752)
2009(15912)
2008(15471)
2007(13346)
2006(11609)
2005(9850)
作者
(56940)
(47514)
(47137)
(44862)
(30226)
(22655)
(21213)
(18657)
(18045)
(16851)
(16364)
(15977)
(15059)
(14872)
(14623)
(14481)
(14144)
(14078)
(13579)
(13390)
(11812)
(11569)
(11430)
(10867)
(10566)
(10513)
(10420)
(10271)
(9521)
(9354)
学科
(81650)
经济(81565)
管理(53922)
(52101)
(43031)
企业(43031)
方法(37995)
数学(32784)
数学方法(32403)
(20967)
中国(19346)
业经(18778)
(18647)
地方(18113)
(17461)
农业(14100)
(13406)
贸易(13400)
技术(13391)
理论(13225)
环境(13010)
(12916)
(12902)
产业(12650)
(12372)
(10935)
(10931)
财务(10876)
财务管理(10858)
(10376)
机构
大学(281989)
学院(279473)
管理(113461)
(109790)
经济(107466)
理学(99792)
理学院(98623)
管理学(96860)
管理学院(96371)
研究(93532)
中国(65416)
科学(60648)
(59960)
(47316)
(46721)
(44951)
业大(43468)
研究所(43272)
中心(41246)
财经(39354)
(39017)
(38251)
师范(37912)
北京(37378)
(35812)
农业(35437)
(34229)
经济学(32792)
(31909)
师范大学(31055)
基金
项目(201212)
科学(159093)
基金(147022)
研究(145093)
(128797)
国家(127801)
科学基金(109968)
社会(91446)
社会科(86823)
社会科学(86801)
基金项目(79549)
(78474)
自然(72819)
自然科(71133)
自然科学(71116)
自然科学基金(69822)
(66416)
教育(65494)
资助(59595)
编号(58209)
成果(46361)
重点(44902)
(43920)
(43148)
(41976)
课题(39807)
创新(39110)
科研(38279)
国家社会(37486)
教育部(37457)
期刊
(115494)
经济(115494)
研究(79577)
学报(46020)
中国(45831)
科学(43093)
(40365)
管理(39743)
大学(34207)
(32699)
学学(32267)
农业(28825)
教育(28551)
技术(22804)
业经(19603)
(18659)
金融(18659)
经济研究(18248)
财经(18186)
问题(15545)
(15525)
图书(15223)
科技(14739)
(14435)
理论(13717)
技术经济(13651)
现代(13060)
资源(13012)
(12865)
实践(12683)
共检索到386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华  梁进社  
产业的空间集聚是经济活动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产业集聚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集聚成为经济学和地理学的热点课题。本文重点回顾了产业区位论、新产业区理论以及新经济地理理论等对产业集聚的理论阐述。并从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和产业集聚效应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突出了要素禀赋、外部性、规模经济等在产业集聚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产业集聚形成后对产业区位、产业增长以及区域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最后对国内产业集聚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蔺雪芹  方创琳  
城市群地区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对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群的建设和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当前该领域研究在理论、方法和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认为,目前城市群地区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已从产业部门发展、结构变动、布局调整、产业集群建设等多个角度对城市群地区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影响机理和效应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城市群地区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在研究方法上,以能值、生态足迹、系统动力学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投入产出法、灰色系统分析和多目标规划法为主的定量分析方法开始应用于城市群地区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模拟及情景预测之中。当前的研究尚未形成体系,理论研究欠缺,方法应用有限。从发展趋势来看,今后基于城市群空间特性的理论研究有待深入,多学科融合、新技术方法的应用及与实践的结合将得到加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晨  郑国全  
产业集聚作为一种具有突出地理空间特征的产业组织形式,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以及提高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显著,现已成为许多国家、地区或者城市发展经济的重要方式。本文对国内外与产业集聚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从产业集聚概念、理论、效益和评价四个方面对研究成果展开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找到目前在该研究领域的重点与薄弱环节。研究发现未来可在完善产业集聚效益研究、建立产业集聚区综合效益评价模型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晨  郑国全  
产业集聚作为一种具有突出地理空间特征的产业组织形式,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以及提高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显著,现已成为许多国家、地区或者城市发展经济的重要方式。本文对国内外与产业集聚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从产业集聚概念、理论、效益和评价四个方面对研究成果展开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找到目前在该研究领域的重点与薄弱环节。研究发现未来可在完善产业集聚效益研究、建立产业集聚区综合效益评价模型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夏永红  沈文星  李存芳  
梳理了基于离散空间单元和连续空间单元的共同集聚测度方法,并从共同集聚测度方法的发展脉络与应用、测度范围和选择合适方法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各种共同集聚测度方法之间具有继承和交叉发展的趋势;测度范围包括异质性产业、异质性公司和异质性人群共同集聚,微观异质性主体的共同集聚是未来共同集聚研究的主要方向;在实际应用中主要依据研究目的、研究范围、数据要求以及集聚动力来源等选择合适的共同集聚测度方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景海  陈雪梅  
理论形成和推进需要经验研究的证实。经验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带来困难和挑战。本文指出了产业集聚经验研究的主要理论来源及面对的困难和挑战,通过回顾国内外对产业集聚经验研究的成果,归纳了经验研究的三条主线,并提出了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燕  徐妍  
文章根据1997年~201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产值数据,计算了分行业的EG指数和Moran指数,以考察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的行业特性。研究发现:其一,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为高度集聚,医药类和电子信息类的高技术行业分别为中、低度集聚,这种行业差异主要由政策、技术、资金等多种市场进入壁垒综合导致;其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布局为负空间自相关,说明高产值区域的集聚经济效应尚未明显地向外围地区扩散,其它高技术行业布局均为正空间自相关,说明高产值区域在空间上呈现彼此邻近的片状分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丰林  方创琳  赵雅萍  
产业集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形式,获得了广泛发展。近年来,中国各地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相继出现,发展势头较快,但是,指导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尚比较缺乏。基于此,选择城市产业集聚为研究对象,综述其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进展,分析产业集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并探寻其一般研究思路,以期为城市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城市产业经济的合理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回顾了产业集聚动力机制与模式的研究进展,并对产业集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城市产业集聚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的一般思路。该研究思路强调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以及产业集聚与城市发展关系的基础作用;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对城市产业集聚系统划分为内核系统和调控系统;强调城市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的选择要以其动力机制的分析为基础,以保证所选发展模式的科学合理。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祥  
产业集聚所产生的静态和动态外部性有助于厂商降低生产成木,开展技术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并因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由于递增收益的作用,工业部门也会向拥有较大市场需求和效率更高的地区集中,导致产业集聚会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扩大。大量文献分析了产业集聚和区域增长的这种相互强化关系,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在简要的评述的基础上,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果庆  杨怡爽  
本文采用普适性产业集聚指数和集中度结合方法,对2003年和2008年全国38个FDI工业和31个地区FDI工业的集聚强度进行计算和显著检验。结果表明,FDI工业显著集聚,但强度有下降趋势。进一步显示,我国高端制造业的FDI工业的参与度最高,已处于受控状态,东部对FDI工业依存度较高,中部和西部的FDI工业参与度很小。因此,我国要努力调节FDI工业的产业分布和地区分布,促进东部与中部、西部协调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构建高端制造业自主创新的长效机制,有效保护我国产业安全和促进增长方式转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敏  郭群群  雷育胜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特定区域集聚吸引科技人才集聚,科技人才集聚呈现的空间差异性又影响区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现有研究对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互动关系忽略了空间因素,难以全面刻画科技人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复杂关系。采用我国2007—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实证考察科技人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空间交互效应。结果发现:我国科技人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存在显著双向促进作用;科技人才集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科技人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之间存在负向空间交互效应。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季书涵  朱英明  
研究目标:分析产业集聚对资源错配的影响效果。研究方法:通过错配指数计算划分错配类型、面板门槛回归确定集聚发展阶段、面板聚类区分错配程度,最后对不同分类情况进行面板固定效应和Tobit模型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影响资源错配的因素非常复杂,既与错配本身的技术因素有关,也与产业的空间集聚因素有关。产业集聚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对资源错配起到积极效果,而处于产业集聚成长期且资本配置不足劳动力配置过度的行业资源错配情况最严重。研究创新:从内涵型错配和集聚发展阶段的视角,多方面分类比较。研究价值:产业集聚的资源错配效应研究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季书涵  朱英明  
研究目标:分析产业集聚对资源错配的影响效果。研究方法:通过错配指数计算划分错配类型、面板门槛回归确定集聚发展阶段、面板聚类区分错配程度,最后对不同分类情况进行面板固定效应和Tobit模型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影响资源错配的因素非常复杂,既与错配本身的技术因素有关,也与产业的空间集聚因素有关。产业集聚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对资源错配起到积极效果,而处于产业集聚成长期且资本配置不足劳动力配置过度的行业资源错配情况最严重。研究创新:从内涵型错配和集聚发展阶段的视角,多方面分类比较。研究价值:产业集聚的资源错配效应研究为行业补足发展短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供了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航  
城市空间是由一系列块状功能区组成,如商业区、商务区、工业区等。这些功能区是相关功能主体空间集聚的结果,它们的空间变化带动了城市空间的演化。认为在城市功能空间演化中,集聚以及由此形成的集聚效应具有关键作用。对集聚效应在城市功能空间演化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梳理,并以南京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智君  李响  
集聚对于提升文化产业的空间溢出效应,实现各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以文化产业集聚水平为被解释变量,以城市化经济水平和地方化经济水平为解释变量的分析框架,运用普通面板模型、单区制空间面板模型和两区制空间面板模型,探究文化产业空间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进行收敛性分析。研究表明:(1)全国和东部地区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中部地区存在着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西部地区溢出效应不显著;(2)沿海地区文化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大于内陆地区,产业集聚程度高的区域对产业集聚程度低的区域的梯度空间溢出效应以扩散效应为主;(3)产业集聚的区域差异存在β收敛趋势,且不存在σ和俱乐部收敛,文化产业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实现区域之间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不是恶性累积循环的发展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