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65)
2023(14457)
2022(12145)
2021(10856)
2020(8935)
2019(19763)
2018(19128)
2017(36390)
2016(19312)
2015(20417)
2014(20118)
2013(19985)
2012(18807)
2011(17240)
2010(17116)
2009(15625)
2008(15143)
2007(13567)
2006(11827)
2005(10421)
作者
(58067)
(49000)
(48504)
(46104)
(30867)
(23384)
(21552)
(18872)
(18272)
(17098)
(16836)
(15963)
(15847)
(15415)
(15195)
(14907)
(14502)
(14317)
(13902)
(13879)
(12209)
(11967)
(11759)
(11148)
(11132)
(10795)
(10782)
(10248)
(9845)
(9688)
学科
(103797)
经济(103710)
管理(57002)
(55848)
(44994)
企业(44994)
方法(37504)
数学(32941)
数学方法(32735)
地方(26430)
中国(23597)
(23110)
业经(21422)
(19740)
(19327)
技术(19220)
地方经济(16933)
农业(16442)
(15469)
产业(15055)
(14992)
贸易(14981)
环境(14795)
(14455)
(13711)
金融(13709)
技术管理(13042)
(13021)
银行(12980)
(12487)
机构
学院(283351)
大学(281797)
(131084)
经济(128934)
管理(107697)
研究(102547)
理学(94343)
理学院(93218)
管理学(91828)
管理学院(91292)
中国(74037)
科学(63385)
(57326)
(54420)
(52394)
(52142)
研究所(48220)
中心(45344)
财经(44544)
业大(44535)
经济学(42448)
(41519)
农业(41233)
(40606)
经济学院(38220)
(36545)
北京(35292)
(34592)
师范(34127)
财经大学(33243)
基金
项目(198919)
科学(158464)
基金(147228)
研究(138574)
(131800)
国家(130779)
科学基金(111565)
社会(94008)
社会科(89502)
社会科学(89483)
基金项目(78701)
(78439)
自然(72057)
自然科(70471)
自然科学(70448)
自然科学基金(69278)
(65988)
教育(61324)
资助(57756)
编号(50684)
(46648)
重点(45703)
(45652)
(43365)
创新(42911)
国家社会(40741)
成果(38897)
科研(37820)
计划(37640)
教育部(36895)
期刊
(143612)
经济(143612)
研究(82586)
中国(53066)
学报(49016)
(46513)
科学(45382)
管理(41165)
(40045)
大学(36160)
学学(35063)
农业(31441)
经济研究(25360)
(24356)
金融(24356)
财经(23037)
技术(22588)
业经(22150)
教育(21418)
(20148)
问题(18732)
(17329)
技术经济(16382)
科技(15695)
商业(14185)
(14041)
统计(13907)
(13814)
(13165)
世界(12733)
共检索到411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郭将  许泽庆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地区面对的外部波动日益加剧,关于区域经济韧性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地区产业结构布局特征关乎地区生产结构,以相关多样性为代表的布局特征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其对于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却未有定论。以我国27个省市2005-2016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门槛模型,引入地区创新水平差异,研究产业相关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相关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因为地区整体创新水平差异而呈现出显著的区间效应:当地区创新水平较低时,相关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呈负向影响,且负向影响随创新水平的上升而逐渐减弱;当地区创新水平较高时,相关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呈显著正向影响。结合我国地区多样化与创新水平现状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相关多样性布局与地区创新水平建设是地区应对外部冲击的有效思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武翠  谭清美  
产业相关多样性可通过风险分散、知识溢出、新增长路径培育等增强区域经济抵抗力、恢复力、整合力和创造力,然而鲜有研究揭露其传导机制。首先,构建理论模型,阐明产业相关多样性如何通过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影响经济韧性;接着,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系统GMM实证模型,以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为中介变量,探究产业相关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相关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和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亦可显著增强区域经济韧性。同时,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在产业相关多样性与区域经济韧性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显著。因此,建议通过打造“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促进产业相关多样性发展;加强创新种群、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共生性建设,释放创新潜力,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韧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志翠   赵宇  
区域经济韧性已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以产业多样性实现区域经济韧性水平提升的相关研究受到重视,但其影响路径还存在争议。基于中国31个省域2010―2021年面板数据,对产业多样性及区域经济韧性进行具体测度,并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产业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具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产业多样性以知识溢出、协同效应、增强要素流动性以及分散风险实现区域经济稳定;产业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具有显著门槛效应,且正向效应随创新人才集聚门槛值提高而逐渐增加;产业多样性与区域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产业多样性具有正向溢出效应,而创新人才集聚溢出效应不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詹力豪  范馨匀  
切实发挥数字产业多样性是提高区域经济韧性的关键举措。本文通过改进H-H指数,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以及Bootstrap等方法,选取2011-2020年全国285个地级市的数字产业,对数字产业多样性与区域经济韧性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探讨,并引入产业竞争力和异质环境规制分别验证其中介与调节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娜娜  
本文基于2012-2022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区域经济韧性指数的面板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影响,并且创新创业水平在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按照地理位置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比东部地区更为显著,并且西部地区模型与其他两个地区相比影响效果较弱。本文结合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韧性的研究成果提出建议,为区域经济未来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齐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对全球经济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在该背景之下研究各个城市抗外部冲击的能力即经济韧性变得非常重要。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以2008年金融危机作为外部冲击,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经济韧性这一指标度量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对于冲击的反应程度,并试图从产业结构多样性的角度来解释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在经济韧性方面的差异。通过实证结果发现:第一,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韧性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分异,并且在冲击前后韧性变化明显;第二,产业多样性能使一个城市在面对危机时分散冲击;第三,相关多样性与非相关多样性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是趋异的,非相关多样性能够分散并降低外部冲击对于经济的影响,而相关多样性则会加剧区域面对冲击的敏感性,降低韧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振  赵儒煜  杨守云  
产业结构多样化与专业化之争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长期热门话题,区域经济韧性概念为区域发展产业结构多样化抑或是专业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研究视角。近年来,经济遭受2008年金融危机、第四次产业革命兴起等外部冲击后,长期处于下行态势。基于2009-2018年东北地区34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产业多样化与产业专业化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结构多样化对本市经济韧性起到提升作用,但会降低邻近城市的经济韧性;产业结构专业化对本市和邻近城市经济韧性起到提升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竞争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丁亮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数字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提振区域经济的关键动力。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与产业集聚均正向影响区域经济韧性。产业集聚在数字经济驱动区域经济韧性提升中发挥中介作用,即数字经济可通过推动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韧性提升。在不同地区,数字经济与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对此,应推进经济数字化改造,营造良好数字生态;推动产业高质量集聚,筑牢经济发展根基;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网络,驱动地区均衡发展,为提升区域经济韧性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方磊  张雪薇  
从“宏观环境子系统”和“微观群落子系统”两个维度构建科技金融生态评价体系,运用时空极差熵权法测算2008—2020年31个省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科技金融生态水平,并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全面考察科技金融生态对经济韧性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金融生态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由于省、自治区、直辖市间存在示范效应及经济关联效应,经济韧性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科技金融生态产生的技术创新、产业协同集聚效应均从总体上提升本地及空间关联地区的经济韧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进一步提出提高科技金融生态水平的政策供决策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志刚   胡时豪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抵抗与恢复能力、调整与适应能力、创新与升级能力三个维度,构建区域经济韧性综合指标体系,阐述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并采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韧性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其通过增强区域的抵抗与恢复能力、调整与适应能力、创新与升级能力三方面实现促进效果。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影响最大,中部地区其次,西部地区最小。基于此,应要加强中西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西部经济韧性,同时提升东部地区辐射带动作用,缩小区域经济韧性差距,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琳  
文章基于2020—2021年季度经济数据,采用单变量弹性评价系统模型对区域经济韧性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中国大多数省份面对疫情冲击的韧性强劲,但是这种经济韧性的质量则存在差异;使用shift-share模型对经济韧性进行拆解并剔除结构性问题对测度结果的干扰后,对经济韧性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显示,部分省份尽管应对疫情冲击时富有韧性,但是这种经济韧性不具有可持续性,体现为经济韧性质量不足;使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经济韧性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财政政策与金融工具对于增强经济抵抗力具有显著效果,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提升区域经济韧性的最有利支撑。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路阳  
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陷入萧条时期,经济韧性一词被学者们广泛提及。人力资本负载的知识和技能是实现创新的核心要素,也是持续增强经济韧性的内生动力。本文系统梳理了人力资本存量、创新水平和区域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基于2010—2019年31个省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了我国各省区域经济韧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存量影响区域经济韧性的基本传导机制,并以创新水平作为中介变量考察其对于人力资本存量与区域经济韧性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不仅直接显著促进区域经济韧性增强,还可以通过提高创新水平间接促进区域经济韧性增强;创新水平对于人力资本存量发展促进区域经济韧性增强存在显著中介效应,在经济萧条时期应该注重发展人力资本存量,鼓励创新驱动型发展,提高经济韧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小乐   林淑仪  
为探究数字经济对于贸易韧性的作用,本文采用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贸易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贸易韧性提升的影响显著为正,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显著成立;通过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西部地区贸易韧性提升效果最明显,对非边疆地区的作用比边疆地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贸易韧性。基于此,应积极推进西部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边疆地区贸易韧性和区域创新能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凯妍  
绿色创新在我国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中已然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推动我国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推动生产方式在经济新常态下进行转变,从而实现经济稳定发展和提高环境质量的双赢局面。本文将根据2001—2018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空间计量分析,构建SAR模型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对于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区域经济增长对于绿色创新水平具有反向作用,绿色创新水平在31个省市间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人力资本水平和政府干预程度对于绿色创新水平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文章最后,将根据以上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振  李志刚  胡璇  
城市群是区域空间形态高级化的有形载体,经济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因其空间结构与产业集聚的相互支撑具有更强的韧性。文章构建了城市群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理论框架,并基于2003—2018年中国18个重点发展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探究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城市群维度内,本地经济韧性随着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加强,同时也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专业化与多样化产业集聚对东部地区城市群经济韧性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中部、西部地区城市群由于大多处于雏形发育阶段,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多样化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