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46)
2023(9994)
2022(8624)
2021(7713)
2020(6843)
2019(15974)
2018(15448)
2017(31205)
2016(16879)
2015(19125)
2014(19117)
2013(19409)
2012(18726)
2011(17017)
2010(17014)
2009(15912)
2008(15945)
2007(14512)
2006(12426)
2005(11121)
作者
(52211)
(43764)
(43685)
(41612)
(27841)
(21177)
(19828)
(17126)
(16594)
(15572)
(14864)
(14746)
(13963)
(13959)
(13958)
(13917)
(13364)
(13028)
(12737)
(12662)
(11049)
(10962)
(10828)
(10032)
(9992)
(9843)
(9765)
(9559)
(8913)
(8735)
学科
(82120)
经济(82041)
(47639)
管理(46431)
方法(40999)
(38365)
企业(38365)
数学(36875)
数学方法(36583)
(20646)
(20363)
中国(18921)
地方(16874)
(16632)
业经(16177)
(14369)
(14110)
贸易(14106)
农业(13690)
(13608)
(12573)
财务(12559)
财务管理(12521)
企业财务(11980)
产业(11517)
(11205)
金融(11203)
技术(11083)
(10837)
银行(10793)
机构
大学(257719)
学院(254675)
(110193)
经济(108055)
管理(96543)
研究(89372)
理学(83867)
理学院(82871)
管理学(81470)
管理学院(81013)
中国(65441)
科学(55717)
(54444)
(49292)
(47867)
(46306)
研究所(42246)
中心(40726)
业大(40334)
财经(39938)
(38373)
农业(38254)
(36292)
经济学(35574)
北京(34048)
(32596)
经济学院(32504)
师范(32164)
(32103)
(29887)
基金
项目(172202)
科学(135918)
基金(127206)
研究(120279)
(112434)
国家(111576)
科学基金(94775)
社会(77748)
社会科(73989)
社会科学(73966)
基金项目(67563)
(66709)
自然(62667)
自然科(61221)
自然科学(61199)
自然科学基金(60169)
(57124)
教育(55409)
资助(53426)
编号(46375)
重点(39610)
(39172)
(38015)
成果(37582)
(35432)
科研(33655)
教育部(33286)
创新(33263)
课题(32782)
国家社会(32629)
期刊
(116290)
经济(116290)
研究(73365)
中国(45140)
学报(44213)
(41849)
科学(39841)
(38206)
管理(33365)
大学(32692)
学学(31055)
农业(28037)
(22043)
金融(22043)
教育(20823)
财经(20792)
技术(20497)
经济研究(19628)
业经(18430)
(17956)
问题(16431)
(15369)
技术经济(13743)
统计(13687)
(13021)
(12469)
商业(12233)
(12212)
理论(11507)
科技(11212)
共检索到36756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燕  佟成军  
本文基于我国产业发展现状,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产业空间活动和结构变迁不均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示: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是由产业空间活动和结构变迁不均衡共同决定的;在产业聚集方面,除交通基础设施、经济地理因素以外,产业政策的实施力度也影响着产业布局;地区间人均工资水平与历史因素的差异是造成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改革开放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封亚君  
本文借助投入产出模型,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对外贸易、经济发展三方面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进行经验实证的分析。作者认为,我国经济不发达的水平,产业结构非均衡状态和国际市场不利的条件,决定了中国对外贸易“上亦艰难,下无退路”的困难局面。特别是我国产业结构非均衡状态制约着外贸的格局。而这种格局有可能使国际贸易条件变化,并汇合国内产业结构不均衡生产的惯性,引起中国经济的共振。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梁文艳  杜育红  
省际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在基于生均经费指标的剖后发现我国省际间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相当严重;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的分析,笔者认为,省级政府的投入努力程度不高、"省级财政不中立"是省际间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为促进省际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中央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制定制度激励省级政府投资义务教育的努力程度,出台科学、合理的公用经费充足性标准,重视公用经费的专项拨款。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平  彭妮娅  
我国文化产业处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且呈现空间不均衡现状。文化产业产能的空间不均衡,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呈现东多西少;城乡文化产品消费不均衡,在经济不发达省份表现更为明显;一般文化消费品与高端文化消费品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省份人均高端文化产品丰富,而普适文化产品匮乏;现阶段各地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植力度和重视程度不一。文化产业产能与供给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符合我国产业等级分布的一般特征,是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生动体现,主要由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扶植力度差异和受重视程度差异所造成。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子玉  史美君  肖静  
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物流产业的发展均衡度与集聚度进行测度分析,利用吉林省各市县年鉴和调研数据对该先导区物流产业区域不平衡和行业不平衡程度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物流产业集聚程度不断提高,物流产业主要集中于长吉图先导区中少数的几个大城市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聚,促进了产业集聚地的发展水平,拉大了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差距,物流产业在长吉图先导区内的发展越来越不平衡,分析的结果可以为政府机关及各级主体部门制定应对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开国  王海港  
Chordia and Subrahmanyam(2004)的理论分析指出,大额交易者倾向于拆分交易指令以最小化其对股价的影响,形成了指令不均衡序列正的自相关性,进而造成滞后期指令不均衡对收益率有正的影响;当同时用当期和滞后期指令不均衡解释收益率时,滞后期指令不均衡的影响变为负,当期指令不均衡的影响则为正。本文据此提出三个假设命题,运用H股样本逐一进行检验,实证研究指令不均衡与个股日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证实了在香港股市这样的指令驱动型市场上,指令不均衡同样对个股收益率具有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年猛  
从美国区域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在不同经济思潮流派影响下,美国区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历经由市场机制偏向、政府主导干预偏向再向市场机制偏向的过程,始终无法在政府干预与市场主导之间找到区域政策的平衡点。随着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长期得不到彻底解决,美国区域差距问题正逐渐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各地区在经济、社会、政治方面都在分道扬镳,落入空间不均衡陷阱,让美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由此,美国一些区域经济学家开始反思在新自由主义思潮指导下的以“基于人”政策为主和现代“基于地”政策为辅构成的“新”区域政策有效性问题。为避免中国由于区域之间发展差距过大而落入“空间不均衡陷阱”、步入美国“后尘”,文章从阐述经济思潮更替对美国区域政策变迁影响的角度出发,总结其区域政策的特征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中国的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巍  陆地  
文章在收入空间分布视角下采用CHIP数据,以文化消费为例运用门限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居民收入对文化消费非线性作用机理的区域性差异,以揭示文化消费升级条件与潜力。结果表明:文化消费升级受收入水平效应与组群规模效应的影响,中、高端文化消费需求未得到充分释放;尽管高收入组群集中于东部地区,但该组群部分居民的收入尚未达到东部文化消费高门限阈值,未能形成相应的购买力;中部、西部收入门槛水平较低,但较小的高收入组群规模以及较低的收入水平制约了其文化消费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志远  苗建军  
文章引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收敛性假说思想对2004—2015年中国省际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呈现均衡化的发展趋势,区域之间的差异趋于缩小,全国范围土地利用的总体差异主要来自组间差异;空间极化分析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极化特征显著,并且极化程度不断增强;省际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趋势与条件β收敛趋势,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趋同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则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趋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姚伟峰  何枫  杨武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劳动力结构对技术效率变化的具体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现时中国的劳动力结构不适合中国经济发展和技术效率提高的需要,劳动力结构中高级劳动力偏低制约了中国技术效率的提高,优化劳动力结构可以达到提高技术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目的。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付才辉  
本文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降低了农村就业增长率,但提高了农民的工资增长率,提高了城市初级劳动力的工资增长率,但对农民工就业增长率存在倒U型影响,对城市高级劳动力就业存在U型影响;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人力资本增长放大了城市高级劳动力的工资增长率,但却削弱了初级劳动力对高级劳动力工资增长的驱动作用。人力资本增长会放大城市部门内部的工资差距而产业结构升级却对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初级劳动力工资的城乡差距在产业结构升级中会逐步消失,人力资本增长会放大城市高级劳动力与农村初级劳动力工资差距而产业结构升级却对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农村部门的萎缩将使增长变小,初级劳动力驱动的增长将变小,但人力资本...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许淑娜  
以河南省126个县域为研究对象,选取人口数量、GDP总量等指标,采用传统统计分析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年河南省人口-经济空间分布的整体不均衡性、局部不均衡性以及不均衡性的空间关联模式进行研究。30年来,河南省人口-经济分布的整体匹配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呈波动式缓慢变化;局部不均衡在1980—1995年持续加强,表现在人口-经济协调型县域数量持续减少而经济极化型、经济超前型、人口超前型、人口极化型县域数量持续增加;1995年之后呈波动式变化。人口-经济不均衡性的全局空间关联模式为聚集模式,且聚集程度呈波动式增强的趋势;经济极化聚集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漆嘉琦  王斌会  
近年来,关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研究非常多,但鲜有针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平均指标(比如人均GDP)进行因素分析。本文通过构建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模型,对2000年与2009年广东省经济发展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流动不均衡,这一结果可以为我国协调区域均衡发展的工作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文利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施的不均衡战略是造成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目前东西部收入差距的水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要积极落实地区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和地区居民收入差距。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