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50)
2023(15090)
2022(12816)
2021(12136)
2020(9899)
2019(22441)
2018(22424)
2017(42488)
2016(22931)
2015(25776)
2014(25187)
2013(24652)
2012(22445)
2011(20203)
2010(20310)
2009(18268)
2008(17888)
2007(16158)
2006(14140)
2005(11999)
作者
(63379)
(52575)
(52273)
(49616)
(33539)
(25148)
(23751)
(20468)
(19842)
(18869)
(18027)
(17530)
(16654)
(16544)
(16142)
(15831)
(15607)
(15379)
(15017)
(14880)
(12937)
(12919)
(12703)
(11967)
(11796)
(11783)
(11729)
(11711)
(10516)
(10374)
学科
(90355)
经济(90276)
管理(70144)
(68050)
(58357)
企业(58357)
方法(37136)
数学(30824)
数学方法(30452)
中国(26226)
(25885)
业经(23922)
地方(22257)
技术(22000)
(20375)
(17839)
农业(17429)
理论(16672)
(16481)
(15536)
(15093)
贸易(15083)
(14599)
产业(14442)
环境(14080)
(14031)
(13929)
银行(13893)
技术管理(13712)
教育(13283)
机构
学院(315120)
大学(313114)
管理(129088)
(122688)
经济(119851)
理学(111580)
理学院(110372)
管理学(108675)
管理学院(108074)
研究(102831)
中国(75494)
(67079)
科学(63089)
(54420)
(49579)
(46954)
中心(46786)
(45496)
研究所(45034)
业大(44812)
财经(43436)
(42923)
师范(42588)
北京(42541)
(39351)
(38595)
(38377)
技术(35351)
经济学(35085)
农业(34982)
基金
项目(216448)
科学(170973)
研究(164837)
基金(153764)
(132170)
国家(130977)
科学基金(113619)
社会(102352)
社会科(96909)
社会科学(96885)
(87105)
基金项目(82116)
教育(75381)
(71989)
自然(71845)
自然科(70144)
自然科学(70131)
自然科学基金(68882)
编号(68805)
资助(61217)
成果(55845)
(49182)
重点(48096)
课题(48052)
(47685)
(46409)
创新(45067)
项目编号(42781)
国家社会(40970)
大学(40254)
期刊
(138755)
经济(138755)
研究(92920)
中国(65586)
管理(50373)
学报(44700)
教育(43630)
科学(43474)
(42256)
(39828)
大学(34551)
学学(31877)
技术(30510)
农业(29736)
(25287)
金融(25287)
业经(25197)
经济研究(21215)
财经(20136)
图书(20040)
科技(18990)
问题(17583)
(17273)
技术经济(16299)
(15608)
论坛(15608)
(15552)
理论(15238)
现代(15190)
商业(14559)
共检索到465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子睿  魏晶  张雯  宋艳红  
文章在综合借鉴全球各类创新中心提法的基础上,阐述了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和特征,辨析了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异同,对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日本筑波等世界知名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归纳,凝练出它们共同的做法和举措,并通过梳理这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经验,对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进行了顶层设计,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目标,系统提出了获取世界级科技成果、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企业、打造世界级科技园区、集聚世界级领军人才四个战略路径,为江苏突破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低端技术锁定、价值锁定和市场锁定,形成更多国际产业先发引领优势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子睿  魏晶  张雯  宋艳红  
文章在综合借鉴全球各类创新中心提法的基础上,阐述了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和特征,辨析了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异同,对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日本筑波等世界知名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归纳,凝练出它们共同的做法和举措,并通过梳理这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经验,对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进行了顶层设计,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目标,系统提出了获取世界级科技成果、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企业、打造世界级科技园区、集聚世界级领军人才四个战略路径,为江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子睿  魏晶  张雯  宋艳红  
文章在综合借鉴全球各类创新中心提法的基础上,阐述了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和特征,辨析了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异同,对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日本筑波等世界知名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归纳,凝练出它们共同的做法和举措,并通过梳理这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经验,对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进行了顶层设计,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目标,系统提出了获取世界级科技成果、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企业、打造世界级科技园区、集聚世界级领军人才四个战略路径,为江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丽姝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关系首都经济发展方向和全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战略路径指引。科技创新中心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核心支撑。分析了以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北京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路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夯实创新能力和创新主体,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升创新转化和产业化能力;加强产业创新,促进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向"高精尖"方向转型升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段云龙  王墨林  刘永松  
从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演进趋势、建设路径模式选择和评价方法四个方面进行文献研究,分析科技创新中心的相关理论、评价方法及存在的缺陷,为准确把握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规律提供理论依据,对我国部分重点城市或区域正在开展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倪外  
香港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即遵循国际化的、开放合作的发展模式。香港创新经济发展五个方面的困境是香港宏观经济转型困难的具体表现,涉及创新资本、创新人才、创新环境、区域竞争等多方面矛盾。香港探索以创新集群方式促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挥香港能够集聚全球创新要素资源,及与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创新合作的优势,主要发展路径包括:外源原创创新——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构建国际化创新枢纽;区域合作创新——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完整创新链网络;内生优化创新——以大学为核心打造创新集群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蕾   曹松   李文姬  
设计产业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本文在北京市设计产业现状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北京设计产业的发展特点,借助文化品牌资源优势,探索设计在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技术融合创新、建设产业服务平台、优化产业体系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适应首都发展需求的设计产业发展路径及方法,以期为北京设计创新服务发展与提升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春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基础研究作为科技创新的知识来源,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提升综合实力的关键。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类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的本质和内涵就是人民幸福。在当今中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科技创新的奋斗目标,构建更安全、
关键词: 战略路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涛  宣昌勇  
全球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是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中心和产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控制中心。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上,江苏具有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为了解决自身创新资源的不足,江苏要采用"创新主体主动+政府推动+市场带动"的综合模式来充分吸引和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为全球创新资源利用提供工作平台、运作流程和组织架构以及为全球创新资源利用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依靠市场需求来拉动创新资源利用,通过资本驱动来实现创新资源利用,通过政府尤其是市场化的服务来促进创新资源利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涛  宣昌勇  
全球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是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中心和产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控制中心。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上,江苏具有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为了解决自身创新资源的不足,江苏要采用"创新主体主动+政府推动+市场带动"的综合模式来充分吸引和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为全球创新资源利用提供工作平台、运作流程和组织架构以及为全球创新资源利用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依靠市场需求来拉动创新资源利用,通过资本驱动来实现创新资源利用,通过政府尤其是市场化的服务来促进创新资源利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郑凌霄  
本文从江苏徐州的实际出发,分析徐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科技金融发展的现状,通过研究徐州市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及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徐州科技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美平  
1.以自组织共生单元创新为主来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研发。自组织理论认为系统要从无序(低级有序)状态向有序(高级有序)状态演进与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打破封闭、半封闭的平衡状态,营造非平衡态,扩大对外开放,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与能量的交换,引进负熵。高校和专门科研机构恰好是一个自组织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钱平凡  
产业集群是科技创新的有效温床,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基于产业集群的我国科技创新战略要求以产业集群为基础,建立有效的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对产业集群中共性技术的大力支持,提高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而形成强有力的国家科技创新系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银银  邓玲  
创新驱动过程分为前端驱动、中端驱动和后端驱动,共同作用于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过程中科技创新路线的每个相应环节,促进了知识积累、学习、创造及扩散,推进传统企业技术结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等变革,实现以传统业务为支柱向以新兴业务为核心转变。多个转型中传统企业形成联系紧密的创新联盟,并在空间上不断集聚,逐渐形成创新的生态系统,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创新驱动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实现:选择适合的创新形式培育壮大新兴产品及业务;创新链与传统产业链有效融合;集聚创新要素推进传统产业集群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转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顾伟男  申玉铭  
文章以我国35个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与主观赋值法相结合、变异系数、相对发展指数、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分析区域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演变特征、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提升路径等。研究表明:(1)我国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心城市之间的差距逐步呈缩小趋势,并且差距主要在于科技创新产出和投入之间。(2)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整体上呈现出由低水平层次逐渐向高水平层次演变,高水平能力和较高增长的城市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少数创新极核,低水平能力和较低增长的城市分布在中西部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