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14)
2023(9405)
2022(7654)
2021(6669)
2020(5742)
2019(12690)
2018(12289)
2017(24274)
2016(12860)
2015(14067)
2014(13740)
2013(13832)
2012(12421)
2011(10861)
2010(11012)
2009(10240)
2008(10363)
2007(9461)
2006(8342)
2005(7614)
作者
(37337)
(31349)
(31172)
(29313)
(19824)
(14824)
(14110)
(12053)
(11670)
(11127)
(10546)
(10428)
(10016)
(9842)
(9651)
(9540)
(9309)
(9146)
(8951)
(8771)
(7768)
(7629)
(7565)
(7053)
(6926)
(6902)
(6871)
(6837)
(6243)
(6089)
学科
(75234)
(70787)
企业(70787)
(67709)
经济(67645)
管理(54121)
方法(28719)
业经(28454)
(22079)
(20867)
数学(20805)
数学方法(20694)
技术(17825)
(17507)
财务(17503)
财务管理(17495)
农业(16883)
企业财务(16561)
(12989)
中国(12844)
地方(12515)
(12500)
企业经济(12420)
产业(12400)
(12088)
理论(11519)
(11203)
经营(11107)
技术管理(10943)
(9984)
机构
学院(194922)
大学(185597)
(88521)
经济(87176)
管理(83030)
理学(72020)
理学院(71346)
管理学(70560)
管理学院(70204)
研究(58751)
中国(46248)
(38262)
(37850)
(35349)
科学(34831)
财经(30663)
(30107)
业大(29643)
(28925)
农业(28030)
(27735)
中心(26689)
经济学(26384)
研究所(26072)
经济管理(24228)
商学(24142)
经济学院(24105)
商学院(23946)
北京(23147)
(23112)
基金
项目(129529)
科学(105720)
基金(96669)
研究(94404)
(83329)
国家(82567)
科学基金(74026)
社会(64017)
社会科(61166)
社会科学(61152)
(53214)
基金项目(52433)
自然(47531)
自然科(46524)
自然科学(46515)
自然科学基金(45804)
(42208)
教育(40826)
资助(37654)
编号(36318)
(33902)
(31485)
(29641)
重点(28546)
创新(28384)
(27871)
国家社会(27106)
成果(25849)
(25396)
人文(24824)
期刊
(100728)
经济(100728)
研究(53157)
管理(35940)
中国(33326)
(33126)
(32303)
科学(26635)
学报(24285)
农业(23524)
业经(19910)
技术(19531)
大学(19327)
学学(18932)
(15628)
财经(15532)
经济研究(15448)
技术经济(14011)
(13964)
金融(13964)
(13700)
问题(13422)
现代(11649)
商业(11052)
教育(10535)
财会(10213)
世界(9998)
科技(9799)
(9796)
统计(9529)
共检索到280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露  刘修岩  
跨产业的空间共聚带来重要的正外部性。以静态技术进步模型为理论分析框架,探讨了产业共聚形成的产业空间网络对企业生产率绩效的影响机制,进而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测度了城市群尺度下产业空间共聚水平,并结合微观企业数据,实证考察了产业共聚在"向共聚"和"被共聚"两个方向上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方向与效应强度。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生产率在两个方向上均显著受到产业共聚带来的正向外部性影响,且"向共聚"效应强度显著高于"被共聚",产业间在不同方向上的共聚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和技术异质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范剑勇  冯猛  李方文  
本文以1998~2007年通信设备、计算机与其他电子设备业企业为素材,应用Levinsohn-Petrin半参估计方法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估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结构性因素,考察了县级层面产业集聚的主要形式——专业化和多样化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我们发现:(1)两种方法得出的TFP增长走势基本相似,技术效率改善与前沿技术进步是TFP增长的主要结构性因素,但在总体上前者的贡献份额高于后者;(2)专业化经济对TFP提升具有显著影响,多样化经济不具这一功效;(3)专业化经济通过技术效率改善来促进TFP增长,且其作用渠道是行业内厂商平均规模;(4)多样化经济虽然能够促进前沿技术...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中华  张立柱  
本文基于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产业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呈逐年增强的趋势,其溢出效应在0~950千米范围内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过程,波峰出现在500千米左右;制造业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市场潜能有利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集聚外部性效应来看,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Jacobs外部性有利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意味着制造业集聚所带来的负影响主要是由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所主导。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平   李同舟   董康  
提升数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方式,而产业政策的有效使用将对这一过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利用2007—2020年中国数字行业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和市场准入四类产业政策对数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信贷支持显著促进了数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市场准入则起到显著的负向作用,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对数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无明显效果,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保持稳健。异质性和作用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对数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产权、企业规模和企业生命周期方面的异质性作用,信贷支持和市场准入则分别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加剧企业过度投资的方式影响数字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政府制定更为精准有效的产业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钟廷勇  何玲  孙芳城  
以政府实施的产业政策为切入点,利用2001—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产权异质性分组检验结果显示,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受到产业政策的影响更大;基于市场化程度分组检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受到产业政策的影响更大;作用机制检验发现,产业政策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对其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因此,政府应重视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产业政策,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缓解企业发展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曹梦弋   夏青  
本文从产业政策实施手段出发,实证检验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和关税等产业政策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公平竞争的产业政策显著提高了“专精特新”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公平竞争的产业政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对中小“专精特新”企业的促进效果比对大企业更显著,在市场化程度更高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好的地区,产业政策的促进效果更显著。本文丰富和拓展了产业政策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有效性的相关文献,对产业政策的设计和实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曹梦弋   夏青  
本文从产业政策实施手段出发,实证检验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和关税等产业政策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公平竞争的产业政策显著提高了“专精特新”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公平竞争的产业政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对中小“专精特新”企业的促进效果比对大企业更显著,在市场化程度更高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好的地区,产业政策的促进效果更显著。本文丰富和拓展了产业政策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有效性的相关文献,对产业政策的设计和实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吴明琴  童碧如  
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对产业集聚和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运用OP半参数估计方法对企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产业集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运用工具变量对潜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控制,研究得出的结论表明,产业集聚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显著。此外,在稳健性检验中,将产业集聚效应进行分解,得出邻近企业数量是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的观点,也进一步佐证产业集聚通过知识溢出、人才流动和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玫  刘春生  陈飞  
根据广东省制造业的相关数据,运用空间集聚指数法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出该省产业集聚指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通过对计量模型的回归分析,得出广东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各地区和相关企业应该重视产业集聚对生产率的提高作用,利用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来促进区域经济和企业自身的发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李淑云  杨俊  
要素错配是中国经济转型阶段的重要特征,企业在要素错配下的行为选择对其全要素生产率可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要素错配纳入企业存续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框架,发现企业存续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并通过反事实模拟得出要素错配平均意义上延长了企业达到其TFP峰值时间约0.75年的结论;进而考察了要素错配对企业存续的影响,发现要素错配总体而言延长了企业的存续时间,且相比高效率企业,要素错配更倾向于延长低效率企业的存续时间,这是其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回归验证了这一假设。本文的结论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要素市场化进程、改善企业生存环境以及促进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宋跃刚  吴耀国  
文章基于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名录的匹配数据,利用OP方法核算了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母国制度环境、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和省域TFP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母国制度环境和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提升企业和省域TFP,向OECD国家开展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TFP的提升作用优于非OECD国家,研发加工型对外直接投资效果要优于其他;但在空间相关性上,省域TFP表现出显著的集聚效应,即TFP较强的省份对周围省份的TFP产生负向影响;母国制度环境有利于提升民营企业的TFP;对外直接投资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TFP有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阳军  田泽  梁栋  张鑫  
文章根据影响机制理论提出假说,运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对GTFP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国GTFP存在显著的"时间惯性"和空间相关性。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产业协同集聚对本市GTFP的直接影响呈倒"U"型,并且对相邻城市GTFP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分行业回归结果表明,金融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在长期和短期内均显著抑制本市GTFP的提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分别协同集聚在长期和短期内均显著促进本市GTFP的提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在长期和短期内对本市GTFP的影响均不显著,同时这些细分行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GTFP的空间溢出效应均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阳军  田泽  梁栋  张鑫  
文章根据影响机制理论提出假说,运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对GTFP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国GTFP存在显著的"时间惯性"和空间相关性。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产业协同集聚对本市GTFP的直接影响呈倒"U"型,并且对相邻城市GTFP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分行业回归结果表明,金融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在长期和短期内均显著抑制本市GTFP的提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分别协同集聚在长期和短期内均显著促进本市GTFP的提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在长期和短期内对本市GTFP的影响均不显著,同时这些细分行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GTFP的空间溢出效应均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银西阳  贾小娟  李冬梅  
[目的]农业产业集聚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剖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助于实现农业绿色化和现代化发展。[方法]基于1998—2018年中国省域农业发展数据,引入空间因素,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该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周边区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财政支农、工业化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城市化、对外开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应把握省域农业空间关联规律,推进区域农业绿色、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布局农业产业,并从财政支持、城镇化、工业化、自然灾害和农业开放水平等方面推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佟岩   李鑫   田原  
本文借助2014年中国设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发现国家产业投资基金显著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和降低信息不对称是产生上述效应的三种路径。异质性检验发现,当企业规模较小、人才储备不足和公司治理较为薄弱,以及地处中西部、地区金融市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社会信任水平较低时,国家产业投资基金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较为明显。此外,中美贸易争端爆发后,国家产业投资基金在更大程度上提升了高对外依存度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从政府与市场功能优势互补的视角拓展了产业政策有效性的研究范围,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弯道超车”、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